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管路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983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式管路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管路开关,其指一种利用管道中的水压配合一具有瓣膜的控制阀,来达到关闭管路的一种组合,尤指一种通过一脚踏式泄压开关来释放控制阀中作用于瓣膜的压力而达到出水目的的脚踏式管路开关。
传统的水龙头必须借助使用者的双手来旋转或板动内设的阀体以达成出水或止水的功能。这样一来使用者在洗净双手后必须再与水龙头接触。此时附着于水龙头上的病媒非常有可能再一次附着于双手,使得洁净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以肥皂洗手则更是麻烦。人们常见有人以肥皂洗手欲冲去泡沫时,首先以满是泡沫的手打开水龙头,待泡沫冲洗完毕后再以双手捧水冲去残留于水龙头上的泡沫,最后再将水龙头关闭,如此一来,冲洗完毕后至水龙头被关闭这一段期间所流出的水则完全地被浪费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于是在许多公共场所中例如医院或公厕中,为避免因使用者众多而将病媒留于水龙头开关上造成交叉传染及基于节省资源的考虑,通常都会装设感应式出水龙头或是机械式的脚踏开关来控制龙头出水或关闭,以避免残留于水龙头上的病媒扩散传染,同时避免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这两种控制出水方式虽然可改善传统水龙头上述的缺点,但是其在实际的使用上仍存在着许多可以再加以突破与改进的地方,例如1.目前市面上的感应式出水龙头通常采用红外线来作为感应源,然而这一类的成品因精密度较高通常售价也比较昂贵较不易为一般家庭所接受。
2.上述的感应式出水龙头通常搭配以电磁阀来控制流道的开闭,众所皆知水是电的良导体,若因使用日久造成电磁阀漏电恐对使用者造成危险。
3.电磁阀必须要耗电,而该类出水龙头不管使用与否皆在耗电,因为电磁阀必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长久累积下来亦是一笔负担。
4.若单纯地仅使用机械式控制方式来控制流道的开闭,虽没有上述电磁式的缺弊,但是使用日久会因机件磨耗而产生作动不确实的问题,若因此而必须整组更换实在是相当地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简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主要是结合电磁式控制与机械式控制两种模式的优点,并凭借结构的改良可大幅降低成本的脚踏式管路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脚踏式管路开关,其主要包括,一控制阀,控制阀包含有一底座、一盖体以及一间隔装设于底座与盖体间的瓣膜,其中盖体以密闭的方式固设于底座上并与瓣膜形成一蓄压空间;其特征在于底座中分别形成有一入水流道以及一出水流道,出水流道的一端连通至控制阀外部而其另一端的端面略低于底座与盖体结合的端面并与其平行;盖体形成有一泄压孔,泄压孔贯穿盖体并接设有一泄压管;瓣膜形成有一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底座与盖体且其单位时间流量小于盖体泄压孔的单位时间流量;以及,一泄压开关,泄压开关系通过泄压管与控制阀的蓄压空间连通,泄压开关中滑设有一栓体,栓体具有一作动杆延伸出泄压开关外部可控制泄压开关的开闭,并通过其作动来达到打开泄压管使控制阀的蓄压空间泄压。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出水流道为L型并具有一垂直部朝向蓄压空间以及一水平部延伸至控制阀外部。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瓣膜异于底座的一面固设有一盖片,盖片的位置对应于出水流道位于底座中的端部。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泄压开关系枢设有一踏板,踏板贴底作动杆的自由端。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盖体为ㄇ字型。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底座与盖体相互接合的端面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耳部,其中底座的耳部分别形成有一螺孔且盖体的耳部分别形成有一穿孔并分别与底座的螺孔对应;瓣膜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数个耳部,其中每一耳部并形成有一穿孔分别与底座的螺孔对应。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瓣膜为一橡胶薄片。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泄压开关系具有一主体,主体中形成有一凸字型穿孔,凸字型穿孔的小断面部分形成有一第一螺孔且其大断面部分形成有一第二螺孔,两螺孔分别贯穿本体侧壁;栓体异于作动杆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盘,底盘于常态下恰可间隔开两螺孔,栓体于底盘与作动杆间形成有一直径小于凸字型穿孔小断面直径的颈部。
