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式携带设备和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转动轴线的折叠式携带设备和用于该 设备的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式携带设备中具有含有相互平行的两个转动轴线的设备。 这种折叠式携带设备具有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连结部件,第一框体与连 结部件以第 一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第二框体与连结部件以与第 一转动轴线平行的第二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因此,第二框体能 以把其自身相对连结部件能转动的角度范围和连结部件相对第一框体能转 动的角度范围相加的角度范围相对第一框体转动。因此,这种携带设备与 以一个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把第二框体连结在第一框体上的携带设备 相比能有大的转动。通常第二框体在其前面碰到第一框体前面的折叠位置
与其背面碰到第一框体背面的最大转动位置之间大致能转动360°的范围。 但上述的折叠式携带设备有时需要使第二框体在折叠位置与最大转动 位置之间中途停止的情况。于是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记载中,在第一框体 与连结部件之间设置有卡止机构。卡止机构具有能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框 体上的卡合部件和设置在连结部件上的卡合凹部,通过卡合部件与卡合凹 部卡合而使连结部件相对第一框体不能转动地被锁定。由于在锁定状态下, 连结部件相对第一框体不能转动,所以第二框体仅能在其自身相对连结部 件能转动的范围相对第一框体转动。例如仅能转动180° 。因此只要不解除 锁定机构,则第二框体能从180°的转动位置向最大转动位置侧转动。因此, 能使第二框体从折叠位置停止在180°的转动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2869500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折叠式携带设备不仅要把第 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分别与连结 部件能转动地组装,而且需要把卡合部件组入到第一框体,仅该点就使组 装工时增加,结果是有折叠式携带设备制造费用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折叠式携带设备包括第一和第二框体、
连结部件、fc该连结部件的一侧部以第一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在 所述第 一框体上的第 一铰链、把所述连结部件的另 一侧部以与所述第 一转 动轴线平行的第二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在所述第二框体上的第二
铰链,该折叠式携带设备中所述第一铰链包括阻止所述连结部件相对所 述第一框体转动的锁定机构、通过操作能从外部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部件 来解除所述锁定机构进行的所述连结部件对于所述第一框体锁定状态的锁 定解除机构。
这时,所述第一铰链包括不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一 铰链部件、不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连结部件上且以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中 心能转动地连结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上的第二铰链部件,所述锁定机构包 括基端部能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 第二铰链部件任一个之上的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第 二铰链部件任一个的另一个之上且与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能插入脱开地 卡合,在卡合时与所述卡合部件协同动作来阻止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 第二铰链部件相对转动的卡合凹部、把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一侧向所述另 一侧方向作用的作用机构,所述锁定解除机构的所述操作部件被设置成在 容许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能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在所述另一侧移动,最好 所述操作部件在位于所述容许位置时,容许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与所述 卡合凹部卡合,在位于所述解除位置时,使所述卡合部件抵抗所述作用机 构的作用力并^C按压移动而从所述卡合凹部脱出。
