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88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作用驱动器,用于转动与调整装置相连的驱动轮。
背景技术
DE 198 55 285 A1公开了一种双向作用手动驱动器,用于产生从驱动杆的零点位置开始的旋转运动,该驱动杆绕一个驱动轴可选择性地顺着一个或另一个旋转方向摆动。在驱动杆从中间位置开始旋转期间,圆形截面的耦接件的接触支承面可通过力锁定配合作用抵靠着输出件的圆柱形驱动面的相对的部分圆形面,并在周向上带动输出件,而在驱动杆返回中间位置期间,耦接件与圆柱形驱动面间的力锁定配合作用被释放,从而输出件不会被带动。
DE 199 07 483 C2公开了一种用于产生旋转运动的双向作用调节装置,其具有壳体,壳体中安装有驱动件、输出件、圈簧,该输出件可通过启动驱动件而被成角度地调节,该圈簧带有几个绕线,绕线支撑在壳体的内壁上,且阻挡从输出侧引入的任何扭矩,而在扭矩引入到驱动侧上时,绕线触发扭矩从驱动件到输出件的传递。圈簧的弯折端部连接到安装于驱动件和输出件之间的传递件上。
经动态反向(dynamic reversal),可通过这种扭矩锁定生产出双向作用驱动器,其中输出件与驱动杆相连,圆柱形壳体由圆柱形驱动轮来代替,从而在驱动杆的摆动期间,圈簧通过传递件从驱动杆处扩张,且将驱动杆的摆动传递到驱动轮的圆柱形内面。
采用这种已知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因为传递件的线性支承,会产生较高的平表面压力,该传递件设计为抵靠着驱动面的圆形截面的耦接件。圈簧的使用需要几个绕线,以提供圈簧与输出件的圆柱形内面间的足够的力锁定配合作用。尽管这样,然而,由于在传递扭矩时要施加力,在万一过载时会出现的危险就是,圈簧的弯折端部会弯曲而变圆,从而双向作用驱动器变得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本文开头提及的类型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用于转动驱动轮,该驱动轮连接到一个调节装置上,该调节装置可利用力传递件的较小表面压力使扭矩从驱动杆传递到驱动轮,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寿命高,且制造成本低。
这一目的是通过本发明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可利用力传递件的较小表面压力使扭矩从驱动杆传递到驱动轮上,其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寿命高,制造成本低。
通过弹簧件在较宽接触面积上抵靠驱动轮的圆柱形驱动面的扩张,以及通过耦接件的膨胀凸轮,可产生力锁定配合,以在较宽接触面积上,使扭矩从驱动杆传递到驱动轮上,因此具有较低表面积压力,其中该膨胀凸轮可绕与驱动轴隔开的轴倾斜。
因为从驱动杆到驱动轮的力传递所需的只有少数一些零部件,所以双向作用驱动器可以简单而低成本地制造。
膨胀凸轮优选地在距驱动轴不同径向距离处布置在驱动杆上,从而在驱动杆绕驱动轴摆动期间,膨胀凸轮完成一次倾斜运动,因而与弹簧件相连的致动杆扩张,且弹簧件扩张到抵靠驱动轮的圆柱形驱动面。
为了使膨胀凸轮与致动杆的扩张面之间产生可自由游动的接触支承,至少一个膨胀凸轮设计成预张的(pretensioned)楔形,且径向可移动地安装到致动杆扩张面的两个相反旋转的楔形面之间,但是用自锁作用与另一膨胀凸轮相反而支撑。
该另一膨胀凸轮也优选地设计成楔形形状,具有相反对齐的楔形,且夹持在致动杆的相反楔形面之间。
一方面,为了确保膨胀凸轮具有稍小的再调节量,以便可自由游动地支承在致动杆的扩张面上,以及另一方面,为了通过致动杆的楔形面与楔形膨胀凸轮的接触面间的无作用力接触,确保在相互径向张紧(tensioned)的膨胀凸轮之间产生自锁作用,接触面和楔形面的摩擦系数比楔形膨胀凸轮的相对支撑件的摩擦系数低。
为了增加自锁作用,楔形膨胀凸轮的相对支撑件可以形成楔形,其楔角小于楔形膨胀凸轮的接触面和致动杆的楔形面之间形成的楔角,尤其是为其一半。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允许使用相同原理的几种不同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弹簧件包括弹簧条,其端部弯折成彼此平行,且被插入致动杆的插口中。
