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196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调整臂,特别是一种汽车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器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地使用 制动器。制动器上的制动蹄片因磨损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从而导致制动滞后、跑 偏、制动距离过长、刹车不同时等。制动器上的制动调整臂正是用来调节制动蹄片间隙的重 要部件,目前,制动调整臂分为自动调整臂和手动调整臂,而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在 国际上流通的就有上千种。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个名为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中 国专利申请号=02116502. 5 ;公开号:CN1369655A]的专利,该调整臂为汽车制动间隙自动 调整臂的一种。该技术方案主要内容为它包括有壳体,蜗轮、蜗杆传动副,自动调整臂一端 与刹车气动联杆相联,另一端经蜗轮内花键与刹车凸轮轴联动,自动调整臂一端与联结套 联结,联结套一端与气动推杆相联,另一端以连杆联结棘轮机构的棘轮,棘轮以内花键与蜗 杆配合联结,在壳体上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内设有与棘轮啮合的棘爪。棘轮的棘齿的齿背 相对于棘轮轴的径向为0°,当棘爪的棘齿的齿顶角作用于棘轮的棘齿的齿顶角上,两者之 间的作用力不具有使棘爪的棘齿主动滑入棘轮的齿槽内的力矩。棘爪和棘轮必然存在着容 易产生打滑和自锁性差的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棘轮和棘爪之间 作用力的合力具有使棘爪的棘齿主动滑入棘轮的齿槽内的力矩,提高两者之间自锁性的汽 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的棘轮棘爪机构,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结构,本棘轮棘爪机构包括将蜗轮 蜗杆机构的蜗杆与连接结构的连杆相连接的棘轮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棘爪,棘爪和棘轮相啮 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轮的棘齿呈螺旋均布,棘轮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轮半径具有一个 负倾角 ^。当棘爪的棘齿的齿顶角作用于棘轮的棘齿的齿顶角上时,棘齿对棘爪的作用有正 压力和阻止棘爪下滑的摩擦力,因为棘轮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轮半径具有一个负倾角β ” 从而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能使棘爪具有主动滑入棘轮的齿槽内的力矩,保证棘爪在此二 力作用下仍能向棘齿根部滑动而不从齿槽滑脱。当棘爪的棘齿位于棘轮的齿槽内时,棘爪 的棘齿工作面作用于棘轮的棘齿工作面上的作用力提高,即提高了棘轮和棘爪之间的自锁 性和避免了两者之间出现打滑现象。在上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中,所述的棘爪的棘齿呈螺旋均布,棘爪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爪半径具有一个与上述负倾角P1角度相等的负倾角β2。在上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中,所述的负倾角P1的角度 为 0° < β ! ^ 30°。在上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中,所述的负倾角P1的角度 为6 10°。根据棘轮和棘爪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求得摩擦角,再根据求得的摩擦角和负倾 角β工之间的关系,从而优选负倾角β工的角度为8. 5°。在上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中,所述的棘轮的棘齿的齿面 和齿背的夹角Y1为45 70°。在上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中,所述的棘轮的棘齿轨迹线 与棘轮轴线形成的螺旋角α i为15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的自锁性得到有效 提高和避免了打滑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安全性能和使用寿 命。

图1是本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棘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图2中A-A处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棘爪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棘轮棘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图4中B-B处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蜗轮蜗杆机构;3、连接结构;31、连接套;32、连杆;4、棘轮;5、棘 爪;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1、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结构3、 棘轮棘爪机构。具体来说,蜗轮蜗杆机构2包括能够与刹车凸轮轴相联的蜗轮和与蜗轮相啮合的 蜗杆。连接结构3包括能够与刹车气动推杆相连的连接套31和与连接套31相连的连杆 32。棘轮棘爪5机构棘轮4和棘爪5,棘轮4的一端以内花键与蜗杆配配合联接,另一端与 连杆32的相连。