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281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作汽车发动机支座等的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 能够利用封入在其内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实现减振效果的流体封入 式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在置于构成振动传送系统的部件之间的减振装置内利用基于 封入在其内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例如共振的减振效果。流体封入式 减振装置的 一个示例包括可固定在以减振方式连结在一起的部件之一上 的第一安装件;可固定在以减振方式连结在一起的部件中的另外一个上的 第二安装件;弹性连接以隔开的方式设置的该笫一和第二安装件的主橡胶 弹性体;被主橡胶弹性体部分地限定并且在振动输入时引起压力波动的受 压室;被柔性薄膜部分地限定并且体积能够容易地改变的平衡室;将设置 在其两侧的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隔开的分隔件;以及用于使受压室和平衡 室流体连通的孔口通路。这种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能够有利地用作汽车发 动机支座。另一种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包括流体压力吸收机构,例如设置在分隔 件内的橡胶膜或活动板。在具有流体压力吸收机构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 中,在输入高频率小振幅振动时,受压室内的压力波动能够通过橡胶膜的
微小变形或活动板的微小位移被传递或转移到平衡室,从而可实现针对高 频率小振幅振动的减振能力。但是,这种配备流体压力吸收机构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容易带来部 件的数量增加的问题并使得到的结构变复杂。结果,制造这种装置的效率 会降低。JP-A-2001-165231公开了 一种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其中流体压力吸 收机构由橡胶弹性体形成并与分隔件形成一体。但是,如果由橡胶弹性体 制成的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即中央柔性部分)与分隔件形成一体,则会难 以同时有效地实现基于流过孔口通路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针对低频率大 振幅的振动的第一减振效果;和基于由中央柔性部分的微小变形实现的压 力吸收作用的针对高频率小振幅振动的第二减振效果。此外,由于增加了 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部件的数量,所以减振装置的制造效率会降低。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流体封入式减振 装置,从而以较少数量的部件和简单的结构提供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并使 得可同时实现基于流过孔口通路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的第 一减振效果,以及 通过利用流体压力吸收机构的流体压力吸收效果产生的第二減振效果。本发明的上迷和/或可选目的可根据下文的本发明的模式中的至少一 种实现。下文的模式和/或本发明的每种模式内使用的元件可以进行任何可 能的可选組合。应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这些模式以及 技术特征的组合,而是可根据整个说明书和附图内公开的本发明的教导或 者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整个公开内容所能想到的方案进行确定。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提供了一种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件;管形的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件设置在该第二安装件的第一 轴向开口端侧,并且它们之间具有间隙;主橡胶弹性体,该主橡胶弹性体 弹性地连接该第 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其中该主橡胶弹性体的中央部分 通过硫化而接合在该笫一安装件上,而该主橡胶弹性体的外圆周部分通过 硫化而接合在该第二安装件上;分隔件,该分隔件^皮第二安装件支承以沿 垂直于轴线的方向(轴向垂直方向)伸展,从而在该分隔件的一侧形成由 该主橡胶弹性体部分地限定的受压室,并在该分隔件的另一侧形成由柔性 膜部分地限定的平衡室,该受压室和平衡室内密封有非压缩性流体;以及 用于使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接的孔口通路。该主橡胶弹性体的外圓周部 分在第二安装件的内圆周表面上沿轴向向内延伸以形成第一支承橡胶弹性 体,该分隔件的外周缘部叠置在该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的轴向端面上,同 时沿径向向内与该第二安装件间隔开,环形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从该第二 安装件的第二轴向开口端侧组装在该第二安装件内,以便该第二支承橡胶 弹性体在与该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相对的一侧沿轴向方向叠置在该分隔件 的外周缘部上,从而该分隔件被夹在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和第二支承橡胶 弹性体之间,因此该分隔件由于第一和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而 被相对于该第二安装件以可位移(变位)的方式支承,以〗更提供能将受压 室的压力波动传递到平衡室以吸收流体压力波动的流体压力吸收才几构。