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5151发布日期:2022-07-05 22:5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子式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


背景技术:

2.卧式转子压缩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注油工艺管注入冷冻机油,然后将工艺管封闭。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将制冷剂从吸气管中吸入,在压缩机内部压缩后从排气管中排出。压缩机内部的润滑依靠吸油管将冷冻机油吸入到各零件中进行润滑。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摩擦产生的磨屑会进入冷冻机油,而携带着磨屑的冷冻机油被反复的带回压缩机的循环使用,容易造成压缩机的磨损加剧,严重时甚至导致压缩机卡死。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将压缩机内部产生的各种磨屑杂质聚集并排出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使压缩机内部循环润滑的冷冻机油不被磨屑杂质污染,减少压缩机内部的磨损,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4.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至少包括带有前盖和后盖的筒体,筒体最低处的外部设有放油沉积管,所述放油沉积管一端与筒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为排油口。
5.而且,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为封闭式结构,所述封闭式结构为焊接封闭。
6.而且,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为常闭式结构,所述常闭式结构为截止阀。
7.而且,放油沉积管为直管或弯管。
8.而且,筒体底部由两个以上高度不同的支架支撑使筒体呈倾斜状。
9.而且,筒体内部与放油沉积管连通的部位为凹型集尘槽,所述凹型集尘槽低于其他筒体内壁,凹型集尘槽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连接着放油沉积管一端。
10.而且,凹型集尘槽深度大于3mm,直径大于30mm。
11.而且,凹型集尘槽的通孔孔径大于10mm。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放油沉积管位于壳体的最低处,压缩机内部产生的各种磨屑、杂质等会沉淀在放油工艺管的底部。保证压缩机内部循环润滑的冷冻机油不被污染,压缩机内部的磨损减小,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2、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压缩机,如果需要更换冷冻机油,打开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将内部污染的冷冻机油排出,然后从注油工艺管注入新的清洁的冷冻机油。非常便于更换冷冻机油维修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3、由于放油沉积管的管径有限,入口小导致收集杂质效果有限,凹型集尘槽能增强收集效果,因壳体内的杂质会更容易地先沉入集尘槽,然后再转移到放油沉积管中。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放油沉积管的卧式转子压缩机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放油沉积管的卧式转子压缩机的右视图。
15.图3为凹型集尘槽的局部结构实体图。
16.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2、前盖;3、后盖;4、放油沉积管;5、排油口;6、支架;7、注油工艺管;8、吸气管;9、排气管;10、吸油管;11、凹型集尘槽;12、筒体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18.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至少包括带有前盖2和后盖3的筒体1,除了含有常规结构:前盖包含接线端子、注油工艺管及旋转盖体,筒体包含排气管、筒体、支架、放油管、圆柱筒体,后盖为旋转盖体以外,筒体最低处的外部还设有放油沉积管4,放油沉积管一端与筒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为排油口5。
19.卧式转子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注油工艺管7注入冷冻机油,然后将注油工艺管封闭。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将制冷剂从吸气管8中吸入,在压缩机内部压缩后从排气管9中排出。压缩机内部的润滑依靠吸油管10将冷冻机油吸入到各零件中进行润滑。
20.筒体底部由两个以上高度不同的支架6支撑,其中靠近前盖的支架高度高于靠近后盖的支架高度。从而使筒体整体倾斜,便于将放油沉积管设于靠近筒体后盖位置的最低处的外部。放油沉积管的形状为直管或弯管,弯管为l形能在增加放油沉积管内部存储空间的同时减小其高度,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为封闭式结构或常闭式结构,所述封闭式结构为焊接封闭,所述常闭式结构为截止阀。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压缩机,如果需要更换冷冻机油,打开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将存储放油沉积管中的含有磨屑杂质的冷冻机油排出,然后从注油工艺管注入清洁的冷冻机油、再封闭注油工艺管和排油口即可。其中,由于压缩机内部压力大,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采用封闭式结构更优,能避免泄漏风险,开启时采用割管器割断即可。
21.如图3所示,筒体内部与放油沉积管连通的部位为凹型集尘槽11,所述凹型集尘槽低于其他筒体内壁12,凹型集尘槽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连接着放油沉积管一端。摩擦产生的磨屑会先聚集于凹型集尘槽,然后再进入放油沉积管中。
22.而且,凹型集尘槽深度大于3mm,直径大于30mm,凹型集尘槽的通孔孔径大于10mm时收集杂质的效果更好,否则因为压缩机的振动和润滑油的流动,杂质又重新带回压缩机筒体内部,效果下降。
23.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放油沉积管位于壳体的最低处,压缩机内部产生的各种磨屑、杂质等会沉淀在放油工艺管的底部。保证压缩机内部循环润滑的冷冻机油不被污染,压缩机内部的磨损减小,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2、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压缩机,如果需要更换冷冻机油,打开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将内部污染的冷冻机油排出,然后从注油工艺管注入新的清洁的冷冻机油。非常便于更换冷冻机油维修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3、由于放油沉积管的管径有限,入口小导致收集杂质效果有限,凹型集尘槽能增强收集效果,因壳体内的杂质会更容易地先沉入集尘槽,然后再转移到放油沉积管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至少包括带有前盖和后盖的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最低处的外部设有放油沉积管,所述放油沉积管一端与筒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为排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为封闭式结构,所述封闭式结构为焊接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为常闭式结构,所述常闭式结构为截止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放油沉积管为直管或弯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筒体底部由两个以上高度不同的支架支撑使筒体呈倾斜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筒体内部与放油沉积管连通的部位为凹型集尘槽,所述凹型集尘槽低于其他筒体内壁,凹型集尘槽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连接着放油沉积管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凹型集尘槽深度大于3mm,直径大于30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凹型集尘槽的通孔孔径大于1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子式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壳体,至少包括带有前盖和后盖的筒体,筒体最低处的外部设有放油沉积管,所述放油沉积管一端与筒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为排油口,放油沉积管的排油口为封闭式结构,筒体内部与放油沉积管连通的部位为凹型集尘槽,所述凹型集尘槽低于其他筒体内壁,凹型集尘槽的底部设有通孔,通孔连接着放油沉积管一端。本技术方案能将压缩机内部产生的各种磨屑杂质聚集并排出,使压缩机内部循环润滑的冷冻机油不被磨屑杂质污染,减少压缩机内部的磨损,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秦道乾 邹红 胡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1
技术公布日:2022/7/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