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607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折叠式手持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手持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其中较为流行的是折叠式手持设备,其主要具有一个可以沿中间转轴翻折的上半部分,使用时打开,不用时闭合起来,这样大大减小了手持设备的长度,同时能够应用较大的显示屏幕和宽松的按键分布。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折叠式手持设备在打开状态下,请参阅图1所示,当上半部分91受力时容易向后方翻倒,尤其是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手持设备中,需要在打开上半部分91并进行操作过程中增加其它的动作来防止设备向后方翻倒,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在设备后方提供支撑点、防止手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翻倒、结构简单灵活、使用简单方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具有如下构成该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包括折叠手持设备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和两部分之间的转轴,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转轴处还设有滑动支撑部件,所述的上半部分通过一个转动推拉机构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相连接,所述的下半部分通过一个沿其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滑动机构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相连接;上半部分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在该转动推拉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所述的转动推拉机构可以包括滑动支撑部件上的弧形滑槽,和固定连接于上半部分且嵌入该弧形滑槽中的滑块;上半部分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滑块在该弧形滑槽中滑动,并驱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沿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所述的转动推拉机构也可以包括安装于上半部分上的弧形滑槽,和固定连接于滑动支撑部件且嵌入该弧形滑槽中的滑块;上半部分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滑决在该弧形滑槽中滑动,并驱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沿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该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的滑块为圆形。
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可以包括滑动支撑部件上的滑动槽,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的下半部分且嵌入该滑动槽中的滑动块,滑动槽沿下半部分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延伸;所述的滑动块沿该滑动槽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也可以包括下半部分上的滑动槽,和固定连接于滑动支撑部件且嵌入该滑动槽中的滑动块,滑动槽沿下半部分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延伸;所述的滑动块沿该滑动槽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该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的滑块可以为矩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由于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转轴处安设有滑动支撑部件,在上半部分翻起过程中,驱动该滑动支撑部件向后方伸出一段形成一个支架,从而可以防止产品上半部分向后翻倒,使得该设备不会因上半部分受重力及垂直于上半部分的力的情况下向后方翻倒,使得使用者感觉安全,而且不需要使用者在打开上半部分前后增加其它的动作来防止产品向后方翻倒,使用方便;同时结构简单灵活,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图1为现有技术中折叠式手持设备翻开状态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支撑结构的折叠手持设备的闭合状态下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支撑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支撑结构在打开过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支撑结构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整体侧面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支撑结构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整体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该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包括折叠手持设备的上半部分1、下半部分2和两部分之间的转轴3,其中,所述的转轴3处还安设有滑动支撑部件4,所述的上半部分1通过一个转动推拉机构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4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该转动推拉机构包括滑动支撑部件4上的弧形滑槽41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的上半部分1且嵌入该弧形滑槽41中的滑块11,所述的下半部分2通过一个沿其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3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滑动机构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4相连接,该限位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支撑部件4上的沿所述的下半部分2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3的方向延伸的滑动槽42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的下半部分2且嵌入该滑动槽42中的滑动块21,所述的滑块11通过上半部分1绕所述的转轴3转动,在该弧形滑槽41中滑动并驱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4,使得所述的滑动块21沿该滑动槽42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从而使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4沿所述的滑动槽42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且其中的滑块11为圆形,从而能够顺畅的实现弧形运动。
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中的转动推拉机构也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其包括安装于所述的上半部分1上的弧形滑槽和固定连接于滑动支撑部件4且嵌入该弧形滑槽中的滑块,通过上半部分1绕所述的转轴3转动,所述的滑块在该弧形滑槽中滑动并驱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4沿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同时,其中的限位滑动机构也可以包括所述的下半部分2上的沿所述的下半部分2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3的方向延伸的滑动槽和固定连接于滑动支撑部件4且嵌入该滑动槽中的滑动块,所述的滑动块沿该滑动槽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而且,上述的滑动支撑部件4的外形可以根据外形设计的需要采用矩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支撑结构的运动原理是对上半部分1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上半部分1绕转轴3转动,从而带动滑块11在滑槽41内滑动,对滑动支撑部件4产生一个向后的力,使其它向后运动,滑动块21在滑动槽42内的滑动,从而控制滑动支撑部件4沿指定的方向移动。
采用了上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由于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转轴3处安设有滑动支撑部件4,在上半部分1翻起过程中,驱动该滑动支撑部件4向后方伸出一段形成一个支架,从而可以防止产品上半部分1向后翻倒,使得该设备不会因上半部分1受重力及垂直于上半部分1的力的情况下向后方翻倒,使得使用者感觉安全,而且不需要使用者在打开上半部分1前后增加其它的动作来防止产品向后方翻倒,使用方便;同时结构简单灵活,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包括折叠手持设备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和两部分之间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处还设有滑动支撑部件,所述的上半部分通过一转动推拉机构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相连接,所述的下半部分通过一沿其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滑动机构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相连接;上半部分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在该转动推拉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推拉机构包括滑动支撑部件上的弧形滑槽,和固定连接于上半部分且嵌入该弧形滑槽中的滑块;上半部分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滑块在该弧形滑槽中滑动,并驱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沿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推拉机构包括安装于上半部分上的弧形滑槽,和固定连接于滑动支撑部件且嵌入该弧形滑槽中的滑块;上半部分绕所述的转轴转动,所述的滑块在该弧形滑槽中滑动,并驱动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沿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支撑部件上的滑动槽,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的下半部分且嵌入该滑动槽中的滑动块,滑动槽沿下半部分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延伸;所述的滑动块沿该滑动槽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矩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滑动机构包括下半部分上的滑动槽,和固定连接于滑动支撑部件且嵌入该滑动槽中的滑动块,滑动槽沿下半部分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延伸;所述的滑动块沿该滑动槽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矩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的外形为矩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包括折叠手持设备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和两部分之间的转轴,其中转轴处还设有滑动支撑部件,上半部分通过一个转动推拉机构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件相连接,下半部分通过一个沿其所在平面且垂直于转轴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滑动机构与滑动支撑部件相连接;上半部分绕转轴转动,滑动支撑部件在转动推拉机构的驱动下,沿限位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往返滑动。采用该种结构的折叠手持设备上的转动支撑结构,设备不会因上半部分受重力及垂直于上半部分的力的情况下向后方翻倒,使得使用者感觉安全和方便,同时结构简单灵活,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文档编号F16C11/00GK2900902SQ20062004079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4日
发明者汪建国, 曾世钦 申请人: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