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以及具有该离合器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169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合器以及具有该离合器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以及具有该离合器的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包括操纵杆机构部和可传递操纵杆机构部的驱动动作的离合器机构部的离合器以及具有该离合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离合器是,将操纵杆机构部的驱动动作传递到离合器机构部而变成切断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离合器的离合器机构部包括多个离合器板(摩擦板)、对离合器板进行推压的操纵板、由向离合器板侧对操纵板进行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组成的离合器弹簧以及与操纵板相连的推针。而且,该离合器的操纵杆机构部包括可转动地设置的离合器操纵杆和凸轮,其中该凸轮通过对离合器操纵杆进行操作而使其转动,并且与离合器机构部的推针抵接。其动作如下在离合器处于连接状态时,多个离合器板被操纵板推压,从而使相邻的离合器板相互接触。而且,在将离合器设定成切断状态时,通过握住离合器操纵杆而使离合器操纵杆(凸轮)转动,从而使该凸轮克服离合器弹簧的作用力来推压推针,以解除操纵板对离合器板的推压力。由此,使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离合器中,从凸轮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的转动中心至凸轮与推杆的抵接位置、在转动半径方向上的距离(下文称作凸轮的转动半径),设定得比凸轮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的凸轮的转动半径小。因而在现有离合器中,由于在离合器连接状态下在凸轮上所产生的转矩小,因而以较小的力即可使离合器操纵杆(凸轮)从转动开始位置转动。
专利文献1实开昭58-12718号公报发明内容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离合器中,由于凸轮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凸轮的转动半径大,因而,具有在转动结束位置凸轮上所产生的转矩变大的不良情况。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用压缩螺旋弹簧作为离合器弹簧,因而一旦凸轮转动至转动结束位置,则由于离合器弹簧的挠曲量(压缩量)变大,存在离合器弹簧的作用力变大的不良情况。因而,由于在转动结束位置上,作用在凸轮上的离合器弹簧的作用力增大,因而出现在转动结束位置上凸轮所产生的转矩进一步变大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的情况下,必须以较大的力将离合器操纵杆(凸轮)保持在转动结束位置上,因而存在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降低的问题。
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通过凸轮的作用,在凸轮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负荷变小,而在凸轮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负荷变大,因而出现在凸轮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负荷与在凸轮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负荷的差值变大的不良情况。因而,由于在离合器进行切断动作时离合器的负荷变化量增大,因而,难以顺利地进行离合器操作。由此,存在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提高的离合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提高的离合器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离合器,包括包含具有第1抵接部的操纵杆的操纵杆机构部;和离合器机构部,包含推压部件,沿第1方向对多个转动板进行推压而使相邻的转动板接触,从而在相邻的转动板之间产生摩擦力;施力部件,沿第1方向对推压部件进行施力;以及转接部件,具有第2抵接部,并且将所述操纵杆机构部的驱动动作传递到推压部件上,其中该第2抵接部设置得与第1抵接部抵接,并通过使操纵杆沿规定方向转动而被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进行推压。而且,从与相邻转动板接触状态下的转动开始位置沿规定方向朝转动结束位置转动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由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推压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从而使推压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沿着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并且相邻的转动板分离。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和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如下构成,使得在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在操纵杆的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施力部件如下构成,使得在操纵杆的转动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操纵杆的力小于在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上作用于操纵杆的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离合器,从与相邻转动板接触状态下的转动开始位置朝转动结束位置沿规定方向转动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由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推压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从而使推压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沿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并且相邻的转动板分离。而且,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和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如下构成,使得在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在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由于在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大,因而能够减小在转动开始位置上操纵杆上所产生的转矩。由此,当离合器开始进行切断动作时,在使相邻转动板分离时,以较小的力即可使操纵杆从转动开始位置沿规定方向转动。而且,由于施力部件如下构成,使得在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操纵杆的力小于在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上作用于操纵杆的力,所以即使操纵杆在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变小,也可以抑制在转动结束位置上操纵杆上所产生的转矩变大。因而,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时,以较小的力即可将操纵杆保持在转动结束位置。这样一来,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不仅在离合器开始进行断开动作时,而且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时,由于能够以较小的力对操纵杆进行操作,因而,能够提高用于切断离合器的操纵杆的操作性。此外,通过增大在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并且使施力部件如下构成,使得在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操纵杆的力减小,能够减小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和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两个位置上操纵杆(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负荷,因而与仅通过凸轮增大杠杆比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操纵杆(离合器操纵杆)上的操作负荷在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和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两个位置上的变化量。因而,由于能够顺利地对离合器进行操作,所以能够提高离合器的操作性。
在第一方式的离合器中,优选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和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分别包含相互抵接地设置的凸轮和凸轮从动件中的一方和另一方,凸轮和凸轮从动件如下构成,使凸轮和凸轮从动件的抵接位置变化,以使在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在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减小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操纵杆上所产生的转矩。
