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289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断流体流路的阀。
例如,在锅炉等燃料系统配管上设置有控制燃料供给的阀。锅炉燃料的性质由于属轻质燃料或气体燃料,因此,出于安全,目前对防止锅炉燃料泄漏,需采取万全措施。为了防止燃料泄漏,目前多采用将各种不同型号的阀组合在一起,并串联安装配置多个阀。
另一方面,用于锅炉等给水系统的给水配管设置有防止给水及锅炉用水回流的逆止阀。由于锅炉用水压力高,且高温,因此,出于安全,对防止锅炉用水回流需采取必要的万全措施。此外,为了防止逆止阀泄漏,更确切地说是防止回流,目前采用将各种不同型号的逆止阀组合的形式,并串联配置多个逆止阀。
对与各型号阀的阀座接触的阀体,采用了各种材料来防止泄漏或回流。例如,作为所述阀体,包括由橡胶等所谓弹性材料制成的阀体和一般称为金属密封的、采用所谓金属材料(非弹性材料)的阀体。其中只采用所述弹性材料制成的阀耐压力低,而且使用寿命短。
只采用所述金属密封的阀体时,由于细小杂物夹杂在所述阀座与非弹性部件中的所述阀体之间,产生所谓的杂质啃磨,极容易破坏密封性,并引起泄漏及回流问题。另外,采用这种金属密封构造的阀,即使发生所述杂质啃磨,后面的流体连续流过时,会冲去所述夹杂物,这样会失去泄漏及回流的复现性,很难寻找到引起泄漏及回流的原因。而且,采用所述金属密封构造时,阀关闭时的撞击性大,还存在使用寿命短和噪音大等问题。
另外,在阀功能受损之前预测其受损趋势,即预测泄漏及回流,由于是由装在多个阀之间的压力表等进行预测的,所以,但难以预测各单体阀的受损趋势。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所述课题而研制的,权利要求项1记载的发明,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构成阀室的阀中,设置在阀室内的阀体由弹性部件与非弹性部件构成。
权利要求项2记载的发明,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构成阀室的阀中,其特征是,设置在上述阀室内的阀体由弹性部件与非弹性部件构成,还设置有与上述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一阀座和与上述非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二阀座。
权利要求项3记载的发明,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构成阀室的阀中,其特征是,设置在上述阀室内的阀体由弹性部件与非弹性部件构成,还设置有与上述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一阀座和与上述非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二阀座,在上述第一阀座和上述第二阀座之间设有压力缓冲室。
此外,权利要求项4记载的发明,还设置有上述压力缓冲室的压力检测装置,根据由该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上述压力缓冲室的压力变化,预测阀功能受损趋势。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一种通过双重地封闭的阀座,能够完全阻止泄漏或回流,并且使用寿命长,低噪音的阀。而且还可以得到在阀功能受损之前预测阀的受损趋势的阀。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加以说明。本发明作为最佳实施形式的阀,可适用于切断流体流路的截止阀和切断流体回流的逆止阀。
该阀的结构是,通过在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阀本体内形成的空间,构成阀室,阀体可在该阀室内自由移动。
上述阀本体由例如金属或合成树脂的非弹性部件制成筒状,并在上述阀室内设有与阀体接触的阀座。
上述阀体由用弹性部件构成的圆盘形第一阀体和比该第一阀体直径小的用非弹性部件构成的圆盘形第二阀体组成。两个阀体在密接的状态下固定在阀轴上,形成一体的阀体,构成所谓的陀螺形阀体。上述阀体安装在上述阀室内,与上述轴成一体,并可沿流体流动方向自由移动。此外,上述阀体做成当流体不流通时,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构成为与上述阀座接触的结构。
下面,就上述第二阀体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加以说明。虽然上述第二阀体可由非弹性部件构成,但是,根据实施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与上述阀座的接触部的密封性,在上述第二阀体与阀座的接触面上装有弹性部件。
