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1485发布日期:2021-08-24 12:0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



背景技术:

油泵是一种既轻便又紧凑的泵,有直列式、分配式和单体式三大类,油泵要有动力源才能运转,它下部的凸轮轴是由发动机曲轴齿轮带动的;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油泵适用性差,高温环境使用时散热效果差,容易损坏,低温环境使用时无保温处理,启动消耗电力大,使用成本高,整体实用性差。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包括油泵本体、外罩、基板、顶盖、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外罩的内腔两侧均设有电热板,且两个所述电热板均与外罩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热板相远离的一侧均设有风机,且两个所述风机分别与两个电热板固定连接;

所述外罩的侧面以及背侧均设有滑板,且所述滑板与外罩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电动推杆,且所述滑板与电动推杆通过伸缩轴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外罩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为多个,所述外罩的侧面以及背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电热板、风机以及电动推杆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油泵本体设置于外罩的内腔中心处,所述基板设置于外罩的底部,所述顶盖设置于外罩的顶部。

所述油泵本体分别与基板以及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基板以及顶盖均与外罩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外罩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外罩的顶部一侧。

所述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均与外罩固定连接,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电热板与风机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以及风机均与基板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滑板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板之间的顶部设有连接板,且两个所述滑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驱动滑板上移,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此时风机对油泵本体做散热处理,电动推杆驱动滑板下移,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开,外罩内部为封闭状态,风机对电热板吹风,冷风经过电热板形成热风,热风对油泵本体做干燥和加热处理,与现有使用范围窄的油泵相比,该油泵具有加热和散热处理,适用性强,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纵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泵本体;2、外罩;3、基板;4、顶盖;5、控制器;6、温度传感器;7、电热板;8、风机;9、滑板;10、电动推杆;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包括油泵本体1、外罩2、基板3、顶盖4、控制器5以及温度传感器6,所述外罩2的内腔两侧均设有电热板7,且两个所述电热板7均与外罩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热板7相远离的一侧均设有风机8,且两个所述风机8分别与两个电热板7固定连接;

所述外罩2的侧面以及背侧均设有滑板9,且所述滑板9与外罩2滑动连接,所述滑板9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电动推杆10,且所述滑板9与电动推杆10通过伸缩轴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0与外罩2固定连接,所述滑板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1,且所述第一通孔11设置为多个,所述外罩2的侧面以及背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1与多个第二通孔12位置相对应,所述电热板7、风机8以及电动推杆10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泵本体1设置于外罩2的内腔中心处,所述基板3设置于外罩2的底部,所述顶盖4设置于外罩2的顶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泵本体1分别与基板3以及顶盖4固定连接,所述基板3以及顶盖4均与外罩2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的螺钉便于基板3以及顶盖4的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5设置于外罩2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6设置于外罩2的顶部一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5以及温度传感器6均与外罩2固定连接,且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热板7与风机8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7以及风机8均与基板3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连接架加固了电热板7与风机8;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板9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板9之间的顶部设有连接板,且两个所述滑板9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通孔,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加固了两个滑板9。

具体实施方式为:温度传感器6检测环境温度过高时,控制器5控制风机8以及电动推杆10运行,电动推杆10驱动滑板9上移,使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12连通,此时风机8对油泵本体1做散热处理,温度传感器6检测环境温度过低时,控制器5控制风机8以及电动推杆10反向运行,控制电热板7运行,电动推杆10驱动滑板9下移,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12错开,使用外罩2内部为封闭状态,风机8对电热板7吹风,冷风经过电热板7形成热风,热风对油泵本体1做干燥和加热处理,该油泵具有加热和散热处理,适用性强,使用范围广。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包括油泵本体(1)、外罩(2)、基板(3)、顶盖(4)、控制器(5)以及温度传感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2)的内腔两侧均设有电热板(7),且两个所述电热板(7)均与外罩(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热板(7)相远离的一侧均设有风机(8),且两个所述风机(8)分别与两个电热板(7)固定连接;

所述外罩(2)的侧面以及背侧均设有滑板(9),且所述滑板(9)与外罩(2)滑动连接,所述滑板(9)的底部两侧均设有电动推杆(10),且所述滑板(9)与电动推杆(10)通过伸缩轴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0)与外罩(2)固定连接,所述滑板(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1),且所述第一通孔(11)设置为多个,所述外罩(2)的侧面以及背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1)与多个第二通孔(12)位置相对应,所述电热板(7)、风机(8)以及电动推杆(10)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本体(1)设置于外罩(2)的内腔中心处,所述基板(3)设置于外罩(2)的底部,所述顶盖(4)设置于外罩(2)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本体(1)分别与基板(3)以及顶盖(4)固定连接,所述基板(3)以及顶盖(4)均与外罩(2)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设置于外罩(2)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6)设置于外罩(2)的顶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以及温度传感器(6)均与外罩(2)固定连接,且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板(7)与风机(8)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7)以及风机(8)均与基板(3)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9)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板(9)之间的顶部设有连接板,且两个所述滑板(9)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通孔。


技术总结
一种可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油泵,包括油泵本体、外罩、基板、顶盖、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外罩的内腔两侧均设有电热板,且两个所述电热板均与外罩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热板相远离的一侧均设有风机,且两个所述风机分别与两个电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侧面以及背侧均设有滑板,且所述滑板与外罩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驱动滑板上移,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此时风机对油泵本体做散热处理,电动推杆驱动滑板下移,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开,外罩内部为封闭状态,风机对电热板吹风,冷风经过电热板形成热风,热风对油泵本体做干燥和加热处理,该油泵具有加热和散热处理,适用性强,使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饶金才;张晓武;文勇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金龙泵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9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