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73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变速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带行星式机构的自动变速轮 毂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变速器包含两种方式, 一种是传动比固定的变速器,另一种是 包括两个或多个传动比的变速器。传动比固定的变速器,只有一种传动比,不 能根据外界负荷调节整个驱动系统的工作特性,因此对提高驱动系统性能有限。 包含两个或多个传动比的变速器,可以根据外界负荷的变化改变传动比,调整 整个驱动系统的工作特性,保持驱动系统的高效运行,从而显著提高了动力性 和经济性。因此在动力驱动系统中,特别是在对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较高的场 合,更适合采用两个或多个传动比的变速器方案。但现在包含两个或多个传动 比的变速器均需要手动/自动换档机构,都需要专门配备一套控制系统,结构复 杂,成本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变电机转动方向来实现机 械自动变速的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轮毂两侧壁 经轴承支承在中心轴上,该轮毂内的中心轴上设有定子和套住定子的转子,该
4转子两侧与经轴承支承在中心轴上的左右端盖固定相连,其关键在于所述左 端盖与轮毂内壁之间设置有行星机构,该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套装在中心轴上, 所述太阳轮经超越离合器套装在左端盖外侧的凸台圈上,所述内齿圈与轮毂固 定相连,所述行星架上均匀设置的三个行星轮同时与太阳轮及内齿圈啮合,靠 所述右端盖的中心轴上经轴承套有滑动啮合器,所述滑动啮合器与轮毂之间设 置有超越离合器,该超越离合器套装在滑动啮合器上,所述轮毂套装在超越离 合器上。上述滑动啮合器由左半滑动离合器、右半滑动离合器和连接套组成, 其中所述左半滑动离合器和连接套经轴承套装在中心轴上,所述右半滑动离合 器空套在左半滑动离合器和连接套之间的中心轴上;所述左半滑动离合器与右
端盖固定相连,所述右半滑动离合器上设置有使其轴向移动的拨动机构,所述
连接套上套装超越离合器;该左半滑动离合器正对右半滑动离合器的端面开有 供右半滑动离合器爪子插入的凹槽,所述右半滑动离合器与连接套卡接;该右 半滑动离合器上套有压簧,该压簧一端抵接在连接套上,所述压簧另一端抵接 在右半滑动离合器外圆周面的凸台上。
上述拨动机构由拨叉杆、推力轴承、拉杆和拉线组成,其中所述推力轴承 套在中心轴上位于右半滑动离合器中部的凹槽内,该推力轴承由位于凹槽外穿 设于中心轴径向通孔的拨叉杆限位,该拨叉杆横穿在拉杆的一端由拉杆带动轴 向连接,该拉杆另一端经中心轴轴心孔穿出与拉线相连。
上述拉线穿过与车架固定连接的拉线座,所述拉杆与拉线座之间的拉线套 有压縮弹簧,该压縮弹簧一端与拉线座抵接,所述压縮弹簧另一端与拉杆抵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门配置一套变速控制系统,只需要电机自 身转动方向的改变,利用自身的机械结构实现两种传动比的切换,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整个装置的体积也大大縮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轮毂1 两侧壁经轴承支承在中心轴2上,该轮毂1内的中心轴2上设有定子3和套住 定子3的转子4,该转子4两侧与经轴承支承在中心轴上的左右端盖5、 6固定 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盖5与轮毂1内壁之间设置有行星机构,该行星 机构的行星架7套装在中心轴2上,所述太阳轮8经超越离合器9套装在左端 盖5外侧的凸台圈5a上,所述内齿圈11与轮毂1固定相连,所述行星架7上 均匀设置的三个行星轮10同时与太阳轮8及内齿圈11啮合,靠所述右端盖6 的中心轴2上经轴承套有滑动啮合器,所述滑动啮合器与轮毂1之间设置有超 越离合器9,该超越离合器9套装在滑动啮合器上,所述轮毂1套装在超越离合 器9上。
上述滑动啮合器由左半滑动离合器12、右半滑动离合器13和连接套14组 成,其中所述左半滑动离合器12和连接套14经轴承套装在中心轴2上,所述 右半滑动离合器13空套在左半滑动离合器12和连接套14之间的中心轴2上; 所述左半滑动离合器12与右端盖6固定相连,所述右半滑动离合器13上设置 有使其轴向移动的拨动机构,所述连接套14上套装超越离合器9;该左半滑动离合器12正对右半滑动离合器13的端面开有供右半滑动离合器13爪子插入的 凹槽12a,所述右半滑动离合器13与连接套14卡接;该右半滑动离合器13上 套有压簧15,该压簧15 —端抵接在连接套14上,所述压簧15另一端抵接在右 半滑动离合器13外圆周面的凸台上。上述拨动机构由拨叉杆16、推力轴承17、 拉杆18和拉线19组成,其中所述推力轴承17套在中心轴2上位于右半滑动离 合器13中部的凹槽内,该推力轴承17由位于凹槽外穿设于中心轴2径向通孔 2a的拨叉杆16限位,该拨叉杆16横穿在拉杆18的一端由拉杆18带动轴向连 接,该拉杆18另一端经中心轴2轴心孔穿出与拉线19相连。