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9137发布日期:2023-05-31 13:4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气体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案关于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尤指一种大流量的气体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用以传输流体的泵为其关键元件,是以,如何借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2、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流体传输装置的应用上亦愈来愈多元化,举凡工业应用、生医应用、医疗保健、电子散热等等,甚至近来热门的穿戴式装置皆可见它的踪影,可见传统的泵已渐渐有朝向装置微小化、流量极大化的趋势。

3、然而,目前气体传输装置朝向流量极大化的趋势,其最主要结构设计就是要防止逆流,产生单向的流量,因此,如何产生大流量的气体传输装置,为本案所研发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传输装置,以出气板、阀片、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及圆形的致动组件依序堆叠搭配应用,利用阀片、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结构所构成阀体,当气流为正向时阀体以打开流路的方式动作,当气流为逆向时阀体以关闭流路的方式动作,借此防止逆流,产生单向气流,构成一大流量的气体传输装置。

2、本案的一广义实施态样为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外壳,包含一出气盖、一出气端、一容置空间、一进气盖及一进气端,该外壳上设置该出气盖,该出气盖具有该出气端,该外壳下设置该进气盖,该进气盖具有该进气端,该容置空间与该进气端及该出气端相通,且该出气盖及该进气盖覆盖于该容置空间上下两侧;一阀体,为一圆形型态,包含依序堆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一出气板、一阀片及一第一板件,具有由一表面凹陷形成一深度的凹部,而该阀片位于该出气板及该第一板件之间,且该阀片与该第一板件的该凹部保持一间距,令该阀片得以在该间距位移形成流路控制,其中该出气板具有多个出气孔,该第一板件具有多个第一通孔,该阀片具有多个阀孔,且该阀孔与该第一通孔错位设置,该阀孔与该出气孔对应设置;以及一致动体,为一圆形型态堆叠于该阀体上,包含一第二板件、一框架及一致动组件,其中该第二板件,堆叠设置于该阀体的该第一板件上,而该第二板件具有多个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该第一通孔对应;该框架,堆叠设置于该第二板件上,以及该致动组件,堆叠设置于该框架上;借此,该致动体受驱动时,通过该第一通孔与该阀孔之间错位设置,当气流为正向时,该阀体以打开流路操作,当气流为逆向时,该阀体以关闭流路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组件包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距与该第一板件的厚度之间的比例为1:2至2:3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距为40~7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距为6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片为一柔性薄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片为一聚酰亚胺薄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片的厚度为0.4~0.6微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孔的孔径大于该出气孔的孔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孔的孔径等于该出气孔的孔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的孔径与该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孔呈渐缩状。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孔的数量为偶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孔数量为48个。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孔数量为52个。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孔在该进气板平面上排列形状为矩形或正方形。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孔在该进气板平面上排列形状为圆形。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区呈圆形,该压电片呈圆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板、该第一板件、该第二板件皆为金属板。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组件的该压电片维持在20~22千赫兹的工作频率。

2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组件的该压电片维持在21千赫兹的工作频率。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孔的孔径为100微米或200微米,该出气孔的数量为49个,该阀孔数量为24个,该第一通孔数量为20个。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孔的孔径为300微米或400微米,该出气孔的数量为36个,该阀孔数量为18个,该第一通孔数量为18个。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孔的孔径为500微米,该出气孔的数量为25个,该阀孔数量为12个,该第一通孔数量为12个。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孔的孔径为600微米、700微米或800微米,该出气孔的数量为25个,该阀孔数量为12个,该第一通孔数量为10个。


技术总结
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外壳,包含一出气盖、一出气端、一容置空间、一进气盖及一进气端;一阀体,为一圆形型态,包含依序堆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一出气板、一阀片及一第一板件;以及一致动体,为一圆形型态堆叠于该阀体上,包含一第二板件、一框架及一致动组件;借此,该致动体受驱动时,通过该第一通孔与该阀孔之间错位设置,当气流为正向时,该阀体以打开流路操作,当气流为逆向时,该阀体以关闭流路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莫皓然,陈世昌,杨启章,韩永隆,黄启峰,蔡长谚,郭俊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