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涉及一种散热器风扇,特别是一种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2.汽车散热器作为汽车水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发动机散热和保护发动机正常运行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散热器风扇则可以加快循环水的冷却。
3.现有的散热器风扇一般包括支架、扇叶、铝盖、后盖和驱动扇叶转动的电机。其中,铝盖设置在电机和后盖之间,电机通过铝盖固定在支架上,铝盖和后盖固连,且铝盖和后盖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路板的空腔。
4.实际产品中,铝盖和后盖安装位置和支架和铝盖安装位置是相互独立的,这导致铝盖在加工时需要加工不同的安装孔,加工工序较多,加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铝盖加工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风扇包括支架和后盖,支架包括呈环形的安装边,铝盖处于后盖和安装边之间,且铝盖和后盖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本安装结构包括一体成型在铝盖外壁上的凸部,凸部至少有两个并围绕铝盖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每个凸部上均设有沿铝盖轴线贯穿的连接孔;后盖上成型有连接片,连接片和连接孔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凸部沿铝盖轴线分布的两侧分别压在连接片和安装边上,且连接孔内插有使凸部与连接片和安装边固连的连接件。
7.一个连接孔可以同时用于连接支架和连接片,即每个连接孔均具备两用效果,这样在实际加工时,可以大大减少连接孔加工数量,以减少铝盖加工步骤,便于铝盖加工。
8.在上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中,上述的连接件包括两大致呈t形的部件,两部件的杆部均插设并固定在连接孔内,每个连接片上均设有供部件杆部穿过的通孔一,安装边上设有供部件杆部穿过的通孔二,通孔二数量和连接孔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两部件头部分别压在连接片和安装边上。
9.在上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中,连接孔为螺纹孔,部件为螺栓,且螺栓的杆部旋于螺纹孔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10.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中,连接件为螺柱,螺柱两端分别穿过连接片和安装边,螺柱两端均螺接有螺帽,且两螺帽分别压在连接片和安装边上。
11.在上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中,安装边包括轴线与铝盖轴线平行且供凸部抵压的环部,环部和凸部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环部的内孔为上述的通孔二。
12.在上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中,相邻两环部通过呈圆弧形的连接条连接,连接条和铝盖两者中心轴线共线,且连接条、环部和安装边三者为一体式结构。相邻两环部通过连接条连接,使多个环部连为一个整体,以增加环部的抗压强度,来更好地支撑凸部,提高整个风扇的结构稳定性。
13.在上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中,铝盖外壁在相邻两凸部之间的位置均成型有一排散热片,以加大铝盖散热速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5.1、一个连接孔可以同时用于连接支架和连接片,即每个连接孔均具备两用效果,这样在实际加工时,可以大大减少连接孔加工数量,以减少铝盖加工步骤,便于铝盖加工。
16.2、相邻两环部通过连接条连接,使多个环部连为一个整体,以增加环部的抗压强度,来更好地支撑凸部,提高整个风扇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支架;1a、安装边;1a1、环部;1b、连接条;2、后盖;2a、连接片;3、空腔;4、铝盖;4a、凸部;4a1、连接孔;4b、散热片;5、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和图3所示,在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中,风扇包括支架1和后盖2,其中,铝盖4上具有供电机主轴穿过的轴孔;支架1包括呈环形的安装边1a,且安装边1a和铝盖4同轴设置;铝盖4处于后盖2和安装边1a之间,且铝盖4和后盖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空腔3。
24.如图2所示,本安装结构包括一体成型在铝盖4外壁上的凸部4a,凸部4a至少有两个并围绕铝盖4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凸部4a的数量为4个。每个凸部4a上均设有沿铝盖4轴线贯穿的连接孔4a1;后盖2上一体成型有连接片2a,连接片2a和连接孔4a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凸部4a沿铝盖4轴线分布的两侧分别压在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上,且连接孔4a1内插有使凸部4a与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固连的连接件。一个连接孔4a1可以同时用于连接支架1和连接片2a,即每个连接孔4a1均具备两用效果,这样在实际加工时,可以大大减少连接孔4a1加工数量,以减少铝盖4加工步骤,便于铝盖4加工。
