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排液阀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9308发布日期:2022-08-23 23:4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排液阀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往复柱塞泵组合阀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流量超高压进排液阀组。


背景技术:

2.进排液阀组作为往复柱塞泵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往复柱塞泵的优劣。随着大流量超高压泵出现,当前进排液阀组无法满足大流量高压力往复柱塞泵的综合需求。当使用小流量高压力进排液阀组工作时,会出现因为过流面积不足,导致的泵内流速过大,水力阻力过大,消耗能量大,造成泵的吸入和排出性能差,从而无法额定满足流量要求。而且还会引起气蚀和空化现象,严重降低零件使用寿命。而大流量低压力进排液阀组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大过流面积的新型的进排液阀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排液阀组,包括阀体、阀芯、排液阀环、进液弹簧以及排液弹簧;所述阀体为筒状,所述阀芯插入至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为筒状,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封头,在所述阀芯的侧壁上并且靠近所述封头的位置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阀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封头的凹陷部,在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多个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端开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所述排液通道的出口端开设于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排液阀环套在所述阀体的外侧,所述排液弹簧施力于所述排液阀环上从而使排液阀环能够压紧在所述排液通道的出口端;所述进液弹簧施力于所述阀芯上从而使所述封头能够压紧在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端。
5.在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倾斜的台肩部,所述排液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台肩部上;所述排液阀环设置于与所述台肩部相配合的楔形面。
6.所述排液弹簧为锥形弹簧,所述排液阀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环形槽,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环形槽,所述锥形弹簧的扩口端位于所述内环形槽内,所述锥形弹簧的缩口端位于所述外环形槽内。
7.所述阀芯的远离封头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挡圈,一环形弹簧座套在阀芯外侧并被所述挡圈阻挡,所述进液弹簧的一端顶在所述环形弹簧座上,另一端顶在所述阀体上。
8.所述出液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液口在阀芯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9.在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并且位于所述排液阀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纳槽,在每个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o型圈以及加强垫。
10.在所述阀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进排液阀组,过流面积大,使阀芯的工作升程减小,降低工作中的脉动,提高阀组容积效率,来满足大流量高压力往复柱塞泵的综合需求,
同时采用两个不同刚度的进液弹簧和排液弹簧的分体设计,优化进排液阀组的关闭速度,提高了阀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排液阀组局部剖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14.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排液阀组,包括阀体1、阀芯2、排液阀环3、进液弹簧4以及排液弹簧5。
17.所述阀体1为筒状,在所述阀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倾斜的台肩部11,在所述台肩部11的两侧形成外径大小不同的两部分。
18.所述阀芯2插入至所述阀体1内。所述阀芯2为筒状,一端为进液口21,另一端设置有封头6,所述封头6的外径大于所述阀芯2的外径。
19.在所述阀芯2的侧壁上并且靠近所述封头6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出液口22,多个所述出液口22在阀芯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20.在所述阀体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封头6的凹陷部12。在所述阀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排液通道13,所述排液通道13的入口端131开设于所述凹陷部12的侧壁上,所述排液通道13的出口端132开设于所述阀体1的外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液通道13的出口端132位于所述台肩部11上;所述排液阀环3设置于与所述台肩部11相配合的楔形面31。
21.所述排液阀环3套在所述阀体1的外侧,所述排液弹簧5施力于所述排液阀环3上从而使排液阀环3能够压紧在所述排液通道13的出口端132。作为优选,所述排液弹簧5为锥形弹簧,所述排液阀环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环形槽32,所述阀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环形槽14,所述锥形弹簧的扩口端位于所述内环形槽32内,所述锥形弹簧的缩口端位于所述外环形槽14内。
22.所述进液弹簧4施力于所述阀芯2上从而使所述封头6能够压紧在所述排液通道13的入口端131。具体而言,所述阀芯2的远离封头6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内设置有挡圈7,一环形弹簧座8套在阀芯2外侧并被所述挡圈7阻挡,所述进液弹簧4的一端顶在所述环形弹簧座8上,另一端顶在所述阀体1上。
23.在所述阀体1的外侧壁上并且位于所述排液阀环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纳槽15,在每个所述容纳槽15内设置有o型圈151以及加强垫152。
24.在所述阀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圈9。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进排液阀组,多流面积大,能够满足大流量高压力往复柱塞泵的综合需求,同时采用两个分体设置的进液弹簧4和排液弹簧5的设计,可以优化进排液阀组的关闭速度,提高阀组使用寿命。
2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
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排液阀环、进液弹簧以及排液弹簧;所述阀体为筒状,所述阀芯插入至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为筒状,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封头,在所述阀芯的侧壁上并且靠近所述封头的位置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阀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封头的凹陷部,在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多个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端开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所述排液通道的出口端开设于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排液阀环套在所述阀体的外侧,所述排液弹簧施力于所述排液阀环上从而使排液阀环能够压紧在所述排液通道的出口端;所述进液弹簧施力于所述阀芯上从而使所述封头能够压紧在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倾斜的台肩部,所述排液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台肩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阀环设置于与所述台肩部相配合的楔形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弹簧为锥形弹簧,所述排液阀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环形槽,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环形槽,所述锥形弹簧的扩口端位于所述内环形槽内,所述锥形弹簧的缩口端位于所述外环形槽内。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远离封头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挡圈,一环形弹簧座套在阀芯外侧并被所述挡圈阻挡,所述进液弹簧的一端顶在所述环形弹簧座上,另一端顶在所述阀体上。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液口在阀芯的周向上均匀分布。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并且位于所述排液阀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纳槽,在每个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o型圈以及加强垫。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进排液阀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排液阀组,包括阀体、阀芯、排液阀环、进液弹簧以及排液弹簧;所述阀体为筒状,所述阀芯插入至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为筒状,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封头,在所述阀芯的侧壁上并且靠近所述封头的位置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阀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封头的凹陷部,在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多个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端开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所述排液通道的出口端开设于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进排液阀组,过流面积大,使阀芯的工作升程减小,降低工作中的脉动,提高阀组容积效率,来满足大流量高压力往复柱塞泵的综合需求,同时优化进排液阀组的关闭速度,提高了阀组使用寿命。阀组使用寿命。阀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双耀(天津)流体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8/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