下面,对上述第二阀体的再一个实施形式加以说明。为了更进一步可靠地提高上述第二阀体与上述阀座的密封性,上述第二阀体由弹性部件构成,根据实施的情况,最好构成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第一阀体与上述第二阀体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上述两阀体刚性的刚性保持板。
接着,就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向阀轴上的固定加以说明。第一阀体在其中心部设有向一侧突出形成的套筒,并设有贯穿该套筒的安装孔。通过将阀轴插入安装孔,在防止流体泄漏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另外,在第二阀体的中心部,设有与套筒外周嵌合的配合孔。因此,通过配合孔将第二阀体安装在套筒上,由此,使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构成为一体的阀体,并作为成为一体的阀体固定在阀轴上。这样,通过确保安装孔与阀轴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可以保证防止流体从两个阀体与阀轴之间的泄漏。
此外,阀座由与第一阀体接触的第一阀座和与第二阀体接触的第二阀座组成。而且,在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之间设有压力缓冲室。该压力缓冲室可以起到缓和在关闭流路时因产生的流体压力所造成的撞击。
这里将对阀座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给予说明。所述两个阀座是由非弹性部件制成,但是,根据实施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与两阀体接触的阀座的密封性,最好在与两个阀体的两接触面上分别装上弹性部件。此外,最好在与两阀体的任一方接触的阀座的接触面上装有弹性部件。
压力缓冲室为所谓的环状,沿着第二阀座的外周并在第一阀座的内周侧形成。压力缓冲室的横断面形状大致做成凹部形状。上述横断面形状,依流经的流体流量,可适当地作成半圆形、三角形或梯形等。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的流体流量较小时,压力缓冲室的横断面形状不能作成凹部形状,最好是,由第二阀体的外周端部和第一阀座及第一阀体包围大致为三角形横断面形状的包围的横断面状的环状缝隙。
此外,最好设置有与上述压力缓冲室连通的流路,并在流路上设置压力检测装置。
这里,就上述构成的阀的作用给予说明。首先对作为截止阀的形式时的作用给予说明。当截止阀的流路打开时,阀体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离开上述两个阀座。由此,解除阀体与两个阀座之间的接触,流体进入阀体外周的缝隙,从流体出口流出。另外,切断流路时,在压缩弹簧弹力和流入的流体压力作用下,阀体向两个阀座侧移动并与阀座接触。首先,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接触。此时,由于第一阀体为弹性部件,所以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撞击噪音会变小。随后,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接触。流路由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双重关闭。从而达到防止流体从流体出口侧泄漏。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压力缓冲室的作用。压力缓冲室在切断流体流动时,首先通过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的接触,压力缓冲室与凹部形状一起划分地形成。另外,在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接触期间,由于流体慢慢地从第二阀体和第二阀座之间的缝隙向流体出口泄漏,从而多少会减少压力缓冲室的容积。这样就会防止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的激烈撞击。更准确地说,可消除因这种激烈撞击造成的磨损,从而在提高使用寿命的同时,减少了撞击噪音。
下面对检测压力缓冲室压力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与压力缓冲室连通的管路中,设有压力检测装置,采用该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压力缓冲室的压力变化,如果压力缓冲室的压力接近流体入口侧的压力,则进行有流体泄漏的可能性的判定。更准确地说,虽然第二阀体可防止泄漏,但可以判定为在第一阀体上产生了泄漏。此外,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上述压力缓冲室的压力变化,可以预测截止阀阀功能的受损之前该受损的趋势,既可预测流体泄漏。
