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44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梁连接构件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组合式桌具且具有较佳结合稳定性的柱梁连接构件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用于工作站的组合式桌具1包含四立柱11、四根两端分别连接于一立柱11顶端的横梁12,及一设置于横梁12及立柱11上的桌板13。为使横梁12及立柱11间得以连结,通常采取的连接方法可为焊接,或于每一横梁12及立柱11的连接处设置一柱梁连接构件组14,由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使组合式桌具1无法拆解,在运输上造成许多不便,因此采用柱梁连接构件组14的方式较受一般人喜爱。
如图2及图3所示,每一柱梁连接构件组14包含一转接柱141、一嵌板142、一嵌插件143,及一连接件144。转接柱141上形成四等间隔布设的C型嵌槽1411,每一嵌槽1411的两相对边上分别对应设有一凹沟1412,嵌插件143可以其卡掣部1431卡设于嵌槽1411内。连接件144及嵌板142分别设于嵌插件143的两相反侧,且嵌板142的两侧分别插置于凹沟1412内,连接件144、嵌插件143及嵌板142间可借由至少一螺丝145予以锁固,而使其连结于转接柱141上。连接件144具有二位于嵌插件143相反侧的接梁缺口1441用以与横梁12连结使用,而转接柱141可以其底端附着于立柱11上,透过此种连结机制使横梁12得以连结于立柱11上。
现有的柱梁连接构件组14采用转接柱141、嵌板142、嵌插件143及连接件144透过螺丝145结合,并连结于转接柱141上,由于使用的构件繁多,除了组装不易,相对的制造成本也会较高,而且组立及拆解时所需花费的时间也会较长。另一方面,由于各构件间必须相配合地组立,因此于生产过程中各产品的尺寸及品质的要求较高,相对在时间及成本上会增加负担,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稳定性并可快速组立的柱梁连接构件组。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设于一组合式桌具的立柱及横梁间,用以连接立柱及横梁,组合式桌具的柱粱连接构件组包含一转接柱、一嵌夹单元,及至少一螺接件。转接柱包括一间隔布设有复数第一凸肋的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位于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间的嵌合部,嵌合部具有至少二嵌槽,及至少一设于嵌槽间的接合壁,接合壁上形成至少一螺合孔。嵌夹单元附着于转接柱上,包括至少二可对应嵌设于嵌槽内的嵌插部,至少一设于嵌插部间的接合板,及一连接于接合板的第一梁接部,第一梁接部具有一与该第一壁面接触的靠抵面,靠抵面上间隔布设复数对应设于第一凸肋间的第一凸条,且接合板上形成至少一对应螺合孔的螺接孔。螺接件可透过螺合孔及螺接孔而将嵌插单元连结于转接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包含一具嵌槽的转接柱及一具嵌插部的嵌夹单元,可借由嵌插部嵌置于嵌槽内,且因嵌插部的数目为二个以上,因此可提供抵抗的扭矩(torque),使组合式桌具受力时,梁柱接合处的柱梁连接构件组间仍可维持一定的稳定度。此外,第一凸肋与第一凸条对应地抵触也可提供相当的抵抗阻力,增加组合式桌具的稳定。


下面通过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组合式桌具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图2是上述组合式桌具中柱梁连接构件组的结合平面图;图3是上述组合式桌具中柱梁连接构件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与立柱及横梁间的相对连接关系;图5是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各构件组合后的平面图;图7是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另一实施态样的平面图,说明嵌夹单元具有二个梁接部;图8是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又一实施态样的平面图,说明转接柱的截面为一九边形,且具有三个嵌合部可供三横梁连接;图9是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再一实施态样的平面图,说明转接柱的截面为一圆形,且具有四个间隔设置的嵌合部可供四横梁连接;图10是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转接柱的嵌槽布设的另一态样的平面示意图,说明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为共平面的情况;