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574143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连接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连接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机构元件。图IA及图IB所示为一种已知的连接组件的 示意图。如图IA及图IB所示,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部件11以及第二部件12。第一部件 11具有基部110以及突出部112。第一部件11可由模具一体成型地加工完成。突出部112 突出于基部110的一侧且具有通孔1120。第二部件12呈圆柱状,其穿设于第一部件11的 通孔1120中。上述连接组件1组装后,由于第二部件12穿过第一部件11的通孔1120,在外观面 上会有第二部件12与第一部件11的结合痕迹。上述连接组件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外观 的美观完整的要求。此外,由于第一部件11是由模具一体成型地加工完成,因此在此加工过程中,在 制作第一部件11的突出部112的通孔1120时,其必须采用模具滑块设计。如此即增加了 模具的制作成本,且不易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与连接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提出的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基部与盖体。 基部具有开口。盖体一体地连接于开口的一部分的周围,以于开口的上述部分的上方形成 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一侧为开放状态,且容置空间的另一侧为密封状态。第二部件具有 主体部与轴部。主体部位于开口与容置空间中。轴部自主体部突出且自容置空间为开放状 态的该侧延伸出容置空间。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连接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 一部件;第一部件具有基部以及盖体,基部具有开口,盖体一体地连接于开口的一部分的周 围,以于开口的该部分的上方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一侧为开放状态,且容置空间的另 一侧为密封状态。提供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具有主体部以及轴部,轴部自主体部突出。将第 二部件自基部的开口装入容置空间,以使主体部位于开口与容置空间中,且轴部自容置空 间为开放状态的上述一侧延伸出容置空间。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连接组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结合的外 观面为一个整体,无结合痕迹。如此,产品的外观可保持美观完整。此外,于本发明中,加工 第一部件的模具不需额外的滑块设计,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连接 方法,连接组件的组装简单方便。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A及图IB所示为一种已知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第一部件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第二部件的示意图。图5A及5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6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A及2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第一部件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 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第二部件的示意图。请一并参考图2A至图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部件21以及第二部件22。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连接组件2可应用于摄影机、笔记本电脑或其它可携式电子装 置等。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1为一体成型。第一部件21具有基部210以及盖体212。 基部210具有开口 2100、第一表面2101以及第二表面2102。其中,开口 2100贯穿第一表 面2101与第二表面2102。于此,第一表面2101与第二表面2102分别为基部210的上表面 和下表面。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部件21的盖体212—体地连接于开口 2100的一 部分的周围,以于开口 2100的该部分的上方形成容置空间214。其中,容置空间214的第 一侧Sl为开放状态,第二侧S2为封闭状态。具体而言,盖体212具有遮盖部2121与侧壁 2122。遮盖部2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开口 2100的该部分的相对两侧。侧壁2122连接于 遮盖部2121的一侧,以使形成的容置空间214的第二侧S2处于封闭状态。于本实施例中,盖体212的遮盖部2121为倒U型。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于 实际应用中,盖体212的遮盖部212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图4所示,第二部件22具有主体部220、轴部221以及固定部222。于本实施例 中,第二部件22可为一体成型。主体部220具有第三表面2201与第四表面2202。第三表 面2201与第四表面2202背对而设。轴部221自主体部220的第三表面2201突出。固定 部222设置于主体部220的一端。于图4中,轴部221与固定部222可分别位于主体部220 的上下两端。并且,轴部221与固定部222分别位于主体部220的左右两侧。然而,本发明 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轴部221与固定部222亦可位于主体部220的同一 侧。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自第一部件21的基部210的第二表面2102进入容置 空间214。并且,第二部件22的主体部220位于容置空间214与基部210的开口 2100内。 轴部221与固定部222分别位于基部210的两侧。其中,主体部220的第四表面2202面对 第一部件21的侧壁2122。第二部件22的轴部221自容置空间214的第一侧Sl延伸出容 置空间214。第二部件22的固定部222固定于基部210的第二表面210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的主体部220为L型。主体部220密封容置空间214以及基部210的开口 2100。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主体部220的形状,只要可与容置空间 214及基部210的开口 2100相配合即可。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的轴部221为圆柱形。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轴部221 的形状。于其它实施例中,轴部221的截面亦可为椭圆形,只要可与相应的组件配合即可。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具有一个固定部222。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 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定部222。本发明并不限定固定部222的数目及形式。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的固定部222可具有螺孔225,对应地,基部210的第 二表面2102上也具有螺孔(图未示)。