这里,在与流体入口连通的管道上还设有另一用于检测压差的压力检测装置。在没有达到给定的压差时,也可用于判断发生流体泄漏的可能性。
下面,就上述结构的逆止阀的作用加以说明。在逆止阀中,流体正流时,即在供给流体时,阀体根据由流体入口流入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向流体出口侧移动,使流体从流体出口侧流出。即,通过阀体的移动接触了阀体与阀座的接触,流体从阀体周围的缝隙通过,从流体出口流出。
在防止回流时,即当流体停止从流体入口流入时,压缩弹簧复原,阀体向流体入口侧移动。首先,设置在下游的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接触。此时,由于第一阀体为弹性部件,所以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撞击噪音小。其次,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接触。然后,由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双重关闭流体流路。从而防止流体从流体出口侧回流。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压力缓冲室的作用。该压力缓冲室在切断流体流动时,首先,由于第一阀体与第一阀座接触,因此,压力缓冲室与凹部形状一起被划分形成。然后,在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接触期间,流体会慢慢地从第二阀体和第二阀座的缝隙一点一点地向入口侧泄漏,会稍许减少压力缓冲室的容积。从而防止第二阀体与第二阀座的激烈撞击。更准确地说,可提高使用寿命,减少撞击噪音。
此外,对检测压力缓冲室压力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与压力缓冲室连通的管路上,设有压力检测装置,由该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压力缓冲室的压力变化,如果该压力缓冲室的压力接近流体出口侧的压力,则进行发生流体回流的可能性的判定。更准确地说,虽然第二阀体可防止回流,但可以判定为在第一阀体上产生了回流。此外,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缓冲室的压力变化,可以预测逆止阀阀功能受损之前该受损的趋势,即预测流体回流。
这里,在与流体入口连通的管路上还设有另一用于检测压差的压力检测装置。在达到给定的压差时,也可用于判定发生流体回流的可能性。
阀本体4在从流体入口2至流体出口3的流路上形成有一个开口10,还有一个适当向阀本体4的外周突出的突出部11,该突出部11围绕开口10,以确保从流体入口2至开口10的流路。通过将盖部件12嵌合在突出部11上,形成阀室5。在开口10周围,构成与阀体6接触的阀座7。
阀体6在阀室5内与阀座7接触关闭开口10,可朝与开口10正交方向自由移动,并借助盖部件12设置。
下面将参照图2对阀体6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为了说明配设在阀室5内的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阀体6由采用弹性部件制成的圆盘形第一阀体13和比第一阀体13直径小的采用非弹性部件制成的圆盘形第二阀体14构成。两个阀体13、14为在密合的状态下成一体的阀体,固定在阀轴15上,构成一个所谓陀螺形的阀体。另外,阀体6装在阀室5内与阀轴15成一体,并安装成可沿流体流动方向自由移动。
下文中将对以上各部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第一阀体13由弹性材料如橡胶等压制而成,在其中央部设有向流体出口3侧突出形成的套筒16,还设有一个包括套筒16的安装孔17。在第一阀体13与阀座7的周围面(后述的第一阀座18)接触的部分(即在第一阀体13单面肩部)进行倒角,形成锥形第一密封部19。此外,在第一阀体13的流体入口2侧的中央部位,一体形成有用于配置垫片20及压缩弹簧8的一端的凹部21。此处,套筒16的伸出长度稍长出第二阀体14的板厚。考虑到套筒16与第二阀体14嵌合时通过套筒16的弹性变形,有效地发挥其在密嵌合时的效果,应适当地给定套筒16的壁厚。为了达到与阀轴15的密嵌合,安装孔17的内径应稍小于阀轴15安装区(后述的小径区26)的外径。
第二阀体14由非弹性材料如金属等锻压加工而成,在与阀座7的周围面(后述的第二阀座22)接触的面(即在第二阀体14一面)中,设有一个为平面的第二密封部23。在第二阀体14的中心区装有一个与套筒16外周面密配合的配合孔24。
