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动链条及包括动力传动链条的动力传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028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传动链条及包括动力传动链条的动力传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动链条及包括该链条的动力传动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机动车辆动力传动设备(如,皮带轮型连续变速传动器(CVT))中使用的 循环式动力传动链条包括循环式动力传动链条,其中,多个链节板由销钉连接在一起,且卷 绕在一对皮带轮上,以便在其间延伸以备使用。具有凸出弯曲形状的销钉的成对的端面与皮带轮的槽轮表面形成接合,由此,在 动力传动链条与皮带轮之间传递动力。相关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JP-A-2006-2264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上文所述的动力传动链条,存在如下需求提高销钉与皮带轮之间的连接 刚度,减小在销钉咬入皮带轮中时销钉的松度,减小驱动噪音和进一步提高实际的耐用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传动链条(1),所述动力 传动链条适于卷绕到具有相对较小有效半径(Dl)的第一皮带轮(60)和具有相对较大的有 效半径(D2)的第二皮带轮(70)上,以便在其间延伸,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每一个均具 有一对面对的圆锥形槽轮表面(62a,63a,72a,73a),动力传动链条(1)的特征在于,包括沿 链条行进方向(X)排列的多个链节(2)和沿链条宽度方向(W)延伸的多个连接构件(50), 链条宽度方向(W)与链条行进方向成直角交叉,所述多个连接构件(50)用于将所述多个链 节连接在一起,以便所述多个链节相对于彼此挠曲,并且所述动力传动链条的特征在于,连 接构件包括第一动力传动构件(3)和第二动力传动构件(4),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和第二动 力传动构件具有彼此面对的面对部(12、19),面对部在接触部(T)处彼此形成滚动和滑动 接触,该接触部(T)伴随着链节之间的弯曲角(Θ)的变化而移位,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包括 每个均具有凸出弯曲部(20)的端面(17),当第一动力传动构件与槽轮表面形成接触时,在 凸出弯曲部(20)处形成接触区域(21),并且,就与链条行进方向和链条宽度方向(W)成直 角交叉的竖直方向(V)而言,凸出弯曲部的凸出中心(M)设置在动力传动链条咬入第一皮 带轮中时构成接触部(Tl)的位置的第一位置(Si)、在动力传动链条咬入第二皮带轮中时 构成接触部(T2)的位置的第二位置(S2)、或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当动力传动链条(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咬入皮带轮中时,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在其 凸出中心处在较强的压力下受到皮带轮的挤压。此外,第一动力传动构件通过与第二动力 传动构件形成接触而受到来自第二动力传动构件的力。结果,在第一动力传动构件中围绕凸出中心产生了力矩。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当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咬入第一皮带轮中时,凸出中心和接 触部能够设置成相对于竖直方向彼此靠近,而当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咬入第二皮带轮中时, 凸出中心和接触部也能够设置成相对于竖直方向彼此靠近。