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流体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可将流体分配至两个或更多个纺织品处理机器(但不以此为限)之流体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批纱线包装的染色处理中,通常纱线包装的数量会超过一单一染色机的容量。因此,便必须将纱线包装分割成较小的批料尺寸。接着,每一批较小的批料通常由不同的染色机来处理。当使用不同的染色机时,在诸批料之间通常会产生颜色与色泽浓淡的差异。
为了增进染色处理之颜色与色泽浓淡的一致性,通常会通过一联结装置来连结两个染色机之管路系统。传统的联结方法及联结装置特别适用于安装有外部管路的机器。
依照传统的联结装置,通过将第一台机器之排放泵联结至第二台机器之染料容器且同样将第二台机器之排放泵联结至第一台机器之染料容器,便可使染料流体在两台机器之间重新分配。
此一传统之联结装置的问题在于,在两机器中之流体相对于彼此的高度,会随着染色处理的进行而变得不相等。因此,在每一机器中的纱线包装仍会发生颜色与色泽浓淡差异的问题。
在染色处理开始进行时,两机器中之流体高度是相等的。然而,随着染色处理的进行,一机器中的流体高度会与另一机器的流体高度不同,这是因为供应每一机器之泵的流体流动速率不同所致。一般而言,通过减缓一机器的流动速率或关闭一泵,直到两机器之流体高度相等为止,如此便可解决此问题。
在一种调整流体高度的方式中,可以采用一频率反相器。使用一频率反相器可降低与每一染色机中不均匀流体高度相关的问题,但其在使用上通常会造成染色机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的滑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良式流体分配装置。
因此,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其用以将流体分配至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中,该流体分配装置包含一容器,该容器具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每一流体出口在使用时配置成可将流体分配至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
最好,该流体分配装置设计成在使用时,每一流体出口可将流体大致等量地分配至每一纺织品处理机中。最好,该流体大致同时被分配至使用中的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
最好,该流体出口设在容器壁体中的开口,且当装置使用时,这些开口大致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以将流体均匀地分配至纺织品处理机中。最好,一出口导管连接至流体出口。最好,一分离的出口导管连接至每一流体出口。出口导管的近端可连接至位于流体出口开口处的容器壁体。或者,出口导管的近端可延伸通过该开口而伸入至容器中。
由设置在容器壁体中之开口所提供之流体入口,可设置成使得在使用时,该流体入口对齐于一水平面上。最好,一入口导管连接至一流体入口。最好,一分开的入口导管连接至每一流体入口。最好,入口导管之近端延伸通过该开口而伸入至容器中。
最好,入口导管的近端具有一弯管或弯曲部。在使用时,该弯管或弯曲部可改变流体流入至容器的方向。最好,流体流动之方向角度相等由该弯管或弯曲部所具有之角度。弯管或弯曲部相对于入口导管之纵轴所形成之角度,大於0°但小於90°。最好,该流动角度至少为10°,且最好至少15°,若至少为20°则更佳,且以至少为30°为最佳。最好,流动角度小于80°,且最好小于70°,若小于60°则更佳,尤其以小于50°为最佳。最好,流体流动角度为33°。
流体入口最好设计成可以避免一头部与由每一流体入口流入之流体相碰撞。最好,每一入口导管的近端相对于彼此而设置成在使用时,可以造成进入之流体产生漩流运动及扰流。
最好,当流体分配装置设置在使用状态时,该流体出口定位在流体入口的上方。
最好,入口导管之远端及出口导管的远端连接至一管路配置,其中该管路配置有助于在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与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最好,该流体分配装置包含复数个管路配置。相当具有优点的是,管路配置之数量等于该纺织品处理机的数量。最好,每一管路配置包含一入口导管及一出口导管。
最好,每一管路配置包含一第一导管与一第二导管。
最好,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同轴配置,使得在其之间形成一环状通道,且第一导管的外表面形成环状通道的内壁,而第二导管之内表面形成环状通道的外壁。
最好,该流体分配装置还包含分隔装置,其可将环状通道分隔成两个分隔的腔室。
最好,该分隔装置是一板体。最好,该板体设置成使得板体之外缘与环状通道的外壁相接触,且板体的内缘与环状通道的内壁相接触。最好,该板体配置成可将环状通道分隔成一前腔室及一后腔室。最好,该板体设置成相对于管路配置之纵轴而呈一倾斜角度。
最好,该入口导管及出口导管通过设置在第二导管之壁体中的开口而与环状通道之内部形成流体连通。
最好,入口导管的远端设置成与前腔室形成流体连通,而出口导管之远端则设置成与后腔室形成流体连通。
最好,该流体入口之数量,流体出口之数量以及管路配置之数量,相等于该复数纺织品处理机的数量。最好,每一管路配置与复数纺织品处理机之其中一相对应的纺织品处理机形成流体连通。
依照本发明之流体分配装置还可包含一泵,以在管路配置之内部通道与环状通道之间循环该流体。最好,每一管路配置包含一分离泵。该泵可以是流体分配装置之一部分或者与流体分配装置分开。
在使用本发明之流体分配装置时,流体通过泵而由一纺织品处理机经由管路配置之内部通道而传送至环状通道的前腔室。该流体适当地由前腔室通入至流体入口导管,并且由流体入口导管流入至容器中。在容器中,由复数纺织品处理机流出之流体是相混合的。当在混合腔室中之流体高度上升时,流体便会由流体出口离开容器而流入至流体出口导管,然后再回流至管路配置的环状通道的后腔室中。由后腔室流出之流体会流入纺织品处理机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将流体分配至复数纺织品处理机之方法,其中该流体由流体入口而分配至一容器,并且由容器中由流体出口而分配至复数纺织品处理机。
