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与水泵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514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电池与水泵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泵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水泵的组合装置。该装置是在电池作为驱动水泵主体工作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使电池与水泵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泵组合。其主要的结构是将电池与水泵主体装置在同一个防水外壳里面,并形成一个紧凑的组合。实现这一组合主要是将电池设计成能够围绕放置在水泵主体周围的结构,从而减少水泵空间的浪费。这一装置能够最大程度的使产品小型化,同时实现简单、便携、安全、环保等项要求,更好的减少产品使用故障,造型更为美观。
【专利说明】
电池与水泵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以电池作为驱动水栗主体工作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使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尤其是当水栗主体为直流水栗类型时,水栗主体与可充电电池在一起的组合装置。
[0002]本发明也属于农业小型器械、园林器具、水产品养殖器具、便携式电器产品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3]通常驱动水栗的能源主要有二种,一是以交流电作为动力,另一种则是以燃油作为动力。这二种方式虽然在动力方面能满足各种需要,但在其他方面却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在野外及许多场合,有线交流电或燃油等不易取得或存在使用危险、机器体积大或质量重不易携带、结构和操作复杂、价格高不易普及。
[0004]为解决以上不足,人们开始使用电池作为驱动动力,尤其是微型直流水栗的出现,更使这种方式成为了可能,“电池水栗”的概念应运而生。
[0005]“电池水栗”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易操作、成本低、安全环保、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人们将这种方式普遍应用在没有交流电源且对扬程和水量要求不高的方面,比如野外抽水排水喷雾浇淋等。
[0006]在现有技术中,已存在以电池驱动直流水栗的“电池水栗”的组合装置。如授权公告号CN 2410045 Y,名称为“便携式喷淋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包括电动水栗、电源箱组成的装置。在该装置中,电动水栗与电源箱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0007]在授权公告号CN 204458390 U(名称为“一种新型电池水栗”)、授权公告号CN204349508 U(名称为“一种双层电池水栗”)以及授权公告号CN 204315639 U(名称为“一种封闭式电池水栗”)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均有提到以电池(或称蓄电池)作为水栗电源的装置。
[0008]但以上所有提及的“电池水栗”都有一个共同结构:就是电池与水栗主体是分别独立的部件,两者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0009]本案发明人认为,通过导线连接两个独立的电池与水栗主体的方式存在结构缺陷,即不能使产品最大程度的实现小型化、简单化和易携带的多项要求,且产品不紧凑易出故障。
[0010]由于存在上述不足,致使在水栗被普遍使用、充电电池被广泛应用的今天,野外小型、分散、临时的抽水、排水、排污、喷雾、浇淋等各种需求一直没有适合的水栗满足用户,这其中也包括广大的中国农村家庭种菜浇水仍然停留在千百年来要依靠肩挑手提的体力劳动上,农村种菜的效率未能得以提升,农业用地未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0011]有鉴于此,遂产生本案。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以电池作为驱动水栗主体工作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使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该组合的主要结构是将电池与水栗主体紧凑的装置在同一个防水外壳里面。实现这一组合主要是将电池设计成能够围绕放置在水栗主体周围的形状,从而减少无效的空间。这一装置作为一个新型的电池水栗,能够最大程度的使产品小型化,使产品同时实现简单、便携、安全、环保等项要求,更好的减少产品使用故障,造型更为美观。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设计和结构:
该装置使用电池作为驱动水栗主体工作的动力;
该装置水栗主体和水栗外壳是一体化固定结构,水栗主体和水栗外壳之间有可以放置电池的空间。当电池放置在水栗主体和水栗外壳之间时,水栗的空间将被充分利用从而形成一个紧凑的组合装置;
该装置的电池(或电池组),不一定是固定安装在水栗主体与外壳之间的,它可以是固定不能拔出的,也可以是活动的、能自由进出水栗主体的。
[0014]该装置有电源开关,以控制电池与水栗主体之间的电源。电源开关可以是手动开关,也可以是遥控开关;
该装置的外壳有防水盖。包括防水盖在内的整个装置符合防水要求,以保护外壳内装置的电池、开关、电路板、水栗主体等主要部件;
