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阻尼调整装置的结构,尤指一种复设于油压装置一侧的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其是针对一般油压装置无法直接于该装置上做调整而因应不同的承载力、使用场所或使用状态加以改良,而获得一可调节油箱进出油的流量及流速,达到油压装置适应不同的承载力、使用场所或使用状态的最佳效能结构。
背景技术:
按,现今市场上销售或一般工业用的油压装置种类繁多,而工业用的油压装置大多数皆应用于机械方面,诸如机械式停车设备、升降机械、起重机械等等,该种油压装置大部分均会设置一油压控制箱借由马达控制油料进出于复杂的回路阀,达到油压装置升降速度的调节、减缓升降时因外力因素导致的震动及具备元件与元件间的缓冲机能,此种工业用的油压装置由于管线的布置及机件的复杂,往往于施工上需耗时耗力且占空间,实在不符合经济效益及成本,而管线布置上亦经常发生管线因外力而导致破孔,油料外溢的严重情形,进而产生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另一种油压装置则普遍使用于汽、机车方面,一般称之为避震器,主要是提供汽、机车于行驶中适应各种路面的减震功能,而现今所使用于汽、机车的避震器,大多数为不可调整的结构,针对各种路面、路况所造成的震动无法有效适应,常导致车体大幅震动而产生失控或元件损坏的严重情形,于是便有业者研发一种避震器,其是于相对联结车轮一端的顶部设有一调节钮,以达到车体于竞技中或为适应各种不同的路面、路况而提供调整避震器避震程度的机能,但此种结构因受限于车体本身的空间及装置的位置,而仅能提供极小幅度的微调功能,其效果不彰且售价高昂,即价位无法与其产生的功能成正比,导致消费者花了大笔冤枉钱无法获得真实功能的凸显,于各种路面、路况所造成的极大落差,亦无法有效借由此种调整结构来达到适应该种路面、路况所产生的落差,而其所强调的功能亦仅为行销上的噱头,为此如何有效避免上述弊端达到多功能及便利性的目的,乃为各相关业者的努力与发展的方向。
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遂以从事该相关设计行业多年的经验,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专心投入于本技术的设计研发,遂有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由调整器的调节,而获得当油压装置动作时,该油压装置与副油箱间的进出油流量及流速的控制,进而达到油压装置针对使用状态、场所或因受力的不同而做适当调节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的次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安装上节省空间、时间及人力,且组装便利无需借由复杂的管线布置即可达到油路的调节机能,再者,可提供因使用状态、场所或受力不同的大幅度微调功能,真正达到功能的凸显,并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的主要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一调整器及一副油箱所构成,其副油箱则复设于调整器的下位,并装置于一般常见的油压装置侧边适当位置,该油压装置的储油室则与本实用新型阻尼调整装置的调整器连结并导通,借由调整器的调节,而可获得当油压装置作动时,该油压装置与副油箱间的进出油流量及流速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诉求明朗而简单,为达到预期效果,效能所具的高等精进结构设计,定能凸显本案的新颖性及进步性双重要件;为便于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动作示意图。
图号说明1 阻尼调整装置26 第二阀片2 调整器 27 第二弹簧21 调节座 28 加压螺帽211 旋钮29 C型环212 心轴3 副油箱213 容室31 活塞214 螺纹32 管体215 导孔321 上空间216 连接部 322 下空间22 油封33 气嘴23 第一弹簧34 底盖24 第一阀片4 油压装置25 阀座41 储油室251 孔位42 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其中,该阻尼调整装置1是由一调整器2及一副油箱3所构成,其副油箱3则复设于调整器2的下位,借由调整器2的调节,而可获得副油箱3的进出油流量及流速的控制。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其中,该阻尼调整装置1是由一调整器2及一副油箱3所构成,该调整器2是包括一调节座21,于调节座21一端枢设有一旋钮211,该旋钮211则枢接一心轴212,此心轴212则贯穿于调节座21内部形成的容室213,并于心轴212相对旋钮211的一端施设有螺纹214,另于调节座21的一侧复设有导孔215并贯通于调节座21的容室213内,同样位于导孔215的一面则形成一连结部216,于调节座21的容室213内则依序置设一油封22、第一弹簧23、第一阀片24、一阀座25、第二阀片26、第二弹簧27、一加压螺帽28,其中,于阀座25置入调节座21的容室213内先以C型环29加以固定,最后再于加压螺帽28螺合于心轴212的螺纹214后,再行将另一C型环29固定的,整体构成一调整器2的结构;该副油箱3是包括一活塞31、一管体32及一复设有气嘴33的底盖34所构成,其中,该活塞31是置入于管体32内并将管体32隔成上、下的空间321、322,再于管体32相对于调整器2的一端复设有一底盖34,整体构成一副油箱3的结构;其副油箱3则复设于调整器2的下位,借由调整器2套接于副油箱3的上位而构成一阻尼调整装置1的完整结构。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其中,该阻尼调整装置1是借由调整器2的连结部216连结复设于油压装置4的一侧,其油压装置4的储油室41则与本实用新型阻尼调整装置1的调整器2连结并借由调整器2的导孔215导通。