25.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包括两大致呈t形的部件5,两部件5的杆部均插设并固定在连接孔4a1内,每个连接片2a上均设有供部件5杆部穿过的通孔一,安装边1a上设有供部件5杆部穿过的通孔二,通孔二数量和连接孔4a1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两部件5头部分别压在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连接孔4a1为螺纹孔,部件5为螺栓,且螺栓的杆部旋于螺纹孔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26.进一步说明,安装边1a包括轴线与铝盖4轴线平行且供凸部4a抵压的环部1a1,环部1a1和凸部4a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环部1a1的内孔为上通孔二。相邻两环部1a1通过呈圆弧形的连接条1b连接,连接条1b和铝盖4两者中心轴线共线,且连接条1b、环部1a1和安装边1a三者为一体式结构。相邻两环部1a1通过连接条1b连接,使多个环部1a1连为一个整体,以增加环部1a1的抗压强度,来更好地支撑凸部4a,提高整个风扇的结构稳定性。
27.如图2所示,铝盖4外壁在相邻两凸部4a之间的位置均成型有一排散热片4b,以加大铝盖4散热速度。后盖2的前侧成型有呈环状的凹槽,凹槽的形状和尺寸均与铝盖4后端匹配,且铝盖4后端插在凹槽内,对铝盖4安装进行预定位,提高整体组装方便性。
28.实施例二
29.本实施例二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连接件为螺柱,螺柱两端分别穿过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螺柱两端均螺接有螺帽,且两螺帽分别压在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上。
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1.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风扇包括支架(1)和后盖(2),支架(1)包括呈环形的安装边(1a),铝盖(4)处于后盖(2)和安装边(1a)之间,且铝盖(4)和后盖(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空腔(3),其特征在于,本安装结构包括一体成型在铝盖(4)外壁上的凸部(4a),凸部(4a)至少有两个并围绕铝盖(4)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每个凸部(4a)上均设有沿铝盖(4)轴线贯穿的连接孔(4a1);后盖(2)上成型有连接片(2a),连接片(2a)和连接孔(4a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凸部(4a)沿铝盖(4)轴线分布的两侧分别压在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上,且连接孔(4a1)内插有使凸部(4a)与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固连的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连接件包括两大致呈t形的部件(5),两部件(5)的杆部均插设并固定在连接孔(4a1)内,每个连接片(2a)上均设有供部件(5)杆部穿过的通孔一,安装边(1a)上设有供部件(5)杆部穿过的通孔二,通孔二数量和连接孔(4a1)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两部件(5)头部分别压在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孔(4a1)为螺纹孔,部件(5)为螺栓,且螺栓的杆部旋于螺纹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螺柱,螺柱两端分别穿过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螺柱两端均螺接有螺帽,且两螺帽分别压在连接片(2a)和安装边(1a)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边(1a)包括轴线与铝盖(4)轴线平行且供凸部(4a)抵压的环部(1a1),环部(1a1)和凸部(4a)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环部(1a1)的内孔为上述的通孔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环部(1a1)通过呈圆弧形的连接条(1b)连接,连接条(1b)和铝盖(4)两者中心轴线共线,且连接条(1b)、环部(1a1)和安装边(1a)三者为一体式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铝盖(4)外壁在相邻两凸部(4a)之间的位置均成型有一排散热片(4b)。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风扇电机铝盖安装结构,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风扇铝盖加工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风扇包括支架和后盖,支架包括呈环形的安装边,铝盖处于后盖和安装边之间,且铝盖和后盖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路板的空腔,安装结构包括一体成型在铝盖外壁上的凸部,凸部至少有两个并围绕铝盖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每个凸部上均设有沿铝盖轴线贯穿的连接孔;后盖上成型有连接片,连接片和连接孔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凸部沿铝盖轴线分布的两侧分别压在连接片和安装边上,且连接孔内插有使凸部与连接片和安装边固连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可提高铝盖加工方便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林 方必祥 张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岭市通驰汽车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6
技术公布日:20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