驱动杆可以为盘形,且具有至少部分适配于驱动轮圆柱形内壁的周面表面区域。
在可选实施例中,驱动杆可以包括一个单件式弹簧弹性膨胀杆,其保持住膨胀凸轮和驱动轴,且在相对于驱动轴而言与膨胀凸轮相反的一侧上具有弹性腹板,该腹板吸收了张紧力。
在另一可选例中,膨胀杆和适配于驱动轮驱动面的周面可以组合为一个模制件,该模制件由压制的钢件、塑料件或烧结件构成,且无预张地插入到驱动轮的内面。
可在致动杆或膨胀杆之间安装复位弹簧,从而在驱动杆的摆动之后,致动杆或膨胀杆使膨胀凸轮回移到与驱动杆的中间位置相对应的初始位置。
为了在摆动之后将驱动杆复位到中间位置,可在驱动杆和局部固定到双向作用驱动器壳体上的止动件之间安装杆复位弹簧。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驱动杆具有连接件,其设计成位于驱动轴上的椭圆孔,以确保在致动杆或十字支柱的扩张期间所需的运动间隙。
在可以应用于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根据本发明方案的一个变化例中,膨胀凸轮在距驱动轴不同径向距离处安装在摆动支撑在驱动杆上的增强杆上,从而可通过增强杆建立所需的运动间隙,而驱动杆可以无游动地连接到驱动轴上且因而可最优地进行对中。
增强杆和驱动杆间的连接可以径向布置成与膨胀凸轮对齐,且设在相对于驱动轴而言与膨胀凸轮相同的一侧上,或相对于驱动轴而言与膨胀凸轮相反的增强杆的一侧上。


下面参考几个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图1为具有弹簧条和致动盘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图2为具有弹簧条、致动杆和楔形膨胀凸轮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图3为具有一个弹性形状的部件和一个弹簧条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图4为具有带弹性周面的弹性形状的部件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图5/6为具有一个带弹性周面的成形件和一个增强杆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所示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具有驱动杆2,该驱动杆能绕驱动轴10摆动且通过一个椭圆形孔20可自由游动地连接到驱动轴10上。驱动杆2在标示于驱动杆2上的箭头S方向上的摆动,或者在相反方向上的摆动,会引起驱动轮1的转动,驱动轮1具有圆筒形驱动面,在该驱动面内安装着传递装置,该传递装置将驱动杆2的摆动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驱动轮1上,从而当驱动杆2移动离开中间位置时在驱动杆的摆动方向上在周向上带动驱动轮1,而驱动轮1在驱动杆2返回到该中间位置时并不被带动。
图1剖视图所示的双向作用驱动器中只示出了双向作用驱动器中对本发明而言很重要的一些元件。还可设有适用的其他元件(如隔离套筒或隔离盘,尤其是制动器壳体(图1中未示出)),制动器壳体内安装有制动装置,其与驱动轮1相连,从而使输出侧上的扭矩传递受阻,同时,在驱动侧上有扭矩传递时,该锁定作用被释放。这样,在出现外力时,制动装置就可以防止双向作用驱动器移动。尤其是可以确保万一在产生碰撞力时可防止驱动轮1转动。
传递装置包括弹簧条6和两个安装在驱动轴10上且带有弹簧条插口511、521的致动盘51、52,弹簧条6的弹簧端61、62插在该弹簧条插口中,其被弯折为彼此平行。此外,传递装置包括呈两个膨胀凸轮31、32形式的耦接件,其稍可游动地安装在致动盘51、52之间且与驱动杆2相连,尤其是形成驱动杆2的一部分,从而在驱动杆2摆动期间,它们绕与驱动轴10相隔开的虚轴倾斜。膨胀凸轮31、32抵靠着致动盘51、52的扩张面515、525,这样,这两个扩张面在驱动杆2摆动期间被迫分离,且因为紧跟着发生的绕位于驱动轴10之外的虚轴的倾斜运动,从而弹簧条6伸展超过弹簧条插口511、521,这样驱动杆2的摆动通过驱动轮1的带动被转换成驱动轮1在驱动杆2摆动方向中的旋转运动。
如果弹簧条6和驱动轮1之间的摩擦力相当低,那么要产生足够大的张力的话,凸轮31、32间的距离就可能减少。这将使凸轮31、32在致动盘51、52的扩张面515、525上作用相当大的压力,这需要相应的稳定的尺寸。如果凸轮31、32间的距离很小的话,驱动杆2上的角度间距也会受到不期望的影响。因此,凸轮31、32间的最大的可能间距根据弹簧条6和驱动轮1间的相关摩擦状况来选择,从而使外凸轮31尽可能地径向靠外安装。
