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433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回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向排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高层楼房上、下楼层通过
共用的排气管道互相串烟、串气、串味的止回排气阀。
背景技术
现在的各类住宅都使用共用的主排气管道,各住户通过主管道上的进气口将室内 的烟气直接排入主管道,然后集中从屋顶的出口处排出,为了防止上、下楼层之间通过共用 的主排气管道互相串烟、串气、串味,各种单向止回排气阀被研发出来。厨房中的油烟通过 脱排油烟机排至止回排气阀中,由止回排气阀再排至纵向共用的主排气管道中。目前的止 回排气阀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油烟通道,所述的油烟通道的两端部分别开有进风口 、 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阀片,阀片的转动轴分为水平方向设置和竖向设置;阀片的转动轴 为水平方向设置时,在不排烟的情况下,依靠阀片上设置的重锤受到的重力使阀片盖在出 风口处,但是在阀片打开时,阀片所在的平面处于水平方向,打开的阀片阻碍了大楼的纵向 共用的主排气管道的烟气上升,特别是在多层共用一个纵向主排气管道的情况下,每层打 开的阀片严重影响纵向主排气管道的畅通,使得排油烟的效果变差。阀片的转动轴为竖向 设置时,在阀片打开的状态下,阀片大致上垂直于水平面,使得阀片对纵向共用的主排气管 道的阻力最小,基本上不影响共用的主排气管道的畅通,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10 月24日公开的、由沈惠贤设计的、名称为"烟道止逆阀"、专利号为01108154. 6的发明专 利,它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油烟通道,所述的油烟通道的两端部分别开有进风口 、出 风口,阀片设置于所述的出风口的口部,并且所述的阀片与所述的外壳通过阀片转轴可转 动连接;所述的阀片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阀片盖在出 风口的口部;第二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所述的阀片移动后露出出风口 ;所 述的阀片所在的平面在第二工作位置下大致上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的阀片转轴的轴心线与 水平面倾斜地相交,所述的阀片转轴的轴心线偏离所述的阀片的重心,使得阀片可在重力 的作用下关闭出风口,即在不用时可自动关闭出风口 ;其缺点是阀片转轴的轴心线将阀片 左右分为一侧面积较大、另一侧面积较小的两部分,阀片工作时面积较大的一侧受到排出 的风的推力较大而向出风口的外侧转动,面积较小的一侧则向出风口的内侧转动,阀片与 出风口之间,因需要保持阀片绕阀片转轴转动,所以阀片的外圆和出风口的内孔之间必定 有间隙,密封不严;如果通过阀片的端面密封,则阀片转轴一侧面积较大的阀片的内侧面与 出风口外端面密封,而阀片转轴另一侧面积较小的阀片的外侧面与出风口内端面密封,因 阀片有厚度,因此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特别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因为一 侧粘结油污而破坏另一侧的密封,使得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密封问题不易解决,影响其 使用效果,还会发生烟气通过间隙反入室内的现象;另外,即使与阀片对应的脱排油烟机处 于非使用状态,阀片也可能会因共用的主排气管道内的较强气流(如使用共用的主排气管 道的其他住户发生火灾)而打开,导致串气、串烟;再者,阀片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很容易使 之翻转,嶂螂、老鼠就从阀片的缝隙中进入室内,为了避免老鼠和嶂螂等小动物进入,必须
3安装滤网。再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7月16日公开的、由曹正祥设计的、专利号为 200730175763. 0、名称为"防火止逆阀(侧向开启)"的外观设计专利,其阀片的转动轴设置 于阀片的一个侧边上,阀片的转动轴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倾斜地相交,使得阀片可在重力的 作用下关闭出风口,即在不用时可自动关闭出风口,出风口的口部设有环形凹槽,阀片的边 缘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环形凹槽中,密封效果较好,其缺点是由于阀片的转动轴 设置于阀片的一个侧边上,使得阀片在开启或关闭时的路径较长,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反应 不够灵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阀片开启、关闭所需的时间较短,反 应灵敏的止回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止回排气阀,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油烟通道,所述的油烟通道的两端部 分别开有进风口、出风口,阀片设置于所述的出风口的口部,并且所述的阀片与所述的外壳 通过阀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该止回排气阀上设有限制阀片开启角度的限位装置;出风口 的口部设有环形凹槽,阀片的边缘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环形凹槽中;所述的阀片 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阀片盖在出风口的口部;第二工 作位置是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所述的阀片移动后露出出风口 ;所述的阀片所在的平面 在第二工作位置下大致上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的阀片转轴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倾斜地相交, 其特点是所述的阀片为两片,每一阀片的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阀片转轴;在第一工作位 置时,两阀片的内侧边相吻合。 为了保证阀片在最大开启角度时能自动回位,在止回排气阀上设有限制阀片开启 角度的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装置为设置于外壳上的限位板,使阀片最大开启 角度a为大于30度小于85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片阀片中,可以是左侧阀片