在上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和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分别包含相互抵接地设置的凸轮和凸轮从动件中的一方和另一方的结构中,优选在上述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从凸轮与凸轮从动件的抵接位置沿与转接部件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延长线,相对于上述操纵杆转动轴位于推压方向的一侧,当操纵杆沿规定方向转动而到达转动结束位置时,从凸轮和凸轮从动件的抵接位置沿与转接部件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延长线,相对于操纵杆转动轴位于与推压方向一侧相反的一侧。根据这种结构,在使操纵杆从转动开始位置向转动结束位置沿规定方向转动时,可以一边由操纵杆的凸轮(凸轮从动件)对转接部件的凸轮从动件(凸轮)进行推压,一边使操纵杆的凸轮(凸轮从动件)与转接部件的凸轮从动件(凸轮)的抵接位置沿与转接部件的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由此,由于在推压时,能够抑制凸轮向凸轮从动件施加与转接部件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因而能够抑制向转接部件施加与转接部件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转接部件的弯曲。
在上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和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分别包含相互抵接地设置的凸轮和凸轮从动件中的一方和另一方的结构中,优选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包括凸轮,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包括凸轮从动件。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操纵杆(凸轮)转动,能够容易地利用凸轮推压凸轮从动件。
在上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包括凸轮,并且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包括凸轮从动件的结构中,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可以包括具有凸轮的转动杆,该凸轮通过金属丝与离合器操纵杆相连,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形成棒状,并且一个端部构成与转动杆的凸轮抵接的凸轮从动件,另一端部与上述推压部件相连。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由转动杆的凸轮推压转接部件的凸轮从动件,能够容易地使与转接部件相连的推压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
在上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包括凸轮,并且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包括凸轮从动件的结构中,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包括具有凸轮的转动杆,该凸轮通过金属丝与离合器操纵杆相连。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与推压部件相连,并且具有转动杆的凸轮可插入的孔部,凸轮从动件可以由转接部件的孔部内侧面构成。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利用转动杆推压由上述转接部件的孔部内侧面构成的凸轮从动件,能够容易地使与转接部件相连的推压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
在上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包括凸轮,并且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包括凸轮从动件的结构中,优选离合器机构部还包括油压机构部,该油压机构部,包括汽缸;活塞,嵌入汽缸的内部,在转接部件的推压下沿着汽缸的中心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汽缸内部产生油压;以及油量调节部,对汽缸内部的油量进行调节;利用该汽缸内部所产生的油压,使推压部件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利用油量调节部对汽缸内部的油量进行调节,因此即使离合器机构部的结构部件即转动板受热膨胀,也能够抑制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汽缸内部的油压变化。由此,能够抑制可切断离合器的操纵杆的转动量变化。
在离合器机构部包含油压机构部的结构中,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可以包括具有构成凸轮的第1抵接部的离合器操纵杆,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包括被构成离合器操纵杆的凸轮的第1抵接部进行推压的构成凸轮从动件的第2抵接部,并且嵌入汽缸的内部,以便沿着汽缸的中心轴方向移动。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由离合器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推压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而使其沿着汽缸的中心轴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容易地由转接部件沿汽缸的中心轴方向推压活塞。
在上述离合器机构部包含油压机构部的结构中,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包括具有构成凸轮的第1抵接部的离合器操纵杆,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包括被构成离合器操纵杆的凸轮的第1抵接部推压的构成凸轮从动件的第2抵接部,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汽缸的外部,且通过转动来推压活塞。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由离合器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推压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而使其转动,可以容易地由转接部件沿汽缸的中心轴方向推压活塞。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离合器中,优选施力部件如下构成,使得作用在上述操纵杆上的力从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朝向转动结束位置逐渐变小。根据这种结构,从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向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地减小凸轮比,并且减小由施力部件作用在操纵杆上的力的情况下,由于利用凸轮和施力部件的合力能够使作用在操纵杆上的力更顺利地变化,所以能够更顺利地进行离合器操作。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离合器中,优选施力部件包括碟形弹簧。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在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作用于操纵杆的力小于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作用于操纵杆的力。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车辆是一种包括技术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述离合器的车辆。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获得可以提高用于切断离合器的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的车辆。