为了将传递装置和驱动杆2复位到中间位置,设有两个复位弹簧81、82,它们支撑在致动盘51、52的支承512、513和522、523上,以及支撑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支承上。由复位弹簧81、82施加的复位力可以保持很小。随着膨胀凸轮31、32产生的致动盘51、52的相对运动,复位弹簧81、82被张紧以使弹簧条6扩张,且然后在驱动杆2回位到中间位置期间被释放回到中间位置,直到驱动杆2到达中间位置。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不需要额外的弹簧条6的预张,因为当驱动杆2被启动时复位弹簧81、82产生弹簧条6所需要的预张,从而弹簧扭矩产生凸轮31、32的接触支承力矩。
如果驱动杆2在箭头S方向上被启动,则扭矩作用在膨胀凸轮31、32上,这迫使致动盘51、52和弹簧条6分离,且通过摩擦而带动驱动轮1。驱动杆2中的椭圆孔20确保在此处的自由运动。
图2示出了一个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其带有一个变化的传递装置,具有膨胀凸轮33、34与致动杆53、54的可自由游动连接,用于在万一扭矩从驱动杆2传递到驱动轮1时使弹簧条6扩张。
此实施例中的膨胀凸轮33、34被设计成楔形,且抵靠着致动杆53、54的扩张面的楔形面533、543和534、544,该致动杆通过孔630、540可自由游动地支撑在驱动轴上。安装在距驱动轴10较近处的膨胀凸轮34具有腹板35,该腹板将其楔形端插入到距驱动轴10较远处的楔形膨胀凸轮33的楔形凹槽36中,且(腹板35)由弹簧83支靠在膨胀凸轮33上。靠驱动轴10较近的膨胀凸轮34与腹板35一起作为驱动杆2上的部件,由椭圆孔20支撑在驱动轴10上。
一方面通过楔形膨胀凸轮33、34的接触面和致动杆53、54的扩张面的相对的楔形面533、543和534、544之间的摩擦条件,和外膨胀凸轮33的凹槽36与腹板35的接合楔形面,以及通过相应的楔角,在驱动杆2的致动期间,可以确保膨胀凸轮33、34通过压缩弹簧83被调整为自锁,并因此排除由于结构件的偏差和磨损产生的游动,同时,在通过复位弹簧34的复位期间,致动杆53、54的楔形面533、543压靠着膨胀凸轮33的光滑楔形面,后者可以通过楔角径向脱出,从而圈簧6可从驱动轮1的圆柱形内壁处释放,从而不会阻碍复位。这样,在驱动杆2启动期间出现的自锁作用就在驱动杆2的复位期间被释放。
为此,外膨胀凸轮33的凹槽36中的表面以及腹板35的相应接触面具有粗糙的表面以及具有相对于楔形面533、543和534、544以及膨胀凸轮33、34的接触面之间的楔角α而言为α/2的半楔角,其中该楔形面与接触面通过光滑面彼此抵靠,且因此可以沿彼此无自锁作用地滑动。
弹簧条6的平行的弯折端61、62被插入到致动杆53、54的弹簧条插531、541中,该致动杆在其关于驱动轴10的相反一侧具有臂532、542,复位弹簧84位于这两个臂之间,其抵靠着固定在壳体上的支承上,从而在驱动杆2摆动期间,以及致动杆53、54的相对运动期间,使复位弹簧被张紧。
图3的剖视图中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用一个单件式弹簧弹性膨胀杆71来代替可自由游动地安装在驱动轴10上的两个致动杆,该弹簧弹性膨胀杆具有楔形扩张面72、73,与驱动杆2相连的楔形膨胀凸轮33位于该扩张面之间。与驱动杆2相连的第二膨胀凸轮34插入到膨胀杆71的凹槽79中,且通过弹簧87支撑,用于调节第一楔形膨胀凸轮33。
在图1和图2所示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实施例中所用的致动盘或致动杆的旋转支承在此实施例中被弹性腹板76形式的弹性连接件所取代,该弹性腹板通过膨胀杆71的凹槽77形成。膨胀杆71最好为烧结部件、塑料模制部件、或者压制的钢件,且无游动地安装在驱动轴10上。
同样弹簧条6设为传递装置,其平行的弹簧弯折端61、62插入到膨胀杆71的弹簧条插口781、782中。在驱动杆2的摆动以及紧接着的膨胀凸轮33、34绕驱动轴10之外的虚轴的倾斜运动期间,膨胀杆71的扩张面72、73被迫分开,弹簧条6扩张,这样驱动杆2的摆动就通过驱动轮1的带动而转换成了驱动轮1的旋转运动。