阀轴15为一根三级阶梯式芯杆,由有一段穿过垫片20、安装孔17及锁紧螺母25的小径部;一段设有在凹部21处与垫片20接触的端面27的中径部28;和一段用于接受电磁线圈9的作用的大径部29组成。
此外,在锁紧螺母25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个固定孔30,在固定孔30的周围是一个由带弹性的板簧(符号省略)构成的固定件。由锁紧螺母25将两个阀体13、14固定在阀轴15上。
下面对阀体6的组配加以说明。阀体6由阀轴15、垫片20、第一阀体13、第二阀体14和锁紧螺母25组装成一体。
下面就阀体6的组装顺序加以说明。首先,将压缩弹簧8和垫片20套装在小径部26上。然后,将第一阀体13经安装孔17与小径部26嵌合,再将第二阀体14经配合孔24与套筒16嵌合。将锁紧螺母25经固定孔30与小径部26嵌合,以便把两个阀体13、14和垫片20推压到端面27上并夹紧固定。锁紧螺母25靠板簧的弹力固定在小径部26上,为防止松动,借助板簧弹力将两个阀体13、14和垫片20压紧在端面27上。由此,阀体6被组装成一个所谓的陀螺形的阀体,并在中径部28外周套装上压缩弹簧8状态下,然后一起装入阀室5内。
下面对第一阀体13和第二阀体14向阀轴15上的固装给予详细说明。将小径部26插入安装孔17,在确保流体不泄漏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另一方面,经配合孔24将第二阀体14安装在套筒16上,使第一阀体13和第二阀体14构成为一体的阀体,将该成为一体的阀体固装在阀轴15上。
下面参照

图1详细说明阀座7。阀座7由与第一阀座13接触的第一阀座18和与第二阀座14接触的第二阀座22构成。在该结构中,上述第一阀座18和第二阀座22在开口10的周围形成,且第一阀座18设在第二阀座22的外周侧,并且,在第二阀座22的上游侧形成。而且,第一阀座18为了相对于阀轴15形成给定的角度,带有一个所谓的研钵状接触面。第二阀座22的周围面与阀轴15轴向垂直。
盖部件12备有与突出部11嵌合的嵌合部31。通过在突出部11与嵌合部31上,夹着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垫32,螺纹连接上述阀本体4与盖部件12,在密闭状态下形成上述的阀室5。盖部件12备有用于容纳阀轴15并使上述电磁线圈9作用的螺线管33。该螺线管33在朝外侧方向突出的状态下,设置在盖部件12的中央部位。电磁线圈9围绕螺线管33的外周面而配置。此外,在盖部件12的外侧,还设有用来覆盖电磁线圈9和螺线管33的盖34。
下面对第一实施例中的作为第一变形例的、在第一阀座18和第二阀座22之间设置压力缓冲室35的结构加以说明。设置压力缓冲室的作用主要是为减缓因关闭流体流路时产生的流体压力而导致的撞击。压力缓冲室35围绕开口10做成环状,并在第二阀座22的外周侧且在第一阀座18的内周侧形成。压力缓冲室35的横断面形状大致做成凹部。
下面对第一实施例中的作为第二变形例的设置有用于检测压力缓冲室35内压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加以说明。设置有与压力缓冲室35的内部连通的管路36,使该管路36一直通到阀本体4的外周面,在管路36内设有压力检测装置(图略)。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变化,判断流体有无泄漏。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电磁阀1的作用进行说明。当打开流路时,电磁线圈9通电,通过其电磁作用,克服压缩弹簧8的弹力使阀体6离开阀座7。由此,解除阀体6与阀座7之间的接触,流体穿过阀体6的外周缝隙,经开口10,从流体出口3排出。
下面参照图3,对切断流体流路时的情况加以说明。图3为表示阀体6与阀座7接触初期阶段的概略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切断向电磁线圈9传送的电源,阀体6则在压缩弹簧8的弹力和流入的流体的压力下,向阀座7侧移动。通过该移动,首先,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阀体13与第一阀座18接触。在接触时,由于第一阀体13为由弹性部件形成,所以接触时的撞击噪音小。
下面参照图4,对双重切断流体流路时的情况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阀体6与阀座7完全接触后的阶段的概略说明图。如图4所示,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接触。此时,第一阀体13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一密封部19与第一阀座18密封接触。然后,第二密封部23与第二阀座22密封接触。借此,由第一阀体13和第二阀体14双重关闭流路。从而阻止了流体从流体出口3侧的泄漏。
对于从阀轴15的泄漏,首先,可通过凹部21处的端面27与垫片20及第一阀体13的接触来阻止,另外,通过安装在小径部26上的套筒16所具有的弹性功能的密封效果可保证完全防止泄漏。
