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4991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具体是一种摩托车变速器。
现在市场上的各种无级变速的摩托车多采用离心式变速器,即随发动机转速高低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随路面情况的变化而随时变速,因受变速器结构及传动方式的限制,类似各型号的摩托车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动力不足,油耗大等不足,为此设计人员对离心式无级变速器也做了一些改进,如中国专利19910717公开的专利号为90206975.6名称为适应摩托车阻力变化传动装置的专利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离心式变速器不能随路面情况随时变速的问题,但其存在了零部件多、结构复杂而带来的运行故障率较高,应用范围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运行故障率低,应用范围广,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潜在功率,提高动力,降低油耗的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包括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的主动轮组件及安装在传动箱齿轮轴上的从动轮组件,其特征在于a主动轮组件包括管座、压簧、压盘、离心滚子及主动盘、从动盘,压簧、压盘及主动盘、从动盘分别依次套装在管座上,从动盘与管座固定为一体,主动盘与压盘呈相对弯曲状,且相互扣合,在两者之间安装离心滚子,管座外部与主动盘内侧相应位置分别轴向加工键槽及滑键;b从动轮组件包括管体、扭簧、主动盘、从动盘及离合器,主动盘、从动盘及离合器套装在管体上,从动盘外端的管体上套装紧固螺母,在从动盘与紧固螺母之间及主动盘与离合器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扭簧。
以上主、从动轮组件的主动盘、从动盘之间均呈V形结构。
上述离合器包括离心盘及离心甩块,离心盘呈T形结构,套装在管体上,离心盘的外部的管体上通过拉簧对应安装1组以上离心甩块,每组离心甩块由对称安装的2件相同的离心甩块组成,每相临2组离心甩块的拉簧拉力不同,离心甩块的外部安装摩擦盖,摩擦盖一端与轮轴固定联接,另一端弯曲,扣合在离心甩块的顶部,且与静止时离心甩块的顶部留有间隙,其最佳实施方式是在该离心盘的外部的管体上通过拉簧对应安装3~4组离心甩块,离心甩块与离心盘可通过相互对应分别加工的滑动销及滑动槽相联;管体靠近离合器一侧加工有凸起的传动螺旋键槽,该键槽的延伸角呈45℃,主动盘与管体接触的对应部位加工有传动螺旋键,管体内嵌装衬套,从动盘能够按一定角度扭转,可以保证从动轮组件工作的灵活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是针对各种型号的无级变速摩托车而作的改进,简化了零部件,且采用了静态传动比小,动态变速比根据发动机动力及路面阻力自由变化的安装使用方式,同时实现发动机动力、行车阻力双控变速,所以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运行故障率低,油耗低,增强动力,应用范围广,变速灵活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说明书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从动轮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主动轮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本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包括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的主动轮组件及安装在传动箱齿轮轴上的从动轮组件,其特征在于a主动轮组件包括管座13、压簧14、压盘15、离心滚子16及主动盘17、从动盘19,压簧14、压盘15及主动盘17、从动盘19分别依次套装在管座13上,从动盘19与管座13固定为一体,主动盘17与压盘15呈相对弯曲状,且相互扣合,在两者之间安装离心滚子16,管座13外部与主动盘17内侧相应位置分别轴向加工键槽20及滑键;b从动轮组件包括管体11、扭簧3、主动盘6、从动盘4及离合器,主动盘6、从动盘4及离合器套装在管体11上,从动盘4外端的管体11上套装紧固螺母2,在从动盘4与紧固螺母2之间及主动盘6与离合器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扭簧3。
以上主动轮组的主动盘17、从动盘19及从动轮组的主动盘6及从动盘4之间均呈V形结构。
所述的离合器包括离心盘7及离心甩块8,离心盘7呈T形结构,套装在管体11上,离心盘7外部的管体11上通过拉力依次增加的拉簧对应安装1组以上离心甩块8,每组离心甩块8由对称安装的2件相同的离心甩块8组成,每相临2组离心甩块8的拉簧拉力不同,其最佳实施方式可为3~4组离心甩块8,离心甩块8的外部安装摩擦盖9,摩擦盖9一端与轮轴固定联接,另一端弯曲扣合在离心甩块8的顶部,且与静止时离心甩块8的顶部留有间隙,离心甩块8与离心盘7可通过相互对应分别加工的滑动销及滑动槽相联,管体11靠近离合器一侧加工有凸起的传动螺旋键槽,该键槽的延伸角呈45℃,能够使主动盘6在受到轴向推力或扭转力作用时,均能相应的轴向移动,主动盘6与管体11接触的对应部位加工有传动螺旋键及管体11内嵌装衬套12,从动盘4能够按一定角度扭转,可以保证从动轮组件工作的灵活性及可靠性,管体11能够相对于衬套12灵活旋转。
在使用时,将如
图1、2所示的主、从动轮组件象传统离心变速器一样,分别通过管座13及管体11内的衬套12安装到发动机曲轴及后带轮轴1上,并在主动轮组的主动盘17、从动盘19及从动轮组的主动盘6、从动盘4之间构成的V形槽之间安装上传动带5,安装后在静止状态时,如
