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0736发布日期:2023-05-14 19:4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真空发生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箱式真空系统。


背景技术:

1、现阶段真空泵系统或者自吸装置普遍采用风机真空系统(或低速涡轮机)、隔膜真空系统、虹吸引水罐以及液环真空系统,其中风机真空系统(或低速涡轮机)、隔膜真空系统与虹吸引水罐三种形式自身极限吸程为5.5米(海拔为0米时),例如在海拔2000米(海拔每升高1000米,就损失1米的吸程)的地区,现场水池深度为5.5米,要满足现场5.5米的吸程,选用真空泵系统自身吸引的要求不能低于7.5米,上述三种形式根本无法满足高海拔地区用户的吸上要求;虽然液环真空系统极限吸程为9米(海拔0米时),能满足高海拔地区用户的吸上要求,但是液环真空系统在工作时,需要有外接水源不断的补充水,否则不能正常工作,无法在无外接水源的室外工况使用,如果在冬季使用,还涉及到整体电保温以及外接保温电源的问题,否则无法在冬季室外的条件下使用,如果外接水源和电源,增加的建设成本远大于真空泵系统设备本身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式真空系统,能够降低液位缓冲器内部长时存在的介质导致对涡轮转子泵的吸引负荷影响,从而保证真空系统的吸引行程稳定性,降低吸引压力,提升吸引行程,并且在结构布局上采用叠加式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平铺式结构,电控部分与机械部分均放在一体化箱式机柜内,在空间上实现了占地面积更小的效果。

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内包括:

4、涡轮转子泵,位于机柜的内部,所述涡轮转子泵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均为垂直向上设置;

5、电磁阀,设置于机柜内部且与涡轮转子泵的进口端连接;

6、液位缓冲器,设于机柜内的涡轮转子泵同侧,所述液位缓冲器的一侧面设置有进气管路,所述液位缓冲器另一侧面且朝向涡轮转子泵1设置有连接管路四;

7、内置式过滤器,设于液位缓冲器的内部;

8、气液分离器,设于涡轮转子泵的侧边且位于液位缓冲器的右侧,气液分离器与液位缓冲器并列设置,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连接管路二与涡轮转子泵的出口相连,以排入空气至气液分离器的内部;

9、智能联动箱,设置于机柜的顶壁上且位于涡轮转子泵的上方,所述智能联动箱通过插拔式端子排与涡轮转子泵、电磁阀、内置式过滤器连接,其中,智能联动箱具有能够观测数据信息的屏显;

10、其中,涡轮转子泵的进口端与电磁阀的出口端通过设置的连接管路三连接,所述电磁阀的入口端与连接管路四连接,进气管路延伸出机柜与待形成真空的设备连接。

11、还包括连接管路一以及设置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防冻液注孔位;

12、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连接管路一与涡轮转子泵上的补液孔相连。

13、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有排气管路一,所述排气管路一与进气管路相背设置,所述排气管路一延伸至机柜的外部,以排出气液分离器内的空气;

14、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排气管路一的相邻侧设有液位显示计。

15、所述液位缓冲器上安装有排液阀一,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安装有排液阀二。

16、所述液位缓冲器的顶部固定有盲板,所述盲板紧压固定内置式过滤器;

17、所述盲板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扣接线孔。

18、所述内置式过滤器为长直筒状的过滤网,所述内置式过滤器内设有一个高位分布的高位液位传感器、以及一个低位分布的低位液位传感器,所述高位液位传感器上设置有信号线一,所述低位液位传感器上设置有信号线二;

19、所述信号线一与信号线二穿过螺纹扣接线孔;

20、所述智能联动箱通过插拔式端子排与高位液位传感器以及低位液位传感器接线。

21、所述内置式过滤器为由多节段组合的筒状过滤网,所述内置式过滤器包括被盲板紧压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底部端口螺纹连接有环状扩口,所述环状扩口的底侧外扩延伸形成缓流板;

22、所述缓流板的底侧设置有筒状过滤网,所述筒状过滤网的顶部设置有挂条,所述缓流板的环侧对应挂条的位置开设有挂孔,所述挂条插入挂孔后向外弯折形变为“u”形;

23、所述筒状过滤网具有硬度。

24、所述液位缓冲器的内部环形阵列分布有导向立杆,所述液位缓冲器的内部还设置有套接在导向立杆上的浮板,浮板的中部开设有中空的内环,该内环的环壁与筒状过滤网不接触,所述浮板随液位缓冲器内部液体水位而上下升降;

25、所述液位缓冲器顶壁具有实现测距的激光发射组件,所述浮板上设有与激光发射组件相对应的反射板,且所述激光发射组件所射出的激光发射至对应的反射板上,所述反射板的顶面为多个锥形凸起,形成高低不一的、可使激光折回的漫反射面;