由此,固定部222可利用螺丝锁固于基部210的第 二表面2102上。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固定部222也可利用 黏胶固定方式或焊接方式固定于第一部件21的基部210。图5A及5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6所示 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请一并参考图5A、图5B及图6。于步骤Sl中,提供第一部件21。第一部件21具有基部210以及盖体212。第一部 件21为一体成型。基部210具有第一表面2101、第二表面2102以及贯穿第一表面2101与 第二表面2102的开口 2100。第一表面2101与第二表面2102分别为基部210的上表面与 下表面。第一部件21的盖体212—体地连接于开口 2100的一部分的周围,以于开口 2100 的该部分的上方形成容置空间214。容置空间214的第一侧Sl为开放状态,第一侧S2为封 闭状态。具体而言,盖体212具有遮盖部2121与侧壁2122。遮盖部2121的两端分别连接 于开口 2100的该部分的相对两侧。侧壁2122连接于遮盖部2121的一侧,以密封容置空间 214的第二侧S2。于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214的长度小于开口 2100的长度。即第一部件21的盖 体212仅遮蔽部分的开口 2100。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步骤S2中,提供第二部件22。第二部件22可为一体成型。于本实施例中,第 二部件22具有主体部220、轴部221以及固定部222。主体部220具有第三表面2201与第 四表面2202。第三表面2201与第四表面2202背对而设。轴部221设置于第三表面2201。 固定部222设置于主体部220的一端。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 亦可不设置此固定部222。于步骤S3中,将第二部件22自基部210的第二表面2102装入容置空间214。如 图5A所示,为便于安装,可将基部210反向放置(即第一表面2101朝下,第二表面2102朝 上)。第二部件22从第二表面2102沿方向Dl装入第一部件21的容置空间214。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2的轴部221最先穿过基部210的开口 2100。当第二部 件22的轴部221以及主体部220穿过基部210的开口 2100装入第一部件21的容置空间 214后,第二部件22的主体部220密封容置空间214以及基部210的开口 2100,且主体部 220的第四表面2202面对盖体212的侧壁2122。轴部221与固定部222分别位于基部210 的两侧。此外,第二部件22的轴部221自容置空间214的第一侧Sl延伸出容置空间214。 于本实施例中,此开口 2100的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整个第二部件22在轴部221设置方向上 的长度,以确保第二部件22可顺利穿过此开口 2100。于步骤S4中,固定固定部222于第一部件21的基部210。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 222可通过螺丝锁固方式、黏胶固定方式或者焊接方式固定于基部210的第二表面2102。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当不设置此固定部222时,可仅依靠第二 部件22与第一部件21的基部210之间的紧配合来实现固定。综上所述,当使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2时,第二部件22的轴部 221可与其它组件(例如,两个半圆形连接结构)相配合,从而使该些组件可绕轴部221旋
转。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结合 的外观面为一个整体,无结合痕迹。如此,产品的外观可保持美观完整。此外,本发明较佳 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部件的加工模具不需额外的滑块设计,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根 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方法,连接组件的组装简单方便。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部件,其具有基部以及盖体,上述基部具有开口,上述盖体一体地连接于上述开口 的一部分的周围,以于上述开口的上述部分的上方形成容置空间,上述容置空间的一侧为 开放状态,且上述容置空间的另一侧为密封状态;以及第二部件,其具有主体部以及轴部,上述主体部位于上述开口与上述容置空间中,上述 轴部自上述主体部突出且自上述容置空间为开放状态的上述侧延伸出上述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部件还具有固定部,其设置于 上述主体部的一端且固定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基部,上述轴部与上述固定部分别位于上 述基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主体部为L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主体部密封上述 容置空间与上述基部的上述开口。
5.一种连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部件,上述第一部件具有基部以及盖体,上述基部具有开口,上述盖体一体地 连接于上述开口的一部分的周围,以于上述开口的上述部分的上方形成容置空间,上述容 置空间的一侧为开放状态,且上述容置空间的另一侧为密封状态;提供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主体部以及轴部,上述轴部自上述主体部突出;以及将上述第二部件自上述基部的上述开口装入上述容置空间,以使上述主体部位于上述 开口与上述容置空间中,且上述轴部自上述容置空间为开放状态的上述侧延伸出上述容置 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是,于将上述第二部件自上述基部的上述 开口装入上述容置空间的步骤中,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轴部最先穿过上述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是,于将上述第二部件自上述基部的上述 开口装入上述容置空间的步骤中,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主体部密封上述容置空间与上述基 部的上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部件还具有固定部,其设置于 上述主体部的一端,上述第二部件自上述基部的上述开口装入上述容置空间后,上述轴部 与上述固定部分别位于上述基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是,上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固定上述固定部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固定部可利用螺丝锁固方式、黏 胶固定方式或焊接方式固定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基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连接组件及其连接方法。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基部与盖体。基部具有开口。盖体一体地连接于开口的一部分的周围,以于开口的上述部分的上方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一侧为开放状态,且容置空间的另一侧为密封状态。第二部件具有主体部与轴部。主体部位于开口与容置空间中。轴部自主体部突出且自容置空间为开放状态的该侧延伸出容置空间。
文档编号F16B1/02GK102032246SQ2009101756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季君炎 申请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