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1565发布日期:2024-01-16 11:0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泵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体,具体是一种具有立式和卧式两种使用方式的泵体。


背景技术:

1、泵是一种将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转化为液体能量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泵体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泵体结构有两种:立式泵体和卧式泵体。立式泵体是指泵体的进出口都在同一平面上,泵体垂直安装在底板上,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场合。但是由于进出口方向固定,可能不便于与现场管线对接。卧式泵体是指泵体的进出口呈水平或垂直状态,泵体水平安装在支架上,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场合,但是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可能影响现场布置。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结构或为立式、或为卧式,安装方式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工况和空间要求的多样化需求,一方面使用方需要采购不同类型的泵,容易出现设备闲置的情况,另一方面生成厂商需要生产不同类型的泵体,部件的标准化、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泵体,其目的是:同时提供立式和卧式两种安装方式,满足不同工况和空间要求的多样化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部件的通用性。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多功能泵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叶轮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一侧连接有出口,所述本体的前端还设有伸出的筒体,所述筒体从前向后贯通至工作腔;所述筒体的另一侧连接有弯管;

4、所述泵体还包括可选装的配件,所述配件至少包括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筒体中安装第一配件时,筒体前端被封堵,介质从弯管进入;筒体中安装第二配件时,弯管被封堵,介质从筒体前端进入。

5、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前端设有螺纹连接孔;

6、所述第一配件为包括用于安装在筒体中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前端封闭,后端的开口与侧壁开口且相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后端的开口用于与工作腔相连通,侧壁开口用于与所述弯管相连通。

7、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管的内壁设有位于侧壁开口对侧的凸起,所述凸起的走向与所述筒体的轴线相平行。

8、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在筒体前端的底板;所述底板通过依次穿过底板上的通孔及导流管前端的法兰上的通孔后与所述螺纹连接孔进行连接的螺栓安装在筒体上。

9、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配件为进口法兰管,所述进口法兰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右端用于插入所述筒体内并封堵所述弯管;所述管体的外圆面的左端和中部分别设有入口连接法兰和中间连接法兰,所述中间连接法兰用于通过与螺纹连接孔相配合的螺栓与筒体前端相连接。

10、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弯管外端的第一法兰盖。

11、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配件还包括用于安装在筒体中的提篮过滤器。

12、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篮过滤器的滤篮的开口朝向筒体的前端方向,且滤篮的开口边缘所在平面相对于筒体的轴线倾斜设置,且该平面与所述弯管的内端相切。

13、作为所述多功能泵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篮过滤器的前端为敞口状;所述泵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在筒体前端的第二法兰盖。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与不同配件的组合,可以实现泵体的立式、卧式两种安装形式,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泵体进出口方向的变化,适应不同的工况和空间需求,满足多种进出口管线位置布置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泵体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而且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了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

16、(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安装导流管,减少损失,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进一步的,导流管中间的凸起可以形成流道,在介质进入时起引流和缓冲作用,从而进一步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效率。

17、(3)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泵体的过滤功能,适用于介质中含有颗粒的工况,提高泵体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泵体,包括本体(6),所述本体(6)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叶轮(5)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一侧连接有出口(6-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6)的前端还设有伸出的筒体(6-2),所述筒体(6-2)从前向后贯通至工作腔;所述筒体(6-2)的另一侧连接有弯管(6-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6-2)的前端设有螺纹连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7)的内壁设有位于侧壁开口对侧的凸起(7-1),所述凸起(7-1)的走向与所述筒体(6-2)的轴线相平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在筒体(6-2)前端的底板(8);所述底板(8)通过依次穿过底板(8)上的通孔及导流管(7)前端的法兰上的通孔后与所述螺纹连接孔进行连接的螺栓安装在筒体(6-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件为进口法兰管(10),所述进口法兰管(10)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右端用于插入所述筒体(6-2)内并封堵所述弯管(6-3);所述管体的外圆面的左端和中部分别设有入口连接法兰(10-2)和中间连接法兰(10-1),所述中间连接法兰(10-1)用于通过与螺纹连接孔相配合的螺栓与筒体(6-2)前端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弯管(6-3)外端的第一法兰盖(9)。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配件还包括用于安装在筒体(6-2)中的提篮过滤器(1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过滤器(11)的滤篮的开口朝向筒体(6-2)的前端方向,且滤篮的开口边缘所在平面相对于筒体(6-2)的轴线倾斜设置,且该平面与所述弯管(6-3)的内端相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过滤器(11)的前端为敞口状;所述泵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在筒体(6-2)前端的第二法兰盖(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泵体,包括本体,本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叶轮的工作腔,工作腔的一侧连接有出口,本体的前端还设有伸出的筒体,筒体从前向后贯通至工作腔;筒体的另一侧连接有弯管;泵体还包括可选装的配件,配件至少包括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筒体中安装第一配件时,筒体前端被封堵,介质从弯管进入;筒体中安装第二配件时,弯管被封堵,介质从筒体前端进入。本技术通过本体与不同配件的组合,可以实现泵体的立式、卧式两种安装形式,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泵体进出口方向的变化,适应不同的工况和空间需求,满足多种进出口管线位置布置的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郑军,王晓辉,卢斌,周星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盛泉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