26、所述激光发射组件还包括与智能联动箱连接的信号线三;

27、所述智能联动箱通过插拔式端子排与涡轮转子泵、电磁阀、信号线三接线。

28、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包括:

29、能够发出指令的总处理单元以及接收指令的数字处理单元;

30、激光二极管,总处理单元控制激光二极管发出激光,激光二极管所发射激光至反射板上,反射板所反射光被激光反射接收模块接收,激光反射接收模块所接收的信息再通过数字处理单元计算,通过信号线三传输至智能联动箱的屏显上。

31、所述机柜的顶部设置有可翻转开合的智能联动箱操作盖,智能联动箱操作盖的顶部设有智能联动视窗,所述机柜上对应智能联动箱操作盖的一侧安装有阻尼伸缩杆;

32、所述机柜的一侧面设置有液位视窗,所述液位视窗与气液分离器上的液位显示计位置相对应;

33、所述机柜上位于排气管路一的一侧面,且对应涡轮转子泵的位置设置有检修门;

34、所述机柜上与液位视窗相背一侧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用于安装插拔式端子排,同时该侧面还设有散热栏栅。

35、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36、本发明,使用高位液位传感器、低位液位传感器检测液位缓冲器内部液体的位置,及时排空液位缓冲器内部液体,降低液位缓冲器内部长时存在的介质导致对涡轮转子泵的吸引负荷影响,从而保证真空系统的吸引行程稳定性,降低吸引压力,提升吸引行程。

37、本发明,在结构布局上采用叠加式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平铺式结构,且电控部分与机械部分均放在一体化箱式机柜内,同时气液分离器、电磁阀与管道的叠加式组合,在空间上也取代原本注水箱的箱式结构,实现了占地面积更小的效果,并且因为占地面积小,内部吸引行程缩小,吸引引力变大、行程变大,且工作时无需补充水,无需外接水源,安装在室外时无需外接电源保温。



技术特征:

1.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包括机柜(1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18)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路一(8)以及设置于气液分离器(5)顶部的防冻液注孔位(27),所述气液分离器(5)通过连接管路一(8)与涡轮转子泵(1)上的补液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5)上设置有排气管路一(7),所述排气管路一(7)与进气管路(6)相背设置,所述排气管路一(7)延伸至机柜(18)的外部,以排出气液分离器(5)内的空气,所述气液分离器(5)与排气管路一(7)的相邻侧设有液位显示计(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缓冲器(3)上安装有排液阀一(12),所述气液分离器(5)上安装有排液阀二(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缓冲器(3)的顶部固定有盲板(15),所述盲板(15)紧压固定内置式过滤器(4),所述盲板(15)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扣接线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过滤器(4)为长直筒状的过滤网,所述内置式过滤器(4)内设有一个高位分布的高位液位传感器(4a1)、以及一个低位分布的低位液位传感器(4a2),所述高位液位传感器(4a1)上设置有信号线一(17a),所述低位液位传感器(4a2)上设置有信号线二(17b),所述信号线一(17a)与信号线二(17b)穿过螺纹扣接线孔(1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过滤器(4)为由多节段组合的筒状过滤网,所述内置式过滤器(4)包括被盲板(15)紧压的固定筒(4b1),所述固定筒(4b1)的底部端口螺纹连接有环状扩口(4b2),所述环状扩口(4b2)的底侧外扩延伸形成缓流板(4b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缓冲器(3)的内部环形阵列分布有导向立杆(301),所述液位缓冲器(3)的内部还设置有套接在导向立杆(301)上的浮板(302),浮板(302)的中部开设有中空的内环,该内环的环壁与筒状过滤网(4b4)不接触,所述浮板(302)随液位缓冲器(3)内部液体水位而上下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组件(303)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18)的顶部设置有可翻转开合的智能联动箱操作盖(26),智能联动箱操作盖(26)的顶部设有智能联动视窗(23),所述机柜(18)上对应智能联动箱操作盖(26)的一侧安装有阻尼伸缩杆(2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真空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式真空系统,包括机柜,机柜内包括涡轮转子泵,位于机柜的内部,涡轮转子泵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均为垂直向上设置,电磁阀,设置于机柜内部且与涡轮转子泵的进口端连接,液位缓冲器,设于机柜内的涡轮转子泵同侧,液位缓冲器的一侧面设置有进气管路,液位缓冲器另一侧面且朝向涡轮转子泵设置有连接管路四,内置式过滤器,设于液位缓冲器的内部。本发明能够降低液位缓冲器内部长时存在的介质导致对涡轮转子泵的吸引负荷影响,从而保证真空系统的吸引行程稳定性,降低吸引压力,提升吸引行程,电控部分与机械部分均放在一体化箱式机柜内,在结构布局上采用叠加式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平铺式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赵魁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凯世比泵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