如上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分别固设有一接头,且泄压管异于控制阀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螺孔的接头上。
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如下的特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简组装容易,可大幅降低生产所需的成本,可解决感应式龙头售价昂贵的缺点。
2.没有电磁阀装置就不会有漏电与触电的潜在危险,更不会为了节省廉价的水费而付出较贵的电费。
3.利用管路中流体本身的压力来达到关闭流道的功能,不仅动作确实没有机件磨耗的问题,更换零件容易可降低维修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形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泄压开关常态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常态下的剖面图,用以说明控制阀封闭流道的情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泄压开关受外力作用时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释放压力时的剖面图,用以说明控制阀开放流道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脚踏式的流道开关,如
图1、图2与图4所示。其主要包括一控制阀10以及一通过一泄压管201连通至控制阀10的泄压开关20。
控制阀10包含有一底座11,一ㄇ型盖体12,以及一间隔于该底座11与盖体12间并具有一连通孔131的瓣膜13。盖体12密闭固设于该底座11上并与该瓣膜13形成一蓄压空间100。底座11的一端形成有一入水流道111连接至外部的水源,而其另一端则形成有一L型的出水流道112。L型的出水流道112具有一垂直部113其端部的高度略低于底座11端面的高度并且与底座11的端面平行。一水平部114与垂直部113连通并延伸至控制阀10外部。水平部114的端部形成有阴螺纹可锁设水管等装置方便使用者使用。底座11的端部向外水平延伸有数个耳部115,其中每一耳部115形成有一螺孔116。
瓣膜13为一挠性片体,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瓣膜13为一橡胶薄片。当蓄压空间100中的压力改变时,瓣膜13会因此而具有封闭或开放底座11出水流道112的功能。一钢性盖片132固设于该瓣膜13异于底座11的一面,并对应于底座11出水流道112的垂直部114,以加强瓣膜13对出水流道112的封闭效果。瓣膜13的大小恰可覆盖整个底座11的端面并于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连通孔131连通蓄压空间100与底座11。瓣膜13向外延伸有数个耳部133分别与底座11的耳部115对应且每一耳部133并形成有一穿孔134分别与底座11耳部115上的螺孔116对应。
盖体12朝向底座的一端为开口端而其另一端为封闭端。盖体12的侧壁上形成有一泄压孔124接通该蓄压空间100与泄压管201。泄压孔124的单位时间流量大于瓣膜13连通孔131的单位时间流量且小于出水流道112的单位时间流量。盖体12的开口端向外水平延伸有数个耳部121,其中每一耳部121形成有一穿孔122与底座11耳部115的螺孔116对应,并通过螺栓123锁合于底座11的螺孔116将盖体12与瓣膜13定位。
泄压开关20主要包括有一本体21,本体21中形成有一具断面差的凸字型的穿孔210。穿孔210小直径段与大直径段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贯穿本体21的第一螺孔211与第二螺孔212。两螺孔211、212分别锁设有一接头213。其中泄压管201套设于第二螺孔212的接头213上,而第一螺孔211的接头213上则套设一泄流管202。
一滑设于本体21穿孔210中的栓体22。栓体22具有一底盘223,其常态时是贴合于本体21穿孔210大小直径差的断面上使得第一螺孔211与第二螺孔212无法接通。底盘223朝向本体21穿孔210的较小断面处伸设有一颈部222,该颈部222直径小于本体21穿孔210小断面处的直径。颈部222的一于底盘223的一端伸设有一突出本体21的作动杆221,作动杆221的直径略小于本体21穿孔210小断面的直径并环设有一O型环未标号以避免水或其它流体渗出本体21。
一螺盘24锁设于本体21穿孔210的大断面处以避免栓体22自本体21上脱落。同时于栓体22底盘223与螺盘24间设有一压缩弹簧23。压缩弹簧23可提供作动杆221受按压后的恢复力。本体21异于螺盘24的一端枢设有一踏板25。