作为所述这种折叠式携带设备的第一铰链而使用的铰链装置具备以 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的第一、第二铰链部件、在所述第一铰链部 件的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的端部能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移动但不能转 动地设置的可动部件、把该可动部件向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作用的第一作用 机构,在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面的一侧形成有与另 一侧 抵接的凸部,在另 一侧形成有当所述第一铰链部件转动到规定位置时与所 述凸部抵接而把第 一作用机构的作用力变换成使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相对所 述第二铰链部件转动的转动作用力的凸轮部,该铰链装置在所述第 一铰链
部件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的任一个之上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能移动地设置
有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配置且通过第二作用机构从所述一侧向另一侧方 向作用的卡合部件的基端部,在所述另一个的外周部上设置有所述转动 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开放,通过所述可动部件外侧的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 部能从开放部插入脱开地进行卡合,在卡合时与所述卡合部件协同动作来 阻止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转动的卡合凹部,在所述 另一个之上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能移动地设置有操作部件,当所述操作部 件在从所述另 一侧向所述一侧方向移动时,从所述卡合凹部的另 一端开放 部,使所述卡合部件抵抗所述第二作用机构的作用力并被按压移动而从所
该铰链装置中最好把所述卡合轴的基端部能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 链部件上,把所述卡合凹部和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上。
最好在所述第 一铰链部件的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侧端面上形成有收容 孔,该收容孔的开口侧端部能移动地收容所述卡合部件的基端部,所述收 容孔的底部侧端部收容所述第二4交^涟部件。
最好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所述第一铰链部件转动时相互抵接的所 述卡合部件前端部的外面和所述卡合凹部的内面至少一个之上形成有伴 随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的转动而使所述卡合部件抵抗所述第二作用机构的作 用力并一皮4姿压移动的倾斜面。
根据具有上述特点结构的本发明,由于第一铰链具有锁定机构,所以 在组装折叠式携带设备时,仅在第一框体与连结部件之间组入第一铰链、 且在第二框体与连结部件之间组入第二铰链便可,不需要另外组入锁定机 构。因此能减少折叠式携带设备的组装工时。
图1是以受话部框体位于折叠位置状态表示本发明折叠式手机(折叠 式携带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2是以受话部框体位于中间位置状态表示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以受话部框体位于最大转动位置状态表示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以受话部框体位于折叠位置状态表示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以受话部框体位于中间位置状态表示同实施例的剖面图6是以受话部框体位于最大转动位置状态表示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同实施例手机所使用的连结部件和向连结部件组装的铰链 装置的侧面图8是沿图7 X-X线的放大剖面图9是表示同实施例手机所使用的本发明铰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正面
图IO是表示同铰链装置的侧面图; 图ll是沿图IOX-X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IOY-Y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同铰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14是表示同装置中球体与第一、第二抵接凹部关系的展开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铰链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与图12同样的剖面图; 图16是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17是表示本发明折叠式手机第 一 实施例所使用的第二铰链装置一例 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第一转动轴线(转动轴线) L2第二转动轴线