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推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100-100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视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200-200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2和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所使用的离合器弹簧(碟形弹簧)的弹簧特性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作用在离合器操纵杆上的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推杆的杠杆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2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离合器弹簧的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3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离合器断开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300-300线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21是表示图1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侧视图;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侧视图;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剖视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剖视图;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机动二轮车(车辆)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推杆的立体图。图4和5是表示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视图。图7和8是表示图6所示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图9是表示在图2和6所示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所使用的离合器弹簧(碟形弹簧)的弹簧特性的曲线图。下文将参照图1~图9对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和搭载了该离合器的机动二轮车的结构进行说明。
搭载了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的机动二轮车结构如图1所示,主框架2的前端部连接在头管1上。该主框架2向后下方延伸地形成。而且,将向后上方延伸的座椅固定导轨3连接在主框架2上。而且,将转向机构部4可转动地安装在头管1上。将手柄5安装在转向机构部4的上侧。
如图2所示,将托架6安装在手柄5上。离合器操纵杆7能够以轴8为支点进行转动地安装在托架6上。将金属丝9连接到离合器7上。通过使离合器7沿A方向转动而拉伸金属丝9。而且,托架6、离合器7、轴8和金属丝9是用于切断离合器的操纵杆机构部50的结构部件。
而且,如图1所示,前叉10安装在转向机构部4的下方。前轮11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叉10的下端部上。在前轮11上安装前制动盘12,以便与前轮11一起转动。而且,在前叉10上安装前制动钳13,以夹持前制动盘12。
通过枢轴14,将摆臂15的前端部安装在主框架2的后端部上。后轮16可转动地安装在摆臂15的后端部上。在后轮16上安装后制动盘17,以便与后轮16一起转动。而且,在摆臂15上安装后制动钳18,以便夹持后制动盘17。将燃料箱19设置在主框架2的上方,将发动机20搭载在主框架2的下方。消音器21连接在发动机20上。而且,将座椅22配置在座椅固定导轨3的上方。
将离合器机构部30搭载在主框架2的下方。该离合器机构部30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通过轴承32将离合器壳33安装在圆筒状的主轴31上。即,离合器壳33可相对于主轴31进行转动。而且,在离合器壳33的外周面上形成了齿轮部33a。该离合器壳33的齿轮部33a与安装在发动机20的曲轴20a上的齿轮20b啮合。而且,在离合器壳33的内周面上,形成了沿主轴31的轴向(B方向或C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33b。而且,离合器轮壳34与主轴31一起转动地安装在主轴31上。该离合器轮壳34设置在离合器壳33的内侧。而且,在离合器轮壳34的与离合器壳33的形成有槽部33b的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上,形成沿B方向(C方向)延伸的花键部34a。
而且,多个圆环状的摩擦片35和多个圆环状的离合器片36交替设置在离合器壳33的内侧。具体地说,在摩擦片35的外周面上形成了多个凸部35a,并且所述凸部35a与离合器壳33的内周面上的槽部33b扣合。而且,摩擦片35能够沿着离合器壳33的槽部33b在B方向(C方向)上移动。而且,在离合器片36的内周面上形成了齿轮部36a,并且齿轮部36a与离合器轮壳34的外周面上的花键部34a啮合。并且,离合器片36能够沿着离合器轮壳34的花键部34a在B方向(C方向)上移动。多个摩擦片35和多个离合器片36在B方向(C方向)上交替设置。另外,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是本发明的“转动板”的一个示例。
支撑板37由螺栓38安装到离合器轮壳34的B方向(C方向)上的一端。在离合器轮壳34和支撑板37之间设置了压板39。在压板39上形成了沿B方向推压离合器片36的推压部39a。而且,压板39是本发明“推压部件”的一个示例。而且,在支撑板37和压板39之间设置了作为离合器弹簧的碟形弹簧40。碟形弹簧40是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
在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由碟形弹簧40沿B方向对压板39施力,从而由压板39的推压部39a沿B方向推压离合器片36。由于沿B方向推压离合器片36,因而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变成相互压接的状态。在离合器片36和摩擦片35相互压接的状态下,当离合器壳33转动时,由于在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之间产生摩擦力,因而离合器轮壳34和离合器壳33一起转动。由此,在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主轴31转动。
此外,将用于沿C方向对压板39进行推压的顶杆41插入筒状的主轴31的内部。顶杆41的一端通过轴承42可转动地与压板39相连。另外,顶杆41是本发明的“转接部件”的一个示例。
如果由顶杆41沿C方向对压板39进行推压,则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在离合器的切断状态下,由顶杆41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而沿C方向对压板39进行推压。此外,由于沿C方向推压压板39,因而解除了压板39的推压部39a对离合器片36的向B方向的推压。因此,由于消除了对离合器片36和摩擦片35向C方向运动的限制,因而相邻的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分离。因此,即使离合器壳33转动,在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之间也不会产生摩擦力。因而在离合器的切断状态下,主轴31和离合器轮壳34不转动,仅离合器壳33转动。
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顶杆41的与压板39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从主轴31的内部向B方向突出,并且由该顶杆41的另一端部的端面构成与后述推杆51的凸轮51c抵接的凸轮从动件41a。另外,凸轮从动件41a是本发明的“第2抵接部”的一个示例。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顶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a一侧设置了沿C方向对顶杆41进行推压的推杆51。推杆51是本发明的“操纵杆”和“转动杆”的一个示例。如图2和图3所示,推杆51具有杆部51a、设置在杆部51a一端的安装部51b,并且能够以杆部51a的中心轴(转动轴)CA1为支点进行转动。而且如图3~图5所示,在推杆51的杆部51a上形成了与凸轮从动件41a抵接的凸轮51c。而且凸轮51c是本发明的“第1抵接部”的一个示例。通过使推杆51(凸轮51c)从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沿D方向转动,来推压顶杆41(凸轮从动件41a)而使其向C方向移动。而且,通过使推杆51(凸轮51c)从图4和图5所示状态(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沿D方向转动,变成图7和图8所示状态(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从而使离合器从连接状态(图2的状态)变成切断状态(图6的状态)。
如图2所示,将金属丝9连接在推杆51的安装部51b的距转动轴CA1距离为L1的部分上。由此,如果对离合器操纵杆7进行操作而拉伸金属丝9,则推杆51沿D方向(参照图5)转动。在推杆51的杆部51a的一端侧安装了扭力螺旋弹簧52。通过该扭力螺旋弹簧52,始终向使推杆51沿D方向(参照图5)转动的方向对其施力。另外,推杆51和螺簧52是用于切断离合器的操纵杆机构部50的结构部件。
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推杆51的凸轮51c和顶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a如下构成,使得推杆51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的杠杆比大于推杆51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的杠杆比。具体地说,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上,如图5所示,从推杆51的转动轴CA1至凸轮51c与凸轮从动件41a的抵接位置P1的、E方向(与顶杆41的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方向)上的距离R11大约设定为2.9毫米。另一方面,在推杆51的转动结束位置上,如图8所示,从转动轴CA1至抵接位置P1的、E方向上的距离R12大约设定为5.0毫米。因此,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推杆51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的杠杆比(L1/R11)大于推杆51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的杠杆比(L1/R12)。
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从凸轮51c与凸轮从动件41a的抵接位置P1沿与顶杆41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延伸的延长线EL1,相对于推杆51的转动轴CA1位于B方向侧。如图8所示,当推杆51沿D方向转动并到达转动结束位置时,从凸轮51c与凸轮从动件41a的抵接位置P1沿与顶杆41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延伸的延长线EL1,相对于推杆51的转动轴CA1,移动到与B方向侧相反的C方向侧。
