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4755发布日期:2020-11-06 12:2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会上升,如果不采取降温措施的话,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的话会使得电气设备损坏。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在电气设备的旁边增加冷却风扇,通过风扇吹出的风,带走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传统的风扇结构通常包括一轮毂以及多个扇叶,扇叶固定于轮毂周围,当风扇结构旋转时可通过扇叶产生气流。但是,风扇吹出的风会向四周发散,中心位置处的风不够集中,使得风扇结构的降温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通过对扇叶的结构设计使扇叶产生的风向中心处聚拢,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主要包括:扇叶、中心轮;

所述中心轮包括:锥形顶端和柱状底端;所述锥形顶端由柱状底端延伸而形成,锥形顶端的锥形面上设置有多条凸棱;

所述扇叶有多片,以中心阵列的方式与柱状底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扇叶包括:迎风口、背风口、端部、基部、浅槽;所述扇叶的端部和基部不处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从基部到端部为扭曲过渡形成;所述扇叶的迎风口和背风口为刃状结构;所述浅槽有多条,分别设置在迎风口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棱的走向为螺旋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棱的走向为螺旋状结构,进一步的,凸棱的走向与风扇的运转方向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迎风口为外凸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风口为内凹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浅槽依次等间隔的分布在迎风口的位置,且浅槽的延伸方向都指向风扇的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扭曲过渡的扇叶结构以及浅槽,扇叶在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的风能够向风扇的中心处进行汇聚,使得中心处的风量增强,避免了风的损失,使得电气设备的降温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形顶端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扇叶的视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扇叶的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主要包括:扇叶1、中心轮2;

如图3所示,所述中心轮2包括:锥形顶端21和柱状底端22;所述锥形顶端21由柱状底端22延伸而形成,锥形顶端21的锥形面上设置有多条凸棱221,凸棱221围绕在锥形顶端21的中心周围;

如图2所示,所述扇叶1有多片,以中心阵列的方式与柱状底端22连接在一起;

如图4所示,所述扇叶1包括:迎风口11、背风口12、端部13、基部14、浅槽15;所述扇叶1整体为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扇叶1的端部13和基部14不处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从基部14到端部13为扭曲过渡形成;所述扇叶1的迎风口11和背风口12为刃状结构;所述浅槽15有多条,分别设置在迎风口11的位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凸棱221的走向为螺旋状结构,其目的是,凸棱221能够带动周围的空气运动,造成锥形顶端21处的气压降低,有利于扇叶1产生的风向中心处汇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凸棱221的走向为螺旋状结构,进一步的,凸棱221的走向与风扇的运转方向一致,其目的是,减小中心轮2运转中的阻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迎风口11为外凸的结构,其目的是,有利于减小迎风口11的阻力,使得扇叶1快速转动,在单位时间产生更多的风。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背风口12为内凹的结构,其目的是,有利于在背风口12形成顺流以减小阻力,使得扇叶1快速转动,在单位时间产生更多的风。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浅槽15依次等间隔的分布在迎风口11的位置,且浅槽15的延伸方向都指向风扇的中心处,其目的是,引导扇叶1产生的风向中心处汇聚。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主要包括:扇叶(1)、中心轮(2);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轮(2)包括:锥形顶端(21)和柱状底端(22);所述锥形顶端(21)由柱状底端(22)延伸而形成,锥形顶端(21)的锥形面上设置有多条凸棱(221);

所述扇叶(1)有多片,以中心阵列的方式与柱状底端(22)连接在一起;所述扇叶(1)包括:迎风口(11)、背风口(12)、端部(13)、基部(14)、浅槽(15);所述扇叶(1)的端部(13)和基部(14)不处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从基部(14)到端部(13)为扭曲过渡形成;所述扇叶(1)的迎风口(11)和背风口(12)为刃状结构;所述浅槽(15)有多条,分别设置在迎风口(11)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221)的走向为螺旋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221)的走向为螺旋状结构,进一步的,凸棱(221)的走向与风扇的运转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口(11)为外凸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口(12)为内凹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15)依次等间隔的分布在迎风口(11)的位置,且浅槽(15)的延伸方向都指向风扇的中心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所述一种冷却风扇的扇叶结构,主要包括:扇叶、中心轮;所述中心轮包括:锥形顶端和柱状底端;所述锥形顶端由柱状底端延伸而形成,锥形顶端的锥形面上设置有多条凸棱;所述扇叶有多片,以中心阵列的方式与柱状底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扇叶包括:迎风口、背风口、端部、基部、浅槽;所述扇叶的端部和基部不处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从基部到端部为扭曲过渡形成;所述扇叶的迎风口和背风口为刃状结构;所述浅槽有多条,分别设置在迎风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扇叶结构产生的风在中心处聚拢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征;王立飞;张伟;刘鹏翔;丛海婴;田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联合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