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边刮油防转互补活塞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空压机等密封用的活塞环,尤其是一种双边刮油防转互补活塞环。
传统活塞环在工作时,气体首先从燃烧室流进缸壁与活塞间的间隙内,经环的侧隙进入环的背隙,积聚在整个环背部的气体通过环的开口间隙进入下方的气缸壁和活塞间隙,因而环开口间隙成为泄漏的主要通道。此外,在工作时,由于活塞环的上下振动,油气还可经各处间隙形成的通路泄漏。对于一般的内燃机而言,经一道环后气压为原来的25%,经二道环后降成10%,经三道环后5%(参看铁道出版社《活塞环》)。另外随着缸套、活塞环的磨损,环开口间隙逐渐变大,漏气量增大,马力下降,直至不能使用。此外,各道环在安装时开口是错开的,以避免直接从上一道环开口喷入下一道环的开口而增加漏气量,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各道环因震动和气体的冲击而逐渐在气缸中旋转,终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上、下两道环开口对齐现象,开口对齐后无法再重新错开,这时窜油、窜气急剧增加,严重的不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能防止主、副环相对转动,起到双重刮油及泄油功能的双边刮油防转互补活塞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片具有外台肩的主环和一片副环组成一道活塞环,活塞环外圆形成集油槽,主环台肩和副环内圆均为偏心圆。
采取以上结构的活塞环能防止主、副环相对转动,并因迷宫式密封的存在而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可有效提高气缸的压缩比,使燃烧更充分,同等条件下马力更大,寿命更长;且由于集油槽的存在,起到类似于油环的双重刮油及泄油功能,集气环与油环的功能于一体,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环。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环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副环结合示意图。
图6为具有椭圆集油槽的主副环结合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一片主环(1)和一片副环(2)组合成一道活塞环,主环(1)具有外台肩,为了确保迷宫式密封的作用,必须使主、副环的开口不重叠在一起;否则重叠后就会与传统环一样无法起迷宫式密封作用。为此,本实用新型将主环台肩和副环内圆都设计为偏心圆,且具有互补性,当两环开口错开180°时,主环台肩与副环内圆的各点具有一定间隙,当转动一定角度后(小于180°)间隙为零无法转动,因此主、副环开口永远无法重叠在一起,保证了互补环的迷宫式密封作用。
安装时主环和副环开口错开180°,使从上一室窜下的燃气不能从主环的开口直接进入下一室,而是绕环与环槽的背隙以及集油槽经副环开口进入下一室,起到了迷宫式密封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气缸的压缩比,使燃烧更充分,马力上升,节省燃油。
主副环组合为一道活塞环后上圆中部形成集油槽(3),集油槽可以有各种形式和结构。在工作状态下,主副环同时起刮油作用,副环刮下的油可直接进入下一室。如果没有集油槽的存在,主环刮下的机油无法排泄,集积在主、副环之间会引起局部机油压力升高,主环刮下的机油会反窜到上一室,主环起不到刮油作用,集油槽的作用与普通油环的集油槽的作用是一样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刮油能力。根据这一原理,集油槽(3)可以有各种结构和组合,均可起到很好的节油效果,尤其是如图6所示的具有偏心集油槽的互补环,主环刮下的油只能往一个方向回油,无法从主环开口往上一室窜,只能经副环开口进入下一室,在气密性和刮油能力方面获得很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双边刮油防转互补活塞环,由一片主环和一片副环组成,其特征在于主环(1)具有外台肩,主环台肩和副环(2)内圆均为偏心圆,主副环组成的活塞环外圆形成集油槽(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边刮油防转互补活塞环,它是由一片具有外台肩的主环和一片副环组成一道活塞环,活塞环外圆形成集油槽,主环台肩和副环内圆均为偏心圆。采取以上结构的活塞环能防止主、副环相对转动,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可有效提高气缸的压缩比,同等条件下马力更大,寿命更长;且由于集油槽的存在,起到类似于油环的双重刮油及泄油功能,集气环与油环的功能于一体,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环。
文档编号F16J9/00GK2412098SQ00229468
公开日2000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8日
发明者梁桓炎, 邹广南 申请人:广西中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