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484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压缓冲器,尤指一种与车辆悬挂系统避震器相关的工作油循环型 油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缓冲器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对物体进行缓冲的装置,使用较为广泛,而传统的缓冲器通常 采用双缸型油压缓冲器,包括一外缸和内缸,通过活塞连接杆带动活塞运动,并且由减衰力 发生装置带动工作油流动时并产生减衰力,然而,伴随着减衰力的发生而产生发热现象,造 成工作油温度的上升,以致存留在内缸中的工作油无法返回保留空间,工作油无法进行冷却, 温度却不断升高,最终引起减衰力下降,设备稳定性变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工作油循环型油 压缓冲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 器,包括一外缸以及设置在外缸内并与外缸形成保留空间的内缸,其中内缸处于外缸的纵轴 方向,并设置有将内缸内部空间划分为杆侧油室和缸底油室的活塞,活塞固定在活塞连接杆 上,活塞分别设置有由油孔、阀门、垫圈所组成的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和压縮侧减衰力发 生装置,外缸下端本身为封闭结构,上端由油封封闭起来,内部设置有导向器,导向器上释 放口的缝隙与内缸轴线形成至少30度的相对角度,内缸缸底通过铆钉固定于外缸内,缸底上 设置有由缸底油孔、调节片、油量限量器所组成的调节阀门,其阀门由复数个排布为环状的 弹簧板所构成,活塞连接杆呈分层圆柱状, 一端通过螺栓与活塞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穿过并 突出于外缸外部,导向器上设置有由油孔、阀片、导向器阀罩、限位器、弹簧所组成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导向器内侧设有导向器滑动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与传统技术的双缸型油压缓冲器相比较,减少了缸底压縮侧的减 衰力发生装置,增加了导向器和活塞上相应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并且在导向器上设置了与内 缸轴线形成至少30度的相对角度的缝隙口,使得缓冲器在缓冲过程中,工作油在循环时不断 进行着冷却的过程,很好的控制住油温的上升,整个缓冲器工作稳定,可靠性强,有效的防 止了因减衰力的下降,而导致稳定性变差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传统的双缸型油压缓冲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薪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
图1所示,传统的双缸型油压缓冲器,包括两端密闭的外缸1以及位于外缸1内并 与外缸1之间形成保留空间8的内缸2,在内缸2上端设置有导向器3,内缸2的缸底11设 置有调节阀9和压縮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0,活塞4将内缸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杆侧油室6和 缸底油室7,活塞4上装设有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2和调节阀13,活塞4固定连接有活塞 连接杆5,活塞连接杆5另一端穿过并突出于外缸1外部。
当活塞连接杆5拉伸带动活塞4运动时,工作油就会从杆侧油室6,经过活塞4的拉伸 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2流入缸底油室7,产生减衰力,同时,处于外缸l与内缸2之间的保留 空间8通过缸底11的调节阀9,填充与活塞连接杆5拉伸时所相应减少的工作油,而伴随活 塞连接杆5的压縮,工作油从缸底油室7通过缸底11的压縮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0向保留空 间8中流入,填充与活塞连接杆5的压縮时相应减少的内缸2内的工作油,减衰力产生。然而,在上述传统技术中,伴随着减衰力的发生而产生的发热现象,常造成工作油的升 温,导向器3并无发挥出其对工作油循环的稳定性,被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2加温的工作 油几乎全部存留在内缸2中而无法返回到保留空间8,造成工作油难以冷却而油温却不断升 高,由此而引起减衰力下降、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
