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驾驶装置包括转向轴,其一端连接方向盘;传动轴,其 一端具有连接转向轴另一端的联轴节;以及小齿轮轴,通过另一联轴 节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并具有与齿条轴的中部啮合的小齿轮,齿条 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
在公开号为JP2000-310232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联轴节和 由转向轴或小齿轮轴构成的轴体的联接结构。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JP2000-310232中公开的联接结构,轴体的一 端设有非圆形接合部,该接合部的部分圆周面上具有一对平行平面和 其双端面对这对平面的防滑脱槽。联轴节具有接合槽、面对接合槽的 两同心孔和压配合在孔之一中的螺母构件,接合部与该接合槽接合, 从而防止了相对转动。此外,在联轴节的外围上夹持有板体,板体包 括调节舌片,用于调节轴体在接合槽内的移动;以及受支承部,通 过大体呈U形的弧形部连接调节舌片,并通过螺母构件的压配合而受 到支承。在受支承部中和面对该受支承部的位置形成对应上述相应孔 的孔。通过以下步骤使轴体和联轴节耦联起来从沿接合槽深度方向 的边缘侧将轴体的接合部插入联轴节的接合槽,以便使接合部与接合 槽结合;将螺栓插入板体、联轴节的孔中以及防滑脱槽中;将螺栓拧 入螺母构件内,以防止沿接合槽纵向的相对位移和相对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合部插入接合槽,因此使板体的调节舌片偏斜,在使 接合部与接合槽接合后,调节舌片以弹性方式复位,与接合部的侧面
进行接触,并以插入方向的反方向调节接合部的运动w。
但是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联接结构中,即使当轴体不结合于接合槽 的正确位置中,也可以将轴体的接合部插入接合槽内。此外,即使在 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未接合于正确位置时,也可以将螺栓插入联 轴节的孔内并拧紧。因此,存在轴体和联轴节不能可靠连接的可能性。 例如,由于轴体接合部的结合位置比插有螺栓的孔更靠近接合槽的纵 向端部,因此结合量不足,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下,也可以将螺栓插入 孔中并拧紧螺栓,但是,由于螺栓未插入轴体的防滑脱槽内,因此不 能可靠连接轴体。例如,当在驾驶装置中采用上述联接结构时,由于 联轴节周围的空间很窄,而且轴体和联轴节的连接过程是在不能直接 看见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部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 性,即在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未结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将 驾驶装置安装在车体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体和联轴 节的联接结构,能够防止在轴体未结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将轴体插 入接合槽,并在解除连接时,使轴体得以容易地沿接合槽的纵向拔出。
本发明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是一种通过插入孔内的连接轴 使连接轴体和联轴节连接的联接结构,联轴节具有用于接合轴体的接 合槽和面对接合槽的孔,其特征在于轴体的纵向中部具有定位凹槽, 联轴节具有挠性件,挠性构件设置在沿接合槽纵向的外侧上,并待与 定位凹槽接合。挠性构件可以比接合槽的侧面更靠内部。
在该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中,当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未接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下使轴体插入接合槽内时,轴体上除定位凹槽 外的部分与(应该与定位凹槽接合的)挠性构件接触,并产生阻止轴体 插入的阻力。因此,可以判断出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未接合于正 确位置,并且可以避免在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未接合于正确位置 的状态下的连接。另一方面,在具有足够结合量而使轴体正确插入接 合槽的情况下,由于挠性构件插入定位凹槽,因此,可以在具有足够 结合量而使轴体接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将轴体插入接合槽并连接 轴体和联轴节。此外,当解除轴体的连接以便进行维护等活动时,可 以通过使挠性构件偏斜而解除挠性构件与定位凹槽的接合,因此可以 沿接合槽的纵向容易地拔出轴体。
本发明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的特征是,挠性构件具有面对接 合槽侧面的偏斜调节部。
在该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中,当在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处于 其未接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下使轴体插入接合槽内时,轴体上除定位 凹槽以外的部分与挠性构件接触,并为使偏斜调节部与接合槽的一侧 接触而向挠性构件施加沿偏斜方向的力,由此调节挠性构件的偏斜。 因此,即使当通过提高挠性构件的挠性而改善挠性构件的可操作性 时,也可防止在结合量不足而导致轴体未接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将轴 体插入接合槽,并且可容易地实现为进行维护等活动而解除轴体连接 的过程。在本发明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中,挠性构件的末端可以 沿接合槽的宽度方向向外弯曲。
