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1998发布日期:2023-11-23 02:4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1、聚合反应釜回收物料含有水、引发剂及未完全气化的混合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在隔膜压缩机运行中,由于冷凝器冷凝能力不足(特别是夏季高温,各压缩机出口混合气体温度高达80℃以上),管道及箱体内温度高造成物料自聚,堵塞管道、过滤器、单向阀、自聚物高速流动时击破膜片等故障,影响装置安全运行。

2、因此,如何有效保证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有效提高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效果,保证装置安全运行。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包括循环水总管,所述循环水总管呈倒置的t形结构,竖直段用于与循环水源相连,水平段用于与多台隔膜压缩机的冷却腔进口并联,所述循环水总管的竖直段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冷却夹套,所述循环水总管的水平段上设置多个第二冷却夹套,与隔膜压缩机的数量相适应,且第二冷却夹套位于对应隔膜压缩机冷却腔进口的上游。

3、所述第一冷却夹套的冷却介质进口位于第一冷却夹套的底端,冷却介质出口位于第一冷却夹套的顶端。

4、所述第二冷却夹套的冷却介质进口位于第二冷却夹套一端的底部,冷却介质出口位于第二冷却夹套另一端的顶部。

5、各所述第一冷却夹套、各所述第二冷却夹套的冷却介质进口并联,与冷盐水源相连,且各冷却介质进口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各所述第一冷却夹套、各所述第二冷却夹套的冷却介质出口并联,与冷盐水储槽相连,且各冷却介质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1、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包括循环水总管,所述循环水总管呈倒置的t形结构,竖直段用于与循环水源相连,水平段用于与多台隔膜压缩机的冷却腔进口并联,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进入隔膜压缩机的冷却腔对隔膜压缩机中的回收物料进行降温。所述循环水总管的竖直段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冷却夹套,对流经循环水总管竖直段的循环水进行降温,可有效提高循环水对隔膜压缩机内回收物料的降温效率,避免发生自聚现象。通过间隔设置第一冷却夹套,杜绝循环水总管内的循环水因过度降温发生冻结造成管道堵塞。保证循环水正常工作。所述循环水总管的水平段上设置多个第二冷却夹套,与隔膜压缩机的数量相适应,且第二冷却夹套位于对应隔膜压缩机冷却腔进口的上游,与第一冷却夹套协同配合,保证进入隔膜压缩机冷却腔的循环水温度足够低,进而保证冷却效果,此外,也降低各第一冷却夹套的负荷。

8、2、第一冷却夹套的冷却介质进口位于第一冷却夹套的底端,冷却介质出口位于第一冷却夹套的顶端,有效提高第一冷却夹套内冷却介质的换热效率。

9、3、所述第一冷却夹套、各所述第二冷却夹套的冷却介质进口并联,与冷盐水源相连,且各冷却介质进口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各所述第一冷却夹套、各所述第二冷却夹套的冷却介质出口并联,与冷盐水储槽相连,且各冷却介质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共用一套冷却系统,降低各第一冷却夹套、第二冷却夹套的使用成本,且可通过控制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的开闭,满足企业针对各隔膜压缩机工况的换热调整需求。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水总管(1),所述循环水总管(1)呈倒置的t形结构,竖直段(11)用于与循环水源相连,水平段(12)用于与多台隔膜压缩机的冷却腔进口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夹套(2)的冷却介质进口位于第一冷却夹套的底端,冷却介质出口位于第一冷却夹套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夹套(3)的冷却介质进口位于第二冷却夹套一端的底部,冷却介质出口位于第二冷却夹套另一端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冷却夹套(2)、各所述第二冷却夹套(3)的冷却介质进口并联,与冷盐水源相连,且各冷却介质进口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a),各所述第一冷却夹套(2)、各所述第二冷却夹套(3)的冷却介质出口并联,与冷盐水储槽相连,且各冷却介质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b)。


技术总结
一种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机构,包括循环水总管,所述循环水总管呈倒置的T形结构,竖直段用于与循环水源相连,水平段用于与多台隔膜压缩机的冷却腔进口并联,所述循环水总管的竖直段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冷却夹套,所述循环水总管的水平段上设置多个第二冷却夹套,与隔膜压缩机的数量相适应,且第二冷却夹套位于对应隔膜压缩机冷却腔进口的上游。本技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有效提高隔膜压缩机的冷却效果,保证装置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邬昌波,曾建章,谢蔷薇,龚胜利,李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新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