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7240发布日期:2023-09-13 17:5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潜水排污泵,具体为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


背景技术:

1、潜水排污泵是潜水式的污水泵,特别适合于输送含有坚硬固体、纤维物的液体以及特别脏、粘、滑的液体,有两种类型:as、av型潜水式排污泵。

2、但是传统的潜水排污泵在使用时如果吸入污水中的水草、垃圾袋之类的杂物时会导致排污泵堵塞,市面上也不乏有一些带防堵塞功能的排污泵,但普遍都是依靠刀片持续转动来防止进水口堵塞,这种方法虽然能防止堵塞但是持续转动的刀片会影响排污泵吸污效率。

3、因此需要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环面上等间距开设有进水槽,所述底座的顶部外沿处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叶轮罩,所述叶轮罩的外环面一侧排污口上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叶轮罩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

4、所述叶轮罩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叶轮罩的底部外沿处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进水口的内侧中心处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外环面上等间距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安装有切割刀。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通过螺栓柱穿过通孔与叶轮罩的底部螺纹孔之间进行螺纹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叶轮罩的底部进水口与底座的顶部孔位相贴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设有挂环以及防水电源线。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共设有四组,且所述第二电机上的四组支撑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与进水口的内侧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切割刀与第二电机上的输出轴进行连接,且所述切割刀的转动半径小于进水口的半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底座、压力传感器、第二电机、支撑杆以及切割刀,使得该设备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污水吸入压力,并检测到水流压力降低时自动启动切割刀来清理进水口的堵塞物,并且在水流压力恢复正常后自动关闭第二电机,从而使设备实现自适应疏通堵塞的功能,且在堵塞情况疏通后不影响污水吸入效率。



技术特征:

1.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环面上等间距开设有进水槽(101),所述底座(1)的顶部外沿处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02),所述底座(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叶轮罩(3),所述叶轮罩(3)的外环面一侧排污口上安装有连接法兰(4),所述叶轮罩(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通过螺栓柱穿过通孔(102)与叶轮罩(3)的底部螺纹孔(302)之间进行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罩(3)的底部进水口(301)与底座(1)的顶部孔位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5)的顶部设有挂环以及防水电源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共设有四组,且所述第二电机(6)上的四组支撑杆(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与进水口(301)的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8)与第二电机(6)上的输出轴进行连接,且所述切割刀(8)的转动半径小于进水口(301)的半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潜水排污泵技术领域,尤其为自调节型潜水排污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环面上等间距开设有进水槽,所述底座的顶部外沿处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叶轮罩,所述叶轮罩的外环面一侧排污口上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叶轮罩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与现有的潜水排污泵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能够通过对污水吸入压力的检查并自动进行堵塞物切割清理,从而使设备实现自适应疏通堵塞的功能,且在堵塞情况疏通后不影响污水吸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平洋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