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9865发布日期:2023-06-08 14: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软管泵,尤其涉及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


背景技术:

1、软管泵是一种输送固液比较高的新型流体机械设备,软管泵属于蠕动泵的范畴,蠕动泵是转子式容积泵的一种,因其工作原理类似消化道以蠕动方式输送气、固、液三相介质而得名。软管泵与蠕动泵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而言,蠕动泵指小流量(以毫升/分计)、低出口压力(不超过3kg/cm2),多用于卫生领域及实验室计量;而软管泵是指大流量(最大可达80立米/小时)、高输出压力(最大可达16kg/cm2),多用于工业场合大流量输送及计量。现有技术中,软管泵中的软管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磨损,从而会影响软管泵的正常使用,需要经常更换软管,而现有的软管泵中的软管固定结构复杂,软管拆卸困难,不便更换软管。

2、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6241214u 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软管泵,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电机、减速器、泵头,所述电机带动驱动装置与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连接泵头,泵头内设置有软管、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包括泵壳体、泵盖、固管器,所述泵壳体与泵盖、固管器扣合连接,所述泵壳体与泵盖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固管器内侧连接有两个软管卡托,所述固管器外侧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泵壳体内部设置有螺钉槽,所述调节螺母与螺钉槽旋转拧紧。本公开文件中也存在上述技术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包括:

4、泵体,所述泵体包括壳体、转动板、电机、两个压辊、进料管与出料管,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后侧,转动板固定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压辊均转动安装在转动板的后侧,出料管与进料管均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的前侧为开口设置,壳体的前侧转动安装有门板;

5、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硬管,压辊活动抵接在软管的外侧,软管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进料管与出料管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通硬管,连接硬管与连通硬管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抵接,连通硬管的外侧固定套设在密封圈,密封圈活动抵接在连接硬管的外侧;

6、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四个插板与四个卡板,两个连接硬管的外侧顶部与外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一侧开设有插槽,四个插板活动卡接在对应的插槽内。

7、优选的,所述连通硬管的外侧顶部与外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滑动孔,插板滑动连接在滑动孔内,插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凹槽。

8、优选的,所述连接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卡板固定安装在移动板的一侧,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矩形座,矩形座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板活动卡接在卡槽内。

9、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凹槽的侧壁上。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活动槽的内壁上。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弯板,弯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环。

12、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板,活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立孔,立板滑动连接在立孔内。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通过拉动拉环带动弯板、移动板与卡板向右移动,压缩第一弹簧,使得卡板脱离与矩形座的卡槽的卡接,接着拉动拉环带动移动板竖直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座、滑动板与插板同样竖直运动,压缩第二弹簧,使得插板脱离与定位板的插槽的卡接,解除对软管的连接硬管的固定,便于将软管拆卸下来,便于更换新的软管;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通过卡板与卡槽的卡接,能够限制插板的竖直运动,使得插板能够更加稳定的卡接在定位板的插槽内,提高软管与进料管以及出料管的连接效果,便于使用;

1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拆装组件实现对软管的快速拆装,从而完成软管的更换,该软管固定结构简单,且方便软管的更换,可靠性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硬管(9)的外侧顶部与外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滑动孔,插板(13)滑动连接在滑动孔内,插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板(14),滑动板(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15),连接座(15)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6),卡板(17)固定安装在移动板(16)的一侧,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矩形座(18),矩形座(1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板(17)活动卡接在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凹槽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活动槽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弯板(21),弯板(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环(2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板,活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立孔,立板滑动连接在立孔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软管泵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耐疲劳性的软管泵,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泵体,泵体包括壳体、转动板、电机、两个压辊、进料管与出料管,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后侧,转动板固定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压辊均转动安装在转动板的后侧,出料管与进料管均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的前侧为开口设置,壳体的前侧转动安装有门板;软管,软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硬管,压辊活动抵接在软管的外侧,软管位于壳体的内部。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拆装组件实现对软管的快速拆装,从而完成软管的更换,该软管固定结构简单,且方便软管的更换,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谭勇军,刘紫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和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