这里,由于套筒16可弹性变形,因此,除了本身的密嵌合所产生的密封效果外,还可发挥其它的密封效果。更准确地说,当在切断流路时,一旦在第一阀体13上作用有流体压力,使第一阀体13沿厚度方向产生变形力,就会作用在套筒16和小径部26的接触面上。从而,将套筒16压向流体出口3侧。但是,由于配合孔24限制了套筒16向流体出口3侧的弹性变形,所以套筒16上的安装孔17的整个周面会进一步压向小径部26,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这样,套筒16会完全密封住从小径部26处的泄漏。此外,利用套筒16的功能,不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漏措施,从而还可以降低阀体6的成本。
下面参照图3对作为第一变形例的压力缓冲室35的作用进行说明。该压力缓冲室35在切断流体流动时,首先,通过第一阀体13与第一阀座18的接触,在划分形成上述凹部形状的同时,划分形成压力缓冲室35。然后,在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接触期间,流体会一点一点地从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间的缝隙向流体出口3侧泄漏,从而一点一点地减少压力缓冲室35的容积。这样就会防止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的剧烈撞击。更准确地说,可消除撞击造成的磨损,在提高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降低撞击噪音。
此外,参照图4对作为第二变形例的、检测压力缓冲室35内压力的作用进行说明。检测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变化,如果该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接近流体入口2侧的压力,则进行有流体泄漏的可能性的判定。更准确地说,虽然第二阀体14可阻止泄漏,但可以判定在第一阀体13上产生了泄漏。此外,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变化,可以预测电磁阀1的功能损坏前的倾向,即预测流体泄漏。
在与流体入口2连通的流路(图略)上设有另一个用于检测压差的压力检测装置(图略),在没有达到给定的压差时,也可用于判定流体泄漏情况。
下面对本发明最佳的第二实施例的直通式逆止阀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在流路打开状态下的逆止阀结构的概略断面说明图。图中,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上标有相同的符号,其详细说明省略。在第二实施例中要说明的是,切断流体流动的功能与第一实施例方向正相反,即切断从流体出口3侧向流体入口2侧回流的流体。
如图5所示,逆止阀37有一个阀室5,该阀室5由带有筒状流体入口2的第二阀本体38和带有筒状流体出口3的第二盖部件39构成。在阀室5内,阀体6可自由移动地配置着,并且设有一个与阀体6接触的阀座7。此外,逆止阀37还配有使阀体6与阀座7接触的第二压缩弹簧40。
第二阀本体38,在从流体入口2至流体出口3的流体流路上,形成有与流路垂直的圆形开口10,且设有围绕该开口10与第二盖部件39接触的本体连接部41。在本体连接部41中,将第二阀本体38与设在第二盖部件39上的盖连接部42螺纹连接构成阀室5。在开口10的周围,形成有与阀体6接触的阀座7。阀座7设在第二阀本体38出口侧。
在阀室5内,阀体6配置成可沿垂直于开口10的方向自由地移动,以与阀座7接触关闭开口10。
下面将参照图6,对阀体6加以详细说明。图6是为了说明第二实施例中配置在阀室5内的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阀体6是由第一阀体13与第二阀体14叠合而成的,第二阀轴43配置成从两个阀体13、14的中心穿过,构成所谓陀螺形阀体。在阀室5内,阀体6与第二阀轴43安装成一体,沿流体流向自由地移动。在该结构中,将第二阀轴43配置在流路内,其两端分别由入口导向件44和出口导向件45支撑。
下面将对每一部件进行详细说明。第一阀体13,在其中央位置设有一套筒16,该套筒16朝向流体入口2侧一体突出地形成。第一阀体13在流体出口3侧的中央部位一体形成有用于配置第二压缩弹簧40的一端的凹部21。在该结构中,为了与第二阀轴43密嵌合,第一阀体13的安装孔17的内径稍小于第二阀轴43的安装部(后述的入口侧轴部46)的外径。
第二阀轴43为中间粗的二级阶梯式圆杆,其中包括通过锁紧螺母25将两个阀体13、14固定时用于贯穿入口导向件44的小径入口侧轴部46;用于阀体13、14在出口侧的固定以及成为第二压缩弹簧40的导向件的中间轴部47;和用于贯穿导向件45的小径出口侧轴部48。
