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密封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容器密封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元件,具体为一种用于筒状物体之间密封的密封套。包括密封套本体,所述液体容器包括两部分筒体,两部分筒体的开口相对,其特征在于密封套本体为与筒体开口轮廓对应的筒状结构,密封套本体的两端对应两部分筒体的筒壁设有与之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密封套本体的轴向延伸。其密封性能好、性价比高。
【专利说明】液体容器密封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元件,具体为一种用于筒状物体之间密封的密封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大中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建设,特别是地下铁路建设也相继展开。为了减少对轨道上部或周边物业及居民的干扰,在特殊区段设置浮置道床是地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隔振措施。在浮置道床技术中最常用的是以钢弹簧阻尼隔振器作为弹性支承元件的浮置板道床技术,隔振器中的阻尼通常是液体阻尼。由于一些路段隔振器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隧道内),为防止异物进入或雨水混入,目前通常利用防尘布包裹再用卡箍固定作为简单的防水防尘措施。但实践表明,防尘布遮挡可以适用于防止露水、雾气等普通情况下的水分混入,但对于暴雨等极端条件下导致的短时积水浸泡,无法形成有效密封防护,一旦有水混入隔振器腔室中,就会影响隔振器的性能,严重时甚至造成隔振器失效。为解决这个问题,有技术人员尝试用橡胶套替换防尘布,再利用卡箍将橡胶套扎紧固定在隔振器表面。但是,由于隔振器形状不规范、或表面不平滑、或卡箍扎结处有空隙等原因,现有在隔振器表面平面贴设的薄橡胶套由于弹性较小,变形能力有限,无法确保密封的效果,工程中仍然发现有隔振器进水的现象。理论上如果采用较厚的橡胶套、并且卡箍的夹紧力足够大时,也有密封的可能,但厚橡胶套经济性差,特别是诸如在浮置道床内置式隔振器的应用中,由于空间受限,无法采用厚橡胶套,因此现有橡胶套明显适用性不足,且难以同时兼顾防水和经济性要求。
[0003]综上所述,市场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密封性能更加可靠,同时性价比更优越的密封装置。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性价比高的液体容器密封套。
[0005]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密封套本体,所述液体容器包括两部分筒体,两部分筒体的开口相对,其特征在于密封套本体为与筒体开口轮廓对应的筒状结构,密封套本体的两端对应两部分筒体的筒壁设有与之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密封套本体的轴向延伸。
[0006]为了使密封套本体与液体容器筒体配合的更紧密,可以将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内侧逐渐倾斜设置;或者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在沿凹槽底部向凹槽顶部的方向上的壁厚逐渐加厚。此外,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可以使凹槽的外侧壁比内侧壁更长,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凹槽结构的两侧侧壁与液体容器筒体表面的接触面积,提升密封效果,同时还方便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与液体容器筒体之间进行装配。
[0007]另外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与液体容器筒体之间进行装配,还可以在凹槽的侧壁顶端对应凹槽一侧设置倒角。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体容器包括各种具有两部分筒体、内部设有液体介质的隔振器和阻尼器等装置。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包括橡胶和弹性聚氨酯等材料。
[0008]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应用时在凹槽内设置粘接材料,由于凹槽结构的两侧侧壁与液体容器筒体内外表面分别接触,接触面积显著增大,再利用粘接材料粘贴并利用卡箍扎紧以后就可以有效地保证密封效果,其具有密封效果更好、密封性能更加可靠,同时性价比更优越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0]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应用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一
[0017]下面以隔振器为典型液体容器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隔振器3中包括上筒体4及下筒体10,两部分筒体的开口相对,弹性元件6设置在上、下筒体之中,下筒体10内还设有液体阻尼材料50,弹性元件6部分浸没于液体阻尼材料50中。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包括密封套本体1,密封套本体I为与上筒体4及下筒体10的开口轮廓对应的筒状结构,密封套本体I的两端对应上筒体4及下筒体10的筒壁设有与之配合的凹槽2,所述凹槽2沿密封套本体I的轴向延伸。