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与立柱及横梁间的相对连接关系;图12是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各构件组合后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以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相同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3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以组合式桌具2中用以连接立柱21及横梁22的柱梁连接构件组300来作说明,但是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示者为限。组合式桌具2包含四立柱21、四两端分别与一立柱21连接的横梁22,及一借由立柱21及横梁22支承于地面上的桌板23。柱梁连接构件组300包含一转接柱3、一嵌夹单元4、及至少一螺接件5。
转接柱3的底端连接于立柱21的顶端上,且定义一垂直地面的轴向,转接柱3包括一第一壁面32、一第二壁面33,及一形成于两壁面32、33间且沿平行该轴向方向布设的嵌合部31,每一嵌合部具有二嵌槽311,两嵌槽311的开口3111间设有一接合壁312,接合壁312上形成至少一螺合孔313。此外,第一壁面32及第二壁面33上分别设有复数第一凸肋34及复数第二凸肋34’。
嵌夹单元4包括一接合板41、二分别由接合板41的一侧面的两端向远离接合板41方向延伸的嵌插部42,及一连接于接合板41一端的第一梁接部43。接合板41上形成至少一对应螺合孔313且贯穿的螺接孔411。嵌插部42可对应地插设于转接柱3的嵌槽311中,通常较佳的情况是嵌槽311的形状大小与嵌插部42相配合,使得嵌插部42可密接于界定出嵌槽311的围绕壁314上,以增加嵌插部42插设于嵌槽311后的稳定度,但是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嵌插部42插设于嵌槽311后留有微小空隙的情况,以利插设作业。
第一梁接部43用以与横梁22连结,包括一于嵌插部42插设于嵌槽311后可与第一壁面32接触的第一靠抵面431,第一靠抵面431上并设有复数对应第一凸肋34的第一凸条432,第一凸条432为间隔布设且可分别顶抵于两第一凸肋34间,使得嵌插单元4受力晃动时,可借由第一凸肋34及第一凸条432间的抵触提供部分阻抗的力量,增加稳定性。第一凸肋34及第一凸条432于本实施例中为相对应且截面概呈半圆形的柱体,但是也可为截面概呈多角形的柱体(图未示)等其它不同态样。
于本实施例中,嵌夹单元4具有一第一梁接部43(此为单夹的情况),于其它态样下,接合板41的两端可分别设有一第一梁接部43及一第二梁接部43’(此为双夹的情况,见图7),供二横梁22连接于转接柱3上。在单夹的情况下,第一壁面32及第二壁面33可定义为一与嵌夹单元4的第一靠抵面431接触的壁面,及一不与第一靠抵面431接触的壁面,但是在双夹的情况下,两壁面32、33分别与第一梁接部43的第一靠抵面431、第二梁接部43’的第二靠抵面431’接触。而且,采取单夹时,第二壁面33由于不需与第一梁接部43的第一凸条432靠抵,因此其上布设的第二凸肋34’可予以省略。此外,于双夹的态样下,第一凸肋34及第二凸肋34’的尺寸大小可为相同,也可不同,视第一凸条432及第二凸条432’的形状与布设的情况而定。
另一方面,在采取双夹的情况下,一嵌槽311可用以与两横梁22连接,因此转接柱3上嵌槽311的数目只需一个以上即可,且当嵌槽311为复数时,也不需采取等间隔配设的方式,可以视设计与实际需求而定。此外,对应的嵌槽311及嵌插部42的数目也可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图未示),此时接合壁312的数目可依嵌槽311的数量而予以变化。
螺接件5于本实施例中为螺栓5,可透过嵌夹单元4的螺接孔411及转接柱3的螺合孔313,将嵌夹单元4锁固于转接柱3上。螺接件5的功用主要用以连接转接柱3及嵌夹单元4,并提供适当的阻抗强度,因此也可采取螺丝5及螺杆5等其它不同的态样,不以上述的为限。
另一方面,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300可更包含一顶盖61,顶盖61可套设于转接柱3的顶端,以增加整体外形的美观。此外,当转接柱3的嵌合部31未设有嵌夹单元4以连接横梁22时,可分别结合一修饰件62以将嵌槽311的开口3111遮蔽,修饰件62的外表面上也可配合第一凸肋34与第二凸肋34’,设置形状类似或相同的凸肋以增加整体的美观。
组立时,可先将转接柱3设于立柱21上,再将嵌夹单元4的嵌插部42插设于转接柱3的嵌槽311中,并使第一梁接部43的第一靠抵面431与第一壁面32接触,此时第一凸肋34与第一凸条432交错顶抵,然后调整螺接孔411与螺合孔313的位置使其对应,再以螺栓5穿设于螺接孔411及螺合孔313中而将嵌夹单元4固结于转接柱3上,最后将横梁22连接于嵌夹单元4的梁接部43上。拆解时,可先移除横梁22,再将螺栓5旋松除卸而使嵌夹单元4脱离转接柱3,最后再将转接柱3与立柱21分离。
