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1、匣钵是一种用于储存或运输特定物品的容器,匣钵可以由液压设备进行制造。匣钵一般由一个底面和四个侧面构成,现有匣钵液压设备通常设有机架、主油缸、顶出油缸、脱模油缸、浮动框和模具,主油缸位于顶出油缸的上方,压制匣钵时,底面由主油缸从上向下压制成型,侧面由顶出油缸从下向上压制成型,压制时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加压,但通常底面先完成加压,底面压制成型后,主油缸保压,同时顶出油缸继续从下向上加压。但由于侧面粉料与模具内腔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在顶出油缸向上移动加压的过程中,摩擦力会带动模具向上移动,由于模具分别与浮动框和脱模油缸相连接,因此模具会带动浮动框和脱模油缸的活塞向上移动,从而会使脱模油缸的下腔产生负压,影响脱模油缸后续的正常运行,即使对脱模油缸的下腔进油以消除负压,也会因为控制脱模油缸的活塞移动的因素变多而使活塞的移动速度难以控制,其与顶出油缸的移动速度容易产生不一致,这不仅会影响压制效果,在进油加压的过程也会产生能量的耗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能够在压制匣钵侧面时避免脱模油缸产生负压,而且能够使脱模油缸的活塞的移动速度与顶出油缸一致,保证压制效果,也节省了能源。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包括脱模油缸、与所述脱模油缸的活塞腔相连通的第一阀组以及与所述脱模油缸的活塞杆腔相连通的第二阀组,所述第一阀组包括第一插装阀,所述第一插装阀的第一侧油口与主油路连通,所述第一插装阀的第一主油口与所述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一侧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口能够相互连通。
3、所述第二阀组包括第二插装阀和吸油插装阀,所述第二插装阀的第二侧油口与所述主油路连通,所述第二侧油口与所述第二主油口能够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第二主油口与所述活塞杆腔连通,所述吸油插装阀的吸油侧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吸油插装阀的吸油主油口与所述活塞杆腔连通,所述吸油侧油口与所述吸油主油口能够相互连通。
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阀组,所述控制阀组包括吸油控制阀,所述吸油控制阀与所述吸油插装阀连通,当所述吸油控制阀得电时,所述吸油插装阀打开,所述吸油主油口与所述吸油侧油口连通。
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油插装阀还包括第一上控制腔和第一下控制腔,所述吸油控制阀得电时,所述第一上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下控制腔与控制油路连通。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插装阀设有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控制腔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通。
7、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失电时,所述第一控制腔与所述控制油路连通;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得电时,所述第一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侧油口和所述第一主油口连通。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插装阀设有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控制腔与所述第二控制阀连通。
9、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失电时,所述第二控制腔与所述控制油路连通;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得电时,所述第二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侧油口和所述第二主油口连通。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阀组还包括所述第三插装阀,所述第三插装阀能够与所述第一插装阀并联设置,所述第三插装阀包括第三侧油口和第三主油口,所述第三侧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三主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口同时与所述活塞腔连通。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插装阀还包括第二上控制腔和第二下控制腔,所述第三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控制腔和所述第二下控制腔连通。
12、当所述第三控制阀得电时,所述第二上控制腔与所述控制油路连通,所述第二下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三侧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13、当所述第三控制阀失电时,所述第二上控制腔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下控制腔与所述控制油路连通,所述第三侧油口和所述第三主油口连通,并与所述油箱连通。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还包括溢流阀组,所述溢流阀组包括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连通于所述油箱与所述活塞杆腔之间,所述第一溢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油口连通。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阀组还包括第四插装阀,所述第四插装阀能够与所述第二插装阀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插装阀包括第四侧油口和第四主油口,所述溢流阀组还包括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设于所述第四侧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所述第四侧油口与所述第二溢流阀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四主油口与所述第二主油口同时与所述活塞杆腔连通。
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插装阀设有第四控制腔,所述第四控制腔与所述第四控制阀连通。
17、当所述第四控制阀失电时,所述第四控制腔与所述控制油路连通。
18、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设有脱模油缸、第一阀组以及第二阀组,其中所述第一阀组包括第一插装阀,所述第二阀组包括第二插装阀和吸油插装阀,所述第一插装阀可以对所述活塞腔进行供油,从而能够驱动所述脱模油缸中的活塞杆向下移动,而所述第二插装阀能够对所述活塞杆腔进行供油,使所述脱模油缸中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当顶出油缸向上移动对匣钵的侧面进行加压带动浮动框和脱模油缸的活塞向上移动时,控制所述第二插装阀关闭和所述吸油插装阀打开,而由于所述第二插装阀关闭,液压油不会主动进入所述活塞杆腔内,相反,所述活塞杆腔会通过所述吸油插装阀从所述油箱中进行被动吸油,从而避免所述活塞杆腔产生负压,而且这种被动吸油的情况不会对所述脱模油缸内的活塞杆产生作用力,从而使所述述脱模油缸内的活塞杆能够跟随顶出油缸的移动距离,使浮动框、模具和顶出油缸的移动速度相等,不会产生错位,在保证了压制效果的同时,也节省了所述第二插装阀进行主动供油的能源。
1.一种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模油缸、与所述脱模油缸的活塞腔相连通的第一阀组以及与所述脱模油缸的活塞杆腔相连通的第二阀组,所述第一阀组包括第一插装阀,所述第一插装阀的第一侧油口与主油路连通,所述第一插装阀的第一主油口与所述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一侧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口能够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插装阀设有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控制腔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插装阀设有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控制腔与所述第二控制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组还包括第三插装阀,所述第三插装阀能够与所述第一插装阀并联设置,所述第三插装阀包括第三侧油口和第三主油口,所述第三侧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三主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口同时与所述活塞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插装阀还包括第二上控制腔和第二下控制腔,所述第三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控制腔和所述第二下控制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还包括溢流阀组,所述溢流阀组包括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连通于所述油箱与所述活塞杆腔之间,所述第一溢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油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组还包括第四插装阀,所述第四插装阀能够与所述第二插装阀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插装阀包括第四侧油口和第四主油口,所述溢流阀组还包括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设于所述第四侧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所述第四侧油口与所述第二溢流阀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四主油口与所述第二主油口同时与所述活塞杆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匣钵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插装阀设有第四控制腔,所述第四控制腔与所述第四控制阀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