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倍增扇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3437发布日期:2023-05-24 17:2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气流倍增扇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扇叶结构,特别是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


背景技术:

1、就一般扇叶的构造分类方式来看,大至上可以分成轴流扇叶和离心扇叶二种不同的扇叶型态。轴流扇叶指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叶轮,例如一般家用的电风扇。这一类的扇叶可以有效的将空气向前推但是吸力却较不理想。另一种离心扇叶在运转时气流是由叶轮中心被吸入然后由叶轮方向放射流出,例如一般常见的鼓风机扇叶或涡轮扇叶即是。此种离心扇叶的优点是吸力强,可以将气流朝叶轮带,但是却不利于将气流往前推送,而在使用上这二种扇叶大多是很单纯的分开使用,并没有利用到二者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以利用二种不同的扇叶结构的结合来提供复合式的气流。

2、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包含有:一心轴,一内层扇叶单元,该内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该心轴为中心环绕该心轴设置,可随该心轴的转动而转动,该内层扇叶为离心式扇叶。一外层扇叶单元,该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该心轴为中心,环绕该内层扇叶单元设置。该外层扇叶单元为轴流式扇叶,可随该心轴的转动而转动,该外层扇叶单元设置在该内层扇叶单元扇叶所在位置的径向上。

3、较佳地,该内层扇叶单元的扇叶在轴向上有一宽度,该外层扇叶设置在该宽度的1~5倍的范围内。

4、较佳地,该外层扇叶的该多个扇叶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各扇叶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一镂空部。

5、较佳地,该内层扇叶单元与该外层扇叶单元分别由二不同的动力源驱使转动而且该内层扇叶单元转动时的轴心与该外层扇叶单元转动时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

6、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7、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层扇叶单元的扇叶位在该内层扇叶单元扇叶的径向上,且在该内层扇叶宽度的1~5倍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层扇叶单元座体的周缘设有多个扇叶,另外一上环设于该扇叶的一端,连接该扇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一底座,设于该内层扇叶单元的一侧,该外层扇叶单元的该扇叶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各该扇叶分别以该第一连接部接设于该底座,而以该第二连接部接设于该内层扇叶的上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扇叶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一镂空部,更有利于空气由该内层扇叶单元外散到该外层扇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层扇叶单元该多个扇叶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各该扇叶分别以该第一连接部接设于该内层扇叶单的该座体,而以该第二连接部接设于该上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扇叶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一镂空部,更有利于空气由该内层扇叶单元外散到该外层扇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一底座,多个该扇叶环绕该底座设置,该底座能够连接于一第二动力源上,由该第二动力源驱使转动,该内层扇叶单元转动时的轴心与该外层扇叶单元转动时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呈圆形,该多个扇叶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各该扇叶分别以该第一连接部接设于该底座,而该第二连接部则接设于一外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扇叶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一镂空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包含有:一心轴,一内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心轴为中心环绕心轴设置,可随心轴的转动而转动,内层扇叶为离心式扇叶。一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心轴为中心,环绕内层扇叶单元设置。外层扇叶单元为轴流式扇叶,可随心轴的转动而转动,外层扇叶单元的扇叶设置在内层扇叶单元扇叶所在位置的径向范围内。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圆方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