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19554发布日期:2024-02-09 13:1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旋转式制冷压缩机采用将储液器单独外置于压缩机主体一侧,通过铜弯管连接为一体的方式以形成冷媒流通回路,在冷媒的进/出口处都以铜管焊接的形式连接到冷凝器、蒸发器等对应的冷媒通道,这样导致压缩机的整机尺寸较大,所占的空间大。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采用将储液器内置。然而,采用此方式虽然可以减小压缩机的整机尺寸,但是储液器内置后,储液器的尺寸也会做适应性调整。若储液器的有效储液容积(即储液器的液态冷媒的最大存储量)过小,则液态冷媒进入到压缩机气缸处的冷媒量会增多,进而会增大压缩机气缸的负载,从而会降低压缩机的整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旨在提高压缩机的性能,保证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件、气缸以及回气管;所述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所述回气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端的管口朝上设置;其中,所述气缸的内径为dc,所述气缸的高为hc,所述储液腔的内径为da,所述回气管的第二端的管口到所述储液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b,满足3.0×dc×hc<da×lb,位于所述储液腔内的回气管上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底部的油;所述回油孔到所述储液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o,满足0.5<(lo×da)/(dc×hc)<4.0。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的下表面到所述压缩机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y,所述压缩机腔的内径为ds,满足2.0<(ly×ds)/(dc×hc)<6.0。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腔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的铁芯的高度为hm,满足1.2<hm/hc<3.0。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的铁芯的上表面到所述压缩机腔的上顶壁之间的距离为lu,满足0.8×dc<hc<lu。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的铁芯的下表面到所述气缸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m,满足lm<lu。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吸入管和排出管,所述吸入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排出管与所述压缩机腔连通。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或者设于所述吸入管中,再或者设于所述吸入管伸入所述储液腔的管口处。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端盖、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下端盖,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上端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分隔件围合形成所述压缩机腔,所述分隔件、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下端盖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分隔件到所述下端盖之间的距离为ha,所述上端盖到所述下端盖之间的距离为hz,满足ha/hz<0.5。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隔热空间。

1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所述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件、气缸以及回气管;所述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所述回气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端的管口朝上设置;其中,所述气缸的内径为dc,所述气缸的高为hc,所述储液腔的内径为da,所述回气管的第二端的管口到所述储液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b,满足3.0×dc×hc<da×lb;位于所述储液腔内的回气管上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底部的油;所述回油孔到所述储液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o,满足0.5<(lo×da)/(dc×hc)<4.0。

12、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件、气缸以及回气管;所述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所述回气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端的管口朝上设置;其中,所述气缸的内径为dc,所述气缸的高为hc,所述储液腔的内径为da,所述回气管的第二端的管口到所述储液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b,满足3.0×dc×hc<da×lb;位于所述储液腔内的回气管上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底部的油;所述回油孔到所述储液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o,满足0.5<(lo×da)/(dc×hc)<4.0。如此,通过限定储液腔的有效储液容积,可以避免储液腔内的液态冷媒进入至气缸中的冷媒量过多,同时,还保证压缩机内储油池中的油量,从而保证压缩机整机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到所述压缩机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y,所述压缩机腔的内径为ds,满足2.0<(ly×ds)/(dc×hc)<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腔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的铁芯的高度为hm,满足1.2<hm/hc<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的铁芯的上表面到所述压缩机腔的上顶壁之间的距离为lu,满足0.8×dc<hc<lu。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的铁芯的下表面到所述气缸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m,满足lm<lu。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吸入管和排出管,所述吸入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排出管与所述压缩机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或者设于所述吸入管中,再或者设于所述吸入管伸入所述储液腔的管口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端盖、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下端盖,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上端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分隔件围合形成所述压缩机腔,所述分隔件、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下端盖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分隔件到所述下端盖之间的距离为ha,所述上端盖到所述下端盖之间的距离为hz,满足ha/hz<0.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隔热空间。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其中,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件、气缸以及回气管;所述分隔件设于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所述气缸设于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所述回气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吸气口连通,第二端与储液腔连通,第二端的管口朝上设置;其中,气缸的内径为Dc,气缸的高为Hc,储液腔的内径为Da,回气管的第二端的管口到储液腔的下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b,满足3.0×Dc×Hc<Da×Lb。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在减小其轴向尺寸的同时,提高压缩机的性能,保证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周杏标,闫卓,黄庆洋,李建东,朱晓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