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以及风轮装置和冷暖风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冷/热风切换,在冷风扇内部安装能活动的发热体。通过依靠移动装置来驱动发热体左右平移,或者,通过在风道内装置发热体以电机驱动发热体旋转而达到冷/热气流切换。不管是发热体的平移还是在风道内装置发热体都要求有足够的内部空间,使得吹风设备的体积庞大。
另一方面,现有的冷暖风机中,位于出风道内的发热体与风道内壁之间存在很大间隙,容易漏风,影响热风效果。当冷暖风机处于冷风状态时,冷风道长度短,使得出风距离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以及风轮装置和冷暖风机,结构紧凑,空间占据小,且提高暖风效果,并使得冷风出风更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端部的电机,以及设有发热体的发热体支架,在壳体上设有转轴,电机驱动发热体支架绕转轴往复转动,在发热体支架靠近风道出风口侧设有风道导向板,在风道导向板与发热体支架之间通过设置的导向轴联接,风道导向板绕导向轴转动,在风道导向板与发热体支架之间还设置调节风道导向板转动的扭簧;当发热体支架转动到暖风状态时,发热体支架位于风道出风口内,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发热体给流经的空气加热,出风口吹出暖风,风道导向板贴靠在风道出风口一侧的内壁上;当发热体支架转动到冷风状态时,发热体支架位于风道出风口旁边,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出风口吹出冷风,风道导向板贴靠在风道出风口另一侧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风轮装置,在该风轮装置上使用了如前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所述风轮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轮,在所述壳体上设置风道进风口和风道出风口,在风道进风口与风道出风口之间通过设置的内部风道连通,风轮设置在内部风道中,在壳体外设置收纳区,当发热体支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发热体支架位于该收纳区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冷暖风机,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了如前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冷暖风机,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了如前所述的风轮装置,在所述外壳与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后网罩,在所述外壳与风道出风口之间设置前网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以及风轮装置和冷暖风机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以及发热体支架安装在壳体外,并在发热体支架上加装了风道导向板,既减少风阻又防止漏风,同时,当处于冷风形态时,风道导向板延长了出风道的长度,使得出风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吹的更远。
2、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以及发热体支架是以电机驱动左右旋转,控制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组装在风轮装置中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处于暖风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处于冷风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和风轮装置处于暖风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和风轮装置处于冷风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机处于暖风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机处于冷风状态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a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端部的电机2,以及设有发热体3的发热体支架4。
在壳体1上设有转轴5,电机2驱动发热体支架4绕转轴5往复转动。电机2驱动发热体支架4绕转轴5顺时针和逆时针往复旋转,如图4和图5中实心箭头所示。在发热体支架4靠近风道出风口6侧设有风道导向板7。在风道导向板7与发热体支架4之间通过设置的导向轴8联接,风道导向板7绕导向轴8转动。在风道导向板7与发热体支架4之间还设置调节风道导向板7转动的扭簧(图中未示出)。
如图2和图4所示,当发热体支架4转动到暖风状态时,发热体支架4位于风道出风口6内,遮盖风道出风口6,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发热体3给流经的空气加热,出风口吹出暖风,风道导向板7贴靠在风道出风口6一侧的内壁上。空气流向如图4中空心箭头指示方向。
如图3和图5所示,当发热体支架4转动到冷风状态时,发热体支架4位于风道出风口6旁边,未遮盖风道出风口6,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发热体3未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出风口吹出冷风,风道导向板7贴靠在风道出风口6另一侧的内壁上。空气流向如图5中空箭头指示方向。
所述风道导向板7的截面形状与风道出风口内壁的形状吻合一致,既减少风阻又防止漏风,同时还延长了出风道的长度,使得出风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吹的更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3为含有ptc发热组件的发热体。所述转轴5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上下端部,所述发热体支架4在壳体1外转动。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风轮装置b。在该风轮装置b上使用了如前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a。所述风轮装置b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风轮9。在所述壳体1上设置风道进风口10和风道出风口6,在风道进风口10与风道出风口6之间通过设置的内部风道连通11,风轮9设置在内部风道11中。在壳体1外设置收纳区12。当发热体支架4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发热体支架4位于该收纳区12内。当发热体支架4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发热体支架4位于风道出风口6内。空气流经风轮装置b的流向如图4和图5中的空心箭头指示方向。
请同时参照图6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冷暖风机c,包括外壳13,在外壳13内设置了如前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a。
请同时参照图6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冷暖风机c,包括外壳13,在外壳13内设置了如前所述的风轮装置b,在所述外壳13与风道进风口10之间设置后网罩14,在所述外壳13与风道出风口6之间设置前网罩15。图6为冷暖风机c处于暖风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冷暖风机c处于冷风状态的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端部的电机,以及设有发热体的发热体支架,在壳体上设有转轴,电机驱动发热体支架绕转轴往复转动,在发热体支架靠近风道出风口侧设有风道导向板,在风道导向板与发热体支架之间通过设置的导向轴联接,风道导向板绕导向轴转动,在风道导向板与发热体支架之间还设置调节风道导向板转动的扭簧;当发热体支架转动到暖风状态时,发热体支架位于风道出风口内,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发热体给流经的空气加热,出风口吹出暖风,风道导向板贴靠在风道出风口一侧的内壁上;当发热体支架转动到冷风状态时,发热体支架位于风道出风口旁边,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出风口吹出冷风,风道导向板贴靠在风道出风口另一侧的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导向板的截面形状与风道出风口内壁的形状吻合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含有ptc发热组件的发热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上下端部,所述发热体支架在壳体外转动。
5.一种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风轮装置上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所述风轮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轮,在所述壳体上设置风道进风口和风道出风口,在风道进风口与风道出风口之间通过设置的内部风道连通,风轮设置在内部风道中,在壳体外设置收纳区,当发热体支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发热体支架位于该收纳区内。
6.一种冷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了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暖风快速切换机构。
7.一种冷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了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轮装置,在所述外壳与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后网罩,在所述外壳与风道出风口之间设置前网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