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中,分隔件被第一支承橡胶 弹性体和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弹性地夹持,从而该分隔件被第二安装件支承并且能相对于该第二安装件略^:活动。通过此^:置,可利用分隔件来形 成用以将受压室内的流体压力波动转移到平衡室的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因 此,可利用将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分隔开的分隔件实现结构简单的流体压 力p及收才几构。优选地,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和柔性膜一体形成。此设置可减少由橡 胶弹性体形成的部件的数量,从而提高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制造效率。在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在第二安装件的 第二轴向开口端侧固定有固定部件,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借助该固定部件 组装在第二安装件上。通过此设置,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可稳定地固定在 第二安装件上。在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又一优选形式中, 一密封橡胶件与 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一体地形成为在该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的外圆周部分
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沿轴向方向被夹在第二安装件和固定部件之间。 通过此设置,可在第二安装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处容易地实现希 望的密封。此外,由于密封橡胶件与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一体形成,所以 可减少部件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还一优选形式中,密封橡胶件的轴 向长度小于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的轴向长度。通过此设置,密封橡胶件在 轴向方向上的压缩率(即,橡胶件的压缩量与橡胶件的原始尺寸的比率) 可大于笫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在轴向方向上的压缩率。因此,形成一体的第 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和密封橡胶件能有效地同时实现利用第二支承橡胶弹性 体对分隔件的浮动支承,以及利用密封橡胶件进行的希望的密封。在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再一优选形式中,固定部件的外边沿通过填嵌(填塞,caulk)固定在第二安装件上,从而利用固定部件,第 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叠置在分隔件上以沿轴向方向将分隔件夹在第一和第二 支承橡胶弹性体之间,同时密封橡胶件被沿轴向方向夹在固定部件和第二 安装件之间。在此设置下,通过将固定部件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安装件上, 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密封地保持与分隔件接触,并且可利用密封橡胶件容 易地实现第二安装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流体密封式密封。在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的又一优选形式中,分隔件为薄圃盘 形,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为环状块形,而孔口通路是通过利用分隔件封闭在该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上形成的凹槽的开口而形成的。在此设置下,通 过提供薄圆盘形的分隔件,该分隔件可有效地在输入微小振动时容易地发 生微小位移,这使得可利用流体压力吸收效应实现非常精确的减振效果。


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可选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 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指示类似元件,并 且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形式为汽车发动机支座的流体封入式
减振装置的垂直剖面正视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形式为汽车发动机支座的流体封入式 减振装置的垂直剖面正视图3是4艮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形式为汽车发动机支座的流体封入式 减振装置的垂直剖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照图1,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形式为汽车发动机支 座10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发动机支座10包括由金属制成的笫一安装 件12和由金属制成的第二安装件14,它们通过主橡胶弹性体16弹性地连 接在一起。第一安装件12附装到汽车的动力装置上,而笫二安装件14附 装到汽车车身上,从而动力装置相对于汽车车身被以减振方式支承。在下