为了预张膨胀杆71,第一复位弹簧85安装在膨胀杆71的两个臂74、75之间,且迫使臂74、75分开,从而扩张面72、73抵靠着第一膨胀凸轮33。第二复位弹簧86抵靠着驱动杆2且抵靠着局部固定或固定在壳体上的止动件上,确保驱动杆2在一个摆动动作后再一次返回到中间位置。
图4中所示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包括一个周面70,以取代膨胀杆71的弹簧条插口中所插的弹簧条,该周面适配于驱动轮1的圆柱形内壁,且与膨胀杆71一起形成为一个成形件7,其可以形成为烧结件、塑料模制件或者形成为压制的钢件。该成形件可以无预张地插入到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中,且可以被低成本地制造,不会产生偏差问题,机械结构很牢固,很耐用。
还是在此设计中,膨胀杆71支撑在驱动轴10上且包括隔开的扩张面72、73,与驱动杆2相连的膨胀凸轮31、32安装在扩张面之间。根据图1和图2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实施例中的致动盘51、52或致动杆53、54的旋转支承在此实施例中被弹性腹板76形式的弹性连接件来取代。
为了预张成形件7,第一复位弹簧85安装在膨胀杆71的两个臂74、75之间,且迫使臂74、75分开,因而将扩张面72、73抵靠着膨胀凸轮31、32,且从驱动轮1的圆柱形内壁处释放成形件7的圆周面70。如果驱动杆2从图4所示的中间位置开始,在一个或另一个方向摆动,那么在膨胀凸轮31、32上施加一个倾斜运动,其迫使扩张面72、73分开,且因此将成形件7的周向面70压靠在驱动轮1的圆柱形内面上,从而在驱动杆2的摆动期间,驱动轮1被带动且在驱动杆2的摆动方向上转动。椭圆孔20确保驱动杆2的自由运动,驱动杆2通过该椭圆孔支撑在驱动轴10上。
第二复位弹簧86抵靠着驱动杆2以及抵靠着局部固定或固定在壳体上的止动件上,确保驱动杆2在一个摆动动作后回到中间位置。
为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的功能,膨胀凸轮31、32没有必要安装到相对于驱动轴10而言的同一侧,取而代之的是,膨胀凸轮32也可以例如在驱动轴10和凹槽77之间配合进一个十字腹板71的相应开口中,从而可为驱动凸轮31、32设置更大的杠杆臂。
在前面所描述以及图1-4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杆2通过椭圆孔20支撑在驱动轴10上,以允许在膨胀凸轮31、32和33、34的倾斜运动过程中有必要的游动。但是,椭圆孔20会由于驱动杆2缺乏对中而产生驱动杆2的运动间隙。
另一方面,采用下面将要描述以及图5和图6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双向作用驱动器,驱动杆2无游动地安装到驱动轴10上,从而不会产生运动间隙。
与图4中的实施例不同,膨胀凸轮31、32并不直接与驱动杆2或驱动杆2的部件相连,而是安装到一个增强杆41上,该杆41通过螺栓91与驱动杆2相连用于摆动。驱动杆2通过适配于驱动轴10的孔21精确地安装到驱动轴10上。附加的复位弹簧86位于驱动杆2和局部固定或固定到壳体上的支承之间,确保驱动杆2的精确对中。
在驱动杆2在箭头S所示的方向上摆动期间,增强杆41在箭头V的方向上被带动,从而膨胀凸轮31、32在箭头F1、F2方向上移动,从而扩张面72、73被迫分开,因此成形件7的周面70被压靠着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以在驱动杆2的摆动方向S上带动驱动轮1。
与图4所示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实施例类似,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在成形件7的膨胀杆71的臂74、75之间,以将膨胀杆71复位到其与驱动杆2的中间位置相对应的初始位置。
第二复位弹簧86抵靠着驱动杆2和局部固定或固定到壳体上的止动件上,确保在一次摆动之后驱动杆2返回到中间位置。
第一复位弹簧85确保在驱动杆2摆动结束处的复位过程中成形件7前置(leads),从而膨胀凸轮31、32复位到与驱动杆2的中间位置相对应的初始位置,因此成形件7的扩张被释放,否则,就会通过成形件7的周面70与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连续接触,导致驱动轮1反转回来。