在该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中,可以方便地将手指或类似物放 在挠性构件的末端。因此,当为了进行维护等活动而解除轴体的连接 时,可以容易地沿接合槽纵向拔出轴体。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上 述和其它目的和特征。
图1是本发明联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2是本发明联接结构的平面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截面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截面图5是本发明联接结构的板体的透视图6是本发明联接结构应用于驾驶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7是由于轴体和接合槽之间结合量不足而使本发明联接结构 的轴体未结合在正确位置的状态图8是解除本发明联接结构中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图1是本 发明联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III-III 线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截面图。
该联接结构用于使轴体1联接于联轴节A,轴体1的一端具有非 圆形接合部11,联轴节A具有接合槽21和面对接合槽21的两个孔 22和23,通过插入孔22和23中的连接轴6使接合部11与接合槽 21接合,从而防止了相对转动。
轴体1的一端包括非圆形接合部11,具有一对位于一部分圆 周面上的平行平面lla、 lib和其两端面对平面lla和lib的半圆形 防滑脱槽11c;以及定位凹槽12,由接合部11的一平面lla延伸并 具有平面部,该平面部比平面lla凹进得更深。
联轴节A包括横截面大体呈U形的接头部2,接头部2具有与接 合部11接合从而防止相对转动的接合槽21和面对接合槽21的两同 心孔22和23;轭架3,由接头部2延伸并具有两同心通孔(未示);锁定体4,压配合在孔23中;以及板体5,通过锁定体4的压配合而 使其固定在接头部2的外围。
接头部2的接合槽21的侧面包括彼此分离并且相互面对的一个 侧面和另一侧面,其中两接纳凹槽24位于接合槽21的所述一个侧面 中而比该一个侧面凹入得更深,并且将其设置在沿深度方向的边缘 侧,这两个接纳凹槽24、 24从接合槽21纵向两端附近连续到孔22 的附近。
锁定体4包括压配合圆柱部41和边缘部43,边缘部43由压配 合圆柱部41延伸并具有螺纹孔42。压配合圆柱部41压配合在孔23 中,边缘部43由接头部2伸至外部。
图5是板体的透视图。
板体5由弹簧钢制成,并包括两调节舌片51,用于调节轴体l 在接合槽21内沿与插入方向相对的方向的移动;大体呈U形的弧形 部55,通过弯部52连接调节舌片51并具有对应孔22、 23的通孔53 和54;以及挠性构件57,通过弯部56连接到弧形部55的一个通孔 54附近,挠性构件57设置在沿接合部21纵向的外恻而与轴体1的 定位凹槽12接合,并可沿接合槽21的宽度方向偏斜。
通过使调节舌片51的端部接触接合部11上与接合方向相反一侧 上的一部分,而将调节舌片51设置成调节轴体1沿与插入方向相反 的方向进行的移动。两调节舌片51沿接合槽21的纵向彼此分离,面 对接纳凹槽24,并由中部至末端部向着弧形部55的另一端倾斜。弧 形部55的通孔54还称之为受支承部58,通过压配合圆柱部41的压 配合将其支承在接头部2和边缘部43之间。
设置挠性构件57,以便防止在接合部11未接合于接合槽21中 正确位置的状态下使接合部11与接合槽21接合。挠性构件57包括 宽部57a,由弯部56延伸;和窄部57b,由宽部57a延伸,并且较宽部57a窄。将窄部57b设计成沿接合槽21的宽度方向向外偏斜。窄 部57b的末端沿接合槽21的宽度方向向外弯曲,从而便于手指或类 似物放置在窄部57b的末端上。
挠性构件57比起接合槽21的另一侧面更靠内部。在这样的情况 下,g卩,在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接合部11未接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 下,使轴体1与接合槽21接合,则接合部ll与宽部57a进行接触, 由此阻止了接合部11与接合槽21接合。另一方面,当接合部ll接 合于正确位置时,挠性构件57插入定位凹槽12,窄部57b与定位凹 槽12接合。
宽部57a的一部分充当偏斜调节部57c,偏斜调节部57c面对接
合槽21的另一侧面。在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接合部11未接合于正确
位置的情况下,如果接合部ll与宽部57a的边缘进行接触时,则偏
斜调节部57c与接合槽21的另一侧面进行接触而调节挠性构件57的
偏斜。此外,当接合部11与接合槽21接合时宽部57a位于不与接合
部ll接触的位置,因此,当通过使窄部57b偏斜并解除窄部57b与
定位凹槽12的接合而沿接合槽21纵向拔出轴体1时,接合部11不
与宽部57a接触。
图6是表示本发明应用于驾驶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在驾驶装置B中使用上述的联接结构。该驾驶装置B包括转向
轴101,该转向轴101的一端连接供驾驶用的方向盘100;传动轴102,
该传动轴102的一端通过联轴节A连接转向轴101的另一端;以及小
齿轮轴103,该小齿轮轴103通过另一联轴节A连接传动轴102的另