下面对阀体6的组装进行说明。阀体6由第二阀轴43、第一阀体13、第二阀体14和锁紧螺母25组装成一体。
下面就阀体6的组装顺序加以说明。首先,将第一阀体13经安装孔17嵌合在入口侧轴部46上,再将第二阀体14经配合孔24嵌合在套筒16上。然后,将锁紧螺母25经固定孔30嵌合在入口侧轴部46上,由此,将两个阀体13、14推压在中间轴部47的第二端面49上,夹持并固定住。为防止松动,锁紧螺母25通过板簧弹力固定在入口侧轴部46上。另外,借助板簧的弹力,可将两个阀体13、14连续压向第二端面49。借此,将阀体6组装成所谓陀螺形阀体,在将压缩弹簧40装配在中间轴部47的外周的状态下,用导向件44、45装入阀室5内。
下面对第一阀体13和第二阀体14在第二阀轴43上的固定给予详细说明。在防止流体泄漏的状态下,将入口侧轴部46插入安装孔17并固定。另外,通过经配合孔24将第二阀体14组装在套筒16上,从而使第一阀体13与第二阀体14构成一个阀体,将该成为一体的阀体固定在第二阀轴43上。
入口导向件44做成三叉形,流体可从该三叉的空间流过。另外,关于入口导向件44,为了保持阀体6位于流路中央部位,在入口导向件44的中央部位,设有入口侧轴部承50。并在其周缘部上三个位置设置爪51。
出口导向件45与入口导向件44相同,做成三叉形,流体可从该三叉的空间流过。另外,关于出口导向件45,为了保持阀体6位于流路中央部位,在出口导向件45的中央部位设有出口侧轴承52。在其周缘部上三个位置设置爪51。
下面就第二实施例中的阀座7参照图5进行说明。阀座7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开口10的周围形成,其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这里省略对阀座7的详细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阀座18在第二阀座22的下游侧形成。
下面参照图5详细说明由两个导向件44、45对阀座6的支撑,以及逆止阀37的组装。首先,在第二阀本体38内,将入口导向件44的各爪51分别嵌入并固定在设置于流体入口2内周面上的入口侧凹槽53内。然后,在第二阀体14置于流体入口2的状态下,将阀体6装入阀室5内,并将入口侧轴部46穿入入口侧轴承部50。再将第二压缩弹簧40装配在中央轴部47的外周。
接着,在第二盖部件39内,将出口导向件45的各爪51分别嵌入并固定在设置于流体出口3的出口侧凹槽54内。在固定状态下,将第二密封圈55插入盖连接部42与本体连接部41之间,使盖连接部42与本体连接部41螺纹连接,并将出口侧轴部48穿过出口侧轴承52。待第二阀本体38与第二盖部件39组配后,从而完成逆止阀37的组装。组装后,阀体6可沿流体流动方向移动,更准确地说,给水时向出口侧移动,回流时向入口侧移动。其移动范围取决于两个导向件44、45的设置。
有关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第一阀座18和第二阀座22间设置压力缓冲室35的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这里就不再详述。
此外,有关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设置检测压力缓冲室35内压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这里就不再详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与压力缓冲室35内连通的管路36一直通到第二阀本体38的外周面。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逆止阀37的作用进行说明。文中设流体为水举例说明。在供水时,阀体6向图5中所示的位置移动。根据从流体入口2流入的供水压力,阀体6克服第二压缩弹簧40的弹力向流体出口3侧移动,从而解除阀体6与阀座7间的接触,水从流体出口3侧流出。更准确地说,阀体6的移动解除了阀体6与两个阀座18、22的接触,水通过阀体6周围的缝隙,通过的水经开口10,从流体出口3流出。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阀轴43由两个导向件44、45支持,所以,阀体6可平稳地沿流体流动方向移动,即向流体正流方向和回流方向移动。
此外,下面参照图7对防止流路回流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在阀体6与阀座7接触初期阶段的概略说明图。更准确地说,是表示第二压缩弹簧40复原和阀体6向流体入口2移动后的概略说明图。如图7所示,通过该移动,首先,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一阀体13与第一阀座18接触。接触时,由于第一阀体为弹性部件形成,所以因接触而产生的撞击噪音小。