这样,当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咬 入第一皮带轮中时,能够减小围绕凸出中心产生的力矩,而当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咬入第二 皮带轮中时,也能够减小围绕凸出中心产生的力矩。结果,能够使第一动力传动构件的凸出 弯曲部难以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两者上滑移。通过抑制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在对应的 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的滑移,能够增大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和对应的第一皮带轮和第 二皮带轮之间的连接刚度。此外,能够获得第一动力传动构件与对应的皮带轮之间产生的 松度的减小,以及第一动力传动构件与对应皮带轮之间产生的接合噪音的减小。此外,能够 抑制第一动力传动构件的凸出弯曲部的磨损,从而使得有可能提高动力传动链条的实际耐 用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传动设备(100),其包括具有相对较小的 有效半径的第一皮带轮、具有相对较大的有效半径的第二皮带轮、以及卷绕在第一皮带轮 和第二皮带轮上以便在其间延伸的上述动力传动链条。在此情况下,能够提高动力传动链条与对应的皮带轮之间的连接刚度。此外,能够 减小动力传动链条与对应皮带轮之间产生的松度。此外,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安静程度和 实际耐用性的动力传动设备。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为能够改变其有效半径的半径可变皮带轮。就与链条行 进方向及链条宽度方向成直角交叉的竖直方向,与有效半径无关,凸出弯曲部的凸出中心 可总是设置在动力传动链条咬入第一皮带轮中时构成接触部的位置的第一位置、在动力传 动链条咬入第二皮带轮中时构成接触部的位置的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此情况下,与有效半径无关,能够总是获得动力传动链条与对应的皮带轮之间 的连接刚度的提高和松度的减小。此外,能够将安静程度和实际耐用性保持在极为优异的 状态下。注意在以上说明中,尽管加括号的附图标记表示下文将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对应构 成元件的参考标号,但并不意于使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受到附图标记限制。


图1为示例性地示出连续变速传动器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透视图,该连续变速传 动器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传动链条。图2为图1中的驱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链条的局部放大截面视图。图3为链条1的主要部分的水平截面视图。图4为链条1的直线区域的主要部分的竖直截面视图。图5(A)为从链条宽度方向(W)看时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的侧视图,图5(B)为 第一挠曲区域中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的侧视图,而图5(C)为第二挠曲区域中的第一销 钉和第二销钉的侧视图。图6为挠曲区域中的链条的侧视图。