转接柱3于本实施例中为具八边形截面的柱体,且嵌合部31为位于其中一边上,但是在其它实施态样下,转接柱3的截面可为九边形等其它多边形情况(见图8),或为圆形等其它弧形边的情况(见图9)。而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壁面32及第二壁面33间为不共平面(即两壁面32、33延长线的交角不为0度或180度),但是不以此为限,第一壁面32及第二壁面33间也可为共平面的情况(见图10)。
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3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也是以组合式桌具2中用以连接立柱21及横梁22的柱梁连接构件组300来作说明。组合式桌具2包含四立柱21、四根两端分别与一立柱21连接的横梁22,及一借由立柱21及横梁22支承于地面上的桌板23。柱梁连接构件组300包含一转接柱3、一嵌夹单元4、及至少一螺接件5。
转接柱3的底端透过转接柱3内部预设的四C型螺设部35以螺丝锁接于立柱21的顶端上,且定义一垂直地面的轴向,转接柱3包括一第一壁面32、一第二壁面33,及一形成于两壁面32、33间且沿平行该轴向方向布设的嵌合部31,每一嵌合部具有二嵌槽311,两嵌槽311的开口3111间设有一接合壁312,接合壁312上形成至少一螺合孔313。此外,第一壁面32及第二壁面33上分别设有复数第一凸肋34及复数第二凸肋34’,第一凸肋34及第二凸肋34’于本实施例中分别为一截面为矩形的柱体(矩形柱体),且其尺寸大小相同,但是在其它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实施态样。
转接柱3于本实施例中虽为一具八边形截面的柱体,且嵌合部31为位于其中一边上,但是不以此为限,可有其它不同的设计形式,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已作说明,因此不再多作说明。
嵌夹单元4包括一接合板41、二分别由接合板41的一侧面的两端向远离接合板41方向延伸的嵌插部42,及一连接于接合板41一端的第一梁接部43。接合板41上形成至少一对应螺合孔313且贯穿的螺接孔411。嵌插部42可对应地插设于转接柱3的嵌槽311中,通常较佳的情况是嵌槽311的形状大小与嵌插部42相配合,使得嵌插部42可密接于界定出嵌槽311的围绕壁314上,以增加嵌插部42插设于嵌槽311后的稳定度,但是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嵌插部42插设于嵌槽311后留有微小空隙的情况,以利插设作业。
第一梁接部43用以与横梁22连结,包括一连结接合板41的第一粱接板433,及二间隔由第一梁接板433上向远离转接柱3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段434,第一插接段434平行该轴向方向的长度较第一梁接板433为短,且位于第一梁接板433的上下二端缘间。第一梁接板433上形成至少一贯穿的第一梁接孔435(本实施例中为二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梁接板433的上下端),并具有一于嵌插部42插设于嵌槽311后可与第一壁面32接触的第一靠抵面431,第一靠抵面431上并设有复数对应第一凸肋34的第一凸条432,第一凸条432为间隔布设且可分别顶抵于两第一凸肋34间,使得嵌插单元4受力晃动时,可借由第一凸肋34及第一凸条432间的抵触提供部分阻抗的力量,增加稳定性。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凸条432为可分别对应地嵌合于二相邻第一凸肋34间,且其截面为概呈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柱体,其中,为使第一凸肋34及第一凸条432间可发挥卡掣限位的效果,该直角三角形的截面上三角形的斜边是设于接近嵌插部42的一侧,使得三角形的一股可直接靠抵于第一凸肋34上。此外,相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嵌夹单元4可为双夹的情况(图11、图12及图13为单夹的态样),也就是更包括一第二梁接部(图未示),由于情况相同,可参考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相关部分,于此不再说明。另一方面,采取单夹时,第二壁面33由于不需与第一梁接部43的第一凸条432靠抵,因此其上布设的第二凸肋34’可予以省略。
螺接件5于本实施例中为螺栓5,可透过嵌夹单元4的螺接孔411及转接柱3的螺合孔313,将嵌夹单元4锁固于转接柱3上。螺接件5的功用主要用以连接转接柱3及嵌夹单元4,并提供适当的阻抗强度,因此也可采取螺丝5及螺杆5等其它不同的态样,不以上述的为限。
另一方面,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300可更包含一顶盖61,顶盖61包括一可嵌插于转接柱3顶端的插设段611,插设段611插合后可使帽头612盖合于转接柱3的顶端,以增加整体外形的美观。此外,当转接柱3的嵌合部31未设有嵌夹单元4以连接横梁22时,可分别结合一修饰件62以将嵌槽311的开口3111遮蔽,修饰件62的外表面上也可配合第一凸肋34与第二凸肋34’,设置形状类似或相同的凸肋以增加整体的美观。
