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部件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047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阳部件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件,该密封件设置在例如高压流体回路中的 管接头的阳接头部件和阴接头部件那样的、曝于高压流体的阳部件 与和其相结合的阴部件之间。
背景技术
在高压流体回路的管接头中,在阳接头部件插入连接阴接头部件 的状态下,为了防止从二者之间泄露高压流体,往往在二者之间设
有密封圏及支撑该密封圏的保护垫圏(参照日本特开2005-42815号 公报)。
现有如下方法,即,为了设置密封圏与保护垫圏,在阳接头部件 的外周面上形成环形槽,将密封圏与保护垫圏嵌合在该环形槽中, 然后,将该阳接头部件插入阴接头部件而与之相连接。不过在这种 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图1至图3表示现有管接头中阳接头部件1插入阴接头部件2 时的一个例子。阳接头部件1具有与阴接头部件2的阳接头部件接受 孔3大致相同直径的插入部4,该插入部4的外周面具有环形槽5。 在环形槽5上设有用橡胶等形成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圏6、及用塑料等 形成的较高刚性的保护垫圏7。在阳接头部件1的插入部4插入阴接 头部件2的阳接头部件接受孔3时,在阳接头部件接受孔3的内壁面 与环形槽5之间推压密封圏6,使之弹性变形以实现密封。
但是,从阳接头部件1的插入部4开始插入阴接头部件2的阳接 头接受孔3的时刻起,由于与阴接头部件2的阳接头部件接受孔3 的端部开口部分相卡合而使密封圏6变形,从而对保护垫圏7施加作
用力而将其推向半径方向外方。为了可将保护垫圏7插入环形槽5而将其形成为开口环(环的局部具有裂缝即切口的环)。因此,当
因密封圏6的变形而被施加向半径方向外方的推压力时,保护垫圏7 向半径方向外方扩张,有时在插入阳部件接受孔内之前,保护垫圏7 就会从环形槽5脱落到外侧(图2与图3)。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所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在曝于高 压流体的阳接头部件等阳部件和与之结合的阴接头部件等阴部件 上,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安装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而安装的密封 圏与保护垫圏。
即,本发明提供阴阳部件组装体的阴部件,该阴阳部件组装体具 有阴部件、阳部件、密封圏、保护垫圏;所述阴阳部件组装体具 有阴部件、阳部件、密封圏、以及保护垫圏;所述阴部件具有从 前端开口向后方延伸的阳部件接受孔,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包括从所 述前端开口朝向后方的既定长度的前端开口部分、以及直径小于所 述前端开口部分并与所述前端开口部分相连且向后方延伸的阳部件
接受部分;所述阳部件为从所述前端开口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内 的阳部件,其包括在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与所述阳部
件接受部分的内壁面相邻的外周面、以及在该外周面上形成的环形 槽;所述密封圏嵌合于所述阳部件的环形槽,并在所述阳部件插入 该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受该阳部件接受部分内壁面推压而变 形以密封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环形槽之间;所述保护垫圏,在所述阳 部件插入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在比该密封圏更靠近所述阳部 件接受孔的前端开口侧的位置,与该密封圏相接地嵌合于所述环形 槽;其中,密封圏随着所述阳部件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而发生变 形,由该变形从所述环形槽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压所述保护垫圏使之 位移,此时,所述保护垫圏卡合在该前端开口部分的内壁面,从而 防止该保护垫圏从所述环形槽向半径方向外侧脱落。
即,在这种阴部件中,即使保护垫圏因密封圏的变形而被从环形 槽推压出来,在该状态下,该保护垫圏是进入了该阳部件接受孔的 前端开口部分内的状态,则该保护垫圏利用该前端开口部分的内壁 面而被卡定,从而能够阻止其从环形槽脱出。
具体地说,所述前端开口部分的直径可以大于嵌合在所述环形槽 的所述密封圏的外径,所述前端开口部分的内壁面与所述阳部件的 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保护垫圏的半径方向厚度。
即,由此,密封圏几乎不会受到阻力,因而可不会发生变形地插 入前端开口部分内,即使密封圏从该前端开口部分被进一步插入后 方(里侧)而变形、从而导致保护垫圏将要从环形槽被向外侧推压, 也因为该前端开口部分的内壁面与保护垫圏卡合,因此能够阻止该 保护垫圏的脱落。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阳部件接受部分与所述前端开口部分之间可 形成为从所述前端开口的内壁面到该阳部件接受部分的内壁部分的 锥面。
另外,本发明提供阴阳部件组装体的阳部件,所述阴阳部件组装
体具有阴部件、阳部件、密封圏、以及保护垫圏;所述阴部件具 有阳部件接受孔;所述阳部件为从前端部分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 内的阳部件,该阳部件包括在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与 所述阳部件接受孔的内壁面相邻的外周面、以及在所述外周面上形 成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圏嵌合于所述阳部件的环形槽,并在所述阳 部件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的状态下,受所述阳部件接受孔的内壁 面推压而变形以密封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环形槽之间;所述保护垫圏, 在所述阳部件的比该密封圏更靠近后侧的位置,与该密封圏相接地 嵌合于所述环形槽;其中,所述环形槽通过位于所述阳部件前后方 向且隔开间隔的前侧环状侧壁面和后侧环状侧壁面、以及沿所述前 侧环状侧壁面与后侧环状侧壁面之间延伸的底壁面而限定;所述后 侧环状侧壁面从底壁面向所述阳部件的前方倾斜,密封圏随着所述 阳部件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而发生变形,由该变形从所述环形槽