壳体1上具有导向孔,棘爪5设置在导向孔内,在棘爪5和壳体1之间设 有弹簧6,弹簧6使棘爪5的棘齿抵靠在棘轮4的棘齿齿槽内且棘爪5和棘轮4相啮合。实施例一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棘轮4的侧壁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条棘齿,棘齿轨迹线呈螺 旋状;棘轮4的棘齿轨迹线与棘轮4轴线形成的螺旋角α工为15°。棘轮4的棘齿工作面 相对棘轮4半径具有一个负倾角P1,该负倾角^的角度为1°,棘轮4的棘齿的齿面和齿 背的夹角[为45°。[0025]棘爪5的端面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条棘齿,棘齿轨迹线呈螺旋状。棘爪5的棘齿轨迹 线的螺旋角α 2与棘轮4的棘齿轨迹线与棘轮4轴线形成的螺旋角Ci1相等。棘爪5的棘 齿工作面相对棘爪5半径具有一个负倾角β2,该负倾角日2的角度与负倾角P1相等。棘 爪5的棘齿的齿面和齿背的夹角Y2略小于”为此棘爪5的棘齿能够与棘轮4的棘齿 相互啮合。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2、图3和 图6所示,棘轮4的侧壁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条棘齿,棘齿轨迹线呈右螺旋状;棘轮4的棘齿 轨迹线与棘轮4轴线形成的螺旋角、为45°。棘轮4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轮4半径具 有一个负倾角P1,该负倾角β工的角度为30°,棘轮4的棘齿的齿面和齿背的夹角Y1为 70°。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2、图3和 图6所示,棘轮4的侧壁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条棘齿,棘齿轨迹线呈右螺旋状;棘轮4的棘齿 轨迹线与棘轮4轴线形成的螺旋角α工为30°。棘轮4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轮4半径具有 一个负倾角β ”根据棘轮4和棘爪5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求得摩擦角,再根据求得的摩擦角 和负倾角β工之间的关系,从而优选负倾角β工的角度为8. 5°。棘轮4的棘齿的齿面和齿 背的夹角Y1为64. 5°。当棘爪5的棘齿的齿顶角作用于棘轮4的棘齿的齿顶角上时,棘齿对棘爪5的作 用有正压力和阻止棘爪5下滑的摩擦力,因为棘轮4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轮4半径具有一 个负倾角β工,从而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能使棘爪5具有主动滑入棘轮4的齿槽内的力 矩,保证棘爪5在此二力作用下仍能向棘齿根部滑动而不从齿槽滑脱。当棘爪5的棘齿位 于棘轮4的齿槽内时,棘爪5的棘齿工作面作用于棘轮4的棘齿工作面上的作用力提高,即 提高了棘轮4和棘爪5之间的自锁性和避免了两者之间出现打滑现象。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 ;蜗轮蜗杆机构2 ;连接结构3 ;连接套31 ;连杆32 ; 棘轮4 ;棘爪5 ;弹簧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 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 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调整臂包括壳体(1)、蜗轮蜗杆机构(2)、连接结构(3),本棘轮棘爪机构包括将蜗轮蜗杆机构(2)的蜗杆与连接结构(3)的连杆相连接的棘轮(4)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棘爪(5),棘爪(5)和棘轮(4)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轮(4)的棘齿呈螺旋均布,棘轮(4)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轮(4)半径具有一个负倾角β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棘爪(5)的棘齿呈螺旋均布,棘爪(5)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爪(5)半径具有一个与上 述负倾角P1角度相等的负倾角β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负倾角^^的角度为。。< P1S 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负倾角β !的角度为6 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棘轮⑷的棘齿的齿面和齿背的夹角Y i为45 7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棘轮(4)的棘齿轨迹线与棘轮(4)轴线形成的螺旋角α工为15 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眼镜脚张紧力不足及使用稳定性不高棘轮棘爪机构中的棘爪和棘轮存在着容易产生打滑现象和自锁性差的问题。本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结构,本棘轮棘爪机构包括将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与连接结构的连杆相连接的棘轮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棘爪,棘爪和棘轮相啮合,所述的棘轮的棘齿呈螺旋均布,棘轮的棘齿工作面相对棘轮半径具有一个负倾角β1。本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棘轮棘爪机构的自锁性得到有效提高和避免了打滑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D65/58GK201666324SQ2010201359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0日
发明者林学贤 申请人:浙江路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