组立时,可先将转接柱3设于立柱21上,再将嵌夹单元4及横梁22透过第一梁接孔435及横梁22的螺设件221螺接,然后将嵌夹单元4的嵌插部42插设于转接柱3的嵌槽311中,并使第一梁接部43的第一靠抵面431与第一壁面32接触,此时第一凸肋34与第一凸条432交错顶抵,然后调整螺接孔411与螺合孔313的位置使其对应,最后再以螺栓5穿设于螺接孔411及螺合孔313中而将嵌夹单元4固结于转接柱3上。拆解时,可循组立的操作过程的反向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300包含一转接柱3及一嵌夹单元4,透过一螺接件5而将转接柱3及嵌夹单元4结合,由于构件少且组立简单,因此所需花费的时间较少,而且制作成本因构件数的降低而得以节省。再者,转接柱3及嵌夹单元4的连结除借由螺接件5外,也可透过嵌插部42与嵌槽311间的嵌合作用,及第一凸肋34与第一凸条432间的抵触,提供额外的阻抗力量,确保结合后组合式桌具2的稳定度。另一方面,第一凸肋34的设计除了功能性的考量的外,也可增加外表的美观,提升整体的设计,因此在功能性、经济性及时效性上皆可获致良好的成效。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用以连接一个组合式桌具的一根横梁及一根立柱,其特征在于该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包含一个转接柱,包括一个间隔设有多数第一凸肋的第一壁面、一个第二壁面,及一个设于该第一壁面及该第二壁面间的嵌合部,该嵌合部具有至少二个嵌槽,及至少一个对应地设于所述嵌槽间的接合壁,该接合壁上形成至少一个螺合孔;一个嵌夹单元,附着于该转接柱上,包括至少二个可对应地嵌置于所述嵌槽的嵌插部、至少一个对应地设于所述嵌插部间的接合板,及一个连接于该接合板的第一梁接部,该第一梁接部具有一个与该第一壁面接触的第一靠抵面,该第一靠抵面上间隔布设多数可对应抵靠于所述第一凸肋间的第一凸条,且该接合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对应该螺合孔的螺接孔;及至少一个螺接件,可对应地螺设于该螺接孔及螺合孔以使该转接柱及该嵌夹单元固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壁面及该第二壁面为不共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及所述第一凸肋为截面概呈半圆形的柱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为截面概呈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柱体,且所述第一凸肋为矩形柱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该嵌合部具有二个嵌槽,且嵌插部的数目为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该嵌夹单元更包括一个连接于该接合板的第二梁接部,该第一梁接部及该第二梁接部分别位于该接合板的二相反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壁面上间隔设有多数第二凸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梁接部具有一个与该第二壁面接触的第二靠抵面,该第二靠抵面上间隔布设多数可对应抵靠于所述第二凸肋间的第二凸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条为截面概呈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柱体,且所述第二凸肋为矩形柱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可盖设于该转接柱上的顶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桌具的柱梁连接构件组,用以连接一组合式桌具的立柱及横梁,包含一转接柱、一连接转接柱的嵌夹单元及至少一连结转接柱及嵌夹单元的螺接件,转接柱包括一具复数间隔布设的第一凸肋的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位于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间且具有至少二嵌槽的嵌合部,嵌槽间设有至少一具有至少一螺合孔的接合壁,嵌夹单元包括至少二对应嵌槽的嵌插部、至少一位于嵌槽间且具至少一对应螺合孔的螺接孔的接合板,及一连接接合板的第一梁接部,第一梁接部具有一与第一壁面接触且其上形成复数间隔布设并对应第一凸肋的第一凸条的第一靠抵面。
文档编号F16B12/00GK2764987SQ20042011698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陈俊池, 张哲荣, 刘颖隆, 王思如 申请人:上海震旦家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