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661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典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指的是通过两个离合器分别和两根输入轴连接, 传递发动机动力。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由两组同轴嵌套或平行布置的离合器,同轴、内外嵌套 布置的两根输入轴,两根平行布置的输出轴,布置在输出轴上的多个同步器、多个换挡拨叉 以及1个差速器组成。变速器奇、偶数挡输入齿轮分别布置在两根输入轴上,通过两个离合 器的切换以及不同同步器动作,经由不同输出轴实现扭矩变换和输出。双离合器变速器主 要应用于乘用车,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是轴向长度较长,不能够适应乘用车越 来越高的紧凑性要求,减小了整车布置灵活性。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都采用单独的倒挡轴 和倒挡惰轮来实现变速器的倒挡,增加了零部件数量,根据不同结构,至少增加的零件包括 1个圆锥滚子轴承、1个组合轴承、1根倒挡轴和2个齿轮。壳体加工、检测内容,使装配过程 更复杂,增加了成本。另外,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将1挡主动齿轮同时作为倒挡主 动齿轮使用,即1挡和倒挡共用同一个离合器传递动力。这种布置结构出现了两个问题问 题一是在需要频繁切换1挡和倒挡的工况下,例如移库,将会增加1挡、倒挡所在离合器的 损耗,降低离合器使用寿命;问题二是使得整车起步时增加了从2挡降1挡过程或者直接用 2挡起步,这导致了换挡加速时间延长和可能产生坡道起步后遛的不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存在的轴向长度较长、零部件数量多、装配过程更 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结构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 3、第二输出轴4,所述各轴上分别设齿轮,还包括第一离合器Cl和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 器Cl和内输入轴1的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C2和外输入轴2的一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l 和第二离合器C2位于同一输入端。所述内输入轴1的上依次固定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1和三挡主动齿轮13,三挡主动 齿轮同时还被作为五挡主动齿轮;所述外输入轴2的上依次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 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倒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 34、倒挡从动齿轮37和第一输出齿轮30 ;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 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第一输出 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在一挡从动齿轮31和三 挡从动齿轮3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l,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在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7之间的第一输 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 轴3 ;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二挡主动齿轮22和二挡从动齿轮 42为常啮合;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 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空套在 第二输出轴4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第二输出齿轮40和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用 来输出第二输出轴4的扭矩;五挡从动齿轮45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 SC4和驻车棘轮49,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二挡从 动齿轮42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二输出齿轮40 ;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 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 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与三挡从动齿轮33、五挡从动齿轮45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 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发明将三挡主动齿轮13作为三挡和五挡共用,将四挡主动齿轮24作为四挡 和六挡共用,还将二挡主动齿轮22作为二挡和倒挡共用齿轮,使得轴向长度更短,在扭矩 相当的情况下,可缩短轴向长度30mm以上,在某款车型传递扭矩为270Nm的情况下,双离合 器变速器传动装置的实际轴向长度达223mm,符合乘用车发展要求,有利于布置;2、本发明将二挡从动齿轮42同时作为倒挡中间惰性轮使作,取消了倒挡轴和额 外的倒挡惰轮,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根据不同结构,至少减少的主要零部件包括1个圆锥滚 子轴承、1个组合轴承、1根倒挡轴和2个齿轮,减少了变速箱壳体加工、检测内容、减少了双 离合器总成装配步骤,降低了成本;3、本发明将一挡和倒挡分开布置在不同的离合器上,提高了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改善了双合器变速器起步控制;4、本发明的驻车棘轮49布置在第二输出轴4上紧靠最左端轴承位置,相比将驻车 棘轮布置在差速器上的结构而言,减小了驻车机构的强度要求及外形尺寸。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实现倒挡的各齿轮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 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所述各轴上分别设齿轮,还包括第一离合器Cl和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l和内输入轴1的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C2和外输入轴2的一端连接,第一离 合器Cl和第二离合器C2位于同一输入端。内输入轴1上固定安装有一挡主动齿轮11和三挡主动齿轮13,三挡主动齿轮13 同时被当作五挡主动齿轮使用。外输入轴2上固定安装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 ;四挡主动齿轮24 同时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22同时作为倒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空套装有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 34、倒挡从动齿轮37,固定安装有第一输出齿轮30 ;在一挡从动齿轮31和三挡从动齿轮33 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三挡扭 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在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7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 定安装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二挡主动齿轮22和二挡从动齿轮 42为常啮合。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空套装有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 轮42,二挡从动齿轮42同时被当作倒挡中间惰轮来使用;五挡从动齿轮45外侧的第二输 出轴4上固定安装有第四同步器SC4和驻车棘轮49,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五挡 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二挡从动齿轮42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输出齿 轮40 ;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同步器 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与三挡从动齿轮33、五挡从动齿轮45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 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差速器6的差速器主减齿轮60分别与第一输出齿轮30、第二输出齿轮40啮合,见 图2,图2显示了本发明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第一和第二输入轴、第一和第二输出轴、以及差 速器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该装置的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的动力传递路线如下一挡动力传递路线第一同步器SCl和一挡从动齿轮31结合,第一离合器Cl闭 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Cl传递给内输入轴1,经由常啮合的一挡主动齿轮11和一 挡从动齿轮31、第一同步器SC1,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3,再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和差 速器主减齿轮60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6,并最终由差速器6输出动力。