下面参照图8对双重切断流路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阀体6与阀座7完全接触阶段的概略说明图。如图8所示,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接触。此时,第一阀体13会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密封部19与第一阀座18贴紧。然后,第二密封部23与第二阀座22贴紧。更准确地说,在第二压缩弹簧40的作用下以及在当流体出口3侧的压力高于流体入口2侧的压力时所产生压差的作用下,阀体6被压接在两个阀座18、22上,以阻止供水从流体出口3侧回流。这样,由第一阀体13和第二阀体14双重关闭流路,就阻止了水向流体入口2侧回流。
通过位于凹部21处的第二端面49与第一阀体13的接触可阻止水从第二阀轴43处泄漏,另外,还可以通过安装在入口侧轴部46上的套筒16的弹性作用带来的密封效果保证完全防止了泄漏。
下面参照图7对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压力缓冲室35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关于压力缓冲室35,在切断水的回流时,首先,通过第一阀体13与第一阀座18的接触,将压力缓冲室35与凹部形状一起划分形成。然后,在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接触期间,流体会慢慢地从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之间的缝隙一点一点地向流体入口2侧泄漏,从而多少会减少压力缓冲室35的容积。由此,第二阀体14与第二阀座22没有激烈撞击。更准确地说,在提高使用寿命的同时,减少撞击噪音。
此外,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检测压力缓冲室35压力的作用进行说明。检测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变化,如果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接近流体出口3侧的压力,则可进行流体回流的可能性的判定。更准确地说,虽然通过第二阀体14即可阻止回流,但可判定为在第一阀体13上发生了回流。因此,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变化,可以预测逆止阀37逆止功能的丧失程度,如可以预测流体的回流。
如前上述,在通往流体入口2的第二管路56上还设有另一个用于检测压差的压力检测装置(图略),当达到指定的压差时,还可进行流体回流可能性的判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阀,在流体入口(2)和流体出口(3)之间构成阀室(5),其特征是,设置在所述阀室(5)内的阀体(6)由弹性部件与非弹性部件构成。
2.一种阀,在流体入口(2)和流体出口(3)之间构成阀室(5),其特征是,设置在所述阀室(5)内的阀体(6)由弹性部件与非弹性部件构成,还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一阀座(18)和与所述非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二阀座(22)。
3.一种阀,在流体入口(2)和流体出口(3)之间构成阀室(5),其特征是,设置在所述阀室(5)内的阀体(6)由弹性部件与非弹性部件构成,还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一阀座(18)和与所述非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二阀座(22),在所述第一阀座(18)和所述第二阀座(22)之间设有压力缓冲室(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所述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检测装置,根据由该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压力缓冲室(35)的压力变化,预测阀功能受损趋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完全防止泄漏或回流、使用寿命长、低噪音的阀门,而且还可以得到在阀功能受损之前预测阀的受损趋势的阀。在流体入口2和流体出口3之间构成阀室5的阀中,设置在阀室5内的阀体6由弹性部件与非弹性部件构成。
文档编号F16K15/02GK1432745SQ02151828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7日
发明者茅原敏广, 渡边茂广, 武田知久 申请人: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