1折叠式手机(折叠式携带设备) 2送话部框体(第一框体)
3受话部框体(第二框体) 4连结部件
5第 一铰链装置(第 一铰链) 5A第 一铰链装置(第 一铰链)
5'第二铰链装置(第二铰链) 8第二铰链轴(第二铰链)
IO锁定机构 ll收容孔 12锁定弹簧(作用机构、第二作用机构)
13卡合轴(卡合部件)13a锥面(倾斜面)14卡合凹部
20锁定解除机构 21操作部件 51第一铰链部件
52安装部件(第二铰链部件) 54可动部件 55球体(凸部)
56主螺旋弹簧 57固定部件 57c —侧部(凸轮部)
57d另一侧部(凸轮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i^t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到图6表示本发明折叠式手机(折叠式携带设备)的一实施例。
该折叠式手机1包括送话部框体(第一框体)2、受话部框体(第二框体) 3和连结部件4。连结部件4的一侧部以第一转动轴线Ll为中心能转动地 与送话部框体2的基端部连结。受话部框体3的基端部以第二转动轴线L2 为中心能转动地与连结部件4的另一侧部连结。其结果是受话部框体3经 由连结部件4能转动地与送话部框体2连结。送话部框体2与连结部件4 能相对转动,且受话部框体3与连结部件4能相对转动,但以下为了说明 方便,设定为是送话部框体2被位置固定而连结部件4和受话部框体3相 对送话部框体2转动。
连结部件4相对送话部框体2能在图2和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与图3 和图6所示的终端位置(图3和图6所示的位置实际上是从终端位置向初 始位置侧仅离开了微小角度的位置。该点在后面叙述)之间能转动。连结 部件4的初始位置通过连结部件4的前面4a石並到送话部框体2基端部处形 成的第一抵接面2c而被限定。连结部件4的终端位置通过连结部件4的背 面4b碰到送话部框体2基端部处形成的第二接触面2d而被限定。
受话部框体3其自身相对连结部件4转动,且连结部件4相对送话部 框体2转动,这样就能相对送话部框体2从图1和图4所示的折叠位置经 过图2和图5所示的中间位置转动到图3和图6所示的最大转动位置。
受话部框体3的折叠位置在连结部件4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由受话 部框体3的前面3a碰到送话部框体2的前面2a所限定。受话部框体3的折 叠位置也可以由在其基端部形成的停止面3c^5並到连结部件4的前面4a所限 定。这时,在各零件的加工精度上,在受话部框体3位于折叠位置时使受 话部框体3的前面3a从送话部框体2的前面2a稍樣么离开。相反,在通过前 面2a、 3a相碰触而限定受话部框体3的折叠位置时,使停止面3c相对连结 部件4的前面4a稍微离开。受话部框体3的折叠位置能任意选择上述的任 意一种方法来限定。
受话部框体3的中间位置由受话部框体3的停止面3c石並到位于初始位 置的连结部件4的背面4b所限定。中间位置是使用手机1进行通话时的位 置,本实施例设定为是从折叠位置大致离开了 160°的位置。受话部框体3 的中间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限定。这点后述。
受话部框体3的最大转动位置由使位于中间位置的受话部框体3与连 结部件4一起以第一转动轴线L1为中心向图2和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
受话部框体3的背面3b碰到送话部框体2的背面2b所限定。在受话部框 体3位于最大转动位置时,在各零件的加工精度上,使连结部件4的背面 4b相对第二接触面2d稍微离开,连结部件4相对终端位置仅以微小角度位 于跟前位置。受话部框体3的最大转动位置也可以由连结部件4的背面4b 碰到送话部框体2的第二接触面2d来限定。这时,当受话部框体3转动到 最大转动位置时,受话部框体3的背面3b相对送话部框体2的背面2b稍 微离开。
受话部框体3和连结部件4通过后述的第一铰链装置5和第二铰链装 置5'的作用按下面的顺序转动。即,现在设定受话部框体3位于折叠位置。 当把受话部框体3从折叠位置向最大转动位置转动侧时,首先受话部框体3 相对连结部件4以第二转动轴线L2为中心转动。这时,由于连结部件4通 过后述的锁定机构10不能转动地连结在送话部框体2上,所以不与受话部 框体3 —起转动。
当受话部框体3到达中间位置时,停止面3c碰到连结部件4的背面4b。 且由于连结部件4相对送话部框体2不能转动,所以只要是不解除锁定机 构10的锁定状态,则受话部框体3就不能从中间位置向最大转动位置侧转 动。因此,根据该折叠式手机能把受话部框体3可靠地停止在中间位置。
当把锁定机构10的锁定状态解除,则连结部件4相对送话部框体2能 转动。因此,当把受话部框体3从中间位置向最大转动位置转动时,受话 部框体3则与连结部件4 一起以第一转动轴线Ll为中心向最大转动位置侧 转动。当受话部框体3到达最大转动位置时,则受话部框体3的背面3b碰 到送话部框体2的背面2b而停止。只要连结部件4不返回到初始位置,则 被解除了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10就维持着解除状态。
当把位于最大转动位置的受话部框体3向折叠位置侧转动时,首先连 结部件4以第一转动轴线L1为中心转动。这样,受话部框体3就从最大折 叠位置向中间位置侧转动。连结部件4到达初始位置,随之受话部框体3 到达中间位置,连结部件4的前面4a碰到送话部框体2的第 一接触面2c, 连结部件4不能进一步转动。当连结部件4到达初始位置,则锁定机构10 自动地变成锁定状态,连结部件4不能从初始位置向终端位置侧转动。受 话部框体3从中间位置以第二转动轴线L2为中心转动。当受话部框体3到 达折叠位置,则其前面3a碰到送话部框体2的前面2a而停止。
