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1691发布日期:2021-07-23 14:0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现有中密度多层压机系统1的上升速度使用蓄能器2,蓄能器2的工作压力为30~40mpa,上升时间过长,当板坯受压后,蓄能器2内的液压油达到下限,无法再为加压出力,所以这种旧蓄能器使用状态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板坯质量与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包括一主油缸和通过管路与所述主油缸相互连通的原控制阀组、下降阀组、加压泵组、充压泵组、装机泵组、卸机泵组,所述原控制阀组通过管路分别与主油缸和蓄能器以及油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的工作压力为55~60mpa。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主油缸连通的上升阀组,所述上升阀组包括与管路连通的插装节流阀芯和与所述插装节流阀芯连接的电磁阀节流阀盖以及与所述电磁阀节流阀盖连接的电磁插装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降阀组包括与管路相互连通的若干插装节流阀芯和与所述若干插装节流阀芯连接的电磁阀节流阀盖以及与所述电磁阀节流阀盖连接的球式电磁换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压泵组上设置有若干与管路相互连通的第一插装阀芯和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第二插装阀芯,所述第二插装阀芯上连接有电磁溢流阀盖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插装阀芯通过管路还与带有变量柱塞泵的电动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压泵组上设置有若干与管路相互连通的第一插装阀芯和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电液换向阀,所述电液换向阀还与第二插装阀芯连接,所述第二插装阀芯上连接有电磁溢流阀盖和电磁换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装机泵组上设置有与管路相互连通的装机,所述装机通过管路与分别若干插装阀芯连接和与所述若干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单向阀盖连接的电磁换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卸机泵组上设置有与管路相互连通的卸机,所述卸机通过管路与分别若干插装阀芯连接和与所述若干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单向阀盖连接的电磁换向阀。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蓄能器更换为10000l,工作压力为55~60mpa,增高蓄能器的压力使得提高了压机的上升速度,当板坯接触热压板时蓄能器关闭后,蓄能器仍保有较高的压力,板坯加压到一定压力后,蓄能器打开给压机二次充压,提高板坯的压缩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包括一主油缸10和通过管路1与主油缸10相互连通的原控制阀组30、下降阀组20、加压泵组40、充压泵组50、装机泵组60、卸机泵组70,原控制阀组30通过管路1分别与油缸10和蓄能器80以及油箱90连接,蓄能器80的工作压力为55~60mpa。本实施例中的蓄能器80的工作压力优选为55mpa或60mpa。

还包括与与主油缸10连通的上升阀组100,上升阀组100包括与管路1连通的插装节流阀芯和与插装节流阀芯连接的电磁阀节流阀盖以及与电磁阀节流阀盖连接的电磁插装阀。

下降阀组20包括与管路1相互连通的若干插装节流阀芯和与若干插装节流阀芯连接的电磁阀节流阀盖以及与电磁阀节流阀盖连接的球式电磁换向阀。本实施例中的若干插装节流阀芯为三组,三组插装节流阀芯通过管路1与主油缸10连通。

加压泵组40上设置有若干与管路1相互连通的第一插装阀芯和与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第二插装阀芯,第二插装阀芯上连接有电磁溢流阀盖和电磁换向阀,第一插装阀芯通过管路1还与带有变量柱塞泵的电动机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若干第一插装阀芯为三组。

充压泵组50上设置有若干与管路1相互连通的第一插装阀芯和与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电液换向阀,电液换向阀还与第二插装阀芯连接,第二插装阀芯上连接有电磁溢流阀盖和电磁换向阀。本实施例中的若干第一插装阀芯为四组。

装机泵组60上设置有与管路1相互连通的装机,装机通过管路1与分别若干插装阀芯连接和与若干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单向阀盖连接的电磁换向阀。

卸机泵组70上设置有与管路1相互连通的卸机,卸机通过管路1与分别若干插装阀芯连接和与若干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单向阀盖连接的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将蓄能器更换为10000l,工作压力为55~60mpa,增高蓄能器的压力使得提高了压机的上升速度,当板坯接触热压板时蓄能器关闭后,蓄能器仍保有较高的压力,板坯加压到一定压力后,蓄能器打开给压机二次充压,提高板坯的压缩速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包括一主油缸和通过管路与所述主油缸相互连通的原控制阀组、下降阀组、加压泵组、充压泵组、装机泵组、卸机泵组,所述原控制阀组通过管路分别与主油缸和蓄能器以及油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的工作压力为55~60mp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油缸连通的上升阀组,所述上升阀组包括与管路连通的插装节流阀芯和与所述插装节流阀芯连接的电磁阀节流阀盖以及与所述电磁阀节流阀盖连接的电磁插装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阀组包括与管路相互连通的若干插装节流阀芯和与所述若干插装节流阀芯连接的电磁阀节流阀盖以及与所述电磁阀节流阀盖连接的球式电磁换向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泵组上设置有若干与管路相互连通的第一插装阀芯和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第二插装阀芯,所述第二插装阀芯上连接有电磁溢流阀盖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插装阀芯通过管路还与带有变量柱塞泵的电动机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压泵组上设置有若干与管路相互连通的第一插装阀芯和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第一插装阀芯连接的电液换向阀,所述电液换向阀还与第二插装阀芯连接,所述第二插装阀芯上连接有电磁溢流阀盖和电磁换向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机泵组上设置有与管路相互连通的装机,所述装机通过管路与分别若干插装阀芯连接和与所述若干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单向阀盖连接的电磁换向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机泵组上设置有与管路相互连通的卸机,所述卸机通过管路与分别若干插装阀芯连接和与所述若干插装阀芯连接的单向阀盖以及与所述单向阀盖连接的电磁换向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密度多层压机蓄能器控制系统,包括一主油缸和通过管路与所述主油缸相互连通的原控制阀组、下降阀组、加压泵组、充压泵组、装机泵组、卸机泵组,所述原控制阀组通过管路分别与主油缸和蓄能器以及油箱连接,所述蓄能器的工作压力为55~60Mpa。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蓄能器更换为10000L,工作压力为55~60Mpa,增高蓄能器的压力使得提高了压机的上升速度,当板坯接触热压板时蓄能器关闭后,蓄能器仍保有较高的压力,板坯加压到一定压力后,蓄能器打开给压机二次充压,提高板坯的压缩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顾青;周宏庭;刘勤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板机人造板装备售后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8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