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7306发布日期:2021-06-11 19:1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包括集流器本体及导流罩。



背景技术:

风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叶轮在风机壳体内作相对运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通过叶轮对气流加压加速,把电能转化为气体的动能及势能。现有技术中,风机叶轮的做功效率与进气效率关联较大,一直以来困扰离心风机的问题是叶轮靠进风口部分进气多,远离进风口部分进气少,造成气流不均匀,还易形成紊流,降低了风机的出风效率,也增大了风机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风机叶轮如何改善进气分布,减少紊流,降低噪音同时提高风机出风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包括集流器本体及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为壳体,其壳体下沿设有若干均布的连结筋与所述集流器本体出气端口内壁固定连接,外部进入气流沿所述导流罩外壳导流后,实现气流均匀导流到叶轮内腔目的。

所述导流罩为呈近半球形旋转壳体。

为了减少对进气气流的影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结筋的数目为4条。

所述连结筋与所述集流器本体出气端口内壁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整体模具成型。

所述连结筋与所述导流罩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整体模具成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叶轮内腔进气分布,减少了紊流并提高了风机的出风效率及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图2示出了一种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包括集流器本体1及导流罩11,导流罩11为壳体,其壳体下沿设有若干均布的连结筋12与集流器本体1出气端口内壁固定连接,外部进入气流沿导流罩11外壳导流后,实现气流均匀导流到叶轮内腔目的。

导流罩11为呈近半球形旋转壳体。

为了减少对进气气流的影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连结筋12的数目为4条。

连结筋12与集流器本体1出气端口内壁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整体模具成型。

连结筋12与导流罩1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整体模具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集流器本体1进入工作状态时,外部气流从集流器本体1进风口处进入经导流罩11外壳的导流,有效地改善了气流进入状态,将气流均匀导流至叶轮内腔,有效地减少了紊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叶轮内腔进气分布,减少了紊流并提高了风机的出风效率及降低了噪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包括集流器本体及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壳体,其壳体下沿设有若干均布的连结筋与所述集流器本体出气端口内壁固定连接,外部进入气流沿所述导流罩外壳导流后,实现气流均匀导流到叶轮内腔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呈近半球形旋转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筋的数目为4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筋与所述集流器本体出气端口内壁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整体模具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筋与所述导流罩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整体模具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出气口导流结构的集流器,包括集流器本体及导流罩,导流罩为壳体,其壳体下沿设有若干均布的连结筋与集流器本体出气端口内壁固定连接,外部进入气流沿导流罩外壳导流后,实现气流均匀导流到叶轮内腔目的。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改善了叶轮内腔进气分布,减少了紊流并提高了风机的出风效率及降低了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孙仲华;高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洛森通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8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