文的说明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垂直方向是指图1的垂直方向。
更具体地,第一安装件12是沿发动机支座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总体 上为圆柱形的金属件。在第一安装件12的轴向上端部, 一体地形成有沿垂 直于轴线(轴向)的方向向外展开的凸缘部分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 装件12为锥形,其外径从其中间部分向其下端部分逐渐减小。此外,第一 安装件12具有在中心轴线上直线延伸的螺紋孔20。通过将装配螺栓旋柠 到螺紋孔20内,可将第一安装件12固定在汽车的动力装置(未示出)上。 第二安装件14总体上为具有薄的壁厚和大直径的圆管形。第二安装件 14在其轴向中部具有环形节流部分,从而在环形节流部分的轴向上部成一 体地形成锥形部分22—该锥形部分为具有随着沿轴向向上而逐渐增加的 直径的锥管形,并且在环形节流部分的轴向下部成一体地形成对接凸缘 24—该对接凸缘为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向外展开的凸缘形。此外,在对接 凸缘24的外边沿一体地形成有填嵌部分(caulking portion ) 26,以便沿轴 向向下延伸。
此外,托架28与第二安装件14组装在一起。该托架28包括大致为圆 管形的装配部30和从该装配部30的轴向下端部沿径向向外展开的固定部
32。固定部32具有多个螺栓孔34,每个螺栓孔在相应的圆周位置沿轴向 穿透该固定部。托架28压配合在第二安装件14上,从而装配部30沿径向 向外地设置在第二安装件14上,同时固定部32的内部圓周部从轴向上部 的位置叠置在对接凸缘24上。在笫二安装件14与托架28组装在一起的情 况下,利用延伸通过螺栓孔34的安装螺栓(未示出)将固定部32固定地 附装到汽车车身(未示出)上。
第一和第二安装件12、 14相互隔开地同心设置,并且通过主橡胶弹性 体16弹性地连接在一起。主橡胶弹性体16由大致为截头圆锥形的橡胶弹 性体形成,并具有在其大直径侧端面内沿轴向向下开口的圆形凹部36。在 圆形凹部36的径向外侧上形成用作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的弹性支承橡胶 件38,以便围绕该圆形凹部36。弹性支承橡胶件38总体上大致为具有厚 壁的圆管形,并且在主弹性橡胶体16的大直径侧端面的外圆周部分成一体 地形成以沿轴向向下延伸。在弹性支承橡胶件38的外周边缘成一体地形成 密封橡胶层40。密封橡胶层40为壁厚小于弹性支承橡胶件38的壁厚的圆 管形,并且从弹性支承橡胶件38的轴向下端的外周边缘沿轴向向下延伸。
主橡胶弹性体16的小直径端侧通过石充化粘接在沿轴向嵌入其中的第 一安装件12上,而包括弹性支承橡胶件38的主橡胶弹性体16的大直径端 部的外圆周面通过疏化粘接在笫二安装件14上。如从前文的说明可以理解 的,在本实施例中,主橡胶弹性体16用于提供配备笫一安装件12和第二 安装件14的一体硫化模制产品42。在本实施例中,主橡胶弹性体16、弹 性支承橡胶件38和密封橡胶层40均通过硫化粘接在第二安装件14的内圃 周面上,从而第二安装件14的内圆周面基4^皮橡胶弹性体完全覆盖。在此 实施例中,密封橡胶层40的下端部沿轴向向下延伸超过第二安装件14的 对接凸缘24。
第二安装件14上还组装有用作固定件的由金属制成的底部部件44。 该底部部件44是总体为浅盘形的金属件,并且包括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延 伸的阶梯圆盘形底壁部。即,在底部部件44的沿直径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 圓形空腔46,并且该圆形空腔在底部部件44的外圆周部分的轴向下方。
底部部件44的外圆周部分包括沿直径向外延伸的支承部48,以及沿直径 方向设在该支承部48的外部并且沿直径向外延伸的密封对接部50。即, 支承部48和密封对接部50在直径方向上彼此相邻,并且在它们之间插有 阶梯部分,支承部48在密封对接部50的轴向上方。即,底部部件44的底 壁部在外圓周部处在整个圓周上为浅沟形,而在其中央部分为较大的凹形。 另外,在底部部件44的外边沿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固定凸缘52。
此外,底部部件44上固定有底部弹性件54。底部弹性件54由橡胶弹 性体形成,并且包括形式为孔口壁部56的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和形式为隔 膜58的柔性膜。
孔口壁部56具有整体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块形状,并且横截面大致为矩 形。孔口壁部56在其外圆周部分的上部部分在一定的圆周长度上形成有切 口 60。通过该切口 60,孔口壁部56在一定的圆周长度上为阶梯形,其中 外圆周部在内圆周部的轴向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孔口壁部56设置在底部 部件44的支承部48的上表面上。
在孔口壁部56的外圆周侧的下端部成一体地形成密封橡胶件62。密 封橡胶件62总体上为环形,并且在孔口壁部56的径向外侧在整个圆周上 连续延伸。密封橡胶件62的轴向尺寸小于孔口壁部56。在本实施例中, 密封橡胶件62的轴向尺寸小于其中形成切口 60的孔口壁部56的外圆周部 分的轴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橡胶件62叠置在底部部件44的密封 对接部50的上表面上,并且密封橡胶件62的外圆周面通过硫化在整个圆 周上粘接在底部部件44的周向壁部的内圆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孔口壁 部56和密封橡胶件62经由连接部分63连接在一起,该连接部分的轴向尺 寸小于密封橡胶件62的轴向尺寸,从而沿直径方向在孔口壁部56和密封 橡胶件62之间形成凹槽,该凹槽沿轴向向上开口并且在整个圆周上延伸。 密封橡胶层40的下端部沿轴向方向叠置在连接部分63上,并且从第二安 装件14沿轴向向下突出。即,密封橡胶层40的下端部压入在孔口壁部56 和密封橡胶件62之间形成的直径间隙内。