而且,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6所示,作为离合器弹簧的碟形弹簧40如下构成,使得在推杆5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小于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下文,对第1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碟形弹簧(离合器弹簧)40的弹簧特性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碟形弹簧(离合器弹簧)40具有图9所示的弹簧特性。具体地说,当挠曲量为大约1.6毫米以下时,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随着挠曲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当挠曲量大于约1.6毫米且小于约4.9毫米时,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随着挠曲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小。而且,当挠曲量在大约4.9毫米以上时,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随着挠曲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大。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将支撑板37和压板39的间距W1(参照图2)设定成使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大约为1170N。此时,碟形弹簧40的挠曲量大约为2毫米。而且,当推杆51处于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时,将支撑板37和压板39的间距W2(参照图6)设定成使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大约为490N。此时,碟形弹簧40的挠曲量大约是3.5毫米。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那样设定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碟形弹簧40的挠曲量和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碟形弹簧40的挠曲量,使作用于推杆51的力(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从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朝向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逐渐变小。而且,图9中的虚线表示弹簧常数。
接着,将参照图2、图5、图6和图8,说明将第1实施方式离合器从连接状态设定成切断状态时的操作。
首先,从图2所示的离合器连接状态使离合器操纵杆7沿A方向转动,对连接在推杆51的安装部51b上的金属丝9进行拉伸。由此,推杆51开始从图5所示的离合器连接状态向D方向转动。此时,如图8所示,由于顶杆41(凸轮从动件41a)被推杆51(凸轮51c)向C方推压,因而顶杆41沿C方向移动。
如图6所示,一旦顶杆41沿C方向移动,则利用顶杆41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而向C方向对压板39进行推压。由此,解除了压板39的推压部39a对离合器片36的向B方向的推压。因此,由于消除了对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向C方向运动的限制,因而相邻的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分离。其结果是,由于在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之间不产生摩擦力,即使离合器壳33转动,主轴31和离合器轮壳34也不会与离合器壳33一起转动。即,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推杆51的凸轮51c和推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a如下构成,使得推杆51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的杠杆比大于推杆51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的杠杆比,由于推杆51在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因而能够减小在转动开始位置上推杆51(凸轮51c)上产生的转矩。由此,在离合器开始进行切断动作时,在使相邻的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分离时,以较小的力即可使推杆51从转动开始位置沿A方向转动。而且,作为离合器弹簧的碟形弹簧40如下构成,使得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比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小,即使推杆51在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变小,也可以抑制在转动结束位置上推杆51(凸轮51c)上所产生的转矩变大。因而,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时,以较小的力能够将推杆51维持在转动结束位置。从而不仅在开始离合器断开操作时,而且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下,也能够以较小的力对通过金属丝9与推杆51相连的离合器操纵杆7进行操作,因而,能够提高离合器操纵杆7的操作性。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增大推杆51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的杠杆比,并且碟形弹簧40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变小,可以减小推杆51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和推杆51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这两个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离合器操纵杆7)的操作负荷,因而与利用凸轮仅增大杠杆比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推杆51的操作负荷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和推杆5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这两个位置上的变化量。因而,由于能够顺利地对离合器操纵杆7进行操纵,所以能够提高离合器操纵杆7的操作性。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设定成在转动开始位置上的凸轮51c的转动半径R11比在转动结束位置上的凸轮51c的转动半径R12小,能够容易地使推杆51在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L1/R11)大于推杆51在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L1/R12)。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上,从凸轮51c与凸轮从动件41a的抵接位置P1沿与顶杆41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延伸的延长线EL1,相对于推杆51的转动轴CA1位于B方向侧,而且,当推杆51沿D方向转动并到达转动结束位置时,从凸轮51c与凸轮从动件41a的抵接位置P1沿与推杆41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延伸的延长线EL1,相对于推杆51的转动轴CA1移动到与B方向相反的C方向侧,因而在推杆51从转动开始位置向转动结束位置沿D方向转动时,能够一边由推杆51的凸轮51c对顶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a进行推压,一边使推杆51的凸轮51c与顶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a的抵接位置P1沿与顶杆41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移动。由此,在进行推压时,由于能够抑制从凸轮51c沿与顶杆41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施加在凸轮从动件41a上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沿与顶杆41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的力施加在顶杆41上。因此能够抑制顶杆41的弯曲。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在与压板39相连的推杆41上设置了凸轮从动件41a,因而如果利用推杆51的凸轮51c对顶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a进行推压,则能够容易地使与顶杆41相连的压板39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用具有图9所示弹簧特性的碟形弹簧40作为离合器弹簧,也能够容易地使在转动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小于在转动开始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从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朝向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使施加在推杆51上的力(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逐渐地变小,从推杆51(凸轮51c)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朝向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地减小杠杆比,并且减小由碟形弹簧40作用在推杆51(凸轮51c)上的力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凸轮51c和碟形弹簧40的合力作用在推杆51上的力更为顺利地变化,所以能够更顺利地对离合器操纵杆7进行操作。