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压所述保护垫圏,此时,所述保护垫圏卡合在所
述后侧环状侧壁面,从而防止该保护垫團从所述环形槽向半径方向 外侧脱落。
即,在这种阳部件中,环形槽的后侧环状壁面阻止保护垫圏向半 径方向外侧进行位移,从而阻止了该保护垫圏从环形槽的脱落。
本发明可应用于将该阳部件作为阳接头部件、该阴部件作为阴接 头部件的管接头。
在本发明的阴部件中,即使保护垫圏因密封圏的变形而被从环形 槽推压出来,在该状态下,该保护垫圏是进入了该阳部件接受孔的 前端开口部分内的状态,则该保护垫圏利用该前端开口部分的内壁 面而被卡定,从而能够阻止其从环形槽脱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阳部件中,通过使环形槽的后侧壁面向前方倾 斜,阻止了由于在阳部件插入阴部件时产生的密封圏变形所引起的 保护垫圏向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移,从而阻止该保护垫圏从环形槽脱 落。


图1为表示现有管接头中、阳接头部件开始插入阴接头部件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管接头中、阳接头部件进一步插入阴接头部件 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管接头中、阳接头部件内再进一步(比图2 的状态还进一步)插入阴接头部件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管接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表示图4的管接头中、阳接头部件开始插入阴接头部件状 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表示阳接头部件比图5更进一步插入阴接头部件内状态的 局部剖视图。
图7为表示阳接头部件比图6更进一步插入阴接头部件内状态的 局部剖视图。
图8为表示图4的管接头中、阳接头部件向阴接头部件内插入结 束的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局部剖视图,表示阳接 头部件开始插入阴接头部件的状态。
图IO为表示阳接头部件比图9更进一步插入阴接头部件内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
图ll为表示阳接头部件比图IO更进一步插入阴接头部件内状态 的局部剖视图。
标号说明10管接头
12阳接头部件
14阴接头部件
16密封圏
18保护垫圏
20阳接头部件接受孔
20國1前端开口部分
20-2阳部件接受部分
20-3内壁面
22插入部
22-1插入部的外周面
24环形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4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管接头10的阳接头部件12和阴接头部件 14的结合状态,图5至图8表示阳接头部件12连接在阴接头部件14 时的密封圏16与保护垫圏18的变化。
阳接头部件12与所述现有的阳接头部件相同,具有与阴接头部 件14的阳接头部件接受孔20大致相同直径的插入部22,在该插入部22的外周面22-l上形成了环形槽24,在该环形槽24内设置密封 圏16与保护垫圏18。
阴接头部件14的从其阳接头部件接受孔20前端开口向后方的既 定长度的前端开口部分20-l的直径,比与该前端开口部分20-l相连 的该阳部件接受孔的阳部件接受部分20-2的直径大。
在图示例中,该前端开口部分20-l的直径稍大于嵌合在阳接头 部件12的插入部22的环形槽24内且尚未发生变形的状态下的密封 圏16的外径。
前端开口部分20-l具有既定的轴线方向长度,在将该阳接头部 件12开始插入阳接头部件接受孔20内时,在与该阳接头部件接受孔 20内壁面相卡合而发生变形的该密封圏16的作用下,保护垫圏18 从该环形槽24净皮压向半径方向外側、与该前端开口部分20-l的内壁 面20-3相卡合,从而防止该保护垫圏18从该环形槽24向半径方向 外侧脱落。在图示例中,在设定于阳接头部件12的环形槽24的密封 圏16开始被压入阳接头部件接受孔20的阳部件接受部分20-2时, 保护垫圏18的大部分位于前端开口部分20-l内。
具体地说,如上述那样,该前端开口部分20-1的直径比嵌合在 该环形槽24内的该密封圏16的外径大,该前端开口部分20-l的内 壁面20-3与该阳接头部件12的插入部2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s(图 6)比该保护垫圏的半径方向厚度t (图7)小。
在图示例中,前端开口部分20-1与和其相连的阳部件接受部分 20-2之间形成向后方变细的锥面,从而密封圏16及保护垫圏18易 于进入阳部件接受部分20-2内。因保护垫圏18具有刚性,嵌合在环 形槽24时的外径比阳部件接受部分20-2的直径小,从而可插入该阳 部件接受部分内。
在上述的管接头中,在将阳接头部件12的插入部22插入阴接头 部件14的阳接头部件接受孔20内时,插入部22的密封圏16发生变 形,即使由此引起保护垫圏18被向半径方向外方推出,也可利用前 端开口部分20-l的内壁面20-3来阻止该向半径方向外方的动作,从
而密封圏16和该保护垫圏18—起被插入阳接头部件接受孔20内。 图9至图ll表示本发明的管接头的另一例实施方式。 即,在这种管接头中,使设