图7(A)为连续变速传动器在其用作减速装置时的主要部分的实例性示图,而图7(B)为连续变速传动器在其用作加速装置时的主要部分的示例性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为示例性地示出作为动力传动设备的链条式连续变速传动器(下文也简单地 称为连续变速传动器)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该动力传动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 力传动链条。参看图1,连续变速传动器100例如安装在诸如机动车辆的车辆上,且包括由 金属(结构钢)制成的作为半径可变的皮带轮的驱动皮带轮60、由金属(结构钢)制成的 作为半径可变的皮带轮的从动皮带轮70、以及卷绕在这些皮带轮上以便在其间延伸的循环 式动力传动链条1 (下文也简单地称为链条)。注意,出于便于理解的目的,图1中以截面形 式部分地示出了链条1。图2为图1中所示的驱动皮带轮60 (从动皮带轮70)和链条1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参看图1和图2,驱动皮带轮60附接到输入轴61上,输入轴61连接到车辆的动力源上,以 便从其传递动力,且驱动皮带轮60可与输入轴一起旋转。驱动皮带轮60包括固定槽轮62 和活动槽轮63。固定槽轮62和活动槽轮63具有彼此面对且配对的槽轮表面62a、63a。相 应的槽轮表面62a、63a包括圆锥形倾斜表面。槽轮表面62a、63a两者都相对于第一正交平面Bl倾斜,第一正交平面B 1与驱动 皮带轮60的中心轴线Al成直角交叉。例如,作为由槽轮表面62a、63a中的每个槽轮表面 的母线及其对应的正交平面Bl形成的角的皮带轮半角C被设定为11°。在槽轮表面62a、 63a之间限定有凹槽,且链条1被保持在凹槽中,同时在较强的压力下受到挤压。液压致动器(未示出)连接到活动槽轮63,以便改变凹槽宽度。凹槽宽度被设计 成在改变齿轮比时通过使活动槽轮63沿输入轴61的轴向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移动 来改变。这样,链条1就沿输入轴61的径向方向(图2中的竖直方向)移动,以便相对于 链条1改变皮带轮60的有效半径Dl (下文中也称为皮带轮60的有效半径Dl)。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从动皮带轮70附接到输出轴71,输出轴71连接到 驱动行走轮(未示出),以便将动力传递至其上,且能够与输出轴一起旋转。正如驱动皮带 轮60 —样,从动皮带轮70也包括具有其槽轮表面72a、73a的固定槽轮73和活动槽轮72, 槽轮表面72a、73a彼此面对且配对。槽轮表面72a、73a两者都相对于第二正交平面B2倾斜,第二正交平面B2与从动 皮带轮70的中心轴线A2成直角交叉。例如,作为由槽轮表面72a、73a中的每一个槽轮表 面的母线及其对应的正交平面B2形成的角的皮带轮半角C被设定为11°。驱动皮带轮60 的皮带轮半角C和从动皮带轮70的皮带轮半角C彼此相等。正如驱动皮带轮60的活动槽轮63 —样,液压致动器(未示出)连接到活动槽轮 72,以便在改变齿轮比时通过移动活动槽轮72来改变凹槽宽度。这样,链条1被移动以便 相对于链条1改变皮带轮70的有效半径D2 (下文也称为皮带轮70的有效半径D2)。图3为链条1的主要部分的水平截面视图。图4为链条直线区域的主要部分的竖 直截面视图。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当参照图4进行描述时,是基于从链条宽度方向W看的链 条直线区域时产生的状态进行描述的。参看图3和图4,链条1包括多个链节2和多个连接构件50,该多个连接构件50将链节2彼此连接,从而链节22能相对于彼此挠曲。在下文中,与链条1行进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被称为链条进行方向X,而在与链条行 进方向X成直角交叉的方向上,与连接构件50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被称为链条宽度方向 W,而与链条行进方向X及链条宽度方向W成直角交叉的方向被称为竖直方向V。竖直方向V的一个方向Vl为当链条1挠曲时链条1的径向向外定向的方向,而竖 直方向的另一方向V2为当链条1挠曲时链条1的径向向内定向的方向。每个链节2通过由模具压制平钢板而形成,而作为第一通孔的前通孔9和作为第 二通孔的后通孔10在链节2中形成在其前部和后部处,以便沿链条行进方向X排列。