图10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作用在离合器操纵杆上的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推杆的杠杆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2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离合器弹簧的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3是表示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和离合器的断开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而且图10~图13的横轴(离合器杠杆转动量)的0毫米的位置,是离合器操纵杆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大约53毫米的位置是离合器操纵杆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而且,图13中的所谓离合器断开量是指在将离合器设定为切断状态时压板的移动量。下文参照图10~图13,说明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操纵杆操作性有关的效果进行确认后的模拟结果。
首先,在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对离合器操纵杆7沿A方向转动量、作用在离合器操纵杆7上的反作用力、推杆51的杠杆比、离合器断开量(压板39向C方向的移动量)和碟形弹簧(离合器弹簧)40的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而且,在该模拟中,作为与现有示例对应的比较示例,不仅具有利用凸轮仅增大杠杆比的比较示例,而且还有利用压缩螺簧(离合器弹簧)对压板进行施力,且通过不具有凸轮的推杆对顶杆进行推压的离合器的比较示例。
如图10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量为0~53毫米的范围内,判断出作用在离合器操纵杆上的反作用力小于比较示例中的反作用力。具体地说,在转动开始位置(0毫米)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上的反作用力,在第1实施方式中大约为30N,在比较示例中大约为40N。而且,在转动结束位置(大约53毫米)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的反作用力,在第1实施方式中大约为22N,在比较示例中大约为38N。从结果可知,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以确认,以较小的力即可使离合器操纵杆7从转动开始位置沿A方向转动,且以较小的力即可将离合器操纵杆7保持在转动结束位置上。
而且,如图11所示,在转动开始位置(0毫米)上的推杆的杠杆比,在第1实施方式中大约为9,在比较示例中大约为6.8。从该结果可知,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转动开始位置(0毫米)上,由于推杆51的杠杆比大于比较示例的杠杆比,因此认为作用在离合器操纵杆7上的反作用力变小。
而且,如图12所示,在转动结束位置(大约53毫米)上的离合器弹簧的作用力,在第1实施方式中大约为650N,在比较示例中大约为1220N。从该结果可知,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转动结束位置(大约53毫米)上,碟形弹簧(离合器弹簧)40的作用力小于比较示例中的作用力,因而认为作用在离合器操纵杆7上的反作用力变小。
而且,如图13所示,在转动结束位置(大约53毫米)上的离合器断开量,在第1实施方式和比较示例中是基本相同的数值(大约1.7毫米)。也就是说,认为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能够提高离合器操纵杆7的操作性,并能够可靠地使离合器处于切断状态。
第2实施方式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15和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下文将参照图14~图18对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即对通过拉伸压板而解除压板对离合器弹簧的推压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部60,作为传递发动机(图中未示)驱动的主轴,使用圆柱状的主轴61。而且由螺栓38将具有孔部62a的支撑板62安装在离合器轮壳34的B方向(C方向)的一端侧。而且,将压板63配置在离合器轮壳34和支撑板62之间。在压板63上形成了沿B方向对离合器弹簧36进行推压的推压部63a。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碟形弹簧(离合器弹簧)40设置在支撑板62和压板63之间。而且,压板63是本发明的“压接部件”的一个示例。图14中的离合器机构部60的结构部件(32~36)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部30的结构部件(32~36)相同的结构。
在离合器连接状态下,通过由碟形弹簧40沿B方向对压板63进行施力,由压板63的推压部63a沿B方向对离合器片36进行推压。由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离合器连接状态下,由于离合器轮壳34和离合器壳33一起转动,因而主轴61转动。
而且,通过轴承64将拉伸部件65可转动地连接在压板63上。设置该拉伸部件65是为了沿C方向拉伸压板63。另外,拉伸部件65是本发明的“转接部件”的一个示例。
如果由拉伸部件65沿C方向对压板63进行拉伸,则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在离合器切断状态下,通过拉伸部件65来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而沿C方向拉伸压板63。而且,由于沿C方向拉伸压板63,所以解除了压板63的推压部63a沿B方向对离合器片36的推压。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离合器切断状态下,主轴61和离合器轮壳34不转动,仅离合器壳33转动。
如图14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拉伸部件65的与压板63相反一侧的端部从支撑板62的孔部62a向C方向突出,并且在拉伸部件65的另一端部形成了孔部65a。由拉伸部件65的孔部65a内侧面构成了凸轮从动件65b。凸轮从动件65b是本发明的“第2抵接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用于对拉伸部件65进行推压并使其沿C方向移动的推杆51插入拉伸部件65的孔部65a中。插入到拉伸部件65的孔部65a中的推杆51,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推杆51相同的结构。而且如图16所示,通过将推杆51插入拉伸部件65的孔部65a中,使推杆51的凸轮51c和拉伸部件65的凸轮从动件65b抵接。通过使推杆51(凸轮51c)从图16的状态(转动开始位置)沿H方向转动,来推压拉伸部件65(凸轮从动件65b)而使其沿C方向移动。而且,通过使推杆51(凸轮51c)从图16的状态(转动开始位置)沿H方向转动,成为图18的状态(转动结束位置),从而使离合器从连接状态(图14的状态)变成切断状态(图17的状态)。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推杆51的凸轮51c和拉伸部件65的凸轮从动件65b如下构成,使得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推杆5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具体地说,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参照图16)上从转动轴CA1至抵接位置P2的E方向(与拉伸部件65的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R21设定得小于在转动结束位置(参照图18)上从转动轴CA1至抵接位置P2的E方向上的距离R22。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推杆51的杠杆比(L1/R21)大于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推杆51的杠杆比(L1/R22)。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上从凸轮51c和凸轮从动件65b的抵接位置P2沿与拉伸部件65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延伸的延长线EL2,相对于推杆51的转动轴CA1位于B方向侧。如图18所示,当通过使推杆51沿H方向转动并到达转动结束位置时,从凸轮51c与凸轮从动件65b的抵接位置P2沿与拉伸部件65推压方向(C方向)垂直的方向(E方向)延伸的延长线EL2,相对于推杆51的转动轴CA1移动到与B方向相反的C方向侧。
而且,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离合器弹簧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碟形弹簧40,因而在推杆5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小于在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上的力。
