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感应星轮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磁块之间的相互感应来传递动力的星轮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是一种共轴线式的传动装置,具有同轴线传动的特点,在结构上又采用对称的分流传动,即用几个完全相同的行星轮均匀地分布在中心轮的周围,共同分担载荷,相应的齿轮模数就可减小,并且合理地应用了内啮合承载能力高和内齿轮空间容积,从而缩小径、轴向尺寸,使结构紧凑化,实现了高承载能力。星轮传动机构通常由中心轮、行星轮、行星架及销轴式输出机构构成,因这种传动机构,是通过齿与齿的啮合来实现的,主要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齿形检测困难,制造成本高,因此在传递过程中,齿间的接触须必会造成齿的磨损,产生噪音,使力损耗大,齿轮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磨损、噪音低、力损耗小、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包括偏心轴(输入轴)、输出轴、内齿轮、行星轮及与偏心轴固定的机座,其特征是所述的行星轮由固定在偏心轴上的行星轮座和固定在行星轮座上的磁块构成;所述的内齿轮由齿轮座及固定在齿轮座上的与行星轮上的磁块对应安装通过相互感应实现动力传递的磁块构成,所述的行星轮与内齿轮通过磁感应传动。所述的行星轮与固定在偏心轴上的机座通过销轴连接或磁感应传动传动,与行星轮通过磁感应传动的内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相互感应的磁块分别安装在机座的销轴孔内和行星轮的销轴孔内,与行星轮通过磁感应传动的内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内齿轮也可固定在机座上,在输出轴上固定一转盘,行星轮与转盘通过销轴连接或磁感应传动,相互感应的磁块分别安装在转盘的销轴孔内和行星轮的销孔轴内。所述的输入轴上也可固定—与行星轮偏心感应传动的齿轮,而将内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依靠磁块间的相互感应,在没有接触的条件下,实现动力的相互传递,不仅能消除接触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减小振动和噪音,同时可减少力的损耗,增大传递动力,提高效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单级搭扣-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部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单级搭扣-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单级径向-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单级径向-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单级轴向-1)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B-B剖视图。
图12为图9的C-C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单级轴向-2)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7(单级夹层-1)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A-A剖视图。
图16为图14的B-B剖视图。
图17为图14的C-C剖视图。
图18为图14的D-D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8(单级夹层-2)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9(双级轴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10(双级径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11(双级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12(双级多层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13(径向型单极对斥)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A-A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14(径向型单极对吸)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的A-A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15(轴向型单极对斥)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B-B剖视图。
图30为图28的C-C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16(轴向型单极对吸)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B-B剖视图。
图33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17(单级双齿轮-1)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4的A-A剖视图。
图36为图34的B-B剖视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18(单级双齿轮-2)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19(单级双齿轮-3)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38的A-A剖视图。