二挡动力传递路线第三同步器SC3和二挡从动齿轮42结合,第二离合器C2闭 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给外输入轴2,经由常啮合的二挡主动齿轮22和二 挡从动齿轮42、第三同步器SC3,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4,再通过第二输出齿轮40和差 速器主减齿轮60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6,并最终由差速器6输出动力。三挡动力传递路线第一同步器SCl和三挡从动齿轮33结合,第一离合器Cl闭 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Cl传递给内输入轴1,经由常啮合的三挡主动齿轮13和三 挡从动齿轮33、第一同步器SC1,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3,再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和差 速器主减齿轮60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6,并最终由差速器6输出动力。四挡动力传递路线第二同步器SC2和四挡从动齿轮34结合,第二离合器C2闭 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给外输入轴2,经由常啮合的四挡主动齿轮24和四挡从动齿轮34第二同步器SC2,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3,再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和差 速器主减齿轮60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6,并最终由差速器6输出动力。五挡动力传递路线第四同步器SC4和五挡从动齿轮45结合,第一离合器Cl闭 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Cl传递给内输入轴1,经由常啮合的五挡主动齿轮13和五 挡从动齿轮45、第四同步器SC4,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4,再通过第二输出齿轮40和差 速器主减齿轮60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6,并最终由差速器6输出动力。六挡动力传递路线第三同步器SC3和六挡从动齿轮46结合,第二离合器C2闭 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给外输入轴2,经由常啮合的六挡主动齿轮24和六 挡从动齿轮46、第三同步器SC3,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4,再通过第二输出齿轮40和差 速器主减齿轮60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6,并最终由差速器6输出动力。倒挡传递路线第二同步器SC2和倒挡从动齿轮37结合,第二离合器C2闭合,发 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给外输入轴2,经二挡常啮合主动齿轮22、二挡从动齿轮 42(同时作为倒挡中间惰轮来改变齿轮转动方向)、倒挡从动齿轮37、第二同步器SC2,第一 输出轴3,再通过第一输出齿轮30和差速器主减齿轮60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6,并最终由 差速器6输出动力,见图3,图3重点说明实现倒挡的各齿轮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换挡过程举例说明一挡换二挡过程双离合器变速器处于一挡,第一同步器SCl和一挡从动齿轮31 结合,第一离合器Cl闭合,第二离合器C2打开;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系统(附图1中未显 示)发出一挡换二挡指令,换挡执行机构预先将第三同步器SC3和二挡从动齿轮42结合, 此时第二离合器C2仍处于打开状态,即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输出轴4都不传递动力;随着 换挡过程继续,第一离合器Cl逐渐打开,与此同时,第二离合器C2逐渐闭合,此过程不会出 现扭矩中断;第一离合器Cl完全打开、第二离合器C2完全闭合后,第一同步器SCl脱开与 一挡从动齿轮31的结合,结束换挡过程,发动机扭矩经由第二离合器C2、外输入轴2、二挡 主动齿轮22、二挡从动齿轮42、第三同步器SC3、第二输出轴4、第二输出齿轮40、差速器主 减齿轮60、最终由差速器6输出。
权利要求
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所述各轴上分别设齿轮,还包括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1)和内输入轴(1)的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C2)和外输入轴(2)的一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位于同一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输入轴(1)的上依次固定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1)和三挡主动齿轮(13),三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五挡主动齿轮;所述外输入轴(2)的上依次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倒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和第一输出齿轮(30);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第一输出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在一挡从动齿轮(31)和三挡从动齿轮(3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在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7)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二挡主动齿轮(22)和二挡从动齿轮(42)为常啮合;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4)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第二输出齿轮(40)和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二输出轴(4)的扭矩;五挡从动齿轮(45)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SC4)和驻车棘轮(49),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二挡从动齿轮(42)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二输出齿轮(40);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与三挡从动齿轮(33)、五挡从动齿轮(45)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该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外输入轴,还包括第一、第二输出轴、各轴上的齿轮、两个离合器和四个同步器;其内输入轴上的三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五挡主动齿轮;外输入轴上四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倒挡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和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第二同步器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第三同步器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本发明在扭矩相当的情况下,可缩短变速器的轴向长度;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F16H3/12GK101968104SQ20101029941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尹良杰, 文俊, 方志勤, 祁稳, 郑海兵, 陈伟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