链节 2沿链条行进方向X和链条宽度方向W排列。在布置成沿链条行进方向X彼此邻近的链节2中,链节2的位于链条行进方向X 的相对上游的前通孔9和链节2的位于链条行进方向X的相对下游的后通孔10沿链条宽 度方向W彼此对准,以便彼此面对。沿链条行进方向X相邻的链节2连接在一起,以便通过 插入彼此面对的通孔9、10的连接构件50而相对于彼此挠曲。这样,就形成了总体为循环 形状的链条1。每个连接构件50均包括作为第一动力传动构件的第一销钉3和作为第二动力传 动构件的第二销钉4。第一销钉3为沿链条宽度方向W延伸的长构件。作为第一销钉3的周边部的周边 表面11形成为与链条宽度方向W平行地延伸的光滑表面,并具有作为在链条行进方向X上 向前定向的面对部的前部12、作为与链条行进方向X相反定向的平坦后表面的后部13、以 及作为面向竖直方向V的一对端部的一个端部14和另一个端部15。前部12面向第二销钉4,且与将在稍后描述的第二销钉4的平坦后部19在接触部 T (在从链条宽度方向W看时的接触点)处形成滚动和滑动接触。后部13具有相对于第三 正交平面B3的预定冲角E,该第三正交平面B3与链条行进方向X成直角交叉。冲角E被设 定为大约5至12°。参看图2和图4,端面17设置在第一销钉3的一对纵向端部16处。每个端面17 被弯曲成沿链条宽度方向W向外凸出,且朝竖直方向V的第二方向V2侧定向。第一销钉3 的周边表面11的一个端部14形成为沿链条宽度方向比另一端部15宽。凸出弯曲部20形成在每个端面17上。凸出弯曲部20是将形成接触区域21的部 分,且形成在对应端面17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为全部区域)上。当第一销钉3咬入对应的皮带轮60、70中时,端面17上的接触区域21与对应的 皮带轮60、70形成接触。也就是说,这些接触区域21通过较薄的润滑膜与相应皮带轮60、 70的槽轮表面62a、63a、72a、73a形成摩擦接触(接合)。第一销钉3在对应的槽轮表面62a、63a、72a、73a之间受到挤压,由此动力在相应 的皮带轮60、70之间传动。由于第一销钉3的端面17上的凸出弯曲部20直接有助于动力 传动,因此第一销钉3例如由诸如轴承钢(SUJ2)的材料形成,该材料具有高强度且耐磨性 优异。参看图3和图4,第二销钉4(也称为条带或内部件)为由与第一销钉3的材料类 似的材料形成且沿链条宽度方向W延伸的长构件。第二销钉4形成为比第一销钉3短,以便第二销钉4的一对端部不与相应的皮带轮的槽轮表面相接触。第二销钉4设置为在链条行进方向X上比与其配对的第一销钉3更靠前。第二销钉4的周边表面18形成为光滑表面,该光滑表面与链条宽度方向W平行地 延伸。该周边表面18具有作为面对部的平坦后部19,该面对部定向为与链条行进方向X相 反。平坦后部19构成平面,该平面相对于竖直方向V形成在第二销钉4的中间部,且与链 条行进方向X成直角交叉,且平坦后部19面向与第二销钉4配对的第一销钉3的前部12。链条1为所谓的压配合型链条。具体而言,在每个链节2中的前通孔9中,对应的 第一销钉3宽松地配合,而对应的第二销钉4牢固地压配合。在每个链节2的后通孔10中, 对应的第一销钉3牢固地压配合,而对应的第二销钉4宽松地配合。根据上述构造,第一销钉3的前部12和与第一销钉3配对的第二销钉4的平坦后 部19在接触部T上彼此形成滚动和滑动接触,接触部T伴随着沿链条行进方向X邻近的链 节2之间的挠曲角θ的变化而移位。滚动和滑动接触的意思是该接触涉及滚动接触和滑 动接触中的至少一种。注意,第一销钉3和第二销钉4松配合在对应的前通孔9和后通孔 10中。前部12沿链条行进方向X凸出。具体而言,在链条1的直线区域中前部12的相对 于接触部TO位于竖直方向V的一个方向Vl侧上的一部分的截面形状被制成为渐开曲线。 前部12的相对于接触部Tl位于竖直方向V的另一方向V2侧的一部分的截面形状包括平 滑曲线。通过该构造,伴随着对应链节2相对于彼此的挠曲的接触部T的移动轨迹包括从 链条宽度方向W看时基于第一销钉3的渐开曲线。通过该构造,当相邻的链节2相对于彼 此挠曲时,对应的第一销钉3和第二销钉4能够进行平稳的滚动接触,从而使得有可能在链 节2之间获得平滑的挠曲。结果,能够抑制链条1的弦振动运动。图5(A)为从链条宽度方向W看时的第一销钉3和第二销钉4的侧视图。参看图 5(A),在第一销钉3中,沿后部13延伸且与链条宽度方向W成直角交叉的方向被称为高度 方向Κ1。