图40为图38的B-B剖视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20(单级双齿轮-4)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21(单级三齿轮-1)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的A-A剖视图。
图44为图42的B-B剖视图。
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22(单级三齿轮-2)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23(单级夹层双齿轮-1)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24(单级夹层双齿轮-2)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25(单级夹层双齿轮-3)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实施例26(单级夹层双齿轮-4)的结构示意图。
图50为“单级串联”星轮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双级串联”星轮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发吸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2与内齿轮4紧固联接,并由轴承支承于机座(该机座在图中未表示)内孔中。输入轴(偏心轴)1由轴承支承于另一侧机座3的内孔中,而行星齿轮10通过轴承支承于输入轴1的端部。机座3与行星轮10间的相对面上有可相互联接的销轴孔。机座3与行星轮10可采用传统行星轮传动机构的销轴联接传动,也可采用磁感应传动来代替行星轮轴、销轴以制止行星齿轮自转,即在机座的各销轴孔内均安装一磁环9和磁块8,而在行星轮的孔内安装一感应磁块7。行星轮10与内齿轮4通过磁感应传动,内齿轮4上的磁块6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座的内缘面,且相邻磁块有间隔。而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6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置于行星轮座的外缘面,且相邻磁块有间隔,行星轮上的磁块5均一一对应介于内齿轮的相邻磁块6之间。其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轴1旋转时,输入轴1上的轴承推动行星齿轮10运动,行星齿轮中的磁块在机座中磁块的引力作用下只能作公转运动,由于行星齿轮与内齿轮中的磁块相互感应,从而推动内齿轮及其紧固联接的输出轴作减速后自转运动。
实施例2如图4所示,内齿轮4与机座3紧固联接,输入轴1由轴承支承于机座3内孔中,行星齿轮10由轴承支承安装于偏心轴1上。行星轮10与内齿轮4通过磁感应传动,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座的内缘面,且相邻磁块有间隔,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6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置于行星轮座的外缘面,且相邻磁块有间隔,行星轮上的磁块5均对应介于内齿轮的相邻磁块6间。转盘11与输出轴2紧固联接,并由轴承支承安装于机座(该机座图中未表示)内孔中。转盘11与行星轮10可采用传统行星轮传动机构的销轴联接传动,也可采用磁感应传动来代替行星轮轴、销轴以带动转盘与行星轮同步自转运动,即在转盘的各销轴孔内均安装一磁环9和磁块8,而在行星轮10的孔内安装一感应磁块7。其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轴1旋转时,偏心轴1上的轴承推动行星齿轮10运动,由于行星轮与内齿轮中的磁块5、6相互感应,从而迫使行星轮在公转运动的同时又作自转运动。与输出轴2紧固联接的转盘中的磁块8在行星轮中磁块7的作用下,跟随行星轮作减速后的自转运动。
实施例3如图5-7所示,该感应星轮传动机构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行星轮和内齿轮中的磁块5、6布置方式不同,它按两者间的“单级径向”感应方式布置,将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极性交错排列的方式均布在齿轮座的内缘面,将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均布在行星轮座的外缘面,且磁块间均无间隔。
实施例4如图8所示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2相同,其区别也在于星轮和内齿轮中的磁块5、6布置方式不同,它与实施例3相同,也按两者间的“单级径向”感应方式布置,即将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极性交错排列的方式均布在齿轮座的内缘面,将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6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均布在行星轮座的外缘面。
实施例5如图9-12所示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中机座3与行星轮10间的传动与实施例1、3相同,可采用传统行星轮传动机构的销轴联接传动,也可采用磁感应传动来代替行星轮轴、销轴以制止行星齿轮自转。其区别在于行星轮与内齿轮中的磁块按“单级轴向”感应方式布置,其中内齿轮为一平面齿轮,与输出轴固定,内齿轮上的磁块分别以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
实施例6如图13所示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转盘与行星轮间的传动与实施例2、4相同,可采用传统行星轮传动机构的销轴联接传动,也可采用磁感应传动来代替行星轮轴、销轴以带动转盘与行星轮同步自转运动,即在转盘的各销轴孔内均安装一磁环9和磁块8,而在行星轮的孔内安装一感应磁块7。其区别在于行星轮和内齿轮中的磁块5、6布置方式不同,它与实施例5相同,行星轮与内齿轮间的磁块5、6按“单级轴向”感应方式布置,其中内齿轮4也为一平面齿轮,但与机座固定,内齿轮上的磁块6也分别以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