隔膜58设置在孔口壁部56的径向内侧。隔膜58是薄的橡胶弹性体,
其大致为具有足够的折叠的拱顶形。隔膜58与孔口壁部56—体形成,并 且延伸以靠近环形的孔口壁部56的孔的下端开口 。隔膜58未粘接或粘合 在底部部件44上。在图1所示的其中发动机支座10未安装在汽车上的状 态下,亦即在未向发动机支座IO施加载荷的状态下,隔膜58沿轴向方向 与底部部件44间隔开。通过此设置,在底部部件44的底壁部和隔膜58 之间的轴向空间内形成充满空气的空气室64。在沿轴向方向与隔膜58相 对的底部部件44的径向中央部分内,空腔46形成为在底部部件44和隔膜 58之间提供足够的距离。通过此设置,隔膜58的弹性变形不会被该隔膜 58与底部部件44的接触所限制。
在底部弹性件54固定就位的情况下,底部部件44可与第二安装件14 固定地组装在一起。更具体地,形成在底部部件44的上开口端部的固定凸 缘52沿轴向方向从下侧叠置到形成在第二安装件14的下开口端部的对接 凸缘24上。通过填嵌部分26,固定凸缘52通过填嵌固定在第二安装件14 上。因此,第二安装件14和底部部件44沿轴向方向连接在一起。通过此 设置,包括孔口壁部56的底部弹性件54固定在第二安装件14上。
在第二安装件14和底部部件44如上所述沿轴向方向连接在一起的情 况下,孔口壁部56经由密封橡胶层40装配在第二安装件14内。在此状态 下,孔口壁部56在第二安装件14内沿直径方向设置就位,同时被沿轴向 方向压缩在弹性支承橡胶件38的下端面和底部部件44的支承部48之间。
在孔口壁部56装配在第二安装件14内的情况下,切口 60的外圆周侧 开口被第二安装件14的由密封橡胶层40覆盖的内表面封闭。结果,利用 切口 60形成圆周凹槽66,该凹槽向上开口并沿圓周延伸一定的长度。
与孔口壁部56形成一体的密封橡胶件62被沿轴向方向压缩在第二安 装件14的对接凸缘24和底部部件44的密封对接部50之间。通过此设置, 在第二安装件14和底部部件44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以相对于空气室64流体 密封的方式形成一 流体封入区域68 ,下文将说明该流体封入区域。
第二安装件14的下开口端部,皮具有隔膜58的底部弹性件54流体密封 地封闭。即,在孔口壁部56保持接触笫二安装件14的下开口端部的内表 面的情况下,该孔口壁部56的中央孔被隔膜58流体密封地封闭,由此第 二安装件14的下开口端部被流体密封地封闭。
在第二安装件14的下开口端部被具有隔膜58的底部弹性件密封地封 闭的情况下,填充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封入区域68形成在主橡胶弹性体 16和隔膜58之间的轴向间隙内。可使用水、烷撑二醇、聚亚烷基二醇、 硅油等或其混合物作为其中封入的非压缩性流体。为了有效地实现基于通 过孔口通路84的流体流动作用的减振效果(下文将说明),优选采用 0.1Pa s或更小的低粘度流体。为向流体封入区域68填充非压缩性流体, 例如,可在大量非压缩性流体内通过填嵌将组装了底部弹性体54的底部部 件44固定在通过^l化粘接在主橡胶弹性体16上的第二安装件14上。
在流体封入区域68内容纳并设置有金属分隔件70。该分隔件70是由 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料形成的刚性件,并且总体上大致为薄圆盘形。分隔 件70在其径向中间部分弯曲以形成凹槽72,该凹槽向上开口并沿圓周延 伸一定长度。分隔件70在流体封入区域68内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伸展, 其中该分隔件的外边沿位于密封橡胶层40的内表面的径向内侧并且与该 内表面隔开一定的径向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70可通过压制薄金属 板以形成凹槽72来形成。
分隔件70的外边沿在第二安装件14的径向内部。与主橡胶弹性体16 形成一体的弹性支承橡胶件38从轴向上侧叠置在分隔件70的外边沿上, 同时孔口壁部56从轴向下侧叠置在分隔件70的外边沿上。即,分隔件70 在其外边沿处被夹在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孔口壁部56之间。如从图1中 明显看出的,分隔件70的外边沿在整个圆周上与第二安装件14的内表面 间隔开,并且从该第二安装件14的内表面沿直径向内隔开一定的径向距 离oc ( ot >0 )。
通过此设置,分隔件70被夹在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孔口壁部56之间, 从而分隔件70被第二安装件14支承,同时可由于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孔 口壁部56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第二安装件14产生位移。如图1所示,分 隔件70的凹槽72的外圆周壁部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保持与孔口壁部56
的内圆周面接触,从而凹槽72的外圆周壁部压配合在孔口壁部56的孔内。 即,分隔件70以基本浮动的状态被第二安装件14支承。孔口壁部56在分隔件70和底部部件44的底壁部之间,皮沿轴向方向压 缩,从而该孔口壁部56的上端面被强制压在分隔件70上并保持与其紧密 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孔口壁部56和密封橡胶件62保持与底部部件44 的不同部位接触。结果,孔口壁部56被压缩在分隔件70和底部部件44 的支承部48的相对面之间,同时密封橡胶件62被第二安装件14的对接凸 缘24和底部部件44的密封对接部50的相对面压缩。此外,孔口壁部56 在轴向方向的压缩率(橡胶件的压缩量/橡胶件的初始尺寸)和密封橡胶件 62在轴向方向的压缩率彼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橡胶件62的压缩 率大于孔口壁部56的压缩率,从而既可利用密封橡胶件62实现希望的密 封性能,又可利用孔口壁部56实现对分隔件70的浮动支承。