图6所示的双向作用驱动器的剖视图与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的不一样之处在于,增强杆42延伸超过驱动轴10,且在与膨胀凸轮31相反的端部通过螺栓92连接到驱动杆2上,驱动杆可自由游动地安装到驱动轴10上,且通过椭圆孔420支撑在驱动轴10上。此实施例可使第二膨胀凸轮32安装到相对于驱动轴10而言与第一膨胀凸轮31相反的一侧上,且因此建立一个更大的杠杆臂,用于膨胀凸轮31、32的倾斜运动。
图6所示双向作用驱动器的进一步的结构件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件以及这些结构件的功能相对应,因此使用同样的参考号。
参考号列表1 驱动轮2 驱动杆6 弹簧条7 成形件10驱动轴20椭圆孔21孔31、32膨胀凸轮33、34膨胀凸轮
35腹板36凹槽41、42增强杆51、52致动盘53、54致动杆61、62弹簧弯折端部70周面71弹簧弹性膨胀杆72、73(楔形)扩张面74、75臂76弹性腹板77凹槽79凹槽81、82复位弹簧83压缩弹簧84-86 复位弹簧87弹簧420 增强杆的椭圆孔510、520 孔511、521 弹簧条插口512、522 支承513、523 支承
515、525扩张面530、540孔531、541弹簧条插口533、543楔形面534、544楔形面781、782弹簧条插口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作用驱动器,其通过驱动杆使与调节装置相连的驱动轮在一个或另一个方向上旋转,该驱动杆可绕一个驱动轴从中间位置开始在一个和另一个方向上摆动,该驱动杆与一个耦接件相连,用于使至少部分支撑在驱动轮的圆柱形驱动面上的弹簧件扩张,且当驱动杆从中间位置移开时该弹簧件在周向上带动驱动轮,同时,在驱动杆返回中间位置时,该弹簧件与驱动轮的圆柱形驱动面间的接触支承被释放,这样,驱动轮不会被带动,其特征在于,驱动杆(2)直接或间接通过耦接件(42)与膨胀凸轮(31-34)相连,该凸轮能绕与驱动轴(10)隔开的一个轴线倾斜,且使与弹簧件(6、70)相连的致动杆(51-54、71)扩张,从而使抵靠着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的弹簧件(6、70)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凸轮(31-34)安装在距驱动轴(10)不同径向距离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膨胀凸轮(31-34)被预张和可径向移动地安装在致动杆(51-54、71)的扩张面(72、73;515、52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该被预张的且可径向移动的膨胀凸轮(33)设计为楔形,安装在致动杆(51-54、71)的扩张面的两个相反楔形面(72、73;533、543)之间,且与另一膨胀凸轮(34)相对而自锁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另一膨胀凸轮(34)设计成楔形,具有相反对齐的楔形形状,且被张紧在致动杆(53、54)的两个相反的楔形面(534、54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楔形膨胀凸轮(33、34)的接触面和致动杆(53、54、71)的楔形面(72、73;533、543;534、544)间的摩擦系数比楔形膨胀凸轮(33、34)的相互作用的支撑件(35、36)的摩擦系数要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楔形膨胀凸轮(33、34)的相互作用的支撑件(35、36)形成为楔形,其楔角(α/2)比楔形膨胀凸轮(33、34)的接触面和致动杆(53、54、71)的楔形面(72、73;533、543;534、544)之间形成的楔角(α)要小。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件包括弹簧条(6),其端部(61、62)弯折为彼此平行,且插入到致动杆(51-44、71)的插口(511、521;531、541;781、782)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条(6)被预张。