该装置有过滤装置,以适应有杂质水源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图1展示了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关系。主要的内容是将电池、水栗主体(定子、驱动板、控制器等主要部件)、遥控开关等部件装置在具有防水功能的外壳里面。如果水栗是置于水下使用,比如潜水栗等,则整个装置的防水性能须达到IP68的防水等级。而裸露于防水外壳之外的手动开关,开关本身也须具备防水功能,如果开关要置于水下工作,则开关本身也须达到IP68的防水等级。
[0016]图2展示了电池(或电池组),不一定是固定安装在水栗主体与外壳之间的,它可以是固定不能拔出的,也可以是活动的、能自由进出水栗主体的。
[0017]图3展示了电池拔出水栗时的状态。
[0018]图4展示了电池卡进水栗时,或固定在水栗时的状态。
[0019]图5是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剖视图。
[0020]图6展示了电池的代表性形状一一空心圆柱体的剖视图。
[0021]水栗、电池、遥控开关等所有组件在符合一体结构、防水的前提下,是可以有多种设计形式的。
[0022]举例1:可以将电池的形状设计成可以套放在水栗主体周围的空心圆柱体,还可以是空心四方体、空心三角体等几何形状;也可以将电池设计成只摆放在水栗主体旁边的实心几何体的形状。
[0023]举例2:当电池外壳、电池充电口、电池与水栗主体间的连接线接插件、遥控开关控制器等所有局部部件都做成防水设计且达到IP68级别的要求时,水栗外壳可以是不需要防水或防水性能不要求达到IP68级别的。
[0024]举例3:当新型材料让电池做到超长寿命(比如20年)时,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中的电池无须设计成充电形式,该电池可以与水栗主体固定安装在一起,无须自由进出。
[0025]因此,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例示性的,有关各部件形体的大小、形状和防水设计的安排,应不受本申请举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领会到: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其他实施方式;所有的实施方式如果符合本发明思路,则这些实施方式都受本发明的保护。
【主权项】
1.以电池作为水栗主体的动力基础,并使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尤其是当水栗主体为直流水栗时,水栗主体与可充电电池在一起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包括电池、水栗主体、水栗外壳、各种电路板、开关、过滤装置等部件;除过滤装置等没有防水要求的部件外,其余有防水要求的部件都被集合装置在一个防水的水栗外壳内,从而形成一个紧凑的水栗组合装置; 如果各独立部件自身已具有防水功能并达到防水要求的级别时,则水栗外壳可以是不需要防水或防水性能不要求达到相应的级别,此时水栗的外壳只起到包裹各部件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其特征是以电池作为动力电源,驱动水栗进行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水栗主体可以是直流水栗,也可以是以电机带动工作的水栗装置;可以是潜水栗,也可以是包括陆用栗在内的其他任何种类的水栗;可以是无刷水栗,也可以是包括炭刷水栗在内的其他任何种类的水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水栗主体以及配套使用的电池,可以是常用的12V、24V、48V、60V等电压,也可以是常用电压以外的其他任何参数的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电池可以有不同的名称或不同的结构形式,如蓄电池、可充电电池、电池组、电池主体等各种形式或混合结构形式;如果电池是可反复充电使用的直流电池,包括但不限于18650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铅酸电池等各种液体或固体电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电池是围绕水栗主体放置的,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使水栗组合装置在外形上能最小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围绕水栗主体放置的电池(或电池组),其形状可以是空心圆柱体、空心四方体、空心三角体等各种规则的几何形状;如果以实心几何体的方式放置在水栗主体与外壳之间的任意位置,也被认为是本发明的思路范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围绕水栗主体放置的电池(或电池组),不一定是固定安装在水栗主体与外壳之间的,它可以是固定不能拔出的,也可以是活动的、能自由进出水栗主体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该装置内有各种电路板;这些电路板包括但不限于水栗控制器、电池保护板、遥控开关控制器、温控板等;所有这些电路板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被装置于水栗主体内,或装置于电池主体内的部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与水栗主体合为一体的水栗组合装置,另一特征是其电池与水栗主体之间有电源开关;其电源开关可以是手动开关,也可以是遥控开关,或同时兼具两种开关;而如果是遥控开关,其遥控开关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
【文档编号】F04D13/08GK105864056SQ20161035905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林振机
【申请人】林振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