在分隔件70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伸展并且被支承在孔口壁部56和构 成流体封入区域68 —部分壁的弹性支承橡胶件38之间的情况下,流体封 入区域68被分成位于分隔件70的轴向两侧的两个区域。即,在分隔件70 的轴向上侧形成受压室74,该受压室的壁部分地由主橡胶弹性体16限定 并且在振动输入时会引起压力波动,而在分隔件70的轴向下侧形成平衡室 76,该平衡室的壁由隔膜58部分地限定并且能够容易地改变其体积。分隔件70的外边沿在通过利用孔口壁部56的切口 60形成的圆周凹槽 66的开口上延伸,并且弹性支承橡胶件38位于圆周凹槽66的开口的外圆 周部分上。通过此设置,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分隔件70相配合以在圆周 凹槽66的开口的整个长度上封闭该开口 ,从而利用圆周凹槽66提供沿圆 周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隧道状通道。在隧道状通道的第一端一侧,在分隔件70的外边沿上形成切口 78, 同时在弹性支承橡胶件38的下端部形成凹入部80。因此,隧道状通道的 第一端经由切口 78和凹入部80保持与受压室74流体连通。在隧道状通道 的另 一端一侧,通过切除孔口壁部56的内圆周壁的内边缘形成沿径向向内 延伸的连通通路82,同时分隔件70的凹槽72形成为不覆盖连通通路82
的径向内侧开口。因此,隧道状通道的另一端经由连通通路82和由凹槽 72的圆周端部形成的间隙与平衡室76保持流体连通。即,利用该隧道状 通道形成孔口通路84,从而受压室74和平衡室76经由孔口通路84保持 流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孔口通路84的通路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可调节, 以使发动机支座10能针对约10Hz的低频率大振幅振动例如发动机在汽车 内的震动实现非常好的减振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发动机支座10,当发动机震动或其它低频率大振幅 振动施加在第一安装件12和第二安装件14之间时,发动机支座10将基于 流过孔口通路84的流体的流动作用或共振而实现非常好的减振效果。特别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构成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后面将进行说明)的分隔件 70是刚性件,从而可防止在输入低频率大振幅振动时分隔件70过度变形。 因此,可有足够量的流体通过孔口通路84,而无需避免通过分隔件70的 变形吸收受压室74内的压力波动,从而可确保基于流过孔口通路84的流 体的流动作用实现非常好的减振效果。当发动机空转振动或其它高频率小振幅振动施加在第一安装件12和 第二安装件14之间时,孔口通路84由于流体的反共振效应而基本被封闭, 并且分隔件70将沿轴向方向位移以便实现流体压力吸收作用。即,分隔件 70被均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孔口壁部56支承并夹在 它们之间,从而分隔件70能够基于弹性橡胶件38和孔口壁部56的弹性变 形而沿轴向方向进行微小位移。因此,在输入高频率小振幅振动时,分隔 件70基于受压室74内引起的压力波动而沿轴向方向进行微小位移,从而 受压室74内引起的压力波动可被传递或转移到平衡室76 —侧。通过此设 置,发动机支座10能够基于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实现非常好的减振效果。如 从上文说明应理解的,通过利用第二安装件14经由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 孔口壁部56来弹性支承分隔件70,可提供将受压室74内引起的流体压力 波动转移到平衡室76的流体压力吸收才几构。例如可通过适当地调节弹性支 承橡胶件38和孔口壁部56的刚性来在调谐频率方面合适地调节通过包含 分隔件70而构成的流体压力吸收机构,从而可改变或调节发动机支座10 的减振特性。此外,由于流体压力吸收才几构能够利用可将受压室74和平衡室76相 互分隔开的分隔件70形成,因此,可在不需要专门部件的情况下提供流体 压力吸收机构,这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并使结构简单。因此,此发动机支座 IO的制造效率提高,制造成本等降低。在本实施例中,适于密封第二安装件14和底部部件44之间的连接部 分63的密封橡胶件62与孔口壁部56形成一体。同样,隔膜58与孔口壁 部56形成一体。因此,可减少由弹性橡胶体形成的部件的数量,从而可提 高制造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将刚性分隔件70用作流体压力吸收机构的部件可在输入低频率大振 幅的振动时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由流体压力吸收机构的过度变形造成的对受 压室74内的压力波动的流体压力吸收。因此,能够获得足够量的流过孔口 通路84的流体,从而确保基于通过孔口通路84的流体的流动作用实现希 望的减振效果。相互配合以将分隔件70夹在它们之间的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孔口壁 部56均沿轴向方向叠置在分隔件70上。因此,当分隔件70发生微小位移 时,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孔口壁部56将发生压缩和拉伸变形。这使得可 防止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孔口壁部56受到剪切应力,从而确保提高弹性 支承弹性件38和孔口壁部56的耐久性。在本实施例中,被从外部流体密封地封闭的空气室64形成在底部部件 44和隔膜58之间的轴向间隙内。因此,可通过由封入在空气室64内的空 气引起的空气弹簧防止隔膜58发生过度弹性变形,从而可提高隔膜58的 耐用性。接下来参照图2,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形式为汽车发动机 支座86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与所示实施例中使 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来指示结构和功能对应的元件,以有助于理解本实施 例,并将省略重复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支座86包括用作固定件的由金属制成的底部