第一销钉3相对于高度方向Kl的长度(高度)为大约7mm。在第一销钉3中,与后部13成直角交叉的方向被称为厚度方向K2。例如,第一销 钉3相对于厚度方向K2的长度(厚度)为大约3mm。凸出弯曲部20为通过将凸起应用到端面17而形成且沿链条宽度方向W向外凸出 的表面。凸出弯曲部20总体上以弯曲形式平滑地凸出。当从链条宽度方向W看时,第一销钉3的凸出弯曲部20通过沿高度方向Kl应用 凸起和沿厚度方向K2应用凸起而形成。参看图2和图5(A),凸出弯曲部20具有作为顶点部的凸出中心M。通过凸出弯曲 部20与相应的皮带轮60、70的对应的槽轮表面62a、63a、72a、73a接触而形成的接触区域 21具有以凸出中心M为中心的大致椭圆形状。第一销钉3的接触区域21设置成避开第一 销钉3的周缘部25。参看图2,相应的皮带轮60、70的有效半径D1、D2被定义如下。S卩,驱动皮带轮60 的有效半径Dl被定义为驱动皮带轮60的在被驱动皮带轮60挤压的第一销钉3的凸出弯 曲部20的凸出中心M与驱动皮带轮60的中心轴线Al之间的径向距离。类似地,从动皮带轮70的有效半径D2被定义为从动皮带轮70的在被从动皮带轮 70挤压的第一销钉3的凸出弯曲部20的凸出中心M与从动皮带轮70的中心轴线A2之间的径向距离。沿链条行进方向X相邻的链节2相对于彼此挠曲,以便形成如图6中所示的链条 1的挠曲区域中的挠曲角Θ。挠曲角θ被定义为由第一平面Hl和第二平面Η2形成的角。第一平面Hl为包括第一销钉3a、3b的凸出中心M且与链条宽度方向平行的平面, 第一销钉3a、3b分别插入挠曲区域中的一个链节2a的单独的通孔10、9中。第二平面H2为包括第一销钉3b、3c的凸出中心M且与链条宽度方向平行的平面, 第一销钉3b、3c分别插入沿链条行进方向X与链节2a相邻的另一链节2b的单独的通孔 10、9 中。如图7(A)中所示,在连续变速传动器100中,形成了第一挠曲区域31和第二挠曲 区域32,该第一挠曲区域31作为链条1的挠曲区域咬入第一皮带轮60中,该第二挠曲区域 32作为链条1的挠曲区域咬入第二皮带轮70中。在图7(A)中,以过大地放大的形式示出了第一销钉3和第二销钉4。当连续变速传动器100用作减速装置时,第一皮带轮60的有效半径Dl相对较小, 而从动皮带轮70的有效半径D2相对较大。因此,驱动皮带轮60被称为具有相对较小的有 效半径的第一皮带轮,而从动皮带轮70被称为具有相对较大的有效半径的第二皮带轮。当 此发生时,第一挠曲区域31的挠曲角θ相对较大,而第二挠曲区域32的挠曲角θ相对较图7(A)示出了如下状态,其中通过使驱动皮带轮60的有效半径为容许的最小值, 而从动皮带轮70的有效半径为容许的最大值,使得连续变速传动器100的减速比是最大 的。如图5(B)中所示,当链条1的第一销钉3咬入驱动皮带轮60中时,S卩,当链条1 从直线区域33移动到第一挠曲区域31时,第一销钉3的接触部T从接触部TO移动至第一 接触部Tl。参看图7(A),类似地,当链条1的第一销钉3咬入从动皮带轮70中时,S卩,当链条 1从直线区域34移动至第二挠曲区域32时,第一销钉3的接触部T从接触部TO移动至第 二接触部Τ2。参看图5 (A),第一接触部Tl相对地设置在竖直方向V的一个方向Vl侧(链条的 径向外侧)上,而第二接触部Τ2设置在竖直方向V的另一方向V2侧(链条的径向内侧)上。该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相对于竖直方向V,凸出弯曲部20的凸出中心M设置在构成 第一接触部Tl的位置的第一位置Si、构成第二接触部Τ2的位置的第二位置S2、或第一位 置Sl与第二位置S2之间。更具体而言,当从链条宽度方向W看时,凸出中心M设置在区域G内,区域G由沿 链条行进方向X延伸且穿过第一接触部Tl的第一直线Fl、沿链条行进方向X延伸且穿过第 二接触部Τ2的第二直线F2、以及端面17的外周缘部25限定。凸出中心M大致设置在第一直线Fl与第二直线F2之间的相对于竖直方向V的中 心部处。凸出中心可设置成相对于竖直方向V靠近第一直线Fl和第二直线F2中的第二直 线F2。凸出中心M大致设置在第一销钉3的相对于链条行进方向V的中心部处。凸出中心M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接触区域21不会到达端面17的外周缘部25,即,使得不发生边缘接 触,在边缘接触中端面17的外周缘部25接触皮带轮。