实施例7如图14-18所示,本感应星轮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原理基本与实施例1、3、5相同,其区别在于内齿轮4与星轮10的构造及内齿轮与星轮中的磁块布置方式与以上三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内齿轮与行星轮中的磁块按“单级夹层轴向感应”方式布置,其中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座内凹部相对两侧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固定在行星轮座的环形孔内,且行星轮磁块5以与内齿轮上磁块6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介于内齿轮相对两侧磁块之间。
实施例8如图19所示,本感应星轮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原理基本与实施例2、4、6相同,其区别也在于内齿轮与星轮的构造及内齿轮与星轮中的磁块布置方式与以上三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内齿轮与行星轮中的磁块布置与实施例7相同,也按“单级夹层轴向感应”方式布置,其中内齿轮上的磁块6也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座内凹部相对两侧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固定在行星轮座的环形孔内,且磁块以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介于内齿轮相对两侧磁块之间。
以上均为单级星轮传动机构,若将上述单级串连可设置成双级、多级星轮传动机构。
实施例9如图20所示,本感应星轮传动机构为双级星轮传动机构,它包括机座3、输入轴1、输出轴2、平面齿轮C(齿轮A)12、内齿轮(平面齿轮B)4及行星齿轮10,平面齿轮C12、内齿轮4与行星齿轮10中均装有可相互轴向感应的磁块。其中平面齿轮C12与机座3紧固联接,偏心轴(输入轴)1由轴承支承于机座内孔中。内齿轮4为一平面齿轮B与输出轴2联接并通过轴承支承于偏心轴的端部。行星齿轮10介于平面齿轮B4、C12之间,通过轴承支承于偏心轴1上。而平面齿轮B、C上的磁块6、13分别以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两组磁块5、14分别以与平面齿轮B、C上磁块6、13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上两侧的环形凹槽内。其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轴旋转时,通过轴上的轴承推动行星轮运动,由于固定于机座中平面齿轮C上的磁块与行星轮上相对应磁块的相互感应,从而迫使行星齿轮在作公转的同时又作自转运动。与输出轴紧固联接的平面齿轮B中的磁块在行星轮另一组磁块的引力作用下作减速后的自转运动。
实施例10如图21所示,本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基本与实施例9相同,其区别在于内齿轮、齿轮A和行星轮的构造与实施例9中的平面齿轮B、C和行星轮不同,以及轮间的磁感应方式不同,本机构的齿轮A与行星轮、行星轮与内齿轮间均为径向感应传动。其中齿轮A和内齿轮上的磁块均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的内缘面,行星轮上的两组磁块则均以与内齿轮和齿轮A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置于行星轮座两侧的外缘面,输入轴上装有平衡块15。
实施例11如图22所示,本感应星轮传动机构也基本与实施例9相同,其区别也在于内齿轮、齿轮A和行星轮的构造与实施例9中的平面齿轮B、C和行星轮不同,本机构的齿轮A12和内齿轮10均采用“夹层齿轮”,齿轮A与行星轮、行星轮与内齿轮间采用“夹层式”轴向感应传动。在齿轮A和内齿轮中具有一个相互平行的内凹部,齿轮A和内齿轮上的磁块13、6均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内凹部相对两侧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固定在行星轮座两侧的环形孔内,且两侧磁块14、5均分别以与齿轮A和内齿轮上磁块13、6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介于齿轮A和内齿轮相对两侧磁块之间。
实施例12如图23所示,本感应星轮传动机构是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它采用“多层夹层式”轴向感应传动,齿轮A和内齿轮均具有至少二个相互平行的内凹部,齿轮A和内齿轮上的磁块均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内凹部相对两侧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固定在行星轮座两侧的环形孔内,且两侧磁块均分别以与齿轮A和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介于齿轮A和内齿轮相对两侧磁块之间。本机构的传递扭矩可随层数增多而增大。其中轴向型、夹层型双级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可消除传动轴的轴向、径向应力,体积小。