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右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使得左侧阀片的回位路径较
右侧阀片的回位路径更短而首先回位,避免两者同时回位可能带来的相互干涉。 作为上述优选结构中更好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
有凹槽,所述的右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凹槽中。 为了更进一步地保证左侧阀片较右侧阀片首先回位,使得右侧阀片内侧边上设置
的内翻凸缘能够插入左侧阀片内侧边上设置的凹槽中,所述左侧阀片的开启角度小于右侧
阀片的开启角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优选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片阀片中,还可以是
右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左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使得右侧阀片的回
位路径较左侧阀片的回位路径更短而首先回位,避免两者同时回位可能带来的相互干涉。 作为上述优选结构中更好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
有凹槽,所述的左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凹槽中。 为了更进一步地保证右侧阀片较左侧阀片首先回位,使得左侧阀片内侧边上设置
的内翻凸缘能够插入右侧阀片内侧边上设置的凹槽中,所述右侧阀片的开启角度小于左侧阀片的开启角度。 由于采取上述结构,阀片设置为两片,每一阀片的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阀片转轴, 使得阀片在开启或关闭时的路径变短,所需的时间也减少,反应更为灵敏;止回排气阀的阀 片具有限位装置,使阀片在最大开启角度时也能自动回位;而且在两片阀片中,一侧阀片在 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另一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使得尺寸较小的阀片的回位 路径较尺寸较大的阀片的回位路径更短而首先回位,避免两者同时回位可能带来的相互干 涉,也使得可以在尺寸较小的阀片的内侧边上设置凹槽,在尺寸较大的阀片的内侧边上设 置内翻凸缘,尺寸较小的阀片首先回位后,尺寸较大的阀片上的内翻凸缘可插入其环形凹 槽中,提高密封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尺寸较小的阀片的开启角度小于尺寸较大的阀片 的开启角度,能保证尺寸较小的阀片首先回位。从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合 理,结构简单、密封更严、防串烟气效果更好,并且阀片开启、关闭所需的时间较短,反应灵 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止回排气阀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止回排气阀的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止回排气阀的实施例1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图3、图7、图10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止回排气阀的实施例2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止回排气阀的实施例2的左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止回排气阀的实施例3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止回排气阀的实施例3的左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中1-限位板,2-阀片转轴,3-出风口 , 4-外壳,5-进风口 , 6_左侧阀片,7_右 侧阀片,S-内翻凸缘,9-环形凹槽,10-凹槽,11-内翻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止回排气阀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图中展示了一种止回排气阀,它包括外壳4、设置于外壳 4内的油烟通道,油烟通道的两端部分别开有进风口 5、出风口 3,阀片设置于出风口 3的口 部,所述的阀片分为左右对称的左侧阀片6和右侧阀片7,左侧阀片6、右侧阀片7的外侧边 上分别设置有阀片转轴2,与外壳4通过阀片转轴2可转动连接,阀片转轴2的轴心线与水 平面倾斜地相交;在该止回排气阀的外壳4上设有限制阀片开启角度的限位板l,使阀片最 大开启角度a为30度;出风口 3的口部设有环形凹槽9,阀片的边缘设有内翻凸缘8,内翻 凸缘8可插入环形凹槽9中;所述的阀片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关闭状 态,此时阀片盖在出风口 3的口部;第二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所述的阀片移 动后露出出风口 3 ;所述的阀片所在的平面在第二工作位置下大致上垂直于水平面,在第一工作位置时,两阀片的内侧边相吻合。 实施例2,参见图1、图4、图6至图8,图中展示了一种较佳的止回排气阀,它包括 外壳4、设置于外壳4内的油烟通道,油烟通道的两端部分别开有进风口 5、出风口 3,阀片设 置于出风口 3的口部,所述的阀片分为左侧阀片6和右侧阀片7,左侧阀片6在水平方向的 径向尺寸小于右侧阀片7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左侧阀片6的内侧边上设有凹槽IO,右 侧阀片7的内侧边上设有内翻凸缘11,内翻凸缘11可插入凹槽10中;左侧阀片6、右侧阀 片7的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阀片转轴2,与所述的外壳4通过阀片转轴2可转动连接,所述 的阀片转轴2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倾斜地相交;在该止回排气阀的外壳4上设有限制阀片开 启角度的限位板l,使左侧阀片6的最大开启角度a为80度、右侧阀片7的最大开启角度 a为85度;出风口 3的口部设有环形凹槽9,阀片的边缘设有内翻凸缘8,内翻凸缘8可插 入环形凹槽9中;所述的阀片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阀 片盖在出风口 3的口部;第二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所述的阀片移动后露出 出风口 3 ;所述的阀片所在的平面在第二工作位置下大致上垂直于水平面,在第一工作位 置时,右侧阀片7的内侧边上设置的内翻凸缘11可插入左侧阀片6的内侧边上设置的凹槽 10中。 