因此,如图5(B)中所示,在第一挠曲区域31中第一销钉3的凸出中心M和第一接 触部Tl设置成以如下方式靠近,使得它们相对于竖直方向V彼此间隔开预定的第一距离 P1。当此发生时,如从链条宽度方向W所看到的,第一挠曲区域31中的第一销钉3在第一 接触部Tl处受到作为阻力的来自于第二销钉4的第一压力Q1,而凸出弯曲部20在较强的 压力下与驱动皮带轮60接触,从而固定到其上(参看图2和图5(B))。结果,如从链条宽度 方向W看到的,通过第一压力Ql绕凸出中心M在第一挠曲区域31中的第一销钉3上产生 力矩R1。然而,由于作为力矩Rl的臂长的第一距离Pl在竖直方向V上比第一销钉3的长 度,因此力矩Rl也较小。如图5(C)中所示,在第二挠曲区域32中第二销钉4的凸出中心M和第二接触部 T2设置成以如下方式靠近,使得它们相对于竖直方向V彼此间隔开预定的第二距离P2。当 此发生时,如从链条宽度方向W所看到的,第二挠曲区域32中的第二销钉4在第二接触部 T2处受到作为阻力的来自于第二销钉4的第二压力Q2,而凸出弯曲部20在较强的压力下 与从动皮带轮70接触,从而固定到其上(参看图2和图5(C))。结果,当从链条宽度方向W 看时,通过第二压力Q2绕凸出中心M在第二挠曲区域32中的第二销钉4上产生力矩R2。 然而,由于作为力矩R2的臂长的第二距离P2在竖直方向V上比第一销钉3的高度短,因此 力矩R2也较小。因此,根据实施例,凸出中心M和第一接触部Tl在第一销钉3咬入驱动皮带轮60 中时可设置成相对于竖直方向V彼此靠近,而凸出中心M和第二接触部T2在第一销钉3咬 入从动皮带轮70中时可设置成相对于竖直方向V彼此靠近。通过该构造,当第一销钉3咬入驱动皮带轮60中时,就可使绕凸出中心M产生的 力矩Rl较小。此外,当第一销钉3咬入从动皮带轮70中时,也可使围绕凸出中心M产生的 力矩R2较小。结果,能够使得第一销钉3的凸出弯曲部20难以在两个皮带轮60、70上滑移。通 过抑制第一销钉3在两个对应的皮带轮60、70上的滑移,能够提高第一销钉3与对应的皮 带轮60、70之间的连接刚度。此外,能够获得第一销钉3与对应的皮带轮60、70之间产生的松度的减小,以及第 一销钉3与对应的皮带轮60、70之间产生的接合噪音的减小。此外,可抑制第一销钉3的 凸出弯曲部20的磨损,从而使得能够提高链条1的实际耐用性。因此,能够提高链条1与对应的皮带轮60、70之间的连接刚度。此外,可减小链条 1与对应的皮带轮60、70之间产生的松度。此外,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安静程度和实际耐用 性的连续变速传动器100。相对于竖直方向V,与有效半径Dl、D2无关,凸出中心M可总是设置在第一位置 Si、第二位置S2或第一位置Sl与第二位置S2之间。通过此构造,与有效半径D1、D2无关, 能够总是获得链条1与对应的皮带轮60、70之间的连接刚度的提高和松度的减小。此外, 可将安静程度和实际耐用性保持在非常优异的状态下。尽管连续变速传动器100已经被描述成用作减速装置,如图7(A)中所示,但类似 的构造甚至也可在连续变速传动器用作加速装置的情况下工作,如图7(B)中所示。即,在连续变速传动器100用作加速装置的情况下,驱动皮带轮60的有效半径D相对较大,而从 动皮带轮70的有效半径D2相对较小。因此,驱动皮带轮60构成具有相对较大的有效半径 的第二皮带轮,而从动皮带轮70构成具有相对较小的有效半径的第一皮带轮。总的来说,车辆的连续变速传动器100设计成使得减速比的最大值相对较大,而 加速比的最大值相对较小。因此,可鉴于连续变速传动器100用作减速装置的情况而确定 凸出中心M的布置。本发明不限于此前已描述的实施例的内容,且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 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尽管在实施例中已经基于减速比设计成最大值时的第 一接触部Tl和第二接触部T2描述了凸出中心M的布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采 用如下构造,其中基于减速比为任意预定齿轮比时的第一接触部Tl和第二接触部T2的位 置Si、S2来设定凸出中心M的布置。本发明不限于驱动皮带轮60和从动皮带轮70两者的凹槽宽度均可变的模式,且 因此可应用于皮带轮60、70中只有一个的凹槽宽度可变,而另一个皮带轮的凹槽宽度是不 变的且固定为预定凹槽宽度的模式。