最好,该方法包含将流体由一流体供应源由流体入口而分配至容器。该供应源可以是任何适当的贮槽,其与流体分配装置形成流体连通。该贮槽可以与纺织品处理机整合在一起或分开。每一流体入口与一单一供应源相连通,或者针对每一流体入口具有一分开的供应源。
最好,依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还包含在容器中混合该流体。最好,每一流体入口设计成可使进入至容器中之流体能够产生漩流运动及扰流,使得由每一入口流入之流体可在容器中混合在一起。
最好,流体由容器中由流体出口而分配,且同时传送等量的流体至每一纺织品处理机。
最好,本发明第二样态之方法由本发明第一方面之装置所执行。
最好,该纺织品处理机是纺织品染色机,且最好是纱线染色机。
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是可具有优点地提供一流体分配装置,其可在两个或更多个纺织品染色机中保持相等的流体高度。当用以在两个或多个染色机之间分配流体时,该装置克服与不均等流体量有关的问题,并且可以降低由每一机器所生产之最终纺织品的颜色与色泽差异的可能性。
该管路配置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型式,使得在使用时,可在容器与纺织品处理机之间供应及回流该流体。相当具有优点的是,本发明之管路配置提供一种小型化的装置,其提供一种简单的配置,且该容器配置在管路配置的中央部位,且该管路配置设置在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的中间部位。
相当具有优点的是,在容器之流体入口的配置可使流体在容器中产生一漩流运动或扰流,以使流入之流体可以充分地混合,以减少染色之纺织品发生颜色与色泽差异的问题。
本发明将参考后面所附的图来举例说明,其中图1是显示一流体分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图1之流体分配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图1及图2之流体分配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显示图1至3之流体分配装置的端视图。
在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用以标示相同的元件特征。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请参照图1至4,其中显示一流体分配装置,其用以将流体分配至两个纺织品染色机中。
一容器9设置在两管路配置1、2的中间部位,并且与两管路配置1、2形成流体连通。每一管路配置1、2由同轴配置之一内部管体22、23及一外部管体24、25所构成,使得在内部管体与外部管体之间形成一环状通道15、16。内部管体22、23之外部壁体及外部管体24、25的内部壁体构成环状通道15、16的壁体。内部管体22、23形成一内部通道。
一分隔板3、4套合于内部管体22、23,以将环状通道15、16分成两腔室11、12、13、14,即,一前腔室11、12及一后腔室13、14。板体相对于管路配置之纵轴而倾斜,且其形状大致呈椭圆形,使得板体3、4之外侧边缘与内侧边缘分别与环状通道15、16之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相接触。
前腔室11、12及后腔室13、14分别与入口管体5、6及出口管体7、8相连接,以有利于流体进出该容器9。
容器9连接至两入口管体5、6及两出口管体7、8。每一入口管体5、6的近端26、27是弯曲状或具有一连结于该处之弯管连接部,并且延伸至容器9中。入口管体5、6之近端26、27的设计,提供流体沿着对应于弯曲部或弯管角度的方向的流动,而使流体流动的方向远离入口管体5、6的纵轴。入口管体5、6设计成可避免一头部与流入之流体相碰撞。较佳的流动方向变化相等于距入口管体之纵轴约33°的角度。入口管体5、6之近端26、27设置成彼此面向容器9的相对两表面,使得进入流体会产生漩流运动及扰流,以加强进入流体的混合。
每一入口管体5、6的远端由容器延伸而出,并且与对应之管路配置1、2的前腔室11、12相连结。
同样地,每一出口管体7、8的远端由容器9延伸而出,并且与对应之管路配置1、2的后腔室13、14相连结。
出口管体7、8配置在相同的水平面上,以使流体由容器经出口管体7、8而同时流出。
在图1所示之粗体箭头是表示使用图1至4所示之流体分配装置的流体流动循环。
为了开始进行染色程序,流体流10、19皆分别被抽取至前腔室11、12。接着,流体由每一前腔室11、12经入口管体5、6而被传送至容器9中。流体的进入方向会产生一漩流运动,且该流体流10、19在容器9中相混而结合在一起。
混合之流体等量地分配于出口28、29之间,并且经出口管体7、8而被分别传送至相连结的管路配置1、2之后腔室13、14。流体流20、21离开该后腔室13、14而被传送至一相连结的染色机(未显示),以进行染色处理。
为了完成流体流动循环,在染色机中之流体17、18由内部管体22、23而被抽回至泵吸管中,以完成流动循环。接着,泵(未显示)便可将流体17、18沿相反方向排放出来,而形成流经该前腔室15、16之流体流10、19,以再次开始整个处理流程。连续的流动循环便可提供每一染色机(未显示)具有均匀的颜色及色泽。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其用以将流体分配至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中,该流体分配装置包括一容器,该容器具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每一流体出口在使用时配置成可将流体分配至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流体出口可将流体大致等量地分配至每一纺织品处理机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在使用时,该流体大致同时被分配至使用中的复数个纺织品处理机。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流体出口设在容器壁体中的开口,且当装置使用时,这些开口大致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
