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缸控制液压回路。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进步,采用液压技术的工程装备趋向大型化发展,设备的工况也越来越复杂,在液压系统中如果有多个执行元件,这些执行元件需要在不同的工况下组合实现多种工作程序以完成预定的动作要求。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双缸控制液压回路,可以实现两个执行元件同步、并联、各自独立工作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缸控制液压回路,可以实现两个执行元件同步、并联、各自独立工作等不同工况。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缸控制液压回路,包括: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包括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腔;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包括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第一二通逻辑阀,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包括第一控制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液压油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接;第二二通逻辑阀,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包括第二控制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液压油入口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接;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所述进油口与液压油入口连接,所述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口连接,所述第二工作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口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和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的启闭。
6.可选的,所述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
7.可选的,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静止位,所述第一工作位配置为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口导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口导通;所述第二工作位配置为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口导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口导通;所述静止位配置为所述进油口关闭,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口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口导通。
8.可选的,还包括:分流集流阀,所述分流集流阀的进口与所述液压油入口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的第三连接口连接。
9.可选的,所述分流集流阀为等流量式分流集流阀。
10.可选的,还包括:第三二通逻辑阀,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位于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的第三连接口的连接油路上,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包括第三控制口、第五连接口和第六连接口,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出口还与所述第五连接
口以及第三控制口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出口还与所述第六连接口以及第三控制口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三控制口还与所述油箱连接。
12.可选的,还包括:电磁球阀,所述电磁球阀位于所述第三控制口与所述油箱的连接油路上,所述电磁球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控制口至所述油箱的油路通断。
13.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进口和第一单向阀出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进口与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出口与所述进油口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口连接;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单向阀进口和第二单向阀出口,所述第二单向阀进口与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出口与所述进油口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口连接。
14.可选的,还包括:阻尼塞,所述阻尼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出口以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出口连接,所述阻尼塞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口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双缸控制液压回路,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第一二通逻辑阀和第二二通逻辑阀的开闭,当第一二通逻辑阀和第二二通逻辑阀均打开时,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可以同时工作;当第一二通逻辑阀打开,第二二通逻辑阀关闭时,第一液压缸独立工作;当第二二通逻辑阀打开,第一二通逻辑阀关闭时,第二液压缸独立工作。所述液压回路控制逻辑简单,结构紧凑,高度集成,可以满足两个执行元件同时工作或各自独立工作的不同工况需求。
17.进一步,还包括:分流集流阀,所述分流集流阀的进口与所述液压油入口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的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的第三连接口连接。采用分流集流阀能实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速度同步,液压油入口处的油液不受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负载压力变化的影响,分别以相同的流量进入第一无杆腔和第二无杆腔。
18.进一步,还包括:第三二通逻辑阀,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位于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的第三连接口的连接油路上,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包括第三控制口、第五连接口和第六连接口,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出口还与所述第五连接口以及第三控制口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出口还与所述第六连接口以及第三控制口连接。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的开闭可以用于实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同步工作或者并联工作的不同工况,第三二通逻辑阀关闭时,液压油入口处的油液经过分流集流阀分别进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两个执行元件速度同步;第三二通逻辑阀开启时,根据两个液压缸的负载不同,液压缸可以不同步运动,实现两个执行元件并联的工况。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缸控制液压回路的回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背景技术所述,一些较大型或者工况复杂的工程设备,单一的执行元件已经满足不了工况要求,在液压系统中需要有多个执行元件,这些执行元件需要在不同的工况组
合下实现多种工作程序完成预定的动作要求。
2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缸控制液压回路,通过多个二通逻辑阀和电磁换向阀的组合,利用电磁换向阀控制第一二通逻辑阀和第二二通逻辑阀的开闭,满足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同时工作或者独立工作的不同工况需求,控制逻辑简单,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可以避免液压回路发生油液泄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缸控制液压回路的回路原理图。
24.参考图1,所述双缸控制液压回路10包括:
25.第一液压缸11,所述第一液压缸11包括第一有杆腔111和第一无杆腔112;
26.第二液压缸12,所述第二液压缸12包括第二有杆腔121和第二无杆腔122;
27.第一二通逻辑阀13,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包括第一控制口131、第一连接口132和第二连接口133,所述第一连接口132与液压油入口a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133经过a1口与所述第一无杆腔112连接;
28.第二二通逻辑阀14,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14包括第二控制口141、第三连接口142和第四连接口143,所述第三连接口142与液压油入口a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口143经过a2口与所述第二无杆腔122连接;