尽管在实施例中,凹槽宽度已经描述为连续地变化 (以无级的形式),但本发明可应用于凹槽宽度逐级变化或凹槽宽度固定(不变速)的其它 动力传动设备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传动链条,所述动力传动链条适于卷绕到具有相对较小的有效半径的第一 皮带轮和具有相对较大的有效半径的第二皮带轮上,从而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 带轮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每一个均具有一对面对的圆锥形槽轮表 面,所述动力传动链条的特征在于包括沿链条行进方向排列的多个链节和沿链条宽度方向 延伸的多个连接构件,所述链条宽度方向与所述链条行进方向成直角交叉,所述多个连接 构件用于将所述多个链节连接在一起以便所述多个链节相对于彼此挠曲,并且所述动力传 动链条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和第二动力传动构件; 所述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和所述第二动力传动构件具有彼此面对的面对部; 所述面对部在接触部处彼此形成滚动和滑动接触,所述接触部伴随着所述链节之间的 挠曲角的变化而移位;所述第一动力传动构件包括端面,每个端面具有凸出弯曲部,当所述第一动力传动构 件与所述槽轮表面接触时,在所述凸出弯曲部处形成接触区域;并且就与所述链条行进方向及所述链条宽度方向成直角交叉的竖直方向而言,所述凸出弯 曲部的凸出中心设置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当所述 动力传动链条咬入所述第一皮带轮中时,所述第一位置构成所述接触部的位置,当所述动 力传动链条咬入所述第二皮带轮中时,所述第二位置构成所述接触部的位置。
2.一种动力传动设备,包括具有相对较小的有效半径的第一皮带轮;具有相对较大 的有效半径的第二皮带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链条,所述动力传动链条 卷绕到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上,从而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之 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是能够改变其有效半径的半径可变皮带轮,并且 就与链条行进方向及链条宽度方向成直角交叉的竖直方向而言,与所述有效半径无 关,凸出弯曲部的凸出中心总是设置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 置之间,当所述动力传动链条咬入所述第一皮带轮中时,所述第一位置构成接触部的位置, 当所述动力传动链条咬入所述第二皮带轮中时,所述第二位置构成所述接触部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动力传动链条,其获得了销钉与皮带轮之间的连接刚度的提高,在销钉与皮带轮接合时销钉游隙的减小,产生更少的驱动噪音,且具有提高的实际耐用性。卷绕到一对皮带轮上的链条(1)具有多个连接构件(50),用于将链节(2)彼此连接。连接构件(50)的第一销钉(3)和第二销钉(4)在接触部(T)处彼此形成滚动和滑动接触,接触部(T)伴随着链节(2)之间的挠曲角的变化而移位。第一销钉(3)的端面(17)各具有凸出弯曲部(20),当端面(17)与皮带轮的槽轮表面接触时,在凸出弯曲部(20)处形成接触区域(21)。每个凸出弯曲部(20)的凸出中心(M)定位在链条(1)与驱动皮带轮接合时的第一接触部(T1)的位置(S1)和链条(1)与从动皮带轮接合时的第二接触部(T2)的位置(S2)之间。
文档编号F16G5/18GK102007319SQ20098011354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6日
发明者松本胡寿惠, 镰本繁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