下面更详细说明送话部框体2和受话部框体3与连结部件4的各连结 关系,在送话部框体2基端部的第一转动轴线L1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 2e。通过形成该凹部2e而在送话部框体2基端部的第一转动轴线Ll方向 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形成第一、第二连结部2f、 2g。同样地,在受话部框 体3基端部的第二转动轴线L2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3d,在第二转动轴 线L2方向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形成第三、第四连结部3e、 3f。在凹部2e 的底面上形成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面2c、 2d,在凹部3d的底面上形成所述 停止面3c。
连结部件4的一侧部以第一转动轴线Ll为中心能转动地插入送话部框 体2的凹部2e内。如图8所示,第一、第二连结孔4c、 4d使各自轴线与第 一转动轴线Ll 一致地形成在连结部件4 一侧部的第一转动轴线Ll方向'的 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上。第一铰链装置(第一铰链)5的第一铰链部件51通 过树脂制的介装体58不能转动地与第一连结孔4c嵌合。另一方面,第一铰 链装置5的安装部件52不能转动地安装在送话部框体2的第一连结部2f 上。该安装部件52通过连结轴53以第一转动轴线L1为中心能转动地与第 一铰链部件51连结。第一铰链轴7的一端部以第一转动轴线Ll为中心能 转动地与第二连结孔4d嵌合。该第一铰链轴7的另一端部被安装在送话部 框体2的第二连结部2g中。这样,送话部框体2的基端部与连结部件4的 一侧部就以第 一转动轴线Ll为中心能转动地被连结。
连结部件4的另 一侧部以第二转动轴线L2为中心能转动地插入受话部 框体3的凹部3d内。如图8所示,第三、第四连结孔4e、 4f使各自轴线与 第二转动轴线L2 —致地形成在连结部件4另一侧部的第二转动轴线L2方 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上。第二铰链轴(第二铰链)8—端部以第二转动轴 线L2为中心能转动地与第三连结孔4e嵌合。该第二铰链轴8的另一端部 被安装在受话部框体3的第三连结部3e中。第二铰链装置(第二铰链)5 '的第一铰链部件51不能转动地与第四连结孔4f嵌合。另一方面,第二铰 链装置5'的安装部件52不能转动地安装在受话部框体3的第三连结部3e 中。该安装部件52通过连结轴53以第二转动轴线L2为中心能转动地与第 一铰链部件51连结。这样,受话部框体3的基端部与连结部件4的另一侧 部就以第二转动轴线L2为中心能转动地被连结。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式手机1把第一铰链装置5和第二铰链
装置5'配置在连结部件4的一侧对角线上,但也可以配置在另一侧对角线
上,也可以配置在连结部件4同一侧的端部。且也可以替^第一铰链轴7 而使用第一铰链装置5,替代第二铰链轴8而使用第二铰链装置5'。
如图8~图13所示,第一铰链装置5还具有下面的结构。即第一铰链部 件51是有底筒状,把其开放部配置在位于安装部件52侧。把可动部件54 不能转动但能向第一转动轴线(转动轴线)Ll方向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铰链 部件51的开^L侧端部。在该可动部件54朝向安装部件52侧的端面上以使 球体(凸部)55的大致一半突出到外部的状态而设置。该球体55从第一转 动轴线Ll仅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关于球体55,也可以替代它而把半球状、 圆锥台状等形状的凸部与可动部件54形成一体。可动部件54通过主螺旋 弹簧(第一作用机构)56被向安装部件52侧作用。
安装部件52的与可动部件54相对的端面上不能转动地安装有固定部 件57。通过该固定部件57和安装部件52构成第二铰链部件。固定部件57 被主螺旋弹簧56作用的可动部件54的球体55所按压,因此向安装部件52 按压。因此,如果固定部件57不能相对安装部件52转动,则也不能向第 一转动轴线L1方向移动,实质上被固定在安装部件52上。因此,固定部 件57也可以与安装部件52形成一体并把它作为第二铰链部件。安装部件 52被固定在连结轴53的前端部,连结轴53的头部53a利用主螺旋弹簧56 经由介装体58向第一铰链部件51的底部51a按压,这样,第一铰链部件 51、安装部件52、连结轴53、可动部件54、主螺旋弹簧56、固定部件57 和介装体58就被单元化,能把铰链装置5整体进行一体处理。
固定部件57的与可动部件54相对的面上形成有第一、第二抵接凹部 57a、 57b。第一、第二"^妄触凹部57a、 57b配置在以第一转动轴线Ll为中 心的圓周上,且也是配置在与配置有球体55的圆周的同一圓周上。如图14 所示,第一接触凹部57a配置成当连结部件4位于初始位置时使球体55与 固定部件57周向第一^^合凹部57a的底面倾斜的一侧部(凸轮部)57c接 触。通过球体55与一侧部57c接触,把主螺旋弹簧56的作用力变换成朝向 图14箭头A方向的转动作用力,利用该转动作用力使连结部件4被从终端 位置向初始位置方向转动作用,使连结部件4的前面4a按压在送话部框体 2的第一接触面2c上。这样,连结部件4被维持在初始位置。第二接触凹 部57b被配置成相对第一接触凹部57a大致向固定部件57的周向离开200