接着,参照图14~图18,对将第2实施方式离合器从连接状态变为切断状态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4所示,通过对离合器操纵杆(图中未示)进行操作,对连接在推杆51的安装部51b上的金属丝9(参照图15)进行拉伸。由此,推杆51从图16所示的离合器连接状态开始向H方向转动。此时,如图18所示,由于拉伸部件65(凸轮从动件65b)被推杆51(凸轮51c)沿C方向推压,因而拉伸部件65沿C方向移动。
如图17所示,一旦拉伸部件65沿C方向移动,则通过拉伸部件65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而向C方向对压板63进行拉伸。由此,解除了压板63的推压部39a对离合器片36的向B方向的推压。因此,由于消除了对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向C方向运动的限制,因而相邻的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分离。其结果是,由于在离合器片36与摩擦片35之间不产生摩擦力,所以即使离合器壳33转动,主轴61和离合器轮壳34也不会与离合器壳33一起转动。即,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推杆51的凸轮51c和拉伸部件65的凸轮从动件65b如下构成,使得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推杆5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所以推杆51的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因而能够减小在转动开始位置上推杆51(凸轮51c)上所产生的转矩。而且,由于作为离合器弹簧的碟形弹簧40如下构成,使得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小于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作用于推杆51(凸轮51c)的力,即使推杆51的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变小,也可以抑制在转动结束位置上推杆51(凸轮51c)上所产生的转矩变大。其结果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不仅在离合器开始进行切断动作时,而且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下,由于能够以较小的力对通过金属丝9与推杆51相连的离合器操纵杆(图中未示)进行操作,因而能够提高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将凸轮从动件65b设置在与压板63相连的拉伸部件65上,所以如果利用推杆51的凸轮51c对拉伸部件65的凸轮从动件65b进行推压,能够容易地使与拉伸部件65相连的压板63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
而且,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20和图21是表示图1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详细视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侧视图,图23和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详细视图。参照图19~图24,对第3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即对包含油压机构部的离合器进行说明。另外,图21和图24中的离合器机构部70的结构部件(31~40)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部30的结构部件(31~40)相同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部70,如图21所示,在顶杆71的与压板39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安装了离合器释放活塞81。该离合器释放活塞81嵌入离合器释放汽缸82的内部。而且将离合器释放弹簧83设置在离合器释放汽缸82的内部。由离合器释放弹簧83始终沿C方向对离合器释放活塞81施力。而且,通过油管84,将油压主汽缸85连接到离合器释放汽缸82上。
油压主汽缸85包括主汽缸86、活塞87以及压缩弹簧88。主汽缸86是本发明的“汽缸”的一个示例。活塞87嵌入到主汽缸86的内部,其可以在沿着主汽缸86的中心轴的方向(I方向或J方向)上移动。活塞87的向I方向的移动是通过被后述转接活塞94沿I方向推压而进行的。而且,压缩弹簧88设置在主汽缸86的内部。通过该压缩弹簧88始终沿J方向对活塞87施力。
在主汽缸86上形成了2个油通路口86a和86b。将连接器89嵌入油通路口86a上,并且将与离合器释放汽缸82相连的油管84安装在连接器89上。将连接器90嵌入油通路口86b,通过油管91将副燃料箱92连接到连接器90上。设置副燃料箱92是为了调节主汽缸86内部的油压。具体地说,当主汽缸86内部的油压过高时,将主汽缸86内部的油排出到副燃料箱92内。另一方面,当主汽缸86内部的油压过低时,则从副燃料箱92将油补充到主汽缸86内。另外,副燃料箱92是本发明的“油量调节部”的一个示例。
在活塞87的一端设置了用于保持压缩弹簧88的弹簧保持部87a。而且,在活塞87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嵌入后述转接活塞94的推压部94a的承受部87b。而且,将第一密封件93a安装在活塞87的弹簧保持部87a一侧,并且将第二密封件93b安装在活塞87的承受部87b一侧。另外,离合器释放活塞81、离合器释放汽缸82、离合器释放弹簧83和油压主汽缸85是油压机构部80的结构部件。而且如图19所示,通过托架6a,将油压主汽缸85安装在手柄5上。
而且如图21所示,将转接活塞94嵌入到主汽缸86的内部,其可以在沿着主汽缸86的中心轴线的方向(I方向或J方向)上进行移动。而且在转接活塞94的一个端部上设置了推压部94a,并且该推压部94a嵌入活塞87的承受部87b。设置该转接活塞94是为了沿I方向对活塞87进行推压。转接活塞94是本发明的“转接部件”的一个示例。
一旦由转接活塞94沿I方向对活塞87进行推压,则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具体地说,如图24所示,在离合器切断状态下,活塞87被转接活塞94推压而沿I方向移动。由于活塞87移动引起主汽缸86内部油压的变化,主汽缸86内部的油流入到离合器释放汽缸82的内部。利用油从主汽缸86流入而引起离合器释放汽缸82内部产生的油压变化,使离合器释放活塞81和顶杆71沿C方向移动,并且压板39被推杆71沿C方向推压。由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主轴31和离合器轮壳34不转动,仅离合器壳33转动。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转接活塞94的另一端部从主汽缸86的内部向J方向突出,并且由该转接活塞94的另一端面构成与后述离合器操纵杆101的凸轮101a抵接的凸轮从动件94b。而且,转接活塞94的另一端部(凸轮从动件94b)形成得具有比上述一端部更大的直径。而且凸轮从动件94b是本发明的“第2抵接部”的一个示例。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托架6a上设置用于沿I方向对转接活塞94进行推压的离合器操纵杆101。该离合器操纵杆101能够以轴102(转动轴CA2)为支点进行转动。而且离合器操纵杆101是本发明的“操纵杆机构部”和“操纵杆”的一个示例。在离合器操纵杆101上形成了与凸轮从动件94b抵接的凸轮101a。而且凸轮101a是本发明的“第1抵接部”的一个示例。通过使离合器操纵杆101(凸轮101a)从图19和图20的状态(转动开始位置)沿K方向转动,来推压转接活塞94而使其沿I方向移动。而且,通过使离合器操纵杆101(凸轮101a)从图19和图20的状态(转动开始位置)沿K方向转动,变成图22和图23的状态(转动结束位置),从而将离合器从连接状态(图21的状态)设定成切断状态(图24的状态)。而且在使离合器操纵杆101转动时,力施加在图19和图22中被虚线包围的区域400内。施加了该力的区域400是与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轴CA2相隔距离L2的区域。
在第3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101的凸轮101a和转接活塞94的凸轮从动件94b构成得,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具体地说,从转动开始位置(参照图20)的转动轴CA2至抵接位置P3在G方向(与转接活塞94的推压方向(I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R31设定得比从转动结束位置(参照图23)的转动轴CA2至抵接位置P3在G方向上的距离R32小。因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101的杠杆比(L2/R31)大于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101的杠杆比(L2/R32)。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开始位置上从凸轮101a与凸轮从动件94b抵接位置P3沿与转接活塞94的推压方向(I方向)垂直的方向(G向)延伸的延长线EL3,相对于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轴CA2位于J方向侧。如图23所示,当离合器操纵杆101沿K方向转动而到达转动结束位置时,从凸轮101a和凸轮从动件94b的抵接位置P3沿与转接活塞94的推压方向(I方向)垂直的方向(G方向)延伸的延长线EL3,相对于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轴CA2,移动到与J方向相反的I方向侧。
而且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21和图24所示,由于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碟形弹簧40作为离合器弹簧,因而在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101(凸轮101a)的力比在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101(凸轮101)的力小。