一端,并具有与齿条轴(未示)的中部啮合的小齿轮(未示),齿条 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联接结构中,轴体1的接合部11沿接合槽21 深度方向由边缘侧插入接合槽21内并与其接合。在接合部11接合于接合槽21中的正确位置的情况下,定位凹槽12面对挠性构件57。 在由于接合部11和接合槽21之间的结合量不足而使接合部11未接 合于接合槽21中的正确位置的情况下,定位凹槽12沿接合槽21的 纵向远离挠性构件57。
在接合部11接合于接合槽21中的正确位置的情况下,当接合部 11插入接合槽21时,使调节舌片51偏转并将其引入接纳凹槽24中, 挠性构件57的窄部57b插入定位凹槽12,由此允许接合部11与接 合槽21接合。由于形成该接合,防滑脱槽11c面对孔22和23。因 此,通过将结构呈螺栓的连接轴6由孔22插入锁定体4的螺纹孔42 内并拧紧连接轴6,使接合部ll固定在接合槽21内。该固定防止了 轴体l的相对转动,并且还防止了沿轴向拔出轴体。此外,通过连接 轴6的头部按压板体5弧形部55的一侧部,使调节舌片51向着接合 槽21的内侧位移,调节舌片51的末端与接合部11上与插入方向相 反的侧面上的部分进行接触,由此防止了接合部11以连接轴6为支 点的摆动。
图7是表示由于轴体和接合槽之间的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未接 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的视图。
在定位凹槽12沿接合槽21纵向远离挠性构件57并且由于结合 量不足而使轴体1未接合于正确位置的情况下,接合部11与挠性构 件57宽部57a的边缘接触而使其不能插入接合槽21。因此,可以判 断出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1未接合于正确位置,并且可以避免在 由于结合量不足而使轴体1未接合于正确位置的状态下的连接。需要 指出的是,由于挠性构件57具有偏斜调节部57c,因此当接合部ll 与宽部57a的边缘接触时,偏斜调节部57c与接合槽21的另一侧面 接触,并能调节挠性构件57的偏斜,由此必定防止了将接合部11插 入接合槽21。图8是解除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的示意图。
当解除轴体1和联轴节A的联接以便进行维护、检査或类似活动
时,将手指或类似物放在挠性构件57的窄部57b末端上,以便使窄 部57b沿接合槽21的宽度方向向外偏斜。因此,窄部57b位移到接 合槽21的外侧,使其可以解除挠性构件57与定位凹槽12的接合并 沿接合槽21的纵向拔出接合部11,而不受挠性构件57的阻碍。此 时,由于挠性构件57的偏斜调节部57c位于不与接合部11接触的位 置,因此,可以沿接合槽21的纵向拔出轴体1,而不受挠性构件57 的阻碍。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给出了具有调节舌片51的板体 5设有挠性构件57的结构,但是可以通过与调节舌片51分离的如止 动螺钉或焊接的联接手段使挠性构件57与联接部2连接,挠性构件 57的结构不受特别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包括轴体;联轴节,具有与轴体接合的接合槽和面对接合槽的孔,其中该接合槽在轴体插入所述接合槽时接合所述轴体;以及连接轴,插入所述孔中,用于连接轴体和联轴节,其中,所述联轴节具有挠性构件,该挠性构件能够向所述接合槽的宽度方向偏斜,所述轴体具有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与所述挠性构件进行接合而决定该轴体在轴向上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接合槽纵向的外侧。
3. —种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包括 轴体;联轴节,具有与轴体接合的接合槽和面对接合槽的孔,其中该接 合槽在轴体插入所述接合槽时接合所述轴体;以及 连接轴,插入所述孔中,用于连接轴体和联轴节, 其中,所述轴体具有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位于轴体的离开轴向边缘处,该定位凹槽沿着轴体插入接合槽的方向延伸,所述联轴节具有待与定位凹槽进行接合的挠性构件, 所述挠性构件沿着所述轴体被插入所述接合槽的方向延伸; 所述联轴节包括调节舌片,用于调节轴体插入到接合槽内后所述轴体在所述接合槽内后沿与插入方向相对的方向的移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接合槽纵向的外侧。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挠性构件具有面对接合槽侧面的偏斜调节部。
6. 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构件的末端沿所述接合槽的宽度方向向外弯 曲。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联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挠性构件设置得比接合槽的侧面更靠内部。
全文摘要
轴体具有带防滑脱槽的接合部和从接合部延伸的定位凹槽。具有待与接合部接合的接合槽和面对接合槽的孔的联轴节设有挠性构件,该挠性构件设置在沿接合槽纵向的外侧,而待与定位凹槽接合。当结合量不足而阻止了在正确位置的接合时,接合部与挠性构件接合,并防止轴体与联轴节接合。当解除连接以便进行维护等活动时,通过使挠性构件沿接合槽宽度方向偏斜而解除挠性构件与定位凹槽的接合。因此,可以沿接合槽纵向方便地拔出轴体。
文档编号F16D1/02GK101666357SQ200910176840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7日
发明者武忠勝, 金目茂孝, 青田健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