° 。即,被配置成当受话部框体3位于最大转动位置时,使球体55与固定 部件57周向第二接触凹部57b的底面倾斜的另一侧部(与固定部件57周 向的一侧部57c侧相反侧的侧部,凸轮部)57d接触。通过球体55与另一 侧部57d接触,把主螺旋弹簧56的作用力变换成朝向图14箭头B方向的 转动作用力,利用该转动作用力使连结部件4被从初始位置向终端位置方 向转动作用,使受话部框体3的背面3b按压在送话部框体2的背面2b上。 这样,受话部框体3维持在最大转动位置。
为了把主螺旋弹簧56的作用力变换成转动作用力,采用了球体(凸部) 55和作为它所接触的倾斜面的第一抵接凹部57a的一侧部57c和第二接触 凹部57b的另一侧部57d,但只要是能把主螺旋弹簧56的作用力变换成转 动作用力,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且也可以lEJ求体55i殳置在固定部件 57上,4巴第一、第二接触凹部57a、 57b形成在可动部件54上。
第二铰链装置5'在不使用介装体58而把第一铰链部件51不能转动地 直接嵌合在第四连结孔4f内的点、不具有锁定机构10和锁定解除机构20 的点和除了下面叙述的结构之外,如图17所示与第一铰链装置5的上述结 构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于是第二铰链装置5'的各结构中在实质上与第 一铰链装置5相同的部分上付与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第二铰链装置5'的球体55与第一、第二接触凹部57a、 57b的关系与 第一铰链装置5不同。即,在第二铰链装置5'中,当受话部框体3位于折 叠位置时,球体55碰到第一接触凹部57a底面的一侧部57c,这样,主螺 旋弹簧56的作用力被变换成使受话部框体3从中间位置向折叠位置方向转 动的转动作用力。利用该转动作用力使受话部框体3的前面3a按压在送话 部框体2的前面2a上,使受话部框体3维持折叠位置。另外,当受话部框 体3位于中间位置时,球体55碰到第二接触凹部57b底面的另 一侧部57d, 这样,主螺旋弹簧56的作用力被变换成使受话部框体3从折叠位置向中间 位置方向转动的转动作用力。利用该转动作用力使受话部框体3的停止面 3c按压在连结部件4的背面4b上,使受话部框体3维持使用位置。使受话 部框体3维持在使用位置的转动作用力被设定成比使连结部件4从初始位 置向终端位置转动作用的转动作用力更大。因此,在向位于最大转动位置 的受话部框体3加上向使用位置侧转动的力时,受话部框体3从最大转动 位置到达使用位置则不一定使连结部件4转动且受话部框体3相对连结部
件4转动。在受话部框体3位于折叠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以及位于中间位 置与最大转动位置之间时,利用作用在球体55与固定部件57接触面之间 的摩擦阻力能使受话部框体3停止在任意位置。
受话部框体3的中间位置也可以通过球体55与接触凹部57b底面外周 边缘的全周接触来限定。这样设定时,则4巴接触凹部57b配置成在受话部 框体3的停止面3c将要碰到连结部件4的背面4b时,使球体55与接触凹 部57b底面外周边缘的整体接触。
第一铰链装置5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锁定机构10和锁定解除机 构20。首先说明锁定机构10,在第一4史链部件51开口侧的端面上形成有 与第一转动轴线Ll平行延伸的收容孔11。该收容孔11被配置成与第一转 动轴线Ll和球体55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是仅从第一转动轴线Ll离开稍 微短的距离。且收容孔ll被配置成当受话部框体3从折叠位置向中间位 置转动时,使可动部件54相对固定部件57向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人球体 55仅离开规定的角度(本实施例大致是90。)。在收容孔ll的底部侧收容 有锁定弹簧(第二作用机构)12,在收容孔11的开口部侧能出没地插入有 卡合轴(卡合部件)13。卡合轴13在其整体进入到收容孔11内之前能抵 抗锁定弹簧12的作用力移动,而且能利用锁定弹簧12的作用力使前端部 越过可动部件54而移动达到固定部件57。
在固定部件57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把固定部件57沿第一转动轴线Ll 贯通的卡合凹部14。该卡合凹部14在以第一转动轴线L1为中心的径向上 与收容孔11大致配置在同一位置,在以第一转动轴线L1为中心的周向上 在连结部件4位于初始位置时配置在与收容孔11同一位置的位置处。且卡 合凹部14为了使卡合轴13能出没而具有与卡合轴13大致相同的大小。因 此,当连结部件4位于初始位置时,越过了可动部件54的卡合轴13的前 端部能利用锁定弹簧12的作用力从可动部件54侧开放部插入到卡合凹部 14中。通过卡合轴13插入到卡合凹部14中而卡合,使固定部件57和安装 部件52 (第二铰链部件)相对第一铰链部件51不能转动地被锁定,进而, 连结部件4被送话部框体2不能转动地被锁定。插入到卡合凹部14中的卡 合轴13其前端面碰到安装部件52的第一铰链部件51侧的端面而停止。
在此,当通过卡合轴13向卡合凹部14的卡合而把连结部件4以第一 转动轴线U为中心的转动完全阻止,并误向位于中间位置的受话部框体3