实施例3 ,参见图1 、图4、图9至图11 ,图中展示了另 一种较佳的止回排气阀,它包 括外壳4、设置于外壳4内的油烟通道,油烟通道的两端部分别开有进风口 5、出风口 3,阀片 设置于出风口 3的口部,所述的阀片分为左侧阀片6和右侧阀片7,右侧阀片7在水平方向 的径向尺寸小于左侧阀片6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右侧阀片7的内侧边上设有凹槽10,左 侧阀片6的内侧边上设有内翻凸缘11,内翻凸缘11可插入凹槽10中;左侧阀片6、右侧阀 片7的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阀片转轴2,与所述的外壳4通过阀片转轴2可转动连接,所述 的阀片转轴2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倾斜地相交;在该止回排气阀的外壳4上设有限制阀片开 启角度的限位板1,使左侧阀片6的最大开启角度a为65度、右侧阀片7的最大开启角度 a为60度;出风口 3的口部设有环形凹槽9,阀片的边缘设有内翻凸缘8,内翻凸缘8可插 入环形凹槽9中;所述的阀片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阀 片盖在出风口 3的口部;第二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所述的阀片移动后露出 出风口 3 ;所述的阀片所在的平面在第二工作位置下大致上垂直于水平面,在第一工作位 置时,左侧阀片6的内侧边上设置的内翻凸缘11可插入右侧阀片7的内侧边上设置的凹槽 10中。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 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 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止回排气阀,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油烟通道,所述的油烟通道的两端部分别开有进风口、出风口,阀片设置于所述的出风口的口部,并且所述的阀片与所述的外壳通过阀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该止回排气阀上设有限制阀片开启角度的限位装置;出风口的口部设有环形凹槽,阀片的边缘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环形凹槽中;所述的阀片有两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阀片盖在出风口的口部;第二工作位置是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所述的阀片移动后露出出风口;所述的阀片所在的平面在第二工作位置下大致上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的阀片转轴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倾斜地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为两片,每一阀片的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阀片转轴;在第一工作位置时,两阀片的内侧边相吻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为设置于外壳上 的限位板,使阀片最大开启角度a为大于30度小于85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片阀片中,左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右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回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有 凹槽,所述的右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凹槽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回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阀片的开启角度小于右 侧阀片的开启角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片阀片中,右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左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有 凹槽,所述的左侧阀片的内侧边上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凹槽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回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阀片的开启角度小于左 侧阀片的开启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住宅建筑物烟气集中排放的止回排气阀。它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油烟通道,油烟通道的两端分别开有进风口、出风口,阀片设置为两片并设置于出风口的口部,一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小于另一侧阀片在水平方向的径向尺寸,每一阀片的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阀片转轴,与外壳可转动连接,阀片转轴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倾斜地相交,使得阀片在开启或关闭时的路径变短,所需的时间也减少,反应更为灵敏;阀片具有限位装置,使阀片在最大开启角度时也能自动回位;出风口的口部设有环形凹槽,阀片的边缘设有内翻凸缘,内翻凸缘可插入环形凹槽中;从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合理,结构简单、密封更严、防串烟气效果更好。
文档编号F16K15/03GK201443627SQ20092002918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6日
发明者于明智, 李兴江 申请人:李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