5.如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一出口导管连接至流体出口。
6.如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流体入口设置在容器壁体中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一入口导管连接至流体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入口导管的近端的延伸通过容器壁体中的开口而伸入至容器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入口导管的近端是一弯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流体流动方向由弯管所改变,其中该改变的方向相对于入口导管的纵轴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9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方向角度改变为33°。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何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每一入口导管的近端相对于彼此而设置成在使用时,可以造成进入的流体产生漩流运动及扰流。
13.如权利要求5或7至12任何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入口导管的远端及出口导管的远端连接至一管路配置。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包含复数个管路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管路配置包括一第一导管及一第二导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是同轴配置,使得在其之间形成一环状通道,且第一导管的外表面形成环状通道的内壁,而第二导管之内表面形成环状通道的外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分隔装置是将环状通道分隔成两个分隔的腔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分隔装置是一板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板体设置成使得板体之外缘与环状通道的外壁相接触,且板体的内缘与环状通道的内壁相接触。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或19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分隔装置将环状通道分隔成一前腔室及一后腔室。
21.如权利要求17至20任何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板体设置成相对于管路配置的纵轴而呈一倾斜角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而依照权利要求5或7至20任何一项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入口导管的远端与前腔室形成流体连通,而出口导管之远端与后腔室形成流体连通。
23.如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该流体入口之数量,流体出口之数量以及管路配置之数量,相等于该复数纺织品处理机的数量。
24.如权利要求13至23任何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每一管路配置与复数纺织品处理机之其中一相对应的纺织品处理机形成流体连通。
25.一种将流体分配至复数纺织品处理机的方法,其中该流体由流体入口而分配至一容器,并且由容器经流体出口而分配至复数纺织品处理机。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流体由一流体供应源经流体入口而分配。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进入至容器中的流体通过流体的漩流运动及扰流而在容器中相混合在一起。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流体由容器中经流体出口而分配,且同时传送等量的流体至每一纺织品处理机。
29.如权利要求25至28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何一项所述之装置所执行。
全文摘要
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其包含一容器(9),该容器(9)具有复数个入口管体(5、6)及复数个出口管体(7、8),以有助于将流体分配至一对应数量的纺织品处理机(未显示)。每一入口管体(5、6)设置成可以收纳流体,并且将流体传送至容器(9)。流体在容器(9)中混合,然后由容器(9)经出口管体(7、8)而分配至每一纺织品处理机(未显示)。
文档编号F16L41/02GK1502739SQ0313864
公开日2004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5日
发明者徐達明, 徐 明 申请人:科万商标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