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千斤顶用油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千斤顶用油缸。
背景技术:
在煤炭行业,液压支架主要与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一系列综采设备配套使用,完 成矿井采掘工作面的支护、自动放煤等任务,是煤炭企业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矿井、实现采掘 机械化不可缺的关键设备。顶梁与掩护梁的升降靠千斤顶的液压动作来实现。由于磨损和 锈蚀,千斤顶的缸筒内径随着磨损会逐渐变大,或者出现锈蚀麻坑或局部胀缸,从而导致整 架液压支架失效。目前,针对缸筒的上述破坏现象,采取的复新技术主要是电镀修复方法,其存在如 下缺陷由于长期使用造成油缸中间部分磨损量大、两端磨损量小,电镀修复无法消除同一 个油缸中间和两端磨损量不同的缺陷;由于电镀修复厚度最厚只能达到80微米,且镀层加 厚容易起皮,油缸磨损超过一定限度后将无法修复、只能报废;电镀修复的油缸硬度和耐腐 蚀性低,使用寿命短,修复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优越、修复厚度范围宽、使用寿 命长的新型千斤顶用油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包括缸体, 缸体上设有油孔,油孔外设有油嘴,所述缸体内镶嵌有缸套。所述缸体内腔一端设有倒角,倒角外侧相邻设有沟槽,另一端设有沉台。所述缸套一端与设有倒角的缸体内壁相贴合。所述油孔内设有油管套。所述缸体上设有沉台一端的外部设有锥形面。所述缸套一端与沉台底部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缸体内镶嵌有缸套,可以有效提高油缸内腔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解决了同一 个油缸不同部位磨损量不同无法弥补的难题;镶嵌缸套的修复方法修复范围宽,可修复电 镀方法无法修复的超磨损量油缸,大大降低了油缸的报废率;缸套的使用寿命在2年以上, 不仅使用寿命长,还大大节约了检修时间和费用,减少了设备更换时间,节约了人力和物力。2、缸套一端与设有倒角的缸体内壁相贴合,以保护缸体的倒角部分免受损伤。3、本实用新型硬度高、耐腐蚀、耐磨损,事故率低,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节约检修 时间和费用,且可重复修复,确保了煤矿正常、高效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其包括缸体1,在缸体1内镶嵌有缸套2,由于缸 套2是薄壁件,故采用滚轮将缸体1和缸套2滚压贴合成一体。穿过缸体1和缸套2设有 油孔3,用于流通液压油,油孔3内设有油管套4,在缸体1外边面上对应油孔3和油管套4 设置有油嘴5。在缸体1内腔一端设有倒角6,倒角6外侧相邻设有沟槽7,缸体1内腔另一 端设有沉台8。缸套2 —端与沉台8底部平齐,且通过环焊方法使缸体1和缸套2形成无缝 连接,密封性能好;紅套2另一端与设有倒角6的缸体1内壁相贴合,以保护缸体1的倒角 6部分免受损伤。在缸体1上设有沉台8的一端外部设有锥形面9,用于装配底座10后形 成缸体1与底座10的环焊区11,环焊区11与缸体1外表面保持平整。底座10上设有油孔 12,油孔12外端设有油嘴13,用于液压油的流通。缸套2和油管套4均为不锈钢材料,充分发挥了不锈钢材料耐酸碱、耐腐蚀的优 点,大大增加了部件表面硬度,大大提高了部件表面粗糙度,提高了缸体1的使用寿命。缸套2的厚度可分为0. 6mm、0. 8mm、l. Omm和1. 2mm四种,修复范围宽,大大降低了 油缸1的报废率,且缸套2的使用寿命在2年以上,使用寿命长。倒角6的角度为15°,锥形面9的锥度为45°。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包括缸体,缸体上设有油孔,油孔外设有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镶嵌有缸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腔一端设有倒角, 倒角外侧相邻设有沟槽,另一端设有沉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一端与设有倒角的 缸体内壁相贴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内设有油管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设有沉台一端的 外部设有锥形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一端与沉台底部平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千斤顶用油缸,包括缸体,缸体上设有油孔,油孔外设有油嘴,所述缸体内镶嵌有缸套。缸体内镶嵌有缸套,可以有效提高油缸内腔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解决了同一个油缸不同部位磨损量不同无法弥补的难题;镶嵌缸套的修复方法修复范围宽,可修复电镀方法无法修复的超磨损量油缸,大大降低了油缸的报废率;缸套的使用寿命在2年以上,不仅使用寿命长,还大大节约了检修时间和费用,减少了设备更换时间,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文档编号F16J10/02GK201723701SQ20102019904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1日
发明者万建民, 梁铁山, 葛艳辉, 赵恒 申请人:中平能化集团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