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1625发布日期:2023-12-07 03:0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环真空泵的管路排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1、水环真空泵在启动前先通入循环水,然后再启动电源开关。当水环真空泵启动的瞬间会有大量水从排气管中排出。气体和液体在整体管路中被高速击打,造成极其极大的轰鸣。水环真空泵因其工作原理及结构上的特点使其在化工、制药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其味道相当刺鼻。而且真空泵的进气口出气口设计也不够理想,所以其气液分离效率不够高。

2、同时,举例说明,“汽水混合器”存在“水击、振动和噪声”,是因为高速的运动需求和汽水混合物构建成了复杂的运输环境,继而造成大量的噪音,时间久了也会损耗设备。

3、以“泵 and 排气 and 分离 and 倾斜 and 气液”为摘要关键词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检索,cn209145874u公开的 一种改进的闭路循环真空泵的确是提到了气液分离器,但是该专利的部件气液分离器部件14体积非常大,要是使用会占用大量的厂房空间,不适宜于全部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2、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液分离装置包含专用分离器壳体1,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上方包含两个管路,两个管路分别为混合物质进口2和气体出口3,在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的下方布置有液体出口4,在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内部布置有倾斜板组件6。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倾斜板组件6包含一个倾斜的板状结构。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倾斜板组件6包含多组交替布置的倾斜的板状结构。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水环真空泵的排出管道连接着混合物质进口2。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液体出口4位于液体出口4的底部面5上,底部面5的最低点和液体出口4相通。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气体出口3的管道由专用分离器壳体1朝外逐渐朝上,具有倾倒液体的作用。

9、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实现了气、液有效分离。当水环真空泵启动时排出的水、汽通过进气管进入气液分离装置,内置分离板起到了隔挡的作用,被挡的水流到气、液分离装置底部经过导流管流出,分离开的水蒸汽从排气管排出。针对于现有技术的cn209145874u公开的 一种改进的闭路循环真空泵的气液分离器的体积过大的问题,本专利能够恰当地安装在管路系统中,体积小,方便安全,能够集成在管路中,悬空安装,不占用空间,且安装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液分离装置包含专用分离器壳体(1),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上方包含两个管路,两个管路分别为混合物质进口(2)和气体出口(3),在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的下方布置有液体出口(4),在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内部布置有倾斜板组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倾斜板组件(6)包含一个倾斜的板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倾斜板组件(6)包含多组交替布置的倾斜的板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环真空泵的排出管道连接着混合物质进口(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出口(4)位于液体出口(4)的底部面(5)上,底部面(5)的最低点和液体出口(4)相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出口(3)的管道由专用分离器壳体(1)朝外逐渐朝上,具有倾倒液体的作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环真空泵的管路排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排气管道上的气液分离装置。两个管路分别为混合物质进口(2)和气体出口(3),在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的下方布置有液体出口(4),在该专用分离器壳体(1)内部布置有倾斜板组件(6)。本技术装置,实现了气、液有效分离。当水环真空泵启动时排出的水、汽通过进气管进入气液分离装置,内置分离板起到了隔挡的作用,被挡的水流到气、液分离装置底部经过导流管流出,分离开的水蒸汽从排气管排出。体积小,方便安全,能够集成在管路中,悬空安装,不占用空间,且安装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田忠元,潘多星,庞海龙,汪如军,王文俊,白旭源,石多敏,张成瑞,吴瑞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德通国钛金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