[0018]应用时,如图2所示,利用隔振器3的上筒体4及下筒体10分别与密封套本体I两端设置的凹槽2配合,将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装配在隔振器3上,实现将隔振器3的阻尼腔室封闭,为确保封闭效果,在装配前,凹槽2中预先填入粘接材料(图中未具体示出),并在装配后利用卡箍5将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扎紧固定在隔振器3表面。由于凹槽2结构的两侧侧壁与隔振器的筒体内外表面分别接触,接触面积显著增大,再利用粘接材料粘贴并利用卡箍扎紧以后就可以有效地保证密封效果,其具有密封效果更好、密封性能更加可靠,同时性价比更优越等优点。
[0019]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包括橡胶和弹性聚氨酯等材料。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体容器包括各种具有两部分筒体、内部设有液体介质的隔振器和阻尼器等装置,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的隔振器或阻尼器,防水性能好,故障率低,使用寿命更长。
[0020]实施例二
[0021]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凹槽2的外侧壁7向内侧逐渐倾斜设置,因此在凹槽2内形成一个开口处窄、底部宽的锥状腔室。
[0022]应用时,本例与实施例一所述液体容器密封套的应用方法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要说明的是,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当液体容器的筒体嵌设在凹槽2内后,由于凹槽2的外侧壁7向内侧逐渐倾斜设置,密封套本体I与液体容器筒体配合的更紧密,密封效果更好。
[0023]当然,基于本例所述技术原理,如图4所示,也可以使凹槽2的外侧壁7和内侧壁8同时向内侧逐渐倾斜设置。另外,也可以仅内侧壁8向内侧逐渐倾斜设置,都是基于本例所述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0024]实施例三
[0025]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凹槽2的外侧壁7在沿凹槽2底部向凹槽2顶部的方向上的壁厚逐渐加厚。此外,为了便于与液体容器的筒体进行装配,可以在凹槽的侧壁顶端对应凹槽一侧设置倒角,图5所示技术方案中,在凹槽2的内侧壁8顶端设有倒角结构9。
[0026]应用时,本例与实施例一所述液体容器密封套的应用方法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要说明的是,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当液体容器的筒体嵌设在凹槽2内后,由于凹槽2的外侧壁?在沿凹槽2底部向凹槽2顶部的方向上的壁厚逐渐加厚,密封套本体I与液体容器筒体配合的更紧密,密封效果更好,特别是外侧壁7的厚度增加后,变形能力更强,利用卡箍进行扎紧时,可以保证与液体容器的筒体贴合更严密,因此封闭效果更加可靠。
[0027]当然,基于本例所述技术原理,如图6所示,也可以使凹槽2的外侧壁7和内侧壁8同时在沿凹槽2底部向凹槽2顶部的方向上的壁厚逐渐加厚;此外,凹槽2的外侧壁和内侧壁8顶端可以同时设置倒角结构9。另外,也可以仅外侧壁8在沿凹槽2底部向凹槽2顶部的方向上的壁厚逐渐加厚,或者仅在外侧壁7的顶端设置倒角结构9,都是基于本例所述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0028]实施例四
[0029]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凹槽2的外侧壁7比内侧壁8更长。
[0030]本例所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凹槽结构的两侧侧壁与液体容器筒体内外表面的接触面积,并且这种结构的外侧壁7的厚度更厚,弹性变形能力更强,用卡箍进行扎紧时,可以保证与液体容器的筒体贴合更严密,因此封闭效果更加可靠,能够有效提升密封效果,同时这种结构还能方便本实用新型液体容器密封套与液体容器的筒体之间进行装配。
[0031]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为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许多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也可以交叉使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重新进行组合或利用同类技术对其中某些元件进行简单替换,只要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容器密封套,包括密封套本体,所述液体容器包括两部分筒体,两部分筒体的开口相对,其特征在于密封套本体为与筒体开口轮廓对应的筒状结构,密封套本体的两端对应两部分筒体的筒壁设有与之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密封套本体的轴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内侧逐渐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在沿凹槽底部向凹槽顶部的方向上的壁厚逐渐加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密封套,其特征在于凹槽的外侧壁比内侧壁更长。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液体容器密封套,其特征在于凹槽的侧壁顶端对应凹槽一侧设置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密封套,其特征在于密封套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包括橡胶和弹性聚氨酯。
【文档编号】F16F9-32GK204300213SQ201420532223
【发明者】尹学军, 魏平安, 岳会婷, 孔祥斐, 高星亮, 田小毅, 薛松, 王乾安 [申请人]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尹学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