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安装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0052发布日期:2023-06-21 18:1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风扇安装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扇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风扇。


背景技术:

1、随着商用和家用电器技术的发展,电风扇经过多年的演变已经具备了多种附加功能,例如加温、加湿、过滤、除菌等。随着卫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类卫生杀菌类的功能便应运而生,附带滤网、杀菌净化类的风扇也层出不穷。

2、传统技术中,起杀菌、过滤等作用的滤网滤材作为耗材,一般都有使用寿命的限制,需要使用一定时间后进行更换。然而,目前的风扇结构在拆装后网时,安装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容易出现安装不到位导致松动掉落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风扇,能够有效保证后网安装时的可靠性和便利性,提高装配效率。

2、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扇安装结构,所述风扇安装结构包括:风道本体;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上,所述检测件设有检测部;后网及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后网上,第一状态下,所述后网与所述风道本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检测部抵触配合,所述检测件产生第一信号。

3、上述风扇安装结构,在组装过程中,将检测件安装于风道本体上,将感应组件安装于后网上,初始状态下,检测件代表后网未安装状态,在后网的装配过程中,将后网装配在风道本体上后,感应组件与检测部抵触配合,使得检测件产生第一信号,代表后网安装到位,因此,通过检测件能够自动检测后网是否安装到位,从而提高风扇的安装效率,提高装配的良品率。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滤网,第二状态下,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与所述后网之间,所述滤网的相对两侧面分别抵触于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检测部,所述检测件产生第二信号。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复位件及活动柱,所述活动柱通过所述复位件与所述后网活动连接,所述复位件用于向所述活动柱施加朝向所述风道本体的复位力,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活动柱与所述检测部抵触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滤网抵触于所述检测部与所述活动柱之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后网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开设有活动腔,且所述安装组件朝向所述风扇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活动腔连通的穿孔,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活动柱包括抵触部、限位部及配合部,所述抵触部与所述配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相背对的两侧面,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复位件复位配合,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并与所述穿孔的内壁限位配合,所述抵触部穿设于所述穿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穿孔内移动,以使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检测部或所述滤网抵触配合。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与压座,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压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压座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形成所述活动腔,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底壁。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本体的一端设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的边缘设有凸起围边,所述装配部上开设有配合口,所述检测部为感应弹片,所述感应弹片通过所述配合口伸出所述装配部,所述后网通过所述凸起围边与所述风道本体可拆卸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网的周向外壁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凸起围边的内壁设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配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网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筋,全部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后网的周向内壁间隔设置,所述过滤网的边缘与所述限位筋限位配合。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本体的外径小于所述装配部的外径,所述配合口与所述风道本体的外壁一侧的空间连通,所述风道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配合口对应设置,所述检测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风道本体可拆卸连接。

12、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

13、上述风扇,在组装过程中,将检测件安装于风道本体上,将感应组件安装于后网上,初始状态下,检测件代表后网未安装状态,在后网的装配过程中,将后网装配在风道本体上后,感应组件与检测部抵触配合,使得检测件产生第一信号,代表后网安装到位,因此,通过检测件能够自动检测后网是否安装到位,从而提高风扇的安装效率,提高装配的良品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滤网,第二状态下,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与所述后网之间,所述滤网的相对两侧面分别抵触于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检测部,所述检测件产生第二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复位件及活动柱,所述活动柱通过所述复位件与所述后网活动连接,所述复位件用于向所述活动柱施加朝向所述风道本体的复位力,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活动柱与所述检测部抵触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滤网抵触于所述检测部与所述活动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后网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开设有活动腔,且所述安装组件朝向所述风扇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活动腔连通的穿孔,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活动柱包括抵触部、限位部及配合部,所述抵触部与所述配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相背对的两侧面,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并与所述复位件复位配合,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并与所述穿孔的内壁限位配合,所述抵触部穿设于所述穿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穿孔内移动,以使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检测部或所述滤网抵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与压座,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压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压座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形成所述活动腔,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一端设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的边缘设有凸起围边,所述装配部上开设有配合口,所述检测部为感应弹片,所述感应弹片通过所述配合口伸出所述装配部,所述后网通过所述凸起围边与所述风道本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的周向外壁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凸起围边的内壁设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筋,全部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后网的周向内壁间隔设置,所述过滤网的边缘与所述限位筋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外径小于所述装配部的外径,所述配合口与所述风道本体的外壁一侧的空间连通,所述风道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配合口对应设置,所述检测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风道本体可拆卸连接。

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安装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风扇。所述风扇安装结构包括:风道本体;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上,所述检测件设有检测部;后网及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后网上,第一状态下,所述后网与所述风道本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检测部抵触配合,所述检测件产生第一信号。初始状态下,检测件代表后网未安装状态,在后网的装配过程中,将后网装配在风道本体上后,感应组件与检测部抵触配合,使得检测件产生第一信号,代表后网安装到位,因此,通过检测件能够自动检测后网是否安装到位,从而提高风扇的安装效率,提高装配的良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季彦,麦焕,王勇,陈宇强,韦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