部件88。底部部件88是总体上为有阶梯的圆杯形的金属部件,并且包括 为向下突出的半球形或拱顶形的底壁部。底部部件88的外圆周部分包括沿 直径向外延伸的支承部卯,并且在底部部件88的周向壁部91的上端部成 一体地形成固定凸缘52。此外,在底部部件88的周向壁部91的轴向中间 部分形成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密封对接部92。因此,周向壁部91 包括沿轴向上部大直径部分和轴向下部小直径部分,并且密封对接部92 插入它们之间。在底部部件88上固定有底部弹性件94。底部弹性件94由橡胶弹性体 形成,并且包括形式为孔口壁部96的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形式为隔膜 58的柔性薄膜和密封橡胶件98。孔口壁部96总体上为环状块形,并且从轴向上侧叠置并固定在底部部 件88的支承部90上。在孔口壁部96的径向中间部分形成圆周凹槽66。 圆周凹槽66向上开口,并且沿圆周延伸一定的长度。密封橡胶件98设置在孔口壁部96的外圆周侧,并且与孔口壁部96 的上端部分沿径向向外突出地一体形成。特别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橡胶件 98包括密封部100和连接部102,从而环形密封部100在其整个圓周上经 由环形连接部102连接到孔口壁部96,该连接部102的直径小于该密封部 100。密封橡胶件98从轴向上侧在密封部100处叠置在密封对接部92上, 并且在连接部102处沿轴向向上与底部部件88间隔开。与底部弹性件94固定在一起的底部部件88从轴向下侧在固定凸缘52 处叠置在第二安装件14的对接凸缘24上。利用填嵌部分26,通过填嵌将 固定凸缘52固定在第二安装件14上。因此,底部部件88固定在第二安装 件14上从而封闭笫二安装件14的下端开口 。在如上所述的底部部件88固定在第二安装件14上的情况下,密封橡 胶件98被沿轴向方向压缩并夹在底部部件88的密封对接部92和第二安装 件14的对接凸缘24之间。通过此设置,可利用密封橡胶件98从外部在第 二安装件14和底部部件88之间的连接部处进行流体密封。孔口壁部96保持与设置在流体封入区域68内的分隔件70对接接触,17
并且在底部部件88和分隔件70之间;故沿轴向方向压缩一定的量。通过此 设置,底部部件88和分隔件70流体密封地彼此叠置,并且主橡胶弹性体 16和分隔件70流体密封地彼此叠置。圆周凹槽66的开口被分隔件70的外边沿封闭,从而可在一定的周向 长度上通过利用圆周凹槽66来形成用于使受压室74和平衡室76流体连通 的孔口通路84。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构造的汽车发动机支座86能够确保 在输入低频率大振幅振动时基于通过孔口通路84的流体的流动作用实现 减振效果,并且在输入高频率小振幅振动时基于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实现减 振效果。同样,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可用数量较少的部件形成并且具有简单 的结构。另外,可减少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部件的数量,从而确保提高制 造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接下来参照图3,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笫三实施例的形式为汽车发动机 支座104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支座104包括用 作固定件的由金属制成的底部部件106。底部部件106是总体上为浅盘形 的金属部件,并且包括沿轴向方向贯穿底壁部的中央部分的圆形孔108。 底部部件106的周缘的内圆周部分形成为支承部110,而该底部部件106 的周缘的外圆周部分形成为密封对接部112。在支承部110和密封对接部 112之间形成阶梯,从而支承部110位于密封对接部112的轴向上方。另 外,在底部部件106的周向壁部91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固定凸缘52。在底部部件106上固定有底部弹性件114。该底部弹性件114由橡胶 弹性体形成,并包括形式为环形支承部116的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形式 为隔膜58的柔性薄膜和密封橡胶件62。环形支承部116大致为环状块形, 同时以基本相同的矩形横截面在整个圆周上连续延伸。环形支承部116固 定在底部部件106的支承部110上,而密封橡胶件62固定在密封对接部 112上。与底部弹性件114固定在一起的底部部件106连接并固定在第二安装 件14上。即,形成在底部部件106的上开口端部处的固定凸缘52从轴向
