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气结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3691发布日期:2024-02-20 20:3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气结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补气结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1、压缩机是空调的重要部件,压缩机在低温环境下制热能力大幅度下降,为了解决压缩机在低温条件下的能效衰减的问题,需要对压缩机进行补气。

2、目前的压缩机补气结构一般采用法兰和/或隔板进行补气,压缩机的气缸的内腔设置有补气孔和滚子,若只采用法兰,则补气孔与法兰的节流通道和补气通道连通;若同时采用法兰和隔板,则补气孔与隔板的节流通道连通,隔板的节流通道与法兰的补气通道连通。该补气结构受限于滚子的厚度,滚子转动到一定角度范围内时打开补气口进行补气,该角度范围较小,导致补气时长较短,补气量不足。

3、综上所述,需要一种能够在较大的角度范围内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补气,补气时长较长,补气量较大的补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补气结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底孔和第一补气通道,所述底孔内设置有阀片,所述阀片包括密封部和运动部;所述第一补气通道与所述底孔连通,所述底孔与内腔连通;所述密封部朝远离所述运动部的方向延伸,所述运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密封部转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的第一补气口抵接或分离。

2、运动部周期性地带动密封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大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阀片的运动部逆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分离,第一补气通道内的气体经过底孔流入气缸的内腔,对气缸进行补气。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小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阀片的运动部顺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抵接,防止气缸的内腔的气体回流至第一补气通道,从而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反向密封。

3、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二补气通道,所述底孔与所述第二补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补气通道靠近所述底孔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补气口。

4、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全部分离或部分分离时,第一补气通道内的气体流入底孔,再从底孔流入第二补气通道。

5、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补气通道靠近设置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所述第二补气通道远离所述底孔的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

6、第二补气通道靠近设置于第一补气通道,使得第一补气通道中的气体流入底孔之后可以快速地经过第二补气通道流入气缸的内腔。

7、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运动部与所述密封部连接,所述运动部为圆形。

8、运动部与底孔的形状均为圆形,运动部可以在底孔内转动。

9、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部为弧形,所述第一补气口为弧形,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补气口适配。

10、将密封部设置为弧形,使得密封部抵接第一补气口的部分可以密封第一补气口。

11、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阀片偏心设置于所述底孔内。

12、阀片的中心与第一补气口的距离较远,与底孔远离第一补气口的边缘较近,可以为阀片的密封部提供较多的延伸空间。

13、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缸包括底座,所述底孔开设于所述底座上。

14、底座的底孔中的阀片的形状为圆形,可以减小底座的余隙容积,提升压缩机的能效。

15、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腔内设置有滚子,所述滚子连接有滑片。

16、滑片上下运动带动滚子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一补气口打开时,第一补气通道中的气体经过底孔和第二补气通道流入气缸的内腔。由于补气角度与滚子厚度无关,可以扩大补气角度,从而延长补气时间,增加补气量。

17、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补气结构还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两端的上法兰和下法兰,所述气缸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法兰连接,所述气缸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法兰连接,所述上法兰、所述下法兰和所述气缸围合成所述内腔。

18、上法兰和下法兰共同对气缸起到固定作用,气体从下法兰流入气缸的第一补气通道。

19、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补气结构。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发明提供一种补气结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底孔和第一补气通道,所述底孔内设置有阀片,所述阀片包括密封部和运动部。所述第一补气通道与所述底孔连通,所述底孔与内腔连通,所述密封部朝远离所述运动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的第一补气口抵接或分离。在初始状态下,密封部抵接第一补气口,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大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由于底孔和内腔连通,密封部把底孔分为两个可以容纳气体的空间,底孔中的气体有流向第一补气通道的趋势,初始状态下阀片的下侧空间大于阀片的上侧空间,阀片的下侧空间中的气体比阀片的上侧空间中的气体多,从而对阀片产生一个逆时针运动的推力,使得阀片的运动部逆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分离,气体从第一补气通道经过底孔流入内腔,从而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补气;在阀片逆时针转动,打开第一补气口之后,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小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此时阀片的上侧空间大于阀片的下侧空间,阀片的上侧空间中的气体比阀片的下侧空间中的气体多,从而对阀片产生一个顺时针运动的推力,使得阀片的运动部顺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抵接,防止气缸的内腔的气体回流至第一补气通道,从而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反向密封。由于本发明的补气结构不需要滚子遮挡或打开第一补气口,补气角度不会受限于滚子的厚度。相比于使用滚子遮挡或打开第一补气口的补气结构,本发明的补气结构具有较大的补气角度,从而保证较长的补气时间和较大的补气量。

22、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补气结构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制热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所述气缸(1)设置有底孔(10)和第一补气通道(11),所述底孔(10)内设置有阀片(12),所述阀片(12)包括密封部(121)和运动部(122);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与所述底孔(10)连通,所述底孔(10)与内腔(13)连通;所述密封部(121)朝远离所述运动部(122)的方向延伸,所述运动部(122)用于带动所述密封部(121)转动,所述密封部(121)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的第一补气口(111)抵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补气通道(17),所述底孔(10)与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连通,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靠近所述底孔(1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补气口(17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靠近设置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1),所述第二补气通道(17)远离所述底孔(10)的一端与所述内腔(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122)与所述密封部(121)连接,所述运动部(122)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21)为弧形,所述第一补气口(111)为弧形,所述密封部(121)与所述第一补气口(111)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12)偏心设置于所述底孔(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包括底座(16),所述底孔(10)开设于所述底座(16)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3)内设置有滚子(14),所述滚子(14)连接有滑片(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气缸(1)的两端的上法兰(2)和下法兰(3),所述气缸(1)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法兰(2)连接,所述气缸(1)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法兰(3)连接,所述上法兰(2)、所述下法兰(3)和所述气缸(1)围合成所述内腔(13)。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补气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气结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补气结构包括气缸,气缸设置有底孔和第一补气通道,底孔内设置有阀片,阀片包括密封部和运动部;第一补气通道与底孔连通,底孔与内腔连通;密封部朝远离运动部的方向延伸,运动部用于带动密封部转动,密封部与第一补气通道的第一补气口抵接或分离。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大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阀片的运动部逆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分离,从而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补气。当第一补气通道内的补气压力小于气缸的内腔的压力时,阀片的运动部顺时针转动,使得阀片的密封部与第一补气口抵接。该补气结构的补气角度不会受限于滚子的厚度,具有较大的补气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程剑国,丁学超,王勇,朱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