请同时配合参阅如图3与图4所示。常态下栓体22因受压缩弹簧23推力的影响其底盘223贴合于本体21穿孔210因两端直径不同所产生的断面上而将泄压管201关闭使其无法与泄流管202连通。此时流进控制阀10中的水会穿过瓣膜13的连通孔131进入蓄压空间100中,因为泄压管201位于泄压开关20的一端已经被封闭,所以管路中的水压会于蓄压空间100中凝聚并作用于瓣膜13上,当蓄压空间100中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瓣膜13会紧贴于出水流道112垂直部113的端面上而将出水流道112封闭止水。
请同时参阅如图5与图6所示。当使用者踩下踏板25作用于作动杆221迫使栓体22的底盘223脱离本体21穿孔210中的断面并向下压缩压缩弹簧23,因栓体22的颈部222小于本体21穿孔210小断面处的直径,使得泄压管201与泄流管202通过本体21中的穿孔210连通。此时蓄压空间100中的水会通过泄压管201本体中的穿孔210与泄流管202流出泄压开关20中,令蓄压空间100中的压力与大气压力达到平衡。由于蓄压空间100中压力的转变仅在瞬间完成,因此流出泄流管202的水仅是微量甚至可加以回收,因此并不会造成浪费。又因瓣膜13上连通孔131的截面积小于出水流道112的截面积,如此一来,管路中的水压会将瓣膜13推开始得管路中的水经由出水流道112顺利流出,而不会进入蓄压空间100。
请再同时配合参阅如图3与图4所示。当使用完毕使用者放开踏板25时,栓体22因压缩弹簧23恢复力的作用其底盘223立即恢复常态再次将泄压管201与泄流管202隔离封闭。在此同时瓣膜13上的盖片132因重力的作用会将瓣膜13往下压先行封闭出水流道112,使得蓄压空间100中的水压得以继续凝聚进而更确实地将出水流道112关闭。
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式管路开关,其主要包括,一控制阀,控制阀包含有一底座、一盖体以及一间隔装设于底座与盖体间的瓣膜,其中盖体以密闭的方式固设于底座上并与瓣膜形成一蓄压空间;其特征在于底座中分别形成有一入水流道以及一出水流道,出水流道的一端连通至控制阀外部而其另一端的端面略低于底座与盖体结合的端面并与其平行;盖体形成有一泄压孔,泄压孔贯穿盖体并接设有一泄压管;瓣膜形成有一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底座与盖体且其单位时间流量小于盖体泄压孔的单位时间流量;以及,一泄压开关,泄压开关系通过泄压管与控制阀的蓄压空间连通,泄压开关中滑设有一栓体,栓体具有一作动杆延伸出泄压开关外部可控制泄压开关的开闭,并通过其作动来达到打开泄压管使控制阀的蓄压空间泄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出水流道为L型并具有一垂直部朝向蓄压空间以及一水平部延伸至控制阀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瓣膜异于底座的一面固设有一盖片,盖片的位置对应于出水流道位于底座中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泄压开关系枢设有一踏板,踏板贴底作动杆的自由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盖体为ㄇ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底座与盖体相互接合的端面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耳部,其中底座的耳部分别形成有一螺孔且盖体的耳部分别形成有一穿孔并分别与底座的螺孔对应;瓣膜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数个耳部,其中每一耳部并形成有一穿孔分别与底座的螺孔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6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瓣膜为一橡胶薄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泄压开关系具有一主体,主体中形成有一凸字型穿孔,凸字型穿孔的小断面部分形成有一第一螺孔且其大断面部分形成有一第二螺孔,两螺孔分别贯穿本体侧壁;栓体异于作动杆的一端形成有一底盘,底盘于常态下恰可间隔开两螺孔,栓体于底盘与作动杆间形成有一直径小于凸字型穿孔小断面直径的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踏式管路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分别固设有一接头,且泄压管异于控制阀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螺孔的接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脚踏式管路开关。其主要包括一控制阀以及一通过泄压管连通至控制阀的泄压开关。控制阀中固设有一瓣膜,瓣膜利用控制阀中的压力差来达到关闭控制阀出水口的目的。当泄压开关因踩踏而作动时,控制阀中的压力会经由泄压管传递到泄压开关而被释放,使得控制阀中的瓣膜无法关闭出水口,此时管道中的水即可经由出水口顺利流出。通过上述结构可有效避免洗净的双手再与水龙头接触。
文档编号F16K31/44GK2454602SQ00250230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3日
发明者陈俊彦 申请人:陈俊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