下侧叠置在形成在第二安装件14的底部开口端部处的对接凸缘24上。利 用填嵌部分26,通过填嵌将固定凸缘52固定在第二安装件14上。因此, 底部部件106沿轴向方向连接到第二安装件14。在如上所述第二安装件14和底部部件106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在流 体封入区域68内设置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伸展的分隔件118。该分隔件118 总体上大致为圆盘形,并包括分隔体120和盖板部件122。分隔体120大致为圆盘形,并且在其径向中间部分弯曲以向下突出, 从而形成沿圆周延伸一定长度的凹槽124。分隔体120例如可通过压制薄 金属板形成。盖板部件122是薄圆盘形部件,并且其外径基本与分隔体120相同。 此盖板部件122从轴向上侧叠置在分隔体120上,从而本实施例中的分隔 件118由分隔体120和盖板部件122构成。更具体地,盖板部件122在分 隔体120的径向中央部分和其外周部分保持与分隔体120接触,同时盖板 部件122的径向中央部分用于封闭凹槽124的开口。结果,利用凹槽124 形成沿圆周延伸一定长度的隧道状通道。即,隧道状通道由分隔件118所 限定的刚性壁形成。如上所述构造的分隔件118设置在流体封入区域68内。即,分隔件 118的外圆周部分设置在与主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一体的弹性支承橡胶件38 和底部弹性件114的环形支承部116之间,从而分隔件118被夹在弹性支 承橡胶件38和环形支承部116之间。通过此设置,分隔件118被第二安装 件14弹性地支承,并且能够借助弹性支承橡胶件38和环形支承部116的 弹性变形相对于第二安装件114发生位移。在分隔件118设置在流体封入区域68内的情况下,流体封入区域68 被分成垂直地设置在分隔件118的两侧的两个部分。即,受压室74形成在 分隔件118的上侧,而平衡室76形成在分隔件118的下侧。此外,孔口通路84利用在分隔件118内形成的隧道状通道形成。即, 在隧道状通道的第一端一侧形成贯穿盖板部件122的连通孔126,而在隧 道状通道的第二端一侧形成沿径向向内延伸穿过凹槽124的内周侧壁的连
通孔128。因此,隧道状通道通过连通孔126、 128保持与受压室74和平 衡室76连通。从前文的说明应当理解,孔口通路84因其全部壁都由分隔 件118形成而是刚性的。在根据本实施例构造的发动机支座104中,可提供与笫一和第二实施 例相同的优点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孔口通路84的全部壁都由刚性分隔件118形成。因此, 可防止孔口通路84的横截面面积改变,从而孔口通路84可被非常精确地 调到特定频率。因此,发动机支座104能够更有利地基于通过孔口通路84 的流体的流动作用实现减振效果。尽管在仅作为示例的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 本发明绝不局限于所示的实施例的细节,而可被另外地实现。例如,孔口通路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所示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例如, 可使用被调谐到不同频率范围的多个孔口通路。另外,孔口通路并不必须 沿圆周方向延伸。分隔件并不必须由金属材料形成,而可由刚性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 如果需要,可在由金属部件形成的分隔件上涂覆橡胶层。固定件并不必须通过填嵌固定在第二安装件上,而是可通过多种固定 方法或方式例如压配合、拉伸操作、箍缩(缩径)等与第二安装件固定地 组装在一起。例如,可通过硫化粘接在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的外圆周表面 上接合环形固定件,然后将该固定件压配合到第二安装件的圆形孔内,由 此通过第二安装件支承该第 一 支承橡胶弹性体。尽管在所示实施例中,用作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的孔口壁部和密封橡 胶件相互成一体地形成,但本发明还包括其中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和密封 橡胶件分开形成的模式。此设置可将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和密封橡胶件的 材料相互区分开,从而可有利地通过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浮动支承分隔件, 以及利用密封橡胶体实现流体密封式密封。尽管在所示实施例中,用作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的孔口壁部和用作柔 性膜的隔膜相互成一体地形成,但这些部件也可分开形成。更具体地,通
过硫化粘接在隔膜58的外周缘上固定环形固定金属件,并在该固定金属件 的一个轴向端部一体地形成外凸缘。该外凸缘叠靠第二安装件14的对接凸 缘24和底部部件44的固定凸缘52,然后通过填嵌固定在第二安装件14 和底部部件44上。因此,与孔口壁部56分开形成的隔膜56能够固定在笫 二安装件14上。通过使用与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分开形成的柔性膜,以及 将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和柔性膜的材料区分开,可进一步提高流体压力吸 收性能。还应理解,本发明可实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各种改变、变型 和改进,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86,104),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12);管形的第二安装件(14),第一安装件(12)设置在该第二安装件(14)的第一轴向开口端侧,并且第一和第二安装件之间具有间隙;主橡胶弹性体(16),该主橡胶弹性体(16)弹性地连接该第一安装件(12)和第二安装件(14),其中该主橡胶弹性体的中央部分通过硫化接合在该第一安装件(12)上,而该主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部分通过硫化接合在该第二安装件(14)上;分隔件(70,118),该分隔件被该第二安装件(14)支承以便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伸展,从而在该分隔件的一侧形成由主橡胶弹性体(16)部分限定的受压室(74),而在该分隔件的另一侧形成由柔性膜(58)部分限定的平衡室(76),该受压室(74)和平衡室(76)内密封有非压缩性流体;以及孔口通路(84),其用于使受压室(74)和平衡室(76)相互连接,其中,该主橡胶弹性体(16)的外周部分在第二安装件(14)的内圆周表面上沿轴向向内延伸以形成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38),