29.电磁换向阀15,所述电磁换向阀15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口m和第二工作口n,所述进油口p与液压油入口a连接,所述回油口t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口m与所述第一控制口131连接,所述第二工作口n与所述第二控制口141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1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14的启闭。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杆腔111经过b1口与液压油出口b连接,所述第二有杆腔121经过b2口与液压油出口b连接。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换向阀15为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15包括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静止位,所述第一工作位配置为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第一工作口m导通,所述回油口t与所述第二工作口n导通;所述第二工作位配置为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第二工作口n导通,所述回油口t与所述第一工作口m导通;所述静止位配置为所述进油口p关闭,所述回油口t与所述第一工作口m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口n导通。
32.当所述电磁换向阀15处于静止位时,所述第一控制口131和第二控制口132处无压力油,油液从液压油入口a处分别经过第一连接口132和第三连接口142进入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第二二通逻辑阀14,开启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第二二通逻辑阀14后,分别进入第一无杆腔112和第二无杆腔122,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可以同时工作。
33.当所述电磁换向阀15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进油口p和第一工作口m导通,回油口t和第二工作口n导通,油液经过液压油入口a、进油口p、第一工作口m到达第一控制口131,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关闭,油液无法通过第一二通逻辑阀13进入第一液压缸11,因此第一液压缸11停止工作;同时,第二二通逻辑阀14的第二控制口141处的压力油经过回油口t释放,压力油通过打开第二二通逻辑阀14进入第二液压缸12,第二液压缸12独立工作。
34.同理,当所述电磁换向阀15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开启,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14关闭,所述第一液压缸11独立工作,在此不再赘述。
35.本实施例中,主阀采用插装锥阀,阻力损失小,流通能力大,密封性好,减少油液泄漏,动作响应快,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36.继续参考图1,所述双缸控制液压回路10还包括:分流集流阀16,所述分流集流阀16的进口161与所述液压油入口a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16的第一出口162与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的第一连接口132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16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14的第三连接口142连接。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集流阀16为等流量式分流集流阀,通过设置所述分流集流阀16,无论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的负载压力如何变化,油液分别以相等的流量经过a1、a2口,进入第一无杆腔112和第二无杆腔122,从而实现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的速度同步。
38.继续参考图1,所述双缸控制液压回路10还包括:第三二通逻辑阀17,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位于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的第一连接口132和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14的第三连接口142的连接油路上,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包括第三控制口171、第五连接口172和第六连接口173,所述分流集流阀16的第一出口162还与所述第五连接口172以及第三控制口171连接,所述分流集流阀16的第二出口163还与所述第六连接口173以及第三控制口171连接。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位于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第二二通逻辑阀14的连接油路上,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的开闭可以控制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第二二通逻辑阀14的连接油路的通断。当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关闭时,液压油入口a处的油液经过分流集流阀16等流量的分别进入所述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实现两个执行元件的速度同步;当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开启时,从分流集流阀16的第一出口162流出的油液也可以通过第三二通逻辑阀17流向第二二通逻辑阀14,从分流集流阀16的第二出口163流出的油液也可以通过第三二通逻辑阀17流向第一二通逻辑阀13,此时,如果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第二二通逻辑阀14均开启,液压油入口a处的输出流量首先进入管路上的压力损失、各种控制阀中的阻力损失与驱动外负载的工作压力之和为最小的执行元件中,使这一执行元件先运动。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的第三控制口171还与所述油箱连接。
41.继续参考图1,还包括:电磁球阀18,所述电磁球阀18位于所述第三控制口171与所述油箱的连接油路上,所述电磁球阀18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控制口171至所述油箱的油路通断。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球阀18不得电时,所述油箱至所述第三控制口171单向导通,所述第三控制口171处有油压,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17处于关闭状态,实现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的速度同步工况;当所述电磁球阀18得电时,所述电磁球阀18可反向导通,即所述第三控制口171至所述油箱的油路导通,所述第三控制口171的压力释放,所述第三二通逻辑阀打开,从而导通所述第一二通逻辑阀13至所述第二二通逻辑阀14的油路,实现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的并联工况。
43.本实施例中,采用电磁球阀18,密封性好,使用压力高,反应灵敏,响应速度快,对工作介质的适应能力强,且具有优良的抗污染性能。
44.继续参考图1,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9和第二单向阀20,所述第一单向阀19的第一
单向阀进口与所述分流集流阀16的第一出口162连接,第一单向阀出口与所述进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口171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20的第二单向阀进口与所述分流集流阀16的第二出口163连接,第二单向阀出口与所述进油口p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口171连接。
4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阻尼塞21,所述阻尼塞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出口以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出口连接,所述阻尼塞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口171连接。
46.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塞21的设置,在通向第三二通逻辑阀17的第三控制口171的油路上产生运动阻力,使得第三二通逻辑阀17的关闭更加柔和。
47.本实施例中,部分油液经第一出口162、第一单向阀19、阻尼塞21进入第三控制口171,部分油液经第二出口163、第二单向阀20、阻尼塞21进入第三控制口171。当电磁球阀18不得电时,第三控制口171的压力无法释放,从而使第三二通逻辑阀17关闭;当电磁球阀18得电时,第三控制口171的压力释放至油箱,从而可以开启第三二通逻辑阀17。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缸控制液压回路,通过分流集流阀、多个二通逻辑阀、电磁换向阀和电磁球阀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
49.当电磁换向阀15处于静止位,电磁球阀18不得电时,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第二二通逻辑阀14开启,第三二通逻辑阀17关闭,油液经过分流集流阀16等流量的进入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实现双缸同步运动;
50.当电磁换向阀15处于静止位,电磁球阀18得电时,第一二通逻辑阀13、第二二通逻辑阀14和第三二通逻辑阀17均可以打开,两液压缸并联工作,此时,液压油入口a处的输出流量首先进入管路上的压力损失、各种控制阀中的阻力损失与驱动外负载的工作压力之和为最小的执行元件中,使这一执行元件先运动;
51.当电磁换向阀15处于第一工作位,电磁球阀18得电时,第一二通逻辑阀13关闭,第二二通逻辑阀14和第三二通逻辑阀17可以打开,压力油全部进入a2口,此时第二液压缸12独立工作;
52.当电磁换向阀15处于第二工作位,电磁球阀18得电时,第二二通逻辑阀14关闭,第一二通逻辑阀13和第三二通逻辑阀17可以打开,压力油全部进入a1口,此时第一液压缸12独立工作。
53.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