上述拉线19穿过 与车架固定连接的拉线座20,所述拉杆18与拉线座20之间的拉线19套有压缩 弹簧,该压缩弹簧一端与拉线座20抵接,所述压縮弹簧另一端与拉杆18抵接。 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当转子4顺时针方向转动,中心轴2上套有的超 越离合器9不会带动带动太阳轮8转动,行星机构不会起作用;此时中心轴2 右端的滑动啮合器顺时针转动,通过滑动啮合器套有的超越离合器9带动轮毂1 顺时针转动。当转子4逆时针方向转动,左端盖5外侧的凸台圈5a上套有的超 越离合器9带动太阳轮8逆时针方向转动,行星轮10顺时针方向转动,内齿圈 11也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轮毂1顺时针转动,此时中心轴2右端的滑动啮合器 逆时针转动,通过滑动啮合器套有的超越离合器9不会带动轮毂1转动。当需 要轮毂逆时针转动时,拉动拉线19,通过拉杆18带动拨叉板16、推力轴承17、 右半滑动离合器13向右轴向运动,右半滑动离合器13向右运动,与左半滑动 离合器12脱开,外力对轮毂l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扭矩,通过左边的行星机构和 左端盖5带动转子4顺时针转动,右边的滑动啮合器逆时针空转,不能带动电 机转子4逆时针转动,两边传动机构不会发生矛盾,可以实现轮毂l倒转。
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轮毂(1)两侧壁经轴承支承在中心轴(2)上,该轮毂(1)内的中心轴(2)上设有定子(3)和套住定子(3)的转子(4),该转子(4)两侧与经轴承支承在中心轴上的左右端盖(5、6)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盖(5)与轮毂(1)内壁之间设置有行星机构,该行星机构的行星架(7)套装在中心轴(2)上,所述太阳轮(8)经超越离合器(9)套装在左端盖(5)外侧的凸台圈(5a)上,所述内齿圈(11)与轮毂(1)固定相连,所述行星架(7)上均匀设置的行星轮(10)同时与太阳轮(8)及内齿圈(11)啮合,靠所述右端盖(6)的中心轴(2)上经轴承套有滑动啮合器,所述滑动啮合器与轮毂(1)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9),该超越离合器(9)套装在滑动啮合器上,所述轮毂(1)套装在超越离合器(9)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 啮合器由左半滑动离合器(12)、右半滑动离合器(13)和连接套(14)组成, 其中所述左半滑动离合器(12)和连接套(14)经轴承套装在中心轴(2)上, 所述右半滑动离合器(13)空套在左半滑动离合器(12)和连接套(14)之间 的中心轴(2)上;所述左半滑动离合器(12)与右端盖(6)固定相连,所述 右半滑动离合器(13)上设置有使其轴向移动的拨动机构,所述连接套(14) 上套装超越离合器(9);该左半滑动离合器(12)正对右半滑动离合器(13) 的端面开有供右半滑动离合器(13)爪子插入的凹槽(12a),所述右半滑动离 合器(13)与连接套(14)卡接;该右半滑动离合器(13)上套有压簧(15), 该压簧(15) —端抵在连接套(14)端面,所述压簧(15)另一端抵在右半滑动离合器(13)外圆周面的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机构由拨叉杆(16)、推力轴承(17)、拉杆(18)和拉线(19)组成,其中所述推力轴承(17)套在中心轴(2)上位于右半滑动离合器(13)中部的凹槽内,该推力轴承(17)由位于凹槽外穿设于中心轴(2)径向通孔(2a)的拨叉杆(16)限位,该拨叉杆(16)横穿在拉杆(18)的一端由拉杆(18)带动轴向连接,该拉杆(18)另一端经中心轴(2)轴心孔穿出与拉线(1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19)穿过与车架固定连接的拉线座(20),所述拉杆(18)与拉线座(20)之间的拉线(19)套有压缩弹簧,该压縮弹簧一端与拉线座(20)抵接,所述压縮弹簧另一端与拉杆(18)抵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式自动变速轮毂电机,左端盖(5)与轮毂(1)内壁之间设置有行星机构,行星机构的行星架(7)套装在中心轴(2)上,太阳轮(8)经超越离合器(9)套装在左端盖(5)外侧的凸台圈(5a)上,内齿圈(11)与轮毂(1)固定相连,靠右端盖(6)的中心轴(2)上经轴承套有滑动啮合器,滑动啮合器与轮毂(1)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9),超越离合器(9)套装在滑动啮合器上,轮毂(1)套装在超越离合器(9)上。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门配置一套变速控制系统,只需要电机自身转动方向的改变,利用自身的机械结构实现两种传动比的切换,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体积也大大缩小。
文档编号F16H1/28GK201298774SQ200820100650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
发明者妮 李 申请人:妮 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