该分隔件(70,118)的外周缘部叠置在该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38)的轴向端面上,同时沿径向向内与该第二安装件(14)间隔开,从第二安装件(14)的第二轴向开口端侧在该第二安装件内组装有环形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96,116),使得该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9,96,116)在与该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38)相对的一侧沿轴向方向叠置在该分隔件(70,118)的外周缘部上,从而该分隔件(70,118)被夹在该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38)和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9,96,116)之间,因此该分隔件(70,118)由于第一和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38;56,96,116)的弹性变形而被相对于该第二安装件(14)以能位移的方式支承,以便提供一流体压力吸收机构,该流体压力吸收机构能将受压室(74)的流体压力波动传递到平衡室(76)以吸收该流体压力波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 86, 104),其特 征在于,该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 116)和柔性膜(58)成一体地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 86, 104), 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安装件(14 )的第二轴向开口端侧固定有固定部件(44 , 88, 106),该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 116 )通过该固定部件(44, 88, 106)组装在第二安装件(14)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 86, 104),其特 征在于,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 116)—体地形成有密封橡胶件(62, 98),该密封橡胶件在该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 116)的外圆周部 分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沿轴向方向被夹在第二安装件(14)和固定部 件(44, 88, 106)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 86, 104),其特 征在于,密封橡胶件(62, 98)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 116)的轴向长度。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 86, 104), 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44, 88, 106)的外边沿通过填嵌固定在第二安装 件(14)上,从而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 116)利用该固定部件(44, 88, 106)叠置在分隔件(70, 118)上,以沿轴向方向将分隔件(70, 118) 夹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38; 56, 96, 116)之间,同时密封橡胶 件(62, 98)被沿轴向方向夹在固定部件(44, 88, 106 )和第二安装件(14 ) 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2,4和5中任何一项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 86),其特征在于,分隔件(70)为薄圆盘形,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为环状块形,而该孔口通路是通过利用该分隔件(70)封闭在该第二 支承橡胶弹性体(56, 96)上形成的凹槽(66)的开口而形成的。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 104),其特 征在于,密封橡胶层(40)从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38)的轴向下端部的 外周边缘沿轴向向下延伸,该密封橡胶层(40)的突出端部压配合到第二 支承橡胶弹性体(56, 116)与密封橡胶件(62)之间的间隙中,以在它们 之间实现流体密封式密封。
全文摘要
一种流体封入式减振装置(10,86,104),其中第一和第二安装件(12,14)通过主橡胶弹性体(16)连接,该主橡胶弹性体限定经由孔口通路(56,84,96)连接到平衡室(76)的受压室(74),该平衡室由柔性膜(58)限定。分隔这两个室的分隔件(70,118)由第二安装件(14)弹性支承,从而该分隔件的外边沿被夹在第一支承橡胶弹性体(38)和第二支承橡胶弹性体(56,96,116)之间,并沿径向向内与第二安装件间隔开,因此该分隔件可由于第一和第二弹性支承体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第二安装件发生位移以提供流体压力吸收机构,该流体压力吸收机构将受压室内的压力波动转移到平衡室。
文档编号F16F13/04GK101165363SQ200710166838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0日
发明者村松笃 申请人: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