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液压缸,特别是一种双向缓冲液压缸。
背景技术:2.现有的缓冲油缸多为单向缓冲,如通过活塞上缓冲套与导向套内的阻尼孔配合,可实现活塞杆伸出时的缓冲,如通过活塞杆的缓冲轴与缸底阻尼孔配合,可实现活塞杆缩回时的缓冲;如同时采用,则结构分散、轴向尺寸大,不便于装配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向缓冲液压缸,它可实现双向缓冲,且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便于装配及使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向缓冲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导向套、活塞杆及固联于活塞杆上的活塞、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的后端联接有缓冲轴,缸底设有与缓冲轴配合的阻尼孔,阻尼孔与无杆腔油口相连;缸底还设有连通无杆腔油口与缸筒内腔的缓冲油路,一单向阀设于缓冲油路内。
5.本实用新型在活塞杆伸出时,液压油进入阻尼孔,在推动缓冲轴的同时因背压推开单向阀、再作用于活塞,可自动控制单向阀的开度,调节流量,实现缓冲;在活塞杆缩回时,阻尼孔与缓冲轴配合可实现缓冲,具备双向缓冲功能,且缓冲装置均设于缸底内,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便于装配及使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底设有连通无杆腔油口与缸筒内腔的另一缓冲油路,调节螺钉通过螺纹设于该缓冲油路内;可手动调节该油路的节流流量,控制缓冲效果;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轴邻近无杆腔油口的一侧设有数个轴向的导流槽;可提高活塞杆移动的平稳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设有轴向盲孔、与轴向盲孔相连的数个径向孔,所述缓冲轴的前端设有环槽,数个钢球置于环槽和径向孔中,钢球径向外侧的径向孔中均设有紧定螺钉;便于缓冲轴的装拆;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双向缓冲,且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便于装配及使用可实现双向缓冲,且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便于装配及使用。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11.图2为图1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3.如图1、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双向缓冲液压缸,包括缸筒1、缸底2、导向套3、活塞杆4及固联于活塞杆上的活塞5、有杆腔油口6和无杆腔油口7,在活塞杆4的后端设有轴向盲孔、与轴向盲孔相连的数个径向孔,一缓冲轴11的前端设有环槽并置于轴向盲孔内,数个钢球8置于环槽和各自的径向孔中,钢球8径向外侧的径向孔中均设有紧定螺钉9,缸底2设有与缓冲轴11配合的阻尼孔12,阻尼孔12与无杆腔油口7相连,缓冲轴11邻近无杆腔油口7的一侧设有数个轴向的导流槽13;缸底2还设有连通无杆腔油口7与缸筒内腔的缓冲油路16、17,一单向阀14设于缓冲油路16内,调节螺钉15通过螺纹设于缓冲油路17内。
14.本实用新型在活塞杆4伸出时,液压油通过无杆腔油口7进入阻尼孔12,在推动缓冲轴11的同时因背压推开单向阀14、再作用于活塞5,可自动控制单向阀14的开度,调节流量,调节螺钉15可手动调节该油路的节流流量,共同实现缓冲;在活塞杆4缩回时,阻尼孔12与缓冲轴11配合及调节螺钉15可实现缓冲,具备双向缓冲功能,且缓冲装置均设于缸底2内,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便于装配及使用;调节螺钉15可手动调节缓冲效果;导流槽13可提高活塞杆移动的平稳性;通过钢球8及紧定螺钉9便于缓冲轴11的装拆。
技术特征:1.一种双向缓冲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导向套、活塞杆及固联于活塞杆上的活塞、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的后端联接有缓冲轴,缸底设有与缓冲轴配合的阻尼孔,阻尼孔与无杆腔油口相连;缸底还设有连通无杆腔油口与缸筒内腔的缓冲油路,一单向阀设于缓冲油路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设有连通无杆腔油口与缸筒内腔的另一缓冲油路,调节螺钉通过螺纹设于该缓冲油路与无杆腔油口连接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轴邻近无杆腔油口的一侧设有数个轴向的导流槽所述缓冲轴邻近无杆腔油口的一侧设有数个轴向的导流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设有轴向盲孔、与轴向盲孔相连的数个径向孔,所述缓冲轴的前端设有环槽,数个钢球置于环槽和径向孔中,钢球径向外侧的径向孔中均设有紧定螺钉。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缓冲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导向套、活塞杆及固联于活塞杆上的活塞、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在活塞杆的后端联接有缓冲轴,缸底设有与缓冲轴配合的阻尼孔,阻尼孔与无杆腔油口相连;缸底还设有连通无杆腔油口与缸筒内腔的缓冲油路,一单向阀设于缓冲油路内。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双向缓冲,且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便于装配及使用。便于装配及使用。便于装配及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虞尚均 叶宇昂 邓正刚 叶茂 叶帮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泸州市龙马潭区长江液压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1
技术公布日:2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