请并参阅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其中,该阻尼调整装置1借由底盖34所复设的气嘴33将氮气灌入于阻尼调整装置1的下空间32,其注入量为一适当的数值,使阻尼调整装置1内部的活塞31因气体注入而上升至一适当的高度,借由阻尼调整装置1连结复设于油压装置4的一侧,当油压装置4的活塞杆42向下进行冲击施力而产生位移时,其储油室41内的油料会借由阻尼调整装置1的导孔215导入,并经由第一阀片24及阀座25与心轴212所产生的间隙流入,并使油料推顶第二阀片26而导入副油箱3的上空间321内,此时活塞31因受压大于下空间322气体所给予的反作用力而向下位移,如图4所示;反之,当油压装置4的活塞杆42于冲击施力后释放其所施的压力,此时阻尼调整装置1内部的活塞31即会受副油箱3下空间322原先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产生反作用的推顶力,抵顶活塞31向上位移,促使副油箱3上空间321内的油料经阀座25施设的孔位251推顶第一阀片24,而使油料回流至油压装置4的储油室41内,并借功推动油压装置4的活塞杆42向上位移,如图5所示;使用者则可借由阻尼调整装置1的旋钮211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连动心轴212,加以调整加压螺帽28上、下的位移,使介于第二阀片26与加压螺帽28间的第二弹簧27产生不同张力,借由张力的不同而可获得第二阀片26向上的作用力改变,进而使油料进入副油箱3的上空间321时,因油料向下推挤第二阀片26的压力必需大于第二阀片26受第二弹簧27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完成油料进入副油箱3的上空间321内,其是依第二阀片26受力大小的不同,而导致油压装置4的活塞杆42受力随之改变,借此可获得当油压装置4动作时,该油压装置4与副油箱3间的进出油流量及流速的控制,进而达到油压装置4针对使用状态、场所或因受力的不同而做适当的调节,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实为一创新且新颖的结构并具备多项优越功能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的确能借由上述所揭露的构造,达到所述的功效,且本实用新型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诚已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性、进步性等要件。
然而,上述所揭之图式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大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该阻尼调整装置是由一调整器及一复设于调整器下位的副油箱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器,是包括一调节座,于调节座一端枢设有一旋钮,该旋钮则枢接一心轴,此心轴则贯穿于调节座内部形成的容室,并于心轴相对旋钮的一端施设有螺纹,另于调节座的一侧复设有导孔并贯通于调节座的容室内,同样位于导孔的一侧面形成一连结部,于调节座的容室内则依序置设一油封、第一弹簧、第一阀片、一表面设有孔位的阀座、第二阀片、第二弹簧、一加压螺帽,整体构成一调整器的结构;该副油箱,是包括一活塞、一管体及一复设有气嘴的底盖所构成,其中,该活塞是置入于管体内并将管体隔成上下空间,再于管体相对于调整器的一端复设有一底盖,整体构成一副油箱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器的连结部连结复设于油压装置的一侧,该油压装置的储油室则与阻尼部整装置的调整器连结并借由调整器的导孔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调节座的容室内阀座的一侧设置有C型环,而于加压螺帽的一侧设置有另一C型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副油箱阻尼调整装置,该阻尼调整装置是由一调整器及一副油箱所构成,其副油箱则复设于调整器的下位,并装置于一般常见的油压装置侧边适当位置,该油压装置的储油室则与本实用新型阻尼调整装置的调整器连结并导通,借由调整器的调节,可获得当油压装置动作时,该油压装置与副油箱间的进出油流量及流速的控制,进而达到油压装置针对使用状态、场所或因受力的不同而做适当的调节,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实为一创新且新颖的结构并具备多项优越功能的装置。
文档编号F16F9/50GK2756902SQ20042009291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3日
发明者李柏亿 申请人:李柏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