实施例13、14分别如图24-25、26-27所示,该两种感应星轮传动机构是实施例3的结构变型,行星轮和内齿轮中的磁块5、6按分别以“单级对斥”和“单极对吸”的感应方式布置,如图24-25所示的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一定间隔按径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均布在齿轮座的内缘面,而行星轮上的磁5块则分别以一定间隔与内齿轮上磁块6同性磁极相对的方式均布在行星轮座的外缘面。机座与行星轮通过销轴17连接,销轴由轴承16支承。如图26-27所示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一定间隔按径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均布在齿轮座的内缘面,而行星轮上的磁块5则分别以一定间隔与内齿轮上磁块6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均布在行星轮座的外缘面。该两种传动机构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2连接成一体,输入轴1的顶端安装于输出轴2内端面的轴承中。此装配方式可适用于各种星轮传动机构中。
实施例15、16分别如图28-30、31-33所示,该两种感应星轮传动机构是实施例5的结构变型,行星轮与内齿轮中的磁块布置与实施例13、14类似,分别按以“单级对斥”和“单极对吸”的感应方式布置,如图28-30所示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一定间隔按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一定间隔按与内齿轮上磁块同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如图31-33所示内齿轮上的磁块6也分别以一定间隔按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则分别以一定间隔按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两轮间的磁块按“单级对斥”或“单极对吸”的感应方式布置,其应用范围很广,并不局限于实施例13-16所列举的结构型式,可适用于其它种类的星轮传动机构。
实施例17如图34-36所示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是实施例3的又一种结构变型,其输入轴1与输出轴2连接成一体,即输入轴1的顶端安装于输出轴2内端面的轴承中。偏心轴1上的行星轮10有两个,分别通过各自轴承安装于轴上,行星轮10与机座3采用偏心销轴17联接传动。两行星轮的外缘面均设有极性交错排列的磁块5,两轮上的磁块极性排列一致。而内齿轮的内缘面均布有可与两星轮上磁块同时感应的磁块6。
实施例18如图37所示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是实施例4的结构变型,与实施例17类似,其输入轴1的顶端也安装于输出轴2内端面的轴承中,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成一体。行星轮10有两个,分别通过各自轴承安装于偏心轴1上,行星轮10与转盘11采用偏心销轴17联接,两行星轮的外缘面均设有极性交错排列的磁块5,两轮上的磁块极性排列一致。而内齿轮的内缘面均布有可与两星轮上磁块同时感应的磁块6。
实施例19、20分别如图38-40、41所示,该两种感应星轮传动机构的结构分别与实施例17、18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图38所示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中的偏心轴上的两星轮10通过一直销轴18与机座3连接,而图41所示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中的偏心轴上的两星轮10通过一直销轴18与转盘11连接。
实施例21、22分别如图42-44、45所示,该两种星轮传动机构分别与实施例19、20相类似,其区别在于偏心轴1上有三个行星轮10,分别通过各自轴承安装在偏心轴上,而三个行星轮又经一直销轴18分别与机座3、转盘11连接。
实施例23如图46所示,该星轮传动机构是实施例17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其星轮与内齿轮间采用“夹层式”轴向感应传动,内齿轮4有二个相互平行的内凹部,内齿轮上的磁块6均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内凹部相对两侧的环形凹槽内。安装在偏心轴上的两行星轮10上的磁块分别固定在行星轮座外侧的环形孔内,且两轮上的磁块5均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介于内齿轮相对两侧磁块之间。
实施例24如图47所示,该星轮传动机构是实施例18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其内齿轮与两行星轮间也采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夹层式”轴向感应传动。
实施例25、26分别如图48、49所示,该两种传动机构分别是实施例19、20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改进在于内齿轮与两行星轮间的传动采用与实施例23、24相同的“夹层式”轴向感应传动。
为了消除震动,使运转平稳,上述输入轴1上要装有平衡块15,而齿轮座、机座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磁块根据需要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方形、圆形、扇形等,为了防止磁力线泄漏、干扰,可采取磁力屏蔽、隔磁。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利用行星轮与内齿轮的磁感应传动方式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譬如将单级或双级感应星轮传动机构串联构成的传动机构(如图50、51所示)都是本发明的一种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包括偏心轴(输入轴)(1)、输出轴(2)、内齿轮(4)、行星轮(10)及与偏心轴固定的机座(3),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行星轮(10)由固定在偏心轴上的行星轮座和固定在行星轮座上的磁块(5)构成;b所述的内齿轮(4)由齿轮座及固定在齿轮座上的与行星轮上的磁块(5)对应安装通过相互感应实现动力传递的磁块(6)构成,所述的行星轮与内齿轮通过磁感应传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轮(10)与固定在偏心轴上的机座(3)通过销轴连接传动或磁感应传动,相互感应的磁块(8、7)分别安装在机座的销轴孔内和行星轮的销轴孔内,与行星轮(10)通过磁感应传动的内齿轮(4)固定在输出轴(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行星轮通过磁感应传动的内齿轮(4)固定在机座(3)上,输出轴(2)上固定一转盘(11),行星轮(10)与转盘(11)通过销轴连接传动或磁感应传动,相互感应的磁块(8、7)分别安装在转盘的销轴孔内和行星轮的销轴孔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座的内缘面,且相邻磁块有间隔,所述的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置于行星轮座的外缘面,且相邻磁块有间隔,行星轮上的磁块(5)均对应介于内齿轮的相邻磁块(6)间。