根据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外缸1以及设置在外缸1内并与外缸1形成保 留空间8的内缸2,其中内缸2处于外缸1的纵轴方向,并设置有将内缸2内部空间划分为 杆侧油室6和缸底油室7的活塞4,活塞4固定连接在活塞连接杆5上,活塞4分别设置有 由油孔12、阀门13、垫圈14所组成的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和由油孔15、阀门16、垫圈 17所组成的压縮侧减衰力发生装置,外缸l下端本身为封闭结构,上端由油封9封闭起来, 外缸1内部设置有导向器3,导向器3上有与内缸2轴线形成至少30度的相对角度的缝隙口 26,内缸2的缸底11通过铆钉23固定于外缸1内,缸底11上设置有由缸底油孔20、调节 片21、油量限量器22所组成的调节阀门,活塞连接杆5呈分层圆柱状, 一端通过螺栓10与 活塞4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穿过并突出于外缸l外部,导向器3设置有由油孔18、油孔28、 阀片19、导向器阓罩24、限位器27、弹簧29所组成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导向器3内侧设有 导向器滑动孔25,上述的阀门均由复数个排布为环状的弹簧板所构成。
当活塞连接杆5拉伸时,杆侧油室6的工作油下压活塞4的阀门13,流入缸底油室7, 同时,提升导向器3的阀片19,工作油流入保留空间8并且在其上部产生减衰力,随着活塞 连接杆5的拉伸,内缸2中杆侧油室6的工作油穿过导向器3并流入保留空间8,从保留空 间8下部经缸底11的调节阀门补充入缸底油室7。
此外,当活塞4压縮时,缸底油室7的工作油提升活塞4的阀门16并流入杆侧油室6, 同时,杆侧油室6的工作油提升导向器3上的阀片19产生减衰力,并流入保留空间8,在保 留空间8内冷却。与此同时,缸底ll的调节阀片阻止了工作油从缸底油室7向保留空间8流入。这样,伴 随活塞连接杆5的伸縮,从保留空间8下部经过缸底11的调节阀门流入内缸2中的工作油虽 然被活塞运动所加温,但是经过导向器3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后被释放入保留空间8的上部, 沿外缸1的内表面流下后再次回聚于保留空间8的下部,这样工作油在内缸2和保留空间8 之间重复循环冷却的过程,抑制内缸2内油温的升高。
特别指出的是,伴随活塞连接杆5的伸縮,杆侧油室6的工作油通过缝隙26被释放入保 留空间8的上部,此时,被释放的工作油与其形成30度的角度、在外缸l的内表面形成回旋 流并流到保留空间8的下部,由此产生气旋效果,将混入工作油中的气体迅速分离。
通过在导向器3中设置减衰力发生装置,将杆侧油室6的工作油释放入保留空间8上部, 并且,在缸底ll设置的调节阀门,在允许保留空间8下部的工作油流入缸底油室7的同时阻 止逆流,这样,工作油从保留空间8下部流入内缸2,从导向器3向保留空间8上部释放, 在内缸2和保留空间8之间重复着循环冷却的过程,抑制由于减衰力的产生而造成的油温升 高,导致减衰力下降和不稳定等问题,车辆的适乘性和稳定性得以提高。
上述实例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任何基于本技术方案 所变换的等同效果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由一外缸和设置在该外缸内并与外缸形成有保留空间的内缸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缸处于外缸的纵轴方向,并设置有将内缸内部空间划分为杆侧油室和缸底油室的活塞,活塞固定在活塞连接杆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分别设置 有由油孔、阀门、垫圈所组成的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和压缩侧减衰力发生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缸下端为封 闭结构,其上端由油封封闭,内部设置有导向器,导向器上释放口的缝隙与内缸轴线形成至 少30度的相对角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缸缸底通过 铆钉固定于外缸内,缸底上设置由缸底油孔、调节片、油量限量器所组成的调节阀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连接杆呈 分层圆柱状,其一端通过螺栓与活塞固定,另一端穿过并突出于外缸外部。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器设置有 由油孔、阀片、导向器阀罩、限位器、弹簧所组成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导向器内侧设有导向 器滑动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由复数个 环形状排布的弹簧板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包括一外缸和内缸,其中在外缸和内缸的中间形成一保留空间,外缸由油封封闭,内缸则由活塞分割为杆侧油室和缸底油室,活塞连接杆一端通过螺栓与活塞相固定,另一端延伸出至外缸外面,内缸缸底通过铆钉固定在外缸上,通过在活塞和导向器上设置相应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并配合调节阀门的调节及控制作用,当活塞连接杆伸缩时,减衰力发生装置顺着活塞的运动而释放工作油,产生减衰力,由于释放口的缝隙处与内缸轴线方向上形成的角度而产生回旋流,使得工作油在内缸内和保留空间之间不断重复着循环冷却的过程,抑制缸内油温的上升,从而达到抑制油压缓冲器的减衰力下降以及稳定性差的目的。
文档编号F16F9/32GK201241931SQ20082004974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6日
发明者齐滕英昭 申请人:广州栢乐特汽车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