接着,参照图19、图21、图22和图24,对将第3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从连接状态变为切断状态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图19和图21所示状态使离合器操纵杆101沿K方向转动。此时,如图22所示,由于利用离合器操纵杆101沿I方向对转接活塞94(凸轮从动件94b)进行推压,因而转接活塞94沿I方向移动。
由此,如图24所示,油压主汽缸85的活塞87被转接活塞94推压而沿I方向移动。而且,活塞87沿I方向移动时,主汽缸86内部的油压升高。由此,主汽缸86内部的油通过连接在油通路口86a上的油管84,流入离合器释放汽缸82的内部。
一旦油流入离合器释放汽缸82的内部,则由于离合器释放汽缸82内部的油压升高,所以离合器释放活塞81沿C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安装在离合器释放活塞81上的顶杆71也沿C方向移动,因此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沿C方向对压板39进行推压。由此,解除了压板39的推压部39a对离合器片36的向B方向的推压。因此,由于消除了对离合器片36和摩擦片35向C方向运动的限制,因而相邻的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分离。其结果是,由于在离合器片36与摩擦片35之间不产生摩擦力,因而即使离合器壳33转动,主轴31和离合器轮壳34也不会与离合器壳33一起转动。即,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离合器操纵杆101的凸轮101a和转接活塞94的凸轮从动件94b构成得,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所以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因而能够减小在转动开始位置上离合器操纵杆101上所产生的转矩。由此,在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时,在使相邻的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分离的情况下,以较小的力即可使离合器操纵杆101从转动开始位置沿K方向转动。而且由于作为离合器弹簧的碟形弹簧40构成得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101(凸轮101a)的力比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101(凸轮101a)的力小,因而即使离合器操纵杆101在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变小,也可以抑制在转动结束位置上离合器操纵杆101(凸轮101a)上所产生的转矩变大。因而,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下,以较小的力即可将离合器操纵杆101保持在转动结束位置。因而,不仅在离合器断开操作开始时,而且在维持离合器切断状态下,由于能够以较小的力对离合器操纵杆101进行操作,因而能够提高离合器操纵杆101的操作性。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利用在主汽缸86内部产生的油压使压板39克服碟形弹簧40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并且嵌入主汽缸86内部的活塞87被转接活塞94推压,因而即使摩擦片35和离合器片36受热膨胀,只要由副燃料箱92调节主汽缸86内部的油量,即可控制在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断开动作开始位置)上主汽缸86内部的油压变化。由此,能够抑制可切断离合器的离合器操纵杆101的转动量。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转接活塞94嵌入主汽缸86的内部,能够容易地由转接活塞94沿主汽缸86的中心轴方向对活塞87进行推压。
而且,第3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离合器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离合器的切断状态的侧视图。参照图25和图26,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一个端部111a从主汽缸86的内部沿J方向突出地将活塞111嵌入构成油压主汽缸85的主汽缸86的内部。活塞111的一端部111a形成得具有比图中未示的另一端部更大的直径。
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将转动部件112安装在固定于手柄5上的托架6b上,其能够以轴113(转动轴CA4)为支点进行转动。而且,在转动部件112的I方向的侧面上,形成了突出部112a,并且该突出部112a设置得与活塞111的端部111a抵接。设置该转动部件112是为了沿I方向对活塞111进行推压。而且转动部件112是本发明的“转接部件”的一个示例。
如图26所示,转动部件112以轴113为支点进行转动,并且如果由转动部件112的突出部112a沿I方向对活塞111进行推压,则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
而且,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如图25所示,由转动部件112的与突出部112a相反一侧的侧面构成与后述离合器操纵杆114的凸轮从动件114a抵接的凸轮从动件112b。而且,凸轮从动件112b是本发明的“第2抵接部”的一个示例。
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固定于手柄5上的托架6b上设置用于沿I方向对转动部件112进行推压而使其转动的离合器操纵杆114。该离合器操纵杆114构成得能够以轴115(转动轴CA3)为支点进行转动,而且离合器操纵杆114是本发明的“操纵杆机构部”和“操纵杆”的一个示例。而且,在离合器操纵杆114上形成了与凸轮从动件112b抵接的凸轮114a。凸轮114a是本发明的“第1抵接部”的一个示例。通过使离合器操纵杆114(凸轮114a)从图25的状态(转动开始位置)沿K向转动,来沿Q方向推压转动部件112(凸轮从动件112b)而使其转动。而且通过使离合器操纵杆114(凸轮114a)从图25的状态(转动开始位置)沿K方向转动,成为图26的状态(转动结束位置),从而使离合器从连接状态(图25的状态)变成切断状态(图26的状态)。而且在使离合器操纵杆114转动时,力施加在图25和图26中被虚线包围的区域500内。施加该力的区域500是与离合器操纵杆114的转动轴CA3相隔距离为L3的区域。
在该第3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离合器操纵杆114的凸轮114a和转动部件112的凸轮从动件112b构成得,离合器操纵杆114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离合器操纵杆114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具体地说,在转动开始位置(参照图25)上,从离合器操纵杆114的转动轴CA3至抵接位置P4的、在凸轮114a和凸轮从动件112b的抵接位置P4的切线方向上的距离R411设定得比从转动部件112的转动轴CA4至抵接位置P4的、在抵接位置P4的切线方向上的距离R412小。另一方面,在转动结束位置(参照图26)上,从离合器操纵杆114的转动轴CA3至抵接位置P4的、在抵接位置P4的切线方向上的距离R421设定得比从转动部件112的转动轴CA4至抵接位置P4的、在抵接位置P4的切线方向上的距离R422大。因此,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114的杠杆比(R412/R411)大于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的离合器操纵杆114的杠杆比(R422/R421)。
该第3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第3实施方式变形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如果利用离合器操纵杆114对转动部件112推压而使其转动,则可以容易地通过转动部件112沿主汽缸86的中心轴方向对活塞111进行推压。
该第3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而且,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均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范围等同的意思以及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本发明应用在机动二轮车上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机动二轮车之外的车辆。
而且,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向离合器机构部外侧(C方向)推压压板而切断离合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从离合器机构部外侧向内侧(B方向)推压压板而切断离合器。
而且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离合器操纵杆进行施力的离合器弹簧,使用具有图9所示特性的碟形弹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具有与图9所示弹簧特性相同的特性,也可以使用碟形弹簧之外的弹簧部件。例如,如图27所示的第1变形例那样,代替碟形弹簧,也可以使用扭力螺旋弹簧121。而且扭力螺旋弹簧121是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
作为使用扭力螺旋弹簧121时的结构,如图27所示,在离合器轮壳122和压板123上分别设置了用于保持扭力螺旋弹簧121的弹簧保持部122a和123a。离合器轮壳122的弹簧保持部122a设置在压板123一侧,并且压板123的弹簧保持部123a设置在离合器轮壳122一侧。扭力螺旋弹簧121由弹簧保持部122a和123a夹持而进行保持。由此,利用扭力螺旋弹簧121沿B方向对压板123施力。而且,压板123是本发明的“推压部件”的一个示例。