向最大转动位置侧施加过大的力时,则送话部框体2、受话部框体3、连结 部件4或铰链装置5的任一个有可能破损。为了把这种不好情况防患于未 然而在进入到卡合凹部14的卡合轴13前端部形成前端细的锥面(倾斜面) 13a,当想4巴连结部件4乂人初始位置向终端位置侧转动时,卡合凹部14内面 的第一铰链部件51侧的端部边缘碰到锥面13a。因此,当向连结部件4作 用有使从初始位置向终端位置侧转动的力时,通过卡合凹部14内面的第一 铰链部件51侧的端部边缘而锥面13a被按压,使卡合轴13抵抗锁定弹簧 12的作用力而移动。于是连结部件4从卡合凹部14脱出而连结部件4能自 由转动。
替代在卡合轴13的前端部形成锥面13a,或是也可以与它一起在卡合 凹部14的内周面形成锥面。也可以代替锥面13a而单单形成倾斜面。
下面说明锁定解除机构20,锁定解除机构20具有#:作部件21。该操 作部件21的基端部外周面上形成有沿第一转动轴线L1延伸的突条21a。该 突条21a能滑动地插入在安装部件52上形成的引导槽52a内。这样,操作 部件21的基端部就不能转动但能向第一转动轴线Ll方向移动地与安装部 件52连结。操作部件21的前端部从送话部框体2的第一连结部2f向外部 突出。因此,操作部件21能从便携手机1外部向第一转动轴线Ll方向移 动操作。
安装部件52上形成有在第一转动轴线Ll方向上贯通的插入孔22。该 插入孔22在以第一转动轴线L1为中心的圆的周向上与卡合凹部14大致配 置在同一位置处。中间轴23能滑动地插入在插入孔22内。该中间轴23在 连结部件4位于初始位置时,使中间轴23的一端碰到卡合轴13的前端面, 另 一端^s並到:f喿作部件21。因此,当^4喿作部件21向送话部4匡体2的内部侧 按压移动时,则卡合轴13通过中间轴23而被按压移动。当把操作部件21 向送话部框体2的内部侧移动到移动界限位置(解除位置)时,卡合轴13 就从卡合凹部14脱出。在卡合轴13从卡合凹部14脱出的状态下把连结部 件4从初始位置向终端位置侧转动时,由于卡合凹部14相对卡合轴13在 周向上离开,所以卡合轴13不会进入到卡合凹部14内而是在固定部件57 的端面上滑动。当把连结部件4转动到初始位置时,由于卡合凹部14与卡 合轴13相对,所以卡合轴13利用锁定弹簧12的作用力而^C插入到卡合凹 部14内,自动地成为锁定状态。操作部件21由锁定弹簧12并通过卡合轴n和中间轴23而^^皮向送话部框体2的外部侧作用,在同方向上位于移动界
限位置(容许位置)。
操作部件21朝向内侧的移动界限位置由操作部件21的突条21a碰到 引导槽51b的底面被限定。操作部件21向外侧的移动界限位置由操作部件 21前端部外周面上形成的突起21b碰到安装部件52上形成的缺口部52b外 侧的侧面上^皮限定。
上述结构的折叠式手机1由于第一铰链装置5具有锁定机构10,所以 不需要在送话部框体2与连结部件4之间另外设置锁定机构。因此,能省 去另外组装锁定机构的麻烦,仅该点就能减少折叠式手机1的制造费用。
图15和图16表示本发明铰链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第一铰 链装置5A中不使用介装体58,把第一铰链部件51不能转动地直接嵌合在 连结部件4的第一连结孔4c内。连结轴53的头部53a经由座板59与第一 铰链部件51的底部51a按压接触。安装部件52与操作部件21之间设置有 复位弹簧24。该复位弹簧24把操作部件21向送话部框体2的外侧作用。 因此,操作部件21在锁定机构10的锁定状态被解除时也通过复位弹簧24 向外侧返回到移动界限位置,并维持在该位置。因此,在连结部件4位于 初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能防止操作部件21向第一转动轴线Ll方向产生 松动。在操作部件21的外周面的形成有向第一转动轴线Ll方向延伸的引 导凹部21c,设置在安装部件52上的引导轴25内侧的端部能滑动地插入在 该引导凹部21c内。通过该引导轴25碰到引导凹部21c外侧的端部,而使 操作部件21向内侧的移动界限位置(解除位置)被限定,通过引导轴25 碰到引导凹部21c内侧的端部,而使操作部件21向外侧的移动界限位置(容 许位置)被限定。中间轴23的一端部被埋设固定在操作部件21内。其他 结构与上述铰链装置5相同。
本发明能被利用在第一、第二框体以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转动轴线 为中心能转动连结的折叠式手机等的携带设备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式携带设备,包括第一和第二框体、连结部件、把该连结部件的一侧部以第一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在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一铰链、把所述连结部件的另一侧部以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平行的第二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在所述第二框体上的第二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包括阻止所述连结部件相对所述第一框体转动的锁定机构、通过操作能从外部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部件来解除所述锁定机构进行的所述连结部件对所述第一框体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 包括不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一铰链部件、不能转动地设 置在所述连结部件上且以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在所述第 