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51、52)被设计成盘形,且具有至少部分适配于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的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包括一个单件式弹簧弹性膨胀杆(71),其包括膨胀凸轮(31-34)和驱动轴(10),且在相对于驱动轴(10)而言与膨胀凸轮(31-34)相反的一侧上具有弹性腹板(75),该腹板吸收了张紧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件(7)包括膨胀杆(71)和适配于驱动轮(1)的驱动面的周面(7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件(7)由压制的钢件、塑料件或烧结件构成,且可无预张地插入到驱动轮(1)的内部空间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81、82、84、85)布置在致动杆(51-54)或者膨胀杆(71)之间,从而致动杆(51-54)或者膨胀杆(71)在驱动杆(2)的摆动之后使膨胀凸轮(31-34)移回到与驱动杆(2)的中间位置相对应的初始位置。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杆(2)和局部固定在双向作用驱动器壳体上的止动件之间的是杆复位弹簧(86),其布置成在摆动之后使驱动杆(2)移回到中间位置。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凸轮(31、32)在距驱动轴(10)不同径向距离处布置在增强杆(41、42)上,该增强杆支撑在驱动杆(2)上用于摆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杆(41、42)在驱动杆(2)上的连接件(91、92)布置成与膨胀凸轮(31、32)径向对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增强杆(41、42)在驱动杆(2)上的连接件(91、92)与膨胀凸轮(31、32)布置在相对于驱动轴(10)而言的同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增强杆(41、42)在驱动杆(2)上的连接件(91、92)安装在相对于驱动轴(10)而言与一个膨胀凸轮(31)相反的增强杆(42)的一侧上。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通过一个椭圆孔(20)连接到驱动轴(10)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驱动杆(2)通过孔(21)与驱动轴(10)相连,该孔适配于驱动轴(10)的直径。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作用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基本上无游动地安装在驱动轴(10)上,且增强杆(42)通过椭圆孔(420)安装在驱动轴(10)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一个或另一个方向上旋转驱动连接有调节装置的驱动轮(1)的双向作用驱动器。该驱动器包括可绕驱动轴(10)从初始位置开始在一个或另一个方向上旋转的驱动杆(2)。该杆上连接有可使弹簧件(6)扩张的耦接件,该弹簧件至少部分地由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支撑,且当驱动杆(2)从初始位置移开时该弹簧件在周向上带动驱动轮,而当驱动杆(2)返回其初始位置时,弹簧件(6)不再由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支撑,驱动轮(1)也不再被带动。该耦接件包括可绕与驱动轴(10)隔开的轴倾斜的膨胀凸轮(31、32)。该膨胀凸轮使与弹簧件(6)相连的致动杆(51、52)扩张,从而使由驱动轮(1)的圆柱形驱动面支撑的弹簧件(6)扩张。
文档编号F16D41/20GK1774582SQ200480010355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
发明者格奥尔格·舍克, 弗里德·克鲁格, 马库斯·克洛普, 斯特凡妮·安格米勒, 马蒂亚斯·魏斯 申请人: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