图1、2所示,在压簧14及扭簧3作用下,传动带5在主动轮组件的主动盘17、从动盘19外缘,从动轮组件的主动盘6、从动盘4内侧,此时变速比最小,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转速较低,传动带5带动从动轮组件空转,在摩托车起步时,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动轮组件上的离心甩块8被甩出,因拉簧的拉力不同,所以拉力小的拉簧联接的离心甩块8首先被甩出,卡住摩擦盖9,通过摩擦盖9使离心盘7和主动盘6克服扭簧3的作用力相对扭转,直到摩擦阻力和扭簧扭力相对平衡,在扭转过程中,主动盘6被滑动螺旋导引靠近从动盘4,迫使传动带5外移,由于传动带5长度和两带轮中心距一定,传动带5迫使主动轮组的主动盘17克服压簧14的作用力向外移动,传动带5随之向V形槽内移动,这样变速比加大,扭矩随之增加,如此时还不能满足车辆的起步要求,则离心甩块8沿摩擦盖9滑转,直到发动机转速继续提高,离心力将另外的离心甩块8甩出,卡住摩擦盖9,此时摩擦盖9上的摩擦阻力增加,离合器重复上述过程,将变速比逐渐调大,该过程一直进行到摩擦盖9上的摩擦力能够克服车辆起步时路面的阻力,车辆平稳起步,在车辆高速前进时,主动轮组件上的离心滚子16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移动,推动主动盘17靠近从动盘19,将传动带5沿V形槽向外推出,在传动带5挤压作用下,从动轮组的主动盘6克服扭簧的作用力,远离从动盘4,使传动带5向V形带槽内移动,变速比变小,车辆稳定的高速前进,行车阻力如有变化,只要能引起扭簧变形,阻力变速就会进行,直到输出扭矩适应行车要求,如果行车阻力很大,由于设计上阻力变速极限能力要大于动力变速极限能力,此时它会限制动力变速发挥,变速比会很大,由于车辆受大传动比及大的动力输出同时作用,因此车辆获得很大的推动力,使车辆的工作状态类似带档位车辆的低档位高油门状态。依据上述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就能够使车辆随路面情况不同及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自由改变传动比,使传动比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离心甩块8逐渐甩出,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提速性能,且使车辆起步及车辆低速行驶时平稳柔和,此外因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加工到与现部件的相同尺寸,所以不须对车辆作任何改动即可换装,综上所述,车辆最大可能的降低了油耗,发动机的功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减小了运行成本,此外,因本装置零部件较少,所以结构简单,从而也降低了运行时的故障率。
权利要求1.一种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包括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的主动轮组件及安装在传动箱齿轮轴上的从动轮组件,其特征在于a主动轮组件包括管座、压簧、压盘、离心滚子及主动盘、从动盘,压簧、压盘及主动盘、从动盘分别依次套装在管座上,从动盘与管座固定为一体,主动盘与压盘呈相对弯曲状,且相互扣合,在两者之间安装离心滚子,管座外部与主动盘内侧相应位置分别轴向加工键槽及滑键;b从动轮组件包括管体、扭簧、主动盘、从动盘及离合器,主动盘、从动盘及离合器套装在管体上,从动盘外端的管体上套装紧固螺母,在从动盘与紧固螺母之间及主动盘与离合器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扭簧。以上主、从动轮组件的主动盘、从动盘之间均呈V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包括离心盘及离心甩块,离心盘呈T形结构,套装在管体上,离心盘的外部的管体上通过拉簧对称安装1组以上离心甩块,每组离心甩块由对称安装的2件相同的离心甩块组成,每相临2组离心甩块的拉簧拉力不同,离心甩块的外部安装摩擦盖,摩擦盖一端与轮轴固定联接,另一端弯曲,扣合在离心甩块的顶部,且与静止时离心甩块的顶部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离心盘的外部的管体上通过拉簧对称安装3~4组离心甩块。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离心甩块与离心盘通过相互对应加工的滑动销及滑动槽相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管体靠近离合器一侧加工有凸起的传动螺旋键槽,该键槽的延伸角呈45℃,主动盘与管体接触的对应部位加工有传动螺旋键。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踏板摩托车动力、阻力双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管体内嵌装衬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变速器。包括主动轮组件及从动轮组件,该主动轮组件包括管座、压簧、压盘及主、从动盘,各部件依次套装在管座上,主动盘与压盘之间安装离心滚子;从动轮组件包括管体、扭簧、主、从动盘及离合器,各部件依次套装在管体上,从动盘外端的管体上套装紧固螺母,在从动盘与紧固螺母之间及主动盘与离合器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扭簧。同时实现发动机动力、行车阻力双控变速,油耗低,动力强,适合各型踏板摩托车。
文档编号F16H59/06GK2464993SQ0121632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5日
发明者宗树旺 申请人:宗树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