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结构、转子组件以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26097发布日期:2023-05-05 09:1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配重结构、转子组件以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重结构、转子组件以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家用空调的压缩机市场竞争激烈,压缩机的成本压力很大,因此很多压缩机的电机叠高越来越小,特别是小系列的压缩机,其转子组件外径小,使得小叠高的转子组件转动惯量变得更小。

2、然而,由于压缩机泵体每一周的阻力矩是变化的,如果转子组件及曲轴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太小,会导致电机输出效率降低,导致压缩机能效降低,而且使得压缩机容易产生异常抖动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重结构、转子组件以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组件转动惯量偏小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重结构,包括:

3、配重部,配重部安装在转子的端部,配重部为与转子的端部相适配的环形结构,配重部用于进行配重;

4、平衡部,与配重部连接,平衡部凸出于配重部的端部设置,平衡部遮盖配重部的一侧设置。

5、进一步地,配重部上设置有避让部,避让部避让转子的通流孔设置。

6、进一步地,配重部为中心对称结构;和/或,

7、配重结构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和/或,

8、配重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9、进一步地,配重部的厚度为h,h≥3mm。

10、进一步地,配重部包括多个配重叠片;多个配重叠片沿转子的轴向方向叠放在转子的端部,以使多个配重叠片堆叠形成配重部。

11、进一步地,配重叠片的厚度为h,0.3mm≤h≤0.8mm。

12、进一步地,配重叠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配重叠片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以通过一个配重叠片的第一定位结构与另一个配重叠片的第二定位结构进行定位配合。

13、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凹槽,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凸起,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相对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通过配重叠片冲压形成。

14、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为条形结构,条形结构沿配重部的周向延伸;和/或,

15、第一定位结构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结构沿配重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

17、转子以及上述提供的配重结构,配重结构安装在转子的端部。

18、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提供的转子组件。

19、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配重部与平衡部组成的配重结构安装至转子的端部,能够在保证配重结构同时具有平衡作用与配重作用,通过配重部与平衡部能够实现转子转动时的平衡并增大转子转动惯量,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压缩机能效。



技术特征:

1.一种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10)上设置有避让部(11),所述避让部(11)避让所述转子(30)的通流孔(3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10)为中心对称结构;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10)的厚度为h,h≥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10)包括多个配重叠片(12);所述多个配重叠片(12)沿所述转子(30)的轴向方向叠放在所述转子(30)的端部,以使所述多个配重叠片(12)堆叠形成所述配重部(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叠片(12)的厚度为h,0.3mm≤h≤0.8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叠片(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21),所述配重叠片(1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1)相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122),以通过一个所述配重叠片(12)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1)与另一个所述配重叠片(12)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2)进行定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1)为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2)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1)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1)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2)均通过所述配重叠片(12)冲压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1)为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沿所述配重部(10)的周向延伸;和/或,

10.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转子组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重结构、转子组件以及压缩机,包括:配重部,配重部安装在转子的端部,配重部为与转子的端部相适配的环形结构,配重部用于进行配重;平衡部,与配重部连接,平衡部凸出于配重部的端部设置,平衡部遮盖配重部的一侧设置。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组件转动惯量偏小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达炜,赵旭敏,彭慧明,姜秋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