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2449发布日期:2021-04-09 12:3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废旧化工包装桶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热水,需要采用热水泵进行供给,传统的热水泵大多采用水冷系统对泵体进行散热,此种方式需要连接外界水源,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果好,具有便捷性,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包括设于泵体内部的冷却腔和设于泵体上的循环冷却箱,所述循环冷却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所述循环冷却箱的内部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为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层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冷却介质流道,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连接;所述循环冷却箱的侧壁上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换热面朝向循环冷却箱外部,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有冷却介质汽化管和冷却介质液化管,所述冷却介质汽化管和冷却介质液化管分别与冷却介质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上设有循环泵。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循环泵推动冷却液在冷凝管和泵体内部的冷却腔之间循环,带走泵体内部的热量,并在冷凝管内与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压缩机吸走吸收热量后发生汽化的冷却介质,经过压缩,与外部空气换热,使得冷却介质液化,又重新进入冷凝管与冷却液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循环的冷却方式,冷却介质不断的循环压缩,与外界换热制冷,冷却液又不断的循环为泵体制冷散热,再通过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不断对流换热,冷却效果好,无需外界冷却水源的引入,结构更加简单,具有便捷性,使用更加方便。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的导热系数大于外管的导热系数,使得内管相比于外管的传热效果更好,保证冷却介质可以更多的内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减少冷却介质与循环冷却箱内的换热,保证对冷却液的制冷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为铜铝合金材料,导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使得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效率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管为螺旋冷凝管,冷凝效果更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介质液化管与冷却介质流道的靠近冷却液出口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介质汽化管与冷却介质流道的靠近冷却液进口的一端连接,使得冷凝管内被压缩的冷却介质的流向与冷却液的流向相反,可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循环的冷却方式,冷却介质不断的循环压缩,与外界换热制冷,冷却液又不断的循环为泵体制冷散热,再通过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不断对流换热,冷却效果好,无需外界冷却水源的引入,结构更加简单,具有便捷性,使用更加方便。

2、内管的导热系数大于外管的导热系数,使得内管相比于外管的传热效果更好,保证冷却介质可以更多的内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减少冷却介质与循环冷却箱内的换热,保证对冷却液的制冷效果。

3、内管为铜铝合金材料,导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使得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效率高。

4、冷凝管内被压缩的冷却介质的流向与冷却液的流向相反,呈对流形式,换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循环冷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泵体;20、循环冷却箱;21、冷却液出口;22、冷却液进口;23、冷凝管;231、外管;232、内管;24、循环泵;25、压缩机;26、冷却介质液化管;27、冷却介质汽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包括设于泵体10内部的冷却腔和设于泵体10上的循环冷却箱20,循环冷却箱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却液出口21和冷却液进口22,循环冷却箱20的内部设有冷凝管23,冷凝管23为由内管232和外管231构成的双层管,内管232和外管231之间形成冷却介质流道,内管232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出口21和冷却液进口22连接;循环冷却箱20的侧壁上设有压缩机25,压缩机25的换热面朝向循环冷却箱20外部,压缩机25的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有冷却介质汽化管27和冷却介质液化管26,冷却介质汽化管27和冷却介质液化管26分别与冷却介质流道的两端连通;冷却液进口22上设有循环泵2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循环泵24推动冷却液在冷凝管23和泵体10内部的冷却腔之间循环,带走泵体10内部的热量,并在冷凝管23内与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压缩机25吸走吸收热量后发生汽化的冷却介质,经过压缩,与外部空气换热,使得冷却介质液化,又重新进入冷凝管23与冷却液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循环的冷却方式,冷却介质不断的循环压缩,与外界换热制冷,冷却液又不断的循环为泵体10制冷散热,再通过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不断对流换热,冷却效果好,无需外界冷却水源的引入,结构更加简单,具有便捷性,使用更加方便。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内管232的导热系数大于外管231的导热系数,使得内管232相比于外管231的传热效果更好,保证冷却介质可以更多的内管232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减少冷却介质与循环冷却箱20内的换热,保证对冷却液的制冷效果。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内管232为铜铝合金材料,导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使得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效率高。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冷凝管23为螺旋冷凝管,冷凝效果更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介质液化管26与冷却介质流道的靠近冷却液出口21的一端连接;冷却介质汽化管27与冷却介质流道的靠近冷却液进口22的一端连接,使得冷凝管23内被压缩的冷却介质的流向与冷却液的流向相反,可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泵体内部的冷却腔和设于泵体上的循环冷却箱,所述循环冷却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所述循环冷却箱的内部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为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层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冷却介质流道,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连接;所述循环冷却箱的侧壁上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换热面朝向循环冷却箱外部,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有冷却介质汽化管和冷却介质液化管,所述冷却介质汽化管和冷却介质液化管分别与冷却介质流道的两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导热系数大于外管的导热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铜铝合金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为螺旋冷凝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液化管与冷却介质流道的靠近冷却液出口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介质汽化管与冷却介质流道的靠近冷却液进口的一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水泵的泵体散热装置,包括设于泵体内部的冷却腔和设于泵体上的循环冷却箱,循环冷却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循环冷却箱的内部设有冷凝管,冷凝管为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层管,内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连接;循环冷却箱的侧壁上设有压缩机,压缩机的换热面朝向循环冷却箱外部,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有冷却介质汽化管和冷却介质液化管,冷却介质汽化管和冷却介质液化管分别与冷却介质流道的两端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循环的冷却方式,通过冷却介质与冷却液之间的不断对流换热,冷却效果好,无需外界冷却水源的引入,结构更加简单,具有便捷性,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邓名民;杨秀芳;任小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西部聚鑫化工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