在该第1变形例中,如图28所示,压板123沿C方向移动时,由于扭力螺旋弹簧121的两端部相互靠近地发生挠曲,所以扭力螺旋弹簧121对压板123的作用力变小。因此,与作为离合器弹簧而使用碟形弹簧的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离合器操纵杆(图中未示)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的力比在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的力小。
而且,在离合器轮壳122上形成了花键部122b,并且离合器片36的齿轮部36a与该花键部122b啮合。而且,在压板123上形成了推压部123b,并且由该推压部123b沿B方向推压离合器片36。
而且,也可以使用图29所示的第2变形例那样的施力部件130。如图29所示,该施力部件130包括一对滑动件131a和131b、压缩螺簧132、一对辊133a和133b。一个滑动件131a嵌入到另一个滑动件131b内。而且,一对滑动件131a和131b,在一个滑动件131a嵌入另一个滑动件131b的状态下,能够相互反向滑动。而且,压缩螺簧132被一对滑动件131a和131b夹持而进行保持。通过该压缩螺簧132向使一对滑动件131a和131b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而且,一对辊133a和133b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滑动件131a和131b的端部上。
在使用上述施力部件130的情况下,在离合器轮壳141上设置用于保持一对滑动件131a和131b的保持部141a,并且一对滑动件131a和131b可沿M向滑动地保持在该保持部141a上。而且,在压板142上设置了与辊133a和133b抵接的抵接面142a。而且,压板142是本发明的“推压部件”的一个示例。如图30所示,在压板142沿C方向移动时,一对辊133a和133b被压板142的抵接面142a相互反向(M方向)推压。由此,一对滑动件131a和131b克服压缩螺簧132的作用力而相互靠近地进行滑动。
在该第2变形例中,压板142的抵接面142a,在离合器连接状态(图29状态)和离合器切断状态(图30的状态)下与辊133a(133b)的抵接角度变化。具体地说,在离合器连接状态(图29的状态)下,如图31所示,设定压板142的抵接面142a的倾斜角度,使得施力部件130在B方向上产生的作用力为F1。另一方面,在离合器切断状态(图30状态)下,如图32所示,设定压板142的抵接面142a的倾斜角度,使得施力部件130在B方向上产生的作用力为比F1小的F2。因此,与作为离合器弹簧使用碟形弹簧的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离合器操纵杆(图中未示)的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的力比在离合器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上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的力小。
另外,如图29所示,在离合器轮壳141上形成了花键部141b,并且离合器片36的齿轮部36a与该花键部142b啮合。而且,在压板142上形成了推压部142b,并且通过该推压部142b沿B方向推压离合器片36。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合器,包括包含具有第1抵接部的操纵杆的操纵杆机构部;和离合器机构部,包含推压部件,沿第1方向对多个转动板进行推压而使相邻的所述转动板接触,从而在所述相邻的转动板之间产生摩擦力;施力部件,沿所述第1方向对所述推压部件进行施力;以及转接部件,具有第2抵接部,并且将所述操纵杆机构部的驱动动作传递到所述推压部件上,其中该第2抵接部设置得与所述第1抵接部抵接,并通过使所述操纵杆沿规定方向转动而被所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进行推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从与所述相邻转动板接触状态下的转动开始位置沿规定方向朝转动结束位置转动,由所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推压所述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从而使所述推压部件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相邻的转动板分离;所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和所述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如下构成,使得在所述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在所述操纵杆的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所述施力部件如下构成,使得在所述操纵杆的转动结束位置上作用于所述操纵杆的力小于在所述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上作用于所述操纵杆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和所述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分别包含相互抵接地设置的凸轮和凸轮从动件中的一方和另一方;所述凸轮和凸轮从动件如下构成,使得凸轮和凸轮从动件的抵接位置变化,以使在所述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上的杠杆比大于在所述操纵杆的转动结束位置上的杠杆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上,从所述凸轮和凸轮从动件的抵接位置沿与所述转接部件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延长线,相对于所述操纵杆的转动轴位于所述推压方向一侧;当使所述操纵杆沿规定方向转动并到达所述转动结束位置时,从所述凸轮和凸轮从动件的抵接位置沿与所述转接部件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延长线,相对于所述操纵杆的转动轴位于与所述推压方向一侧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的第1抵接部包括所述凸轮;所述转接部件的第2抵接部包括所述凸轮从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包括具有所述凸轮的转动杆,所述凸轮通过金属丝与离合器操纵杆相连;所述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形成棒状,并且一个端部构成与所述转动杆的凸轮抵接的所述凸轮从动件,另一端部与所述推压部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包括具有所述凸轮的转动杆,所述凸轮通过金属丝与离合器操纵杆相连;所述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与所述推压部件相连,并且具有可插入所述转动杆的凸轮的孔部;所述凸轮从动件,由所述转接部件的孔部的内侧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部还包括油压机构部,该油压机构部包括汽缸;嵌入所述汽缸的内部,通过被所述转接部件推压而沿所述汽缸的中心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汽缸内部产生油压的活塞;以及对汽缸内部的油量进行调节的油量调节部;利用在所述汽缸内部产生的油压,使所述推压部件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包括具有构成所述凸轮的第1抵接部的离合器操纵杆;所述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包括构成所述凸轮从动件的第2抵接部,并且沿所述汽缸的中心轴方向移动地嵌入所述汽缸的内部,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被构成所述离合器操纵杆凸轮的第1抵接部推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机构部的操纵杆,包括具有构成所述凸轮的第1抵接部的离合器操纵杆;所述离合器机构部的转接部件,包括构成所述凸轮从动件的第2抵接部,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汽缸的外部,且通过转动来推压所述活塞,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被构成所述离合器操纵杆凸轮的第1抵接部推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如下构成,使得作用在所述操纵杆上的力从所述操纵杆的转动开始位置向转动结束位置逐渐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包括碟形弹簧。
12.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的车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以及具有该离合器的车辆,其中该离合器能够使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提高。该离合器包括操纵杆机构部(50)以及离合器机构部(30),其中,操纵杆机构部(50)包含具有凸轮(51c)的推杆(51),离合器机构部(30)包含具有凸轮从动件(41a)的顶杆(41)和作为离合器弹簧的碟形弹簧(40)。推杆(51)的凸轮(51c)和顶杆(41)的凸轮从动件(41a)如下构成,推杆(51)处于转动开始位置时的杠杆比大于推杆(51)处于转动结束位置时的杠杆比。碟形弹簧(40)在转动结束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结束位置)时作用在推杆(51)(凸轮51c)上的力比在转动开始位置(离合器切断动作开始位置)时作用在推杆(51)(凸轮51c)上的力小。
文档编号F16D13/00GK1959139SQ20061015406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
发明者石田洋介, 大石明文, 村山拓仁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