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滤管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6799发布日期:2023-04-26 21:5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油滤管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属于油滤管道连接。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压缩机(compressor),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通过叶轮高速旋转,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气体随着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后面的扩压器中去,而在叶轮处形成真空地带,这时新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叶轮。叶轮不断旋转,气体不断地吸入并甩出,从而保持了气体的连续流动,能持续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2、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部分的润滑及降温需要,会使用大量的润滑油。在润滑油的流动过程中,难免会混入金属碎屑或砂砾等杂质,为了防止压缩机的部件因杂质而损坏,就需要油滤对润滑油进行过滤。

3、现有技术中,在连接润滑油的管道和油滤时,通常直接在管道上焊接法兰,之后再通过法兰连接在油滤的接口上。但这种连接方式在需要焊接法兰的管道一端需要预留较长的焊接部分,而油滤的接口通常位于其顶部,进而导致管道连接后整体可能高出压缩机的高度,造成压缩机所侵占的空间体积变大。并且法兰与管道的焊接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脱焊现象,造成润滑油泄露或脱焊下的杂质混入润滑油中,损坏压缩机需要润滑的部件。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无需焊接作业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

2、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包括:

3、座体;

4、第一流道部件,设置在所述座体内,所述第一流道部件的两端分别连通外部进油管及所述油滤的进油口;

5、第二流道部件,设置在所述座体内,所述第二流道部件的两端分别连通外部出油管及所述油滤的出油口;

6、其中,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与所述外部进油管连接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与所述外部出油管连接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座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与所述进油口连接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与所述出油口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座体的同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与所述外部进油管及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与所述外部出油管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部件包括与所述外部进油管连接的第一管道、及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进油口的第二管道;

8、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密封部和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外部进油管相适配的第一螺纹。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自所述座体的至少部分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槽口及自所述第一槽口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槽口的直径,所述第二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与所述进油口连接的一端的周围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油滤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块定位配合,以将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进油口定位对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部件包括与所述外部出油管连接的第三管道、及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出油口的第四管道;

12、所述第三管道包括第二密封部和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及所述第四管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外部出油管相适配的第二螺纹。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自所述座体的至少部分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三槽口及自所述第三槽口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的第四槽口,所述第三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槽口的直径,所述第四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与所述出油口连接的一端的周围座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油滤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定位配合,以将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出油口定位对接。

15、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油滤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油滤管道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以将所述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和所述油滤连接固定。

16、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部件和所述座体外及所述第二流道部件和所述座体外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上安装有泄压阀。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有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内的第一流道部件和第二流道部件,第一流道部件的两端分别连通外部进油管及油滤的进油口,第二流道部件的两端分别连通外部出油管及油滤的出油口。其中,第一流道部件与外部进油管连接的一端及第二流道部件与外部出油管连接的一端分别位于座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第一流道部件与进油口连接的一端及第二流道部件与出油口连接的一端位于座体的同一侧面上;第一流道部件与外部进油管及第二流道部件与外部出油管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从而在连接外部进油管、外部出油管和油滤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流道部件和第二流道部件与外部进油管、外部出油管螺纹连接,无需焊接操作,连接简单且没有脱焊风险。并且通过第一流道部件和第二流道部件等同于将油滤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转移至侧面,避免外部进油管和外部出油管连接后超出油滤所在压缩机的高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部件包括与所述外部进油管连接的第一管道、及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进油口的第二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自所述座体的至少部分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槽口及自所述第一槽口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槽口的直径,所述第二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与所述进油口连接的一端的周围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油滤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块定位配合,以将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进油口定位对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部件包括与所述外部出油管连接的第三管道、及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出油口的第四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自所述座体的至少部分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三槽口及自所述第三槽口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的第四槽口,所述第三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槽口的直径,所述第四槽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与所述出油口连接的一端的周围座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油滤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定位配合,以将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出油口定位对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油滤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油滤管道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以将所述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和所述油滤连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部件和所述座体外及所述第二流道部件和所述座体外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上安装有泄压阀。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油滤管道连接机构,包括:座体;第一流道部件;第二流道部件;第一流道部件与外部进油管连接的一端及第二流道部件与外部出油管连接的一端分别位于座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第一流道部件与进油口连接的一端及第二流道部件与出油口连接的一端位于座体的同一侧面上;第一流道部件与外部进油管及第二流道部件与外部出油管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从而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流道部件和第二流道部件与外部进油管、外部出油管螺纹连接,无需焊接操作,连接简单且没有脱焊风险;并且通过第一流道部件和第二流道部件等同于将油滤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转移至侧面,避免外部进油管和外部出油管连接后超出油滤所在压缩机的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俞中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IHI寿力压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