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极性交错排列的方式均布在齿轮座的内缘面,所述的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6)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均布在行星轮座的外缘面。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一定间隔按径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均布在齿轮座的内缘面,所述的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一定间隔按与内齿轮上磁块(6)异性或同性磁极相对的方式均布在行星轮座的外缘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1)的顶端安装于输出轴(2)内端面的轴承中,安装在偏心轴上的行星轮(10)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4)一平面齿轮,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4)为一平面齿轮,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一定间隔按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分别以一定间隔按与内齿轮上磁块异性或同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座内凹部相对两侧的环形凹槽内,所述的行星轮上的磁块(5)固定在行星轮座的环形孔内,且磁块(5)以与内齿轮上磁块(6)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介于内齿轮相对两侧磁块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在偏心轴上的行星轮(10)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入轴(1)的顶端安装于输出轴(2)内端面的轴承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1)上固定一与行星轮偏心感应传动的齿轮A(12),内齿轮(4)固定在输出轴(2)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4)为一平面齿轮B,内齿轮上的磁块(6)分别以轴向极性排列一致的方式镶嵌在齿轮座内的环形凹槽内,齿轮A(12)为一平面齿轮C,磁块(13)镶嵌在齿轮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5、14)分别以与平面齿轮B、C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镶嵌在行星轮座上两侧的环形凹槽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应星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齿轮A(12)上磁块(13)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的内缘面,内齿轮上的磁块(6)也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齿轮座的内缘面,所述的行星轮上的磁块(5、14)则均以与内齿轮(6)和齿轮A上磁块(13)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置于行星轮座两侧的外缘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应星轮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A(12)和内齿轮(4)均具有至少一个相互平行的内凹部,齿轮A和内齿轮上的磁块(13、6)均分别以轴向极性一致的方式置于内凹部相对两侧的环形凹槽内,行星轮上的磁块固定在行星轮座两侧的环形孔内,且两侧磁块(14、5)均分别以与齿轮A和内齿轮上磁块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介于齿轮A和内齿轮相对两侧磁块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磁块之间的相互感应来传递动力的星轮传动机构。它包括偏心轴(输入轴)、输出轴、内齿轮、行星轮及与偏心轴固定的机座,其中行星轮由固定在偏心轴上的行星轮座和固定在行星轮座上的磁块构成,内齿轮由齿轮座及固定在齿轮座上的与行星轮上的磁块对应安装通过相互感应实现动力传递的磁块构成,行星轮与内齿轮通过磁感应传动,行星轮与固定在偏心轴上的机座通过销轴连接或磁感应传动传动。本星轮传动机构依靠磁块间的相互感应,在没有接触的条件下,实现动力的相互传递,不仅能消除接触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减小振动和噪音,同时可减少力的损耗,增大传递动力,提高效率。
文档编号F16H49/00GK1431414SQ0211053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0日
发明者钱辉 申请人: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