一铰链部件上的第二铰链部件,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基端部能沿所述第一 转动轴线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任一个之上 的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任一个的另一 个之上且与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能插入脱开地卡合,在卡合时与所述卡 合部件协同动作来阻止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转动的 卡合凹部、把所述卡合部件从所述一侧向所述另 一侧方向作用的作用才几构, 所述锁定解除机构的所述操作部件被设置成在容许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能 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在所述另一侧移动,所述操作部件在位于所述容许位 置时,容许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在位于所述解除所述卡合凹部fL出。
3、 一种铰链装置,具备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连结的第一、第 二铰链部件、在所述第 一 铰链部件的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的端部能向 所述转动轴线方向移动但不能转动地设置的可动部件、把该可动部件向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作用的第一作用机构,在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 件相对面的 一侧形成有与另 一侧抵接的凸部,在另 一侧形成有当所述第一 铰链部件转动到规定位置时与所述凸部抵接而把第 一作用机构的作用力变 换成使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相对所述第二铰链部件转动的转动作用力的凸轮 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的任一个之上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能移动地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配置且通过第二作用机构从 所述一侧向另一侧方向作用的卡合部件的基端部,在所述另一个的外周部 上设置有所述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开放,通过所述可动部件外侧的 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从一端开放部能插入脱开地进行卡合,在卡合时设 置有与所述卡合部件协同动作来阻止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所述第二铰链部 件相对转动的卡合凹部,在所述另一个之上,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能移动 地设置有操作部件,当所述操作部件在从所述另一侧向所述一侧方向移动 时,从所述卡合凹部的另一端开放部,使所述卡合部件抵抗所述第二作用 机构的作用力并被按压移动,而从所述卡合凹部脱出,这样来解除所述卡 合轴与所述卡合凹部之间的卡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所述卡合轴的基端 部能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上,把所述卡合凹部和所述操作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 的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侧的端面上形成有收容孔,该收容孔的开口侧端部能 移动地收容所述卡合部件的基端部,所述收容孔的底部侧的端部收容所述 第二铰链部件。
6、 如权利要求3 5任一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 铰链部件相对所述第一铰链部件转动时相互抵接的所述卡合部件前端部的 外面和所述卡合凹部的内面至少一个之上形成有伴随所述第二铰链部件 的转动而使所述卡合部件抵抗所述第二作用机构的作用力并被按压移动的 倾斜面。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式携带设备和铰链装置,把折叠式手机(1)的送话部框体(2)的一端部通过第一铰链装置(未图示)以第一转动轴线L1为中心能转动地与连结部件(4)的一侧部连结。把受话部框体(3)的一端部通过第二铰链装置(未图示)以第二转动轴线L2为中心能转动地与连结部件(4)的另一侧部连结。第一铰链装置内置有锁定机构(未图示),其一方面阻止连结部件(4)相对送话部框体(2)的转动,一方面通过把操作部件(21)沿第一转动轴线L1向送话部框体(2)的内部侧按压而把锁定解除。
文档编号F16C11/04GK101111688SQ20068000336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5日
发明者新美亮, 越川伸市郎 申请人: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