置于阳接头部件12的插入部22上的 环形槽24的前侧环状侧壁面24-1与后侧环状侧壁面24-2,从环形槽 24的底壁面24-3向该阳接头部件的前方倾斜。即,在这种管接头中, 使环形槽24的环状侧壁面、尤其是后侧环状侧壁面向前方倾斜,从 而即使在阳接头部件12的插入部22插入阴接头部件14的阳接头部 件接受孔20内时、密封圏16发生变形而把保护垫圏18向半径方向 外方推出,因该后侧环状侧壁面24-2抑制了保护垫圏18的动作,也 可阻止该保护垫圏从环形槽2 4脱落到外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仅限定 于此,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开口部分的直径也可小于密封圏的 直径。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如下设置,以使得即使因密封圏的变 形而将保护垫圏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出,也在该保护垫圏被从环形槽 推出前、使之进入前端开口部分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阴阳部件组装体的阴部件,所述阴阳部件组装体具有阴部件、阳部件、密封圈、以及保护垫圈,所述阴部件具有从前端开口向后方延伸的阳部件接受孔,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包括从所述前端开口朝向后方的既定长度的前端开口部分、以及直径小于所述前端开口部分并与所述前端开口部分相连且向后方延伸的阳部件接受部分;所述阳部件为从所述前端开口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内的阳部件,其包括在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与所述阳部件接受部分的内壁面相邻的外周面、以及在该外周面上形成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嵌合于所述阳部件的环形槽,并在所述阳部件插入该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受该阳部件接受部分内壁面推压而变形以密封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环形槽之间;所述保护垫圈,在所述阳部件插入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在比该密封圈更靠近所述阳部件接受孔的前端开口侧的位置,与该密封圈相接地嵌合于所述环形槽,其中,密封圈随着所述阳部件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而发生变形,由该变形从所述环形槽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压所述保护垫圈使之位移,此时,所述保护垫圈卡合在该前端开口部分的内壁面,从而防止该保护垫圈从所述环形槽向半径方向外侧脱落。
2. 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开口 部分的直径大于嵌合在所述环形槽的所述密封圏的直径,所述前端 开口部分的内壁面与所述阳部件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保护 垫圏的半径方向厚度。
3. 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记载的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 部件接受部分与所述前端开口部分之间形成为从所述前端开口的内 壁面到该阳部件接受部分的内壁部分的锥面。
4. 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阴部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阴阳部件组装体为管接头,所述阴部件为所述管接头的阴 接头部件。
5. —种阴阳部件组装体的阳部件,所述阴阳部件组装体具有阴部件、阳部件、密封圏、以及保护 垫圏,所述阴部件具有阳部件接受孔;所述阳部件为从前端部分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内的阳部件,该 阳部件包括在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内的状态下与所述阳部件接受 孔的内壁面相邻的外周面、以及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圏嵌合于所述阳部件的环形槽,并在所述阳部件插入所 述阳部件接受孔的状态下,受所述阳部件接受孔的内壁面推压而变形以密封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环形槽之间;所述保护垫圏,在所述阳部件的比该密封圏更靠近后侧的位置, 与该密封圏相接地嵌合于所述环形槽,其中,所述环形槽通过位于所述阳部件前后方向且隔开间隔的前 侧环状侧壁面和后侧环状侧壁面、以及沿所述前侧环状侧壁面与后 侧环状侧壁面之间延伸的底壁面而限定,所述后侧环状侧壁面从底壁面向所述阳部件的前方倾斜,密封圏 随着所述阳部件插入所述阳部件接受孔而发生变形,由该变形从所 述环形槽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压所述保护垫圏,此时,所述保护垫圏 卡合在所述后侧环状侧壁面,从而防止该保护垫圏从所述环形槽向 半径方向外侧脱落。
6. 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阳部件 组装体为管接头,所述阳部件为所述管接头的阳接头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阳部件组装体。从阳部件接受孔(20)的前端开口向后方的既定长度的前端开口部分(20-1)的直径大于与该前端开口部分相连的该阳部件接受孔的阳部件接受部分(20-2)的直径。在将该阳部件(12)开始插入阴部件(14)的阳部件接受孔(20)内时,设置在阳部件上形成的环形槽(24)内的密封圈(16)因与该阳部件(14)相卡合而发生变形,因该变形而被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压的环形槽(24)内的保护垫圈(18),通过卡合于该前端开口部分(20-1)的内壁面(20-3)而防止了从该环形槽(24)脱离到半径